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了?”

“張姨,您也在呢!來找我媽玩嗎?”

裡屋再次走出來一個身影,張姨,也就是張洋洋的媽媽。

“成赫呀!這都多久沒見到你了,又帥了!我來找你媽媽打麻將的。”

從張姨的容貌氣質,很容易就可以和張洋洋聯想到一起,實在是太像了。

“秀麗我先走了!”

張姨一看這家裡來人了,她再待著也不合適,之前她不止一次想撮合張洋洋和崔成赫,但都沒成功,現在看崔成赫把女朋友帶了回來,更是觸景生情。

心裡止不住的罵張洋洋,怎麼這麼不爭氣,好好的青梅竹馬都把握不住,越想越生氣,決定一會兒回去就給張洋洋打電話,好好說道說道。

“留下來吃個晚飯吧!”

“對呀,張姨,嚐嚐我的手藝!”

“不了,不了,這家裡老頭兒還等著我呢,這半天見不著,就著急上火的找我,我得趕緊回去了。”

眼見著張姨離開,崔成赫作為晚輩,起身相送。

“回去吧,你說說!這麼好個孩子,怎麼就把握不住呢……”

後面的的話崔成赫聽不見,但能感受到張姨看他時眼神裡很是遺憾。

“張姨慢走!有空常來!”

搖搖頭,崔成赫返回到屋裡,看著趙美延被老媽親切的拉著手開始熱聊。

基本沒有語言障礙,華夏的朝鮮族和高麗本土的語言同出一源,有些細小的差異,你可以理解成普通話和方言,本質是一樣的,但口音會有所不同,日常交流肯定是沒問題的。

“去,在那窩著幹什麼呢,給美延切點兒水果吃,一點兒眼力見兒都沒有!”

“媽!我剛到家,你就開始支使我幹活兒?我可是你親兒子!”

“是是是,親兒子也一樣,趕緊去!”

“阿姨,不用麻煩成赫的,我吃不吃都行的!”

“你看,美延自己說的!”

“3!”

“媽!”

“2!”

“我去!別數了!”

“哈哈哈~”

“爸,你別在那偷著笑,跟我一塊兒弄!”

崔忠國坐在一旁看著自己兒子吃癟,他格外的開心,往常他在家沒個隊友,現在崔成赫回來就有人分擔火力了,他可太開心了。

“阿姨,不用了吧!”

“你別管,這小子懶得很!不給他找點事兒做,他能在那沙發上躺一天!你這第一次來家裡,就應該讓他照顧你!”

“真的嗎?成赫原來在家這麼懶的嗎?他在高麗的時候可勤快了,一天三頓飯都給我做好吃的,把我照顧的可好了!”

“那是他該做的,我跟你說,他以前在家裡……”

客廳裡不時傳來趙美延的笑聲,可見婆媳二人聊得多投機。

廚房裡崔成赫拉著崔忠國老同志,切水果,然後切菜,時間也不早了,該準備晚飯了。

“爸,我找的兒媳婦不錯吧!”

崔忠國先是豎了個大拇指,接著說道:“和我眼光一樣好!”

夸人還不忘把自己帶上,不過這個說法也沒毛病,眼光差了能找到金秀麗嗎!

崔成赫長得好看的基因完全就是遺傳了金秀麗,至少百分之80的長相是隨了媽,四十多歲的金秀麗和趙美延坐一起就跟姐妹似的。

“美延好是好,就是離咱家太遠了,來一次不容易呀!”

“還行吧,坐飛機也快,你和我媽現在這麼閒,抽時間到高麗玩一玩,也能多見見美延。”

老崔家的生意現在基本上不用夫妻倆操心,公司做大了,最底層的業務也不需要他們管,上層決策才需要他們把控,一年到頭有大把的空閒時間。

“爸,你把這個水果端出去吧!”

洗好的水果被崔忠國端了過去,品種多樣,高麗根本看不到這麼多品種的水果。

“這個是梨嗎?”

趙美延看著盤子裡幾個個頭比雞蛋大,青色不規則圓形的水果問道。

“這可不是梨,這是冬棗!來,你嚐嚐!”

“棗?怎麼這麼大!”

“高麗不多見的,很甜的!”

“大發!第一次見這麼大的棗!”

趙美延的表情逗壞了金秀麗,接著又給她介紹了好幾個她不認識的水果。

趙美延確實沒見過,不怪她見識淺薄,關鍵是高麗他是真沒有這些,想見都見不到呀!

當然,金秀麗沒有嘲笑趙美延的意思,只是覺得很有意思,同時又覺得高麗人有些可憐,啥也沒見過,那小地方還總是說自己是大什麼的民國……

“二位美女,少吃點兒,一會兒還要吃晚飯呢!”

眼見著水果被吃了不少,崔成赫出來趕緊提醒了一句,水果再好吃,也不能不吃飯呀。

“知道!知道,你快做飯,給我做一道開水白菜,我要拍個影片發給我的閨蜜們!”

“媽,開水白菜能做是能做,但需要5個小時,您要是能等著,我現在就開始做!”

一聽這時間,金秀麗直接放棄。

“算了,你做什麼都行,美延你想吃什麼?”

“紅燒肉!”

“沒問題,等著吧!”

這道菜算是趙美延的最愛了,平時崔成赫就沒少做,趙美延愛的不行,有時候他都在想,趙美延是不是貪圖他的廚藝,才和他在一起的。

俗話說得好,要想拴住一個人的心,首先要栓住他的胃,很顯然崔成赫是做到了,心和胃栓的牢牢的,焊死的那種!

“你小子這手藝越來越厲害了,我記得小時候你第一次做菜,炒個柿子椒全糊,自己一個人邊抹眼淚邊吃,一晃差都十多年了。”

崔忠國看著兒子嫻熟的動作,臉上很是感慨,從小自力更生的崔成赫,他和金秀麗是有些愧疚的,相當於留守兒童的童年,想要彌補時孩子已經長大了,成熟了,也不再需要父母了。

“那可不是我第一次做菜,第一次應該是小學3年級,做了一盤土豆絲,應該是土豆條,那時候刀工不好,切不成絲,炒了個半生不熟,然後含著淚吃完的……”

別看崔成赫現在能笑著說這些,當時他很不理解父母為什麼拋下他去工作,每天只有深夜才能看到風塵僕僕的二人身影,回來也沒有什麼話,累的倒頭就睡,第二天一大早又出門。

可以說崔成赫童年是不幸的,他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背景土著,小時候家裡也沒有現在的資產規模,說不恨那是假的,後來長大了,也明白了一些事兒,漸漸地也就原諒了父母。

還是那句話,早熟的人通常都晚熟,崔成赫屬於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