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詹事,正四品官職。

景清現在的翰林編修,也不過是正七品。

就這樣連續升級,景清一時間有些懵了,升級就算了,還能加入儲君的核心圈子,成為東宮的屬官。

若干年後,朱允熥登基,景清就是從龍之臣。

朝中官員,多少人都渴望這一份榮譽。

景清問道:“殿下,不太合適吧?臣剛進入官場,什麼都不懂,又沒有資質和閱歷。”

他還擔心自己做不來,需要再歷練。

朱允熥說道:“我的東宮詹事府,我說了算,何況詹事府如今還不完善,挑選合適的人進來很正常,就這樣定了,你再寫一份旨意送去吏部。”

景清明白,事情可以確定下來,跪下道:“臣多謝殿下的恩賜。”

同時他的心裡,又感激不盡。

有一種千里馬遇到伯樂的感覺。

他還覺得殿下和外面傳的,不太一樣,其實殿下還挺好人的,比較仁善。

儘管朱允熥有時候,也可以特別狠心,但景清覺得朱允熥的狠,和朱元璋的狠,還是有區別的。

能得到如此賞識,景清在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要報答朱允熥的大恩。

把景清安排好了,朱允熥繼續計劃,北伐的事情。

儘管現在還沒有真正打起來的訊息,但必要的準備,還是要提前做好。

做足準備,才能更好的應對。

至於戴德彝,暫時沒有把他,帶入東宮的意思。

——

耿璇離開皇宮,也沒有第一時間回家。

而是先到陶志學那裡,把朱允熥那些想法,都對陶志學他們說了說。

姚廣孝今天也在,聽完了耿璇的話,便笑道:“殿下的意思是海外的人,我們可以隨便禍害,但我們大明的人,不可以。”

這個意思,其實很明顯。

不用姚廣孝說,他們都能猜到。

郭勝說道:“殿下是要用海外的人、礦山,破壞海外的環境,發展我們大明的優勢,再攻打海外。”

耿璇說道:“差不多就是這樣,到時候還請三位安排人,跟隨我到南洋,那裡比較需要工匠。”

陶志學說道:“我來安排吧!”

目前主要的,是為了鍊鋼。

鋼材主要是給他們火器用的,陶志學應該首先去安排。

耿璇說道:“能有人跟隨我們出發就好了,那麼麻煩你們,當地那些煤礦、鐵礦還是挺多的,都被我們搶過來了,少了運輸礦石的步驟,可以隨意挖來用。”

姚廣孝說道:“搶得好!其實還可以僱傭當地人來幹活,工錢不需要太高,他們的人還挺多的。”

耿璇點頭道:“這些我們都會的。”

請那些人挖礦,都在他們計劃之中。

南洋的人那麼多,不用白不用。

把這個請求,全部告訴他們,再得到陶志學的回應,耿璇沒別的事情了,趕緊要回家,回去見朱靈月。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何況他們還是剛成親沒多久,現在再見面,好像隔了幾十年那樣。

朱靈月可想耿璇了。

——

南洋。

就在耿璇他們,計劃怎麼用南洋的人挖礦的時候,徐欽他們已經招了一大批南洋當地的人當工人。

工錢之類,肯定會給,但不多。

如果他們不要錢,那就用布帛等作為工錢。

大明什麼都不多,就是布帛絲綢比較多。

當地的勞動力,是真的特別便宜,徐欽用起來得心應手。

只不過,徐欽還有一個想法。

那就是把南洋各個地方,全部打下來變成大明的。

留守在南洋的,不僅是徐欽和耿璇,還有其他勳貴子弟,比如張赫的兒子張榮,張溫的兒子張佐,以及朱壽的兒子朱承志。

他們在這裡分別領兵,鎮守整個南洋,讓各個小國那些土王,看到他們就害怕了。

主要也是因為,明軍太可怕了,土王不得不怕他們。

徐欽說道:“我想要為大明,開拓疆域,繼續立功,搶更多的礦山,你們有沒有什麼想法?”

朱承志說道:“其實很簡單,我們以前怎麼做的,現在就怎麼做好了。”

張佐贊同道:“我們主動挑事,讓那些小國感到不爽,他們就會反擊,不反擊還好,只要反擊了,我們就有理由,直接出兵打過去。”

在海外開拓疆域,肯定是有功勞的。

功勞絕對還不小。

特別是朱允熥的重心,還在海上的前提下。

他們立功的想法,也放在海上了。

張榮問道:“那麼我們先從哪裡開始?出來了那麼久,不滅一兩個小國,都白瞎了我們那麼多火炮。”

這句話,他們一致贊同。

大明的武器那麼強,不在海上橫行霸道,那是浪費了那麼好的武器。

“從呂宋開始。”

朱承志說道:“我們第一次來的時候,呂宋對我們的態度最差,目前我們的船隻和火炮都是足夠的,打下呂宋易如反掌。”

他們商量到最後,一致決定,先對付呂宋。

先拿呂宋開刀,開啟他們在南洋的征服之旅。

要幫殿下,把大明南部海上,各個海島全部拿下來。

徐欽又道:“我們怎麼挑事?”

張佐說道:“很簡單,我們派幾艘不掛旗幟的船過去,主動撞擊他們的船,船上安排幾個死士,等他們動手了,我們再殺出來炮轟。”

這個計劃,又得到他們的認同。

於是直接安排,過了沒多久,靠近呂宋的海域上,多了兩艘船隻,開始往呂宋那些船靠近。

“讓開,快讓開。”

呂宋經常會有船出海,一來為了貿易,二來為了海上活動,或者是捕魚等等。

那些船隻看到有船撞來,紛紛用他們的語言大叫讓開,但是那些船根本不管,直接撞了過去,由於船比較大,還把呂宋的船撞沉了。

由於不是正面撞擊,而是側面碰撞。

從側面駛過,碰撞摩擦,再一擠,便翻了一艘船。

船上的人死活如何,他們不管了。

剩下的船看到有來路不明的船來挑事,那些呂宋的人還以為又有海盜,他們趕緊逃跑,回去找人求救。

但是那兩艘船,跟隨他們回去,直到了呂宋的港口裡面。

呂宋的官兵看到有船來挑釁,當然不能忍受,馬上也派出船隻追擊過去,雙方的船剛剛交鋒,便是拉弓射箭打擊。

那兩艘船的人不多,很快被呂宋官兵攻打上船,全部控制,連大船也被他們繳獲了。

呂宋大獲全勝,得到兩艘大船,興奮地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