第24章 帝王心思,朱元璋也不想動刀了
人在洪武,系統讓我在永樂朝逆襲? 翻身的小白龍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叮】
【憶往昔,洪武大帝在時,這天下誰敢如此囂張,再看看這永樂年,文人漸漸佔據上風,甚至隱隱有壓著勳貴的趨勢,當今太子,更是文人的代表。】
【往後,等到叫門天子上位,一切可都晚咯!】
朱英沒想到系統會在這裡觸發,不過系統說得很有道理,自從叫門天子之後,明朝的勳貴集團徹底覆滅,明朝未來被東林黨把控,天子為了對抗士族,只能重用醃黨,最後成了死迴圈。
武將的地位無限下降,文人的地位不斷上升,同品級的武將見到文官還要行禮自稱下官,憋屈到什麼地步了都。
【宿主,江南士族如今賊心不死,妄圖復刻南北榜案,壟斷科舉仕途,挫敗他們的陰謀吧,這是你上升的極大機會。】
【任務:挫敗江南士族壟斷科舉的陰謀。】
【獎勵:紅衣大炮製造圖紙。】
朱英眯起了眼來。
什麼獎勵?
紅衣大炮?
有點意思。
朱英心底笑了起來。
在軍營裡李景隆的起居室,朱元璋靠在椅子上休息了片刻,這才睜開眼,看向了朱英。
“你方才說……劉先生可敬又可恨,呵呵,這是什麼意思?說來給朕聽聽。”
朱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前這位,可是歷史上有名的殺人不眨眼的主兒,要是一個不小心,那都要掉腦袋的。
所以朱英是真的怕。
“那個...微臣是武人,不該...不該...”
朱元璋反而是笑了起來,之前藍玉鼓動朱家對朱英下手,這案子可都捅到了御前,朱元璋是知道的。
“你是武人,可也是個秀才嘛,你且說便是,朕赦你無罪。”
朱英一凜,有些無奈,只能硬著頭皮道:“是,陛下。”
“微臣以為,之所以劉先生可敬,是因為劉先生堅持科考公正,哪怕是面對陛下天威,仍舊堅持本心,是為可敬。”
朱元璋沒有任何神色變化,只是淡淡道:“繼續。”
“而可恨...則是他們只顧堅守自己的道,渾然不管天下,是為可恨。”
朱元璋的神色有了一絲變化。
“怎說?”
“方才微臣聽曹國公說,皇上親自下旨重新閱卷,張信張大人根據南北方現狀,指出可再錄取十九名北方士子,不僅是平息北方士子和北方籍官員的憤怒,更能激勵北方士子向學之心,此乃大利。”
“可劉先生卻一根死腦筋,不知變通,實在可恨。”
這的確是說到朱元璋心坎了。
當張信說到只有七名的時候,他打心底覺得少了,覺得張信這傢伙是不是也有問題,可當他再拿出十二名北方士子來時,朱元璋就十分滿意了。
雖然比不了南方五十一人,可也不差了。
偏偏...
偏偏這個時候劉三吾站了出來。
“北方受金人、元人統治先後近三百年,敗落的不止是聖人文章,詩禮教化,最重要的,其實是民心。”
朱英深深思考後,還是說道。
朱元璋深深看了一眼朱英,微微點頭,臉上難得露出了幾分笑容。
“不錯,你小小年紀都懂得,可恨那劉三吾,難道他讀書讀傻了,怎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朱元璋來軍營,本意是想讓李景隆找些軍營裡的人來調查劉三吾,這樣一來,可以保證裡面不會有貓膩。
可沒想到,卻聽到了朱英的這一番話,這讓朱元璋心情好上了不少。
“皇太孫到。”
“曹國公李景隆到。”
“都察院僉都御使鄧文鏗到。”
“禮部尚書鄭沂到。”
“刑部侍郎暴昭到。”
本還想說什麼的朱元璋揮了揮手,收起了笑容,對朱英道:“你退下吧。”
朱英連忙作揖退下,站在門外的常森周驥帶著羨慕的目光看向了朱英。
不過他們不敢找朱英交頭接耳,沒看到連皇太孫都來了嗎,這會兒要是出了岔子,那不是趕上去送頭?
就算他們爹牛逼得不行,那也扛不住啊!
可正無聊著,房間裡再度傳來了朱元璋那沉穩而威嚴的聲音:“朱英,你進來!”
朱英都以為自己聽錯了,看向了常森周驥,見兩人點頭,他才連忙進了屋子。
進入房間之後,聽著一旁宦官說了說,朱英才知道,原來這幾位人物沒拿出辦法來。
除了李景隆確認要對劉三吾幾人進行徹查,這個案子,還沒拿出主意來。
朱英皺眉,歷史上不是直接分開考了嗎?
南北分開錄取,怎麼這幾位大臣沒有提出呢?
不應該啊!
頂著這多人的目光,朱英遲疑了,但早說玩說,這南北分開考都是事實,應該沒關係吧!
“微臣倒是想到一個法子,也不知是否可行…”
朱元璋好奇地看向朱英。
雖然不報什麼希望。
“你說。”
朱英想了想,道:“之所以會出現如今這個局面,正是因為當今科舉,都是裱糊了姓名,全國學子齊聚京師,一同考試,分不清東西南北,而北方士子不如南方,也是事實,這一次科舉是如此,往後還是會如此。”
“既然這樣,微臣私以為,不若南北分開,分南榜與北榜,依其籍貫,南北榜單分別進行批閱評選,如此,可以讓北方士子看到希望,不會因為南北學子一同考試,必然落榜而產生不滿。”
朱元璋眼睛都亮了起來,連連點頭。
“好,好,好!”
一連三個好字。
就連在場的幾位大人,都對朱英表示出讚賞。
禮部尚書鄭沂可以說讀書人的典範,一路科舉做到如今這個位置,聽到朱英的話,他忍不住道:“你既是生員,做武官,太可惜了。”
朱英嚇了一跳。
別搞啊!
他這個生員是買的,真要和這些大儒混在一塊兒,分分鐘露餡,而且要是寫文章...
嗯,要是寫文章,那得出大丑。
不過幸好,朱元璋沒這個想法,他繼續問道:“那眼下,又該如何?”
朱英笑了起來。
“便依照張信張大人所說,那十九人,也都錄取,平息北方士子和北方籍官員的憤怒。”
朱元璋淡淡一笑。
“可是,劉先生他們並不讓步,又當如何?”
朱英頓住了。
說一千,道一萬,問題就出在這兒了。
要是錄取這十九人,那就是告訴天下,劉三吾他徇私舞弊了!
可劉三吾死活不認錯,就按照現在來看,朱元璋並不想對劉三吾下手,他的心思都在傅友德馮勝等人身上。
勳貴還沒處理乾淨呢,又對士族領袖動手,即便是他朱元璋,也得考量考量。
“或許,微臣可以試上一試。”
朱英遲疑了許久,不光是因為系統任務,更因為這個案子,牽連了太多太多人,他們原本可以不用死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
“他們都在刑部大牢,如果他們可退步認錯,此事也就罷了,這是朕給他們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