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及治水的問題,宋禮尋思了好一會。

“據臣所知,鳳陽府去年,已經加固了一次河堤。”

宋禮快速想了一遍道:“如果加固的河堤,並無問題,但還是發大水了,不是河床淤積,就是雨下得太大了。”

既然去年治過一次水,在鳳陽這種地方,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也沒有人敢貪得太厲害。

那麼加固的河堤,基本是正常的。

還是會出現水患,只能從其他方面找原因了。

“可以疏通河道,增加河流流量。”

“挖掘其他運河,分擔河流的壓力。”

“對於一些容易缺口的河流,可以適當地改道。”

“臣還聽說了,當時加固的河堤,還出現崩塌的情況,如果確定沒有加固河堤不到位的原因,那就要重新考慮,應該怎樣加固河堤,才不會出現缺口了。”

“總的來說,治水其實疏不如堵。”

“實在難以疏通,先堵住,再想辦法疏通。”

“只要水能流出去,就不會出現水患。”

宋禮把自己的想法,都給朱允熥大概說了說。

朱允熥聽到宋禮還是有點見識,一邊聽一邊微微點頭,認為宋禮說的其實沒錯。

宋禮補充道:“除了疏通,還有樹木也很重要。”

朱允熥問道:“樹木如何重要?”

沒想到古代的人,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了。

其實古人不一定不如現代人,只是他們沒有現代人的見識和知識,但古人可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儘管他們摸索的知識,還沒有形成體系,但其實還是可以用的。

宋禮解釋道:“樹木可以保水固沙,河流兩岸、上游的樹木多了,水才不會不斷湧入河流導致河水上漲,另外固定了山上的泥沙,就能減少河流的淤積,河床就不容易抬高,從而導致河水氾濫。”

他的看法,還是很到位的。

朱允熥聽著,又是點頭。

宋禮繼續說道:“但很多百姓,為了開墾,破壞樹林,這樣做其實是不太好的,可要讓他們恢復樹林,一定會百般阻撓。”

耕地關係到糧食的問題,讓他們退耕還林,肯定是很難的。

看到宋禮還可以想到這些,朱允熥覺得這個人,其實還是可以用的。

“我讓你去治水,你可樂意?”

朱允熥又道:“擔任工部侍郎,專門負責治水,大明每年都會有水患發生,治水不一定能杜絕水患,但是可以減少水患,減少百姓遭受傷害。”

宋禮躬身道:“臣願意!”

朱允熥說道:“至於你剛才提到的,加固河堤,但還是出現河堤崩塌的情況,當是在鳳陽的加固是沒問題的,我都看到了。”

宋禮點頭道:“應該是大水上漲過快,河堤浸泡得久了,把新加固的河堤也泡軟了。”

既然加固的沒有問題,那麼只剩下這個解釋。

宋禮又道:“那就需要儘快找到,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加固辦法。”

朱允熥說道:“我會想辦法的,你再給我一點時間。”

方法就是那些混凝土鋼筋結構,以此加固河堤,對於朱允熥而言,才是最管用的,其他的都有可能會被泡軟了。

但是水泥的研發,最近沒有新的進度。

要把水泥做出來,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宋禮不是很懂,朱允熥為何有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他也曾考慮過怎麼保證河堤不被泡軟,想了好多種方法,其實所想的,全部沒用。

還不等他提出這個疑問,朱允熥便說道:“治水的問題,暫時交給你了,楊大人!”

楊伯成道:“臣在!”

朱允熥又道:“你們工部,做好配合的工作,接下來我會安排宋大人到工部任職,擔任左侍郎,原本的左侍郎和宋大人的職位換一換,暫時如此安排,宋大人覺得如何?”

宋禮點頭道:“臣都聽殿下的。”

朱允熥說道:“那就這樣定了,你們先回去好好商量,如何治水一事!”

他們這才退下,離開了文華閣。

朱允熥在北伐之前,又安排完了一件事,感到放心多了,希望宋禮他們真的能行,在自己北伐期間做足準備,等到北伐結束後,可以給自己一個意外驚喜。

走到了外面,宋禮還是不太懂的問:“楊大人,殿下為何會說,可以解決加固河堤的問題呢?”

楊伯成其實也不太懂,但是他知道科學學院的事情。

更知道現在的火器能有多強,都是出自科學學堂,那個地方一直在做研究,做一些他們想不到,也不存在,但是能做出來的東西。

楊伯成想了一會道:“殿下應該是一直讓人研究如何加固河堤,他從鳳陽回來,就在考慮治水的事情,殿下一心為民,自然不會看著河堤容易缺口而不管。”

宋禮覺得也對,但又道:“到底能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河堤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他就想不明白了。

楊伯成笑道:“要相信殿下,一定有辦法的,你可知道科學學堂?”

宋禮微微點頭道:“有所耳聞,但科學是什麼,我不太懂,不過那個學堂,是殿下把那些老兵、錦衣衛等的孩子,以及窮苦人家的孩子聚集起來,給他們上課的地方。”

一群孩子,當然做不成大事。

但有陶志學、郭勝和姚廣孝三人在,才是科學學堂的核心。

那些孩子,不過是朱允熥用來,培育未來科學的種子,暫時還沒能用上。

楊伯成又道:“很多研究,都是科學學堂做的,以後你會明白的。”

宋禮有些懵了。

不過看到楊伯成如此信任朱允熥,他又不知道,這一份信任何來。

楊伯成絕對是無條件信任朱允熥,親眼見過朱允熥的各種奇蹟,心裡歎服不已。

提前站隊朱允熥,楊伯成認為是自己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一件事。

朱允熥絕對不會忘了,他們這些第一批的功臣。

楊伯成又道:“我們先回去,商量如何治水,你在戶部的關係,我也會安排人轉過來的。”

等會吏部得到朱允熥的命令,也會把宋禮的人事關係解決了。

——

朱允熥考慮了一會,關於治水的事情,鋼筋水泥又顯得特別重要,道:“出宮,去見道衍大師他們。”

要看看水泥的進度,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