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當幸福來敲門
國士無雙從哈工大開始 海螺的曹阿蠻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京城朝陽,《人民文學》雜誌社辦公室內,作為編輯的朱慶禮今天心情不是很美,因為去年劉心武在人民文學第十一期上發表了《班主任》這部短篇小說,致使之後有很多小說都參考這個模板來投稿,千篇一律又沒有任何新意,讓朱慶禮十分不滿。
“老朱,你又垂頭喪氣了?咋地又沒有找到你想要的稿子啊?我說你也太追求完美了吧?哪有那麼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呢?”
從外面進來的同事常曉東,手裡提著一壺滾燙開水,到座位前,趕緊將腋下夾著的一沓稿件放桌上,放好水壺之後忙不迭地從斜挎包裡拿出一包茶葉,一邊泡茶一邊說道:“別看稿子了,來來來,給你泡一壺茶,喝一口保證讓你神清氣爽,說不定你運氣爆棚,真的找到一篇好文章”
朱慶禮翻了個白眼,道:“你自己喝吧,我出去走一走。”
“也行,出去走走散散心,放空一下大腦,挺好的,只不過這麼好的茶葉,你確定你不要?我偷偷告訴你,這可是從我老丈人家帶過來的好茶葉,百貨大樓三十四號特供部特供品哦.”
“你先泡好再說吧,沒有好文章,再好的茶葉,一樣寡淡無味。”
常曉東聞言,哼哼兩句不識好人心,自顧自地泡起了茶葉,才懶得再搭理對方呢。
等他泡好了茶葉之後,美美地喝上兩口,然後長嘆一口氣,這才翻開桌子上的投稿信件,逐一拆開來檢視。
過了一會兒,常曉東也皺眉不已,正如朱慶禮所說,沒有好文章,這茶葉就算再好,也是索然無味,直到他開啟一封來自雙河縣的投稿信件,目光看到上面的文字時,瞬間便愣住了。
字很漂亮,不是字跡靈動秀美的女性文字,而是如同行雲流水般的清晰流暢,不僅美觀大方,且筆力勁挺、輕盈灑脫。
字跡好看也就算了,關鍵是上面的文字很有靈氣,開篇的第一句就把常曉東給吸引住了:生活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人俯瞰蒼穹,有人墜入深淵,可即使我們身處黑暗,也要抬頭仰望星空,當幸福來敲門時,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就這麼一句話,讓常曉東聯想到了自己,因為他是下鄉知青,去年才終於接到通知,他父親是被冤枉的,他終於可以返回到城裡,並且他父親還給他安排到了《人民文學》雜誌社裡當編輯。
相比較在鄉下度日如年的那些光陰,他在城裡的這大半年時間裡,那叫一個如魚得水,白頭髮都少了很多,變得更加年輕了。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下鄉青年在賀蘭山放牧,經歷那些黑暗歲月的不公待遇等,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跟逃荒到賀蘭山的李秀芝喜結連理,最後考上大學的故事。
這部小說其實就是王多魚將牧馬人的故事提煉糅合,再融入一點當幸福來敲門的雞湯文字,花費三天半的時間才寫完的小說。
由於是用來破局的開篇小說,所以王多魚在措辭、故事佈局等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生怕被拒稿呢,為什麼?因為盧新華的《傷痕》這部在今年引起轟動的小說,在發表之前,可是被《人民文學》給拒過稿的,後面是《文匯報》編輯鍾錫知從復旦老友那邊得知《傷痕》小說,閱讀過後,便讓盧新華修改部分‘影射’部分,之後又交給魔都宣傳部審查之後,才即將在八月份刊發。
常曉東又高興又悲傷,從外面散完心回來的朱慶禮看到這一幕,不由錯愕不已:“老常你咋了?又哭又笑的,怪瘮人的,等等,你不會是發現好文章了吧?給我看看”“老朱你看看吧,我認為這是一部過去幾個月裡最優秀的小說了,文字裡透著一股靈性,故事講得非常好,情感質樸真實這不是講故事,這是我們知青的真實寫照啊.”
聽他評價如此完美,朱慶禮並沒有回應,而是低頭觀摩起了王多魚這篇小說。
時間悄然流逝,朱慶禮已經被故事給深深吸引住了,辦公室內的其他同事進進出出,過了好一會兒,才終於有人發現了常曉東和朱慶禮兩人的異常,於是主編徐漢生來了。
主編來了,朱慶禮和常曉東兩人連忙站起來,跟徐漢生強力推薦《當幸福來敲門》這本小說,因為真的很完美,從文字到故事,都非常完美,說到點子上了。
雖然不是最近這段時間最流行的傷痕文學,但絕對是現如今文學界裡的一股清流。
“結尾不是悲劇啊,閤家歡的喜劇缺了點內涵,這是缺陷,雖然不影響整部小說的故事脈絡,但終究不是那麼完美”
徐漢生看完之後,有些遺憾地點評道,朱慶禮和常曉東兩人頓時就急眼了,後者搶先說道:“徐主編,我覺得這樣的結局反而更加契合主題,我們已經經歷了十年的苦難,難道還不夠多麼?難道必須是跟西天取經一樣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可以麼?”
“這故事把我們知青下鄉的經歷,完完全全地說出來了,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足以掩蓋任何的瑕疵,我覺得就非常好,主編我認為這樣的故事比《班主任》等其他小說更好,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傷痕,而是給人向上的積極力量.”
朱慶禮也跟著點頭附和道,“徐主編,我贊同老常的說法,我也認為這個故事很完美,應該發表,現在很多知青回城,有很多人十分茫然,這篇小說指不定能夠給這些人帶來一絲溫暖.”
見兩人急眼,徐漢生不由失笑搖頭,他只是發表他自己的意見而已,結果就被兩人聯手‘反對’,確實很少見,也足以說明這篇小說確實很不錯。
辦公室的其他同志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咋舌,然後湊過來看王多魚那本小說,然後大家都紛紛淪陷了。
誇讚者居多,挑刺的沒有,但還是有幾人認為結局應該是悲劇才對,可惜他們不是創作者,這文章改不了,而且徐主編也被常曉東兩人說服了,一字不改,就這麼發表。
無獨有偶,《中國科學·數學》辦公室內,數學編輯楊大春翻看到一篇論文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因為這篇《圖的聯結數》非常贊,結果有相當深度,應該是處在國際領先地位。
“應該找老王聊一聊,這篇論文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