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濃,月華似霜,
朔方軍大營,
燈火通明,
雖然唐軍擊退了燕軍,守住了靈丘。
但是唐軍這邊也是死傷慘重,若今日沒有李承淵出色的戰績,恐怕靈丘這座小城早就要被燕軍攻破。
所以整個唐軍大營,沒有任何勝利的喜悅,有的只有在寒風之中的篝火。
別計程車兵已經在篝火旁邊烤火取暖,但是李承淵卻沒有和他們一起,而是坐在城牆下,看著城外那黑漆漆的夜色。
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不過從他那雙眸子底可以看出一絲焦慮。
沒有想到,他自己剛剛穿越大唐,就來到了安史之亂這個亂世。
何去何從?
或者說能不能活下去,
他的命運,就好像這茫茫夜色,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光芒。
且不說這個,
就是現在自己身處的環境,可謂是用兇險來形容,
現在是天寶十五年臘月,
洛陽淪陷,大將封常青,高仙芝被唐玄宗賜死。
後唐玄宗啟用了老將哥舒翰鎮守潼關,抵禦燕軍的進攻。
安祿山之所以對靈丘城進行猛攻,是因為安祿山的三條戰線受阻。
西南方向,燕軍將領武令珣企圖攻取南陽,以此截斷唐軍江淮糧餉,但被唐軍將領魯炅阻於南陽城。
而南面,叛軍將領尹子奇部企圖下雍丘、睢陽,目的也是和武令珣一樣,直取江淮,斷了唐軍的糧道,不僅可以如此,更是可以佔據兩淮富饒地區。
叛軍如意算盤打的好,但被唐軍將領張巡阻於雍丘。
至於西邊,潼關又有哥舒翰鎮守,
三路叛軍,都是進展緩慢。
對於安祿山而言。
若叛軍再沒有任何戰果,
那麼他的老巢就要被郭子儀和李光弼一鍋端了。
既然南面,西南,西面都沒法攻破,那就只剩下西北方向的靈丘了。
靈丘作為河東道要地,已經成為唐燕兩軍拼死爭奪的絞肉機,誰佔據靈丘,就掌握了戰場主動,如此也緩解了叛軍北邊的戰事壓力,
安祿山的老巢也算保住。
然而對於唐軍而言,守住了靈丘,就可以進一步往東進發,最後攻破范陽。
所以李承淵覺得,安祿山一定會瘋狂的攻打靈丘。
至於靈丘小城,自然是首當其衝成為叛軍必取的戰略要地。
而李承淵就在靈丘。
李承淵彷彿在黑夜之中看到靈丘城被叛軍攻破的場景。
想到此處,
李承淵握著的馬槊又被握緊了幾分。
不行!
我一定要活下去。
靈丘城一定要守住!
唐軍也一定要勝利!
李承淵眼眸露出一抹堅毅。
正在此時,
城牆上傳來腳步聲,
李承淵劍眉一皺,握緊了馬槊,警覺的看向來人。
“李十二,節帥叫你中軍帳。”
數名身穿玄甲的唐軍走到李承淵面前,其中一個隊正一副居高臨下的對李承淵冷聲說道。
然後將李承淵圍在中間。
李承淵知道這些唐軍不是普通計程車兵,而是郭子儀的朔方軍。
郭子儀居然讓他去中軍帳?
他可是朔方軍一個小小的弓箭手,
居然被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叫到中軍帳?
真是奇了怪哉!
雖然李承淵心中奇怪,不過從這些玄甲軍不善的眼神,李承淵感覺,郭子儀將他叫到中軍帳準沒好事。
“郭節帥叫我去中軍帳,所為何事?”
李承淵站了起來,想從他們口中套出一點話來。
“莫廢話!”
玄甲軍隊正怒聲說了一句,正伸手推了李承淵的肩膀,想要催促李承淵趕緊走。
不料卻怎麼使力都無法推動絲毫。
“你…”
玄甲隊正有些驚訝的看向李承淵,眼中再沒有方才那樣輕蔑,甚至還有一絲懼色。
其餘玄甲軍見李承淵不肯走,紛紛拔出手中的橫刀。
李承淵本來初入亂世,憋著一肚火沒法發洩,剛好又碰上了玄甲軍如此粗魯對待,一下子燃起了他的怒火。
李承淵面對玄甲軍如此咄咄逼人,他也不甘示弱,將馬槊橫在胸前,做好了戰鬥姿勢。
一時之間,
整個夜空,寒光閃爍,劍拔弩張。
眼看李承淵就要和玄甲軍火拼,
這時,
今日在城牆與李承淵一起作戰的唐軍隊正見狀趕緊過來勸和,“諸位弟兄,我們都是大唐的朔方軍,都是袍澤,豈能為了一點芝麻小事傷了和氣。”
然後繞過玄甲軍的刀鋒,走到李承淵的旁邊,低聲說道,“李十二,你不要命了,這些人都是節帥的玄甲軍,你和他們打起來,你以為你打得過嗎?”
李承淵默不作聲,只是冷哼一聲。
唐軍隊正急了,又繼續低聲說道,“若想活命,千萬不要意氣用事。”
唐軍隊正說得沒錯,
李承淵與玄甲軍動手,等於違抗軍令,
等待李承淵的只有死路一條。
李承淵看到唐軍隊正那緊張的臉色,心中一嘆,猶豫一會,最後點頭。
平時這名唐軍隊正沒少照顧他,若是自己真與玄甲軍動手,恐怕也會連累他。
經過這次小插曲。
李承淵被玄甲軍帶到中軍帳前。
比起在城牆上,此刻的玄甲軍對李承淵的態度也改變了許多,對李承淵沒有那般冷霜,沿途軍士也對他側目而視,每人眼中皆露出敬佩之色,白天他在城頭連斬叛軍十七騎又三箭齊射,命中叛軍旗手,一舉扭轉乾坤的兇名已傳遍三軍,加上方才在城牆上與玄甲軍硬剛,更是讓唐軍對李承淵佩服的五體投地。
唐軍中軍帳。
帳內燭火搖曳,郭子儀正在檢視靈丘佈防圖,身旁站著位眉目冷峻的年輕將領。
“跳蕩營李承淵,參見節度使。”李承淵抱拳,單膝跪地。
眼光之餘,他能感覺到站於郭子儀旁邊年輕將領審視的目光,那是郭子儀長子郭曜,史書記載他擅使丈八馬槊。
李承淵朝對方看了過去。
身材倒是魁梧雄偉,只是眸子裡透著一絲冷意,彷彿將人拒之千里之外,讓人不敢靠近。
雖然如此,出於職業習慣,李承淵還是向他抱拳一禮,“少將軍。”
本以為郭曖會置之不理,冷漠示之。
卻不料郭曜居然朝他微微額首,嘴角還有一絲笑意。
這讓李承淵心中有些許驚訝。
“當!”
郭子儀忽然將半截箭矢擲在案上,箭鏃蟠龍紋在火光中泛著幽藍:“此箭產自范陽官坊,用的是吐蕃淬火術。“老將軍目光如電,“你如何識得阿史那承慶的帥旗方位?“
看向李承淵的目光也開始變得寒冷起來。
帳外北風呼嘯,彷彿鬼泣一般。
李承淵背脊滲出冷汗。
果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心思縝密,觀察細微。
白天那神來之箭絕非尋常小卒能為,但他早有說辭:“末將祖上曾在隴右監造箭樓,對胡人旗語略知一二。“
這倒不假,原身記憶裡確有邊鎮匠戶的背景。
郭子儀似乎不相信,突然冷笑幾聲:“靈丘守軍陣亡七成,獨你斬首十七級,又射殺了燕軍三名旗手,莫不是燕軍派來的細作?“
說話之間,郭子儀腰間橫刀已出鞘三寸,露出一絲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