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兒臣去
替姐生子?重生後我撩帝心奪後位 七喜喜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錢賢妃果然被女兒的話鎮住了。
她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蕭玉敏,嘴上蠕動半晌,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柳嬋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心裡暗歎了口氣。
果然知母莫若女。
“我……”錢賢妃顫顫出聲,半晌後,她忽然就捂了臉。
眼淚順著手指縫裡淌了下來。
區別於剛剛稍帶了些演戲成分的痛哭,她這會兒的肩膀都顫抖了起來,像是有控制,卻控制不住。
蕭玉敏上前一步,抬了手慢慢撫在自家母妃的肩膀上。
錢賢妃沉默著哭了好一會兒。
最後是蕭玉敏將她帶走了。
珍珠親自送了人出去,轉身回來,聊起這件事。
“奴婢剛剛聽得都心酸,玉敏公主跟賢妃娘娘這樣說,賢妃娘娘真傷了心怎麼辦?”珍珠輕聲道。
她說的是玉敏公主的那句話。
那不是戳賢妃娘娘的心窩子麼。
這麼多年,賢妃娘娘多疼這個女兒,簡直是放在手心裡怕摔了,放在嘴裡怕化了的疼愛。
柳嬋沉默了會兒。
才道,“難道非要讓玉敏隨了她的意,真的跟一個不真心的男人過日子,才算作孝順嗎?”
珍珠反駁,“有話好好說,也不至於……”
她想說的是,也不至於拿自家母妃的事情戳心口。
柳嬋似笑非笑地看著她,“那你覺得該怎麼勸錢賢妃?”
當下的情況,是錢賢妃一頭扎進了這件事裡出不來,好言相勸又不是沒有過,分明是不成的。
她也得冷了聲,錢賢妃才能聽進去幾分。
見珍珠啞然,柳嬋搖頭,“在本宮看來,玉敏爭取自己的活法,這沒有錯。”
當年的錢賢妃是沒有選擇,被迫進了宮。
可眼下的蕭玉敏明明是有選擇的,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為何非要逼著去選那個她不情願的路呢?
這跟沒有選擇又有什麼不一樣。
“身為一個母親,愛就是愛,可干涉就是干涉。”柳嬋思緒飄遠,“這個道理,是安德妃教給我的。”
想起安德妃,她至今都覺得心頭髮顫。
原本她是不理解安德妃的,可後來漸漸竟是理解了她的心思。
她愛大皇子,可她錯就錯在,以愛為名的要挾和逼迫,要挾和逼迫就不是愛。
因為她理解了,所以她在玉清的養育上,愈發小心謹慎。
盡最大可能地託舉和引導,但孩子的人生終究是自己的。
其實在蕭玉清想不想走到那個位置上,她跟蕭臨也曾商議過。
若是蕭玉清想,那他們就將她託舉上去,她肩負起天下的責任。
若是她不想……那柳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蕭臨知曉她身子不好,也不願她再生子,便做好了從宗室中過繼子嗣的打算。
當然,只是打算而已。
柳嬋也確實是相信了。
蕭臨這個人,他跟前世的他,有些東西還是相似的。
比如他對子嗣並不在意。
他是個更在意當下如何的人,說白了,就是他在位期間,一心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後世如何評價也好,後世的子孫也罷。
他很淡。
看的很淡。
也是如此,柳嬋覺得現在自己的心靜下來,也跟蕭臨脫不了關係。
一開始的那些年裡,她是不相信蕭臨會愛自己的,因為在她的想法中,帝王無情,蕭臨更無情。
可後來,她跟蕭臨應當是互相治癒和改變的。
次日一早,錢賢妃倒是派人傳了話來,說是她想明白了。
玉敏長大了。
她有了自己的想法,當母妃的管不了太多,只說讓柳嬋幫著能看顧些。
錢賢妃也用自己的法子表示了一番。
送了五萬兩銀子過來。
柳嬋哭笑不得。
玉敏的事情告一段落,蕭臨自然也沒有再想著重用許陽。
很快兩年的時間過去,眾人才驚覺原本差點當了駙馬的許陽,竟是在翰林院一直蹲著。
眾人心裡就有了數。
朝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
若是皇上想重用誰的話,翰林院就是個過場,很快就會被放到一些實用的位置上。
對此,許陽硬著頭皮尋了許多關係,都沒有辦法。
他對原因清楚的很,也不敢對外將實話說出來。
一代狀元就這麼銷聲匿跡了。
很快再有一年的話,就會迎來新的狀元,所以狀元這個東西雖稀罕,卻並不缺。
眼下,朝中也有一個被鬧得嗚嗚泱泱的事情。
京城的百里處有座山,山原本是個寨子,現在被一些從尼姑庵裡出來的女子佔山為王,竟是成了朝廷的一大心頭之麻煩。
她們有些是帶著功夫的。
路過的商人不少都被劫持過,許多人紛紛去告到了京城府尹。
京城府尹帶了衙役過去,卻被她們綁到山上威脅一番,又丟了回來。
真是損了名聲又差點沒了命。
“派京城的禁軍過去呢?”有人提議道。
很快有人將這個提議給否了,“京城的禁軍平日裡守衛京城治安還行,他們又沒有作戰的本事,聽說那山上的女賊很是精明,借用地勢弄的易守難攻,他們更攻打不了,不如從附近借用大軍過來,要上五千人,直接碾壓進去。”
人多勢眾,就是這個道理。
“一群烏合之眾的女子,也能值當大軍?”又有人否了意見,“大軍出動,糧草也得配置,勞民傷財,讓百姓怎麼看。”
眾人再次陷入了議論中。
有人提了一,就有人否了一,要提二,很快又有人提了二,又有人否了。
蕭臨端坐於龍椅,聽著他們在底下亂吵吵。
待下了朝,也沒有吵出個一二三四的章程。
向來如此。
不過,蕭臨已經有了主意。
他回了御書房,命人將蕭玉清喊了過來。
“京城外面剿匪的活兒,你要不要去?”蕭臨看著她,“你不是想進朝中歷練,這就是機會。”
別說蕭玉清是個公主,就算她是皇子,也得進朝中歷練。
起碼聽一聽朝臣們都是怎麼吵架的。
蕭玉清果然耳朵豎起來了。
她想都不想就點頭,“兒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