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妙憑藉超絕的攻擊力一戰成品,後續的路程這些人也不再敢搭話。

順帶這群趕早去賣菜的小嫂子老嬸子八卦的聲音都弱了,沈妙很滿意,清靜。

鎮子不算遠,兩刻鐘就到了。沈妙先去逛了一圈大致對鎮上的商鋪跟集市所賣產品有所瞭解。

然後她發現自己在商城買的東西成色都太好了,尤其是那瑩白的雪花鹽跟白糖,還有鐵製品都是精鐵,別說這鎮子了,去幽州城都買不到。

但這裡的粗鹽都帶著苦味,反正都是家裡吃的東西,大不了藏著點用。

可衣物就不行了,商城的成品衣物連刺繡針腳都工整得跟機器繡出來一樣,後世機繡不值錢,但放這裡這麼工整的繡品是能賣出大價錢的。

所以沈妙昨夜沒買,特地等來鎮上購置。

她今天穿的還是在蕭凜那兒順的裙子,料子是上好的綢緞,在這鎮子裡已經是格外光鮮亮顯眼。

瞭解了鎮子的生活水平,沈妙頓覺失策,不該穿這身衣裳,難怪坐牛車時那群人都看稀罕物一樣看自己。

不過不穿這個就只有打補丁的那套短打了,沈妙扶額,還是先去布行看看吧。

走進布行,沈妙在店鋪夥計殷勤的目光中,給家裡人一人買了幾套粗布短打用來幹活,才開始挑細麻布。

這裡沒有棉布,問夥計“棉花”跟“白疊”,夥計連聽都沒聽過,只從後頭庫房裡端出一筐子木棉來。

木棉不是棉花,其實就是後世所說的攀枝花。

這個時代做冬衣,條件好的填充木棉絮,不好的就填蘆絮。

可系統既然直接給她獎勵棉花種子,說明大梁境內還是引進了棉花,只是沒有推廣開。

店裡的成衣款式有些老氣,主要是顏色太深了,受染色技術所限,小鎮的店拿不到特別好的貨。

沈妙最終挑了兩匹鵝黃色的和一匹天青色的細麻布,用來給三人做身冬衣再做幾床被套應該夠了。

被芯沈妙直接買的成品,北方天冷,聽夥計推薦買了三套十二斤重厚棉被。

木棉原產地在嶺南,北方賣的十分昂貴,竟要五百文一斤。這幾床被子就花了十八兩銀子,能買近十畝地了。

沈妙試圖砍價,可惜沒砍下來,掌櫃倒是送了她幾塊殘次品麻布。

系統提出明年可以種棉花賺大錢,沈妙也很心動,表示下次一定。

這一堆東西是搬不動的,於是她結了錢,讓夥計幫忙看著點,想去牲口市場看看。

這一會兒功夫沈妙在店裡花了二十幾兩銀子,掌櫃笑得一臉慈祥,吩咐夥計把東西運到後院存放。

於是沈妙放心的往西街走去,她來的時候就想要買個代步工具。

馬是戰略物資,平民是買不到的,但牛又走的太慢。

沈妙把目光投向了騾子,忍著牲口市場內沖人的臭味,她找到一家騾子看著就比別人健壯的鋪位。

沈妙不會看騾子,但這頭騾,看著比別的皮毛順滑,體格高大壯健,見沈妙在看自己還驕傲地揚了揚頭拿倆大鼻孔杵著她。

嗯,有個性。沈妙覺得就買這隻,以後讓它驕傲地給自己拉車。

“老闆,這隻騾子怎麼賣?”

老闆送貨去了,只有老闆兒子在。那半大少年有點不好意思看沈妙的臉,微微紅著臉報了個價:“這頭要十六兩。”

說完,又怕沈妙覺得貴,解釋道:“它叫大壯,今年剛三歲,看它體格就知道多有勁兒了,而且它是馬螺,速度跟耐性都非常不錯。”

沈妙不懂價,然後她試探性砍了一兩,當然沒成功。

這小老闆頂著個大紅臉說自己家騾子真的很不錯,報的就是最低價。

最後在沈妙的努力下還是砍了五百文,外加送了一大包草料。

不錯,花了十五兩半,全款拿下一頭大騾子。

臨走時,小老闆又跟沈妙說了養騾子注意事項,以及病了可以去小河村找方家。

末了才依依不捨地摸了把大壯的頭,讓它去新家乖一點。

沈妙覺得這人有點可愛,也沒給騾子改名,就還叫它大壯。

牽著大壯又去集市的另一頭買了騾車,用料還算紮實,花了三兩銀子。

順便找這家掌櫃打聽到了磚窯的地方,在鎮子東邊,靠河的地方。

於是沈妙又回布行讓夥計幫忙把貨裝上車,順便用掌櫃送的粗布把車上的貨蓋住。

然後新手上路的車伕沈妙就趕著新手上路的苦力大壯,晃悠悠的往鎮子東的磚窯去了。

這處磚窯佔地還挺大一塊兒,院子裡擺滿了一排排青磚,還有人在裝車送貨。

沈妙遠遠地停下車,到底跟這騾子還不太熟,怕它一個任性衝過去把別人磚給撞塌了。

拴好騾子去找此處管事的打聽,沈妙發現想蓋一座敞亮的青磚大瓦房還挺貴的。

現在的磚價是十文一塊,但想蓋出沈妙描述的那幾百平四合院,至少需要兩萬塊磚,得二百兩了。

於是沈妙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房子縮小一點,但也不能太小,不然住著捉襟見肘的,十分影響人居住的幸福度。

主體的主屋五十平,中間一間堂屋,左右兩側做臥房。

主屋右側蓋間廚房連倉庫,左側做西廂房,最重要的是主屋後面要做個浴室加廁所。

沈妙找管事的要來紙筆,畫出自己構想的房子,浴室跟廁所分開,房子後面要挖一條排水溝,為了防臭也得墊磚。好在院牆可以用便宜的土坯磚。

可這麼算下來,最後青磚還是得要一萬來塊,還有瓦片要買。

灰瓦6文一塊,大約需要1600塊左右,最後沈妙一頓砍價下來,一共花了一百零五兩銀子。

沈妙先付定金,跟磚窯簽了契約定五日後送貨上門時結尾款。

好在這負責人有相熟的瓦工介紹,鎮上的許多房子都是那瓦工帶徒弟們建的。

沈妙只要人靠譜就行,點頭五天後讓瓦工跟磚一塊兒去村裡。

今天出這一趟門,沈妙的經濟狀況瞬間退回赤貧狀態,她決定短期內都不要再進城了。

但沒多久就啪啪打臉。

沒別的,米麵糧油衣食住行都安排妥當了,但沒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