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熹,殿中一片寂靜,唯有硃紅燭火搖曳,映照著遼帝深不可測的臉色。

“陛下,二皇子、三皇子已相繼落馬,如今儲君之位……”一旁服侍的大太監低聲稟道,話未說完,便被遼帝抬手止住。

“老五呢?”遼帝的聲音低沉,卻帶著幾分冷意。

大太監心中微凜,低頭道:“五皇子仍在御史臺督查餘案,臣等推測,殿下此次徹查糧案,怕是早有佈局。”

遼帝微微眯起雙眼,指尖輕叩御案,良久才緩緩道:“這孩子,越來越像朕了。”

大太監聞言,心頭一震。

“可惜……”遼帝低嘆一聲,眸色深沉,“還是不夠。”

夜色深沉,燭火搖曳,齊廷山靜靜地翻閱著案卷,目光落在密密麻麻的賬目上,眉頭微微皺起。

耶律德光走進書房,壓低聲音道:“剛收到訊息,御史臺參奏的摺子,陛下並未立即批覆。”

齊廷山放下手中的摺子,眸色微沉:“是因為大皇子?”

耶律德光點頭,“大皇子府邸已有異動,似乎在暗中活動,五殿下的處境,只怕……”

齊廷山冷笑一聲,目光凌厲:“他們想利用陛下的疑慮,讓你也成為第二個二皇子和三皇子?”

耶律德光道:那現在該怎麼辦,如今二皇子、三皇子已被削弱,大皇子雖未出手,但正因如此,他才更可怕。”

齊廷山目光微閃,緩緩起身,走到窗前,眺望著皇宮方向,沉聲道:“有時候,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

耶律德光微微一愣:“你的意思是?”

齊廷山嘴角微勾,眸底寒光一閃:“若陛下心存疑慮,不妨……讓大皇子成為他的新目標。”

耶律德光微震,旋即低聲道:“此計妙哉!”

朝堂之內,文武百官齊聚,一片肅然。

遼帝端坐御座之上,目光深沉,威嚴不言而喻。

“耶律德光。”遼帝淡淡開口。

耶律德光上前一步,拱手道:“臣在。”

遼帝目光落在他身上,聲音低沉:“昨夜,御史臺遞上摺子,言大皇子府中亦有不明賬目,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眾臣紛紛側目,大皇子耶律楚眉頭微皺,面色不動聲色,但眸中已然閃過一絲寒意。

耶律德光抬眸,目光沉靜,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律法面前,當一視同仁。若二殿下、三殿下之事可查,為何大殿下之事不可查?”

遼帝聞言,眼底閃過一抹幽光,緩緩道:“你可知,你在說什麼?”

“臣知。”耶律德光語氣堅定,目光直視遼帝,聲音鏗鏘,“臣所求者,唯公正二字。”

殿中眾臣屏息凝神,大氣不敢喘,唯有耶律楚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眼底卻湧動著深不可測的光芒。

遼帝沉吟片刻,目光從耶律德光身上移開,緩緩掃視群臣,殿內寂靜無聲,眾臣屏息以待。

片刻後,他緩緩開口:“律法之前,人人平等,御史臺可有確鑿證據?”

御史臺主事上前一步,沉聲道:“陛下,御史臺近日徹查京中府邸賬目,發現大皇子府內近三月銀兩流動異常,且有大筆銀錢去向不明。臣等不敢妄下定論,特此奏請陛下示下。”

此言一出,群臣議論聲四起,朝堂內頓時氣氛微妙起來。

耶律楚聞言,神色微變,微微一笑,拱手道:“父皇,兒臣府中所用銀兩皆有賬目記錄,來往清晰,絕無不明去向。御史臺若有疑問,不妨派人徹查,兒臣定會全力配合。”

遼帝的目光依舊深沉,似乎看透了大皇子所說的每一句話。他沒有立即回應,而是緩緩放下手中的玉璽,目光投向御史臺主事,冷冷道:“既然如此,御史臺就照查,查清楚了再來稟報。”

御史臺主事恭謹地應聲:“遵命,陛下。”

遼帝緩緩站起身,沉聲說道:“今日的朝議到此為止,各自散去。”

殿內的眾臣默默行禮,各自退下,而大皇子耶律楚則與其他臣子稍作交流,便離開了大殿。他的步伐從容不迫,但眉頭卻始終未曾舒展。耶律德光目送他離去,心中卻暗自思索:這一次,局勢變得愈發複雜。

天色漸晚,齊廷山再次出現在御史臺,拿著一封密函走到耶律德光的書房。見到耶律德光正在整理案卷,他低聲道:“有些事情,我已經安排妥當。”

耶律德光轉過頭,目光銳利:“你做了什麼?”

齊廷山淡淡一笑,語氣平靜:“我已經開始在外面散佈訊息,說大皇子府中銀兩流動異常,並非無端而起,而是有一部分資金流向了與朝廷反對勢力相關的勢力,目的是藉此製造混亂。”

耶律德光皺眉:“你確定不會引起過多的波動嗎?大皇子如今雖未出手,但他畢竟是陛下的親子,若是傳到陛下耳中……”

齊廷山冷笑一聲,目光陰沉:“正因如此,我們才要讓大皇子自投羅網。如果他真的有鬼,陛下必定會心生疑慮。若他沒有,反倒可以透過這次事件進一步穩固自己的地位。”

耶律德光凝視著齊廷山,略顯遲疑:“你可知道此舉將引發多大的風波?”

齊廷山沒有迴避,語氣平穩:“我知道,但有時候,風波越大,才越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今,陛下心中已有疑慮,若沒有外部壓力,他又如何真正覺察到事態的嚴重性?此計一出,陛下自然會有所警覺。”

耶律德光沉默片刻,終於點頭:“你說的有道理,但還是要小心行事,別讓局勢失控。”

齊廷山露出一絲笑意:“放心,局勢不會失控,反倒會在最合適的時候,形成對我們最有利的局面。”

幾日後,宮中氣氛愈發緊張。遼帝顯然察覺到了越來越多的風波,朝中勢力的對立愈加明顯,大皇子的府邸雖然一直保持低調,但各方的注意力已漸漸集中在他身上。大皇子耶律楚對於這些流言並未直接回應,但其府中一系列的細微動作,似乎已經暴露出了一絲端倪。

就在遼帝開始重新審視局勢的時候,御史臺突然傳來訊息,大皇子府中的賬目確有異樣,資金流動異常,且有部分款項流向了與外地叛亂勢力有牽連的商會。

這一訊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讓整個朝堂陷入了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