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宋光明聽完李秀的話,氣得臉色發白。

李秀語氣緩和:“宋大人,我沒有惡意,事已至此,不如放下成見,共同守護小山縣,你我目標一致,都是為了百姓安寧。”

“呵,說得好聽。”宋光明冷笑,“你不過是想趁亂奪權罷了。”

李秀站起身:“宋大人,你我共事一場,我敬你是條漢子。你再好好考慮。”

“咳咳…”宋光明咳嗽了幾聲,他閉上眼睛,腦海中閃過小山縣百姓的面孔,閃過那些被官兵屠戮的鄰縣慘狀。

他讀聖賢書,學的是治國安邦,濟世救民。

如今,朝廷無能,貪官汙吏橫行霸道,難道真的要眼睜睜看著這滿城百姓跟著自己一起玉石俱焚?

而李秀一人一騎沖垮數千赤眉軍,如今又兵不血刃地控制了縣衙。

跟著這樣的人,或許真的有一線生機?

宋光明再次睜開眼,眼中的怒火已經熄滅,只剩下深深的疲憊和一絲決絕。

他看著李秀,聲音沙啞卻清晰:“好,我答應你。”

李秀眉毛微挑,似乎有些意外宋光明這麼快就想通了,他本以為這位忠心耿耿的縣令會抗爭到底。

“沒想到宋大人如此明智。”李秀笑著拱了拱手,“有你相助,小山縣的百姓有福了。”

宋光明苦笑一聲:“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我不過是不想看著小山縣生靈塗炭罷了。”

“既然如此,那我們明天就開始處理政務。”李秀起身告辭,“宋大人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

翌日清晨,宋光明早早地來到了縣衙大堂。

李秀已經坐在了大堂正中的位置上,案几上堆滿了各種文書。

“來得正好,這些都是昨天下面送上來的事務,宋大人幫我看看。”李秀隨手將一摞文書推向宋光明。

宋光明接過文書,仔細翻閱起來。

不多時,他的眉頭便緊鎖起來。

“這個不對。”宋光明指著一份文書,“北城門的糧倉調配有誤,每日出糧五百石太多了,三百石足矣,若按此數目,不出一個月,北城糧倉就會空空如也。”

李秀點點頭:“改。”

“還有這個。”宋光明又指出一處,“城南的稅收不應該全部用於修建城牆,至少要留出三成用於賑濟貧民。”

李秀眯起眼睛:“為何?”

“城南多貧民,若不賑濟,民心難穩。”宋光明解釋道,“況且,修城牆不只是錢的問題,還需要人力,賑濟貧民,他們才有力氣幹活,城牆才能修得更快。”

李秀讚許地點頭:“宋大人深謀遠慮,我就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

宋光明又找出幾處不妥之處,李秀一一採納。

“其實還有個最大的問題。”宋光明放下手中文書,神色凝重,“官兵勢大,真要打起來,小山縣的縣兵根本不夠看。”

李秀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宋大人,這點你大可放心,跟我來。”

李秀帶著宋光明和彭曉燕離開縣衙,直奔城東的校場。

遠遠的,一陣整齊的吶喊聲傳來,震得空氣都在顫抖。

“殺——!”

走近校場,一幕震撼人心的畫面展現在眼前。

足足五千名士兵排列成整齊的方陣,訓練有素地做著各種演練。

小山村的一千護衛隊也來了。

他們身著統一的皮甲,手持長槍或弓弩,動作劃一,聲勢浩大。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每個士兵的裝備都極為精良。

皮甲厚實堅固,統一漆成黑色,胸前繡著一個“民”字。

兵器更是鋒利非常,長槍槍尖在陽光下閃著寒光,弓弩更是與眾不同,竟是一種宋光明從未見過的機關弩,可以連發三箭!

更令人震驚的是,校場邊上還整齊排列著上千匹戰馬,膘肥體壯,一看就知道是精心飼養的良駒。

“這些是…”宋光明瞠目結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從小山村帶來的兵力。”李秀平靜地說,“訓練有素,精銳非常。”

此時,李明達注意到李秀的到來,立刻下令軍佇列隊。

五千士兵瞬間齊刷刷地站得筆直,如同一根根釘子釘在地上,紋絲不動。

宋光明完全驚呆了。

小山縣的縣兵雖然有四千人,但是裝備簡陋,訓練鬆散,戰力低下。

而眼前這一千人的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簡直如同精銳之師!

宋光明的目光中終於浮現出一絲希望:“或許真能守住小山縣!”

“這,這簡直不可思議!”宋光明喃喃自語,“居然可以在短短時間內組建如此強大的軍隊?”

李秀微微一笑:“宋大人過獎了,不過是未雨綢繆,早做準備罷了。”

李明達這時走了過來,向李秀行禮:“秀哥,士兵們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很好。”李秀滿意地點頭,“讓他們繼續訓練,不要鬆懈。”

“是!”李明達抱拳離去。

彭曉燕看著李秀指揮若定的模樣,那挺拔的身姿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高大,不知不覺間,一抹異樣的情愫悄然滋生。

李秀敏銳地察覺到了彭曉燕的目光,趁宋光明不注意,悄悄來到她身後,輕輕捏了一下她的翹臀。

“啊!”彭曉燕輕呼一聲,俏臉瞬間變得通紅,又氣又羞,卻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發作。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宋光明幾乎是住在了堆積如山的文書案牘裡。

這位前任縣令,如今李秀手下最得力的“師爺”,正以他那嚴謹到近乎刻板的態度,幫助李秀快速熟悉並梳理著整個縣城的脈絡。

縣衙之外,校場上的氣氛更是火熱。

“嗖嗖嗖!”一片密集的破空聲響起,上千支弩箭如同黑色的驟雨,狠狠釘在遠處的草人靶子上。

新式的三連發弩,威力驚人,射速更是讓那些用慣了單發弓的老縣兵們咋舌。

最初幾天,不少人手忙腳亂,不是卡殼就是脫靶,鬧出不少笑話,被李明達罵得狗血淋頭。

但現在,經過嚴苛的訓練和充足肉食的激勵,他們的準頭和速度已經有了長足進步。

小山村帶來的那一千護衛隊是當之無愧的標杆,他們操作弩箭嫻熟無比,佇列整齊,殺氣騰騰,無形中也帶動了縣兵們的訓練熱情。

特別是看到那些膘肥體壯,跑起來快如疾風的戰馬時,縣兵們的眼睛都直了。

李明達已經開始挑選精銳,組建騎兵隊,每天在城外塵土飛揚地操練衝鋒。

城牆上,破損的地方被修補起來,甚至還加高了一截。

城門口的守衛也換上了統一的黑色皮甲,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李大慶組織的運輸隊隔三岔五就從小山村運來大批的糧食、肉乾和各種物資,讓城內百姓懸著的心漸漸放了下來。

雖然換了個“主事人”,但日子似乎比以前更安穩,吃飽飯的機會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