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癱坐在龍椅之上,此刻怒火攻心之下,胸口是那麼的疼痛,讓他一時有些呼吸困難。

數萬水師精銳,他可是知道有多少萬人。

整整五萬人的水師精銳啊,那可是精銳!

大明的精銳總共就那麼些,這個損失,縱然是大明,都是無法承受的。

這些水師精銳命喪漢東海峽,整個大明,就沒有一支完整的水師艦隊了,水面以及海面都沒有真正的戰力了。

這些人,都是朝廷耗費了大幾年的時間,用了大量財力,將士都是從全軍挑選出來的,在原本鄭和的艦隊之上擴充而成。

然後現在全軍覆滅,這個結果,誰能接受?

也就是朱瞻基不知道漢軍的戰損,不然鄭和能夠在那樣的差距之下做到接近十換一的比例,已經是極為難能可貴,已經是大明將士不惜性命才能做到的了。

在前面只能被動挨打,付出那麼多的代價之下還能達到這個戰果,這支大明精銳水師,對得起大明瞭。

朱瞻基一個人沉思了許久,他沒有時間沉浸在這份悲傷之中,因為楊溥是傳信回來求援的。

每每想到這裡,朱瞻基的心頭是更加的無法平靜。

打了這麼久,連漢軍到底有多少兵力,如今仍舊未知,只能大概猜測漢軍有近十萬人。

可即便漢軍有接近十萬人,大明在朝鮮那裡可是有著二十萬大軍。

除了明軍,還有著大幾萬朝鮮軍。

接近三十萬的兵力,哪怕漢軍就是十萬人,現在居然被打得求援,朱瞻基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尤其是軍報裡面說著漢軍真正的戰鬥力,比起之前所觀察到的還要強,朱瞻基是真的想將楊溥叫回來好好問問這個人,三十萬打十萬,哪怕漢軍戰力再強,防都防不住?

也就是朱瞻基不知道漢軍在朝鮮到底有多少大軍,要是知道只有五萬多人,不知道會不會聽得直接暈倒。

思考許久,朱瞻基將楊士奇等人召集而來。

當楊士奇等人知道朝鮮戰場上的訊息時,盡皆震驚得呆住了。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所有的精銳水師直接全部沒了,更沒有想到朝鮮戰場會糜爛到這個地步。

這次大漢大軍所展現出來的戰力,讓所有人都重新整理了認知。

之前沒有交戰時,大漢滅了眾多小國,他們都沒有太過在意,因為大明同樣可以做到。

後面面對也先時,漢軍展現出來的戰力才讓他們正視,一直到讓朝鮮試探,他們更加確信。

可如今漢軍所爆發出來的戰力,完全與當初他們試探出來的完全不一樣,已經完全超過了他們的預估。

這時,朱瞻基的聲音緩緩傳出。

“如今漢軍的實力應該是全部暴露出來了,火器種類繁多,全都比大明精良。

漢軍的意志,同樣也是不可小覷,在朝鮮戰場的漢軍,必然也是漢軍主力。

結合以往的情報,漢軍極有可能凡是成為編制的大軍,都是主力大軍。

現在朝鮮戰場損失慘重,楊溥傳信回來急需增援。

是否增援朝鮮,怎麼增援,這是一個問題。

但還有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既然漢軍有可能成建制的大軍都是主力大軍,那麼在東南亞那裡,還有著數萬我們之前以為的城防軍。

並且在漢京,定然還有大軍。

可現在我們在東南亞那裡連戰連捷,漢軍似乎沒有完成集結,準備不周,被我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但這種現象,一定是真的嗎?大漢對我們在東南亞用兵,就真的沒有什麼防備嗎?

若是大漢早早有防備,那在東南亞那裡的三大營,以及三十餘萬大軍,可就危險了!”

朱瞻基此刻彷彿理智迴歸,比任何時候都要轉得快一般,從朝鮮戰場直接聯絡到了東南亞戰場。

可具體有什麼問題,朱瞻基也說不上來,但他心頭就是有一種東南亞那裡進展太順利而導致出現錯覺。

看看朝鮮的漢軍,打得這麼強勢。

然而朝鮮可不是在大漢本土,東南亞可是在大漢的本土上。

大明的精銳都在東南亞,韋興卻是還在不斷對朝鮮加強進攻,難道大漢就不管東南亞那塊地方了?可能嗎?

既然大漢要管,可又不調動在朝鮮這裡的大軍,那麼是不是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大漢其實在東南亞那裡早早就有準備?

想著這些,朱瞻基一顆心是怎麼也無法平復下來。

五萬水師精銳盡喪,已經足夠讓他難以接受了,要是東南亞那裡的大軍再出問題,他真的會心疼死。

大明的精銳之軍,可都盡數派到那裡去了,要是出現什麼意外,他就徹底沒有任何希望了。

現在朱瞻基忽然發現,朱高煦明著率領大漢主力大軍前去征伐歐洲,這是不是就是一個騙局。

他一直在讓人注意朱高煦的情報,可惟一一次傳回來的訊息,就是朱高煦壓根就沒有回軍的想法,還在歐洲那裡大肆進攻。

想著自己竟然不如朱瞻壑,朱瞻基又發自內心的難受。

楊士奇等人聞言,心頭也是一驚。

朱瞻基說的這個可能,他們想了想,似乎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楊士奇當即站出道:“皇上,如今必須要調集南方各地衛所餘下之兵增援朝鮮戰場。

既然三十萬防不住十萬漢軍,那就五十萬,一舉將那十萬漢軍消滅在朝鮮!

東南亞戰場,如今大軍已經深入到大漢泰中省,想要撤離,已經不可能,且前方將士必然也會不滿。

皇上可傳旨提醒樊忠、沐晟他們,讓他們小心一些即可。

現在箭已出弦,已經沒有退回的可能。

若是我們因為大漢可能留有的後手而退縮,那麼一旦漢王率領征伐歐洲諸國的大軍返回,那時我們更加沒有任何機會。

現在只能趁此機會,不惜一切代價,解決大漢這個朝廷的心腹大患,不然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朱瞻基的猜測,楊士奇確實很認同,但他更加清楚,大戰已起,大明與大漢之間,已經再也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若是連主力都不在大漢的漢軍都打不過,即便將東南亞的大軍全部撤出來,一旦朱高煦率領大軍返回,他們就能打得過了?

既然都已經開打了,那就只能打下去,直到一方徹底被解決,這場紛爭才能停歇。

戰事不是過家家,到了如今這個程度,楊士奇無比的清楚,大明與大漢,已經只能存在一個了。

楊士奇話音落下,楊榮隨即站出出聲。

“皇上,除此之外,朝廷還應該進行全面擴軍,讓各個衛所的大軍進一步得到擴充,以應對不時之需。

且各地的府庫,也要在第一時間開放,在擴軍之後,立即進行操練。

火器監、鐵器監等也應該全力趕工,鑄造火器,以供新軍使用。

一旦前方戰事不利,後續可隨時再次投入大軍,以挽回局勢!”

下方一眾人,紛紛各抒己見,反正總的來說,就是大徵徭役,加大賦稅徵收,擴充大軍,調集物資,做好後續持久大戰的準備。

朱瞻基靜靜的聽著,並沒有回應。

他自己也在思考,到底要不要這樣做。

但不過思考片刻,朱瞻基便是有了決定。

“朕決定,接下來擴充五十萬軍,你們儘快下去安排!”

朱瞻基也同樣清楚,這一次,已經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若是最終得勝,得到大漢所有的資源,則可以完全彌補大明這些龐大的支出,可以反哺大明,大明會更加強盛。

若是最終失敗,民間亂了就亂了吧,反正他自己也要不在了。

只要他失敗,他不信朱高煦能夠忍得住不對大明用兵,不起兵靖難。

現在朱瞻基就是在賭,賭自己能贏。

只要贏了,只要滅了大漢,大明不會有任何事,反而會更加強大。

輸了,那就萬般皆空。

楊士奇等人聞言,神情都滿是震驚。

他們本來準備的就是擴充一二十萬大軍就差不多了,畢竟大明如今的情況,也不是那麼的好。

所有人都沒有料想到,朱瞻基一口氣竟然要擴充五十萬大軍。

再加上徵的徭役,大明民間,恐怕是要沒有多少青壯了。

可儘管這樣,楊士奇等人也沒有任何反對。

因為他們同樣渴望解決大漢,一旦最終讓大漢得勝,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到時候一個都跑不了。

他們想得也和朱瞻基差不多一致,只要最後得勝,滅了大漢,那麼這些,都可以彌補回來。

若是這樣都敗了,他們自己都要死,還去管什麼天下百姓?

首先得要他們活著,他們繼續掌權,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去顧及天下黎民百姓。

若他們都無法顧及自身,哪有那麼多的想法去顧及那些百姓?

現在他們自己都在為大明而奉獻,該到了大明百姓為大明江山社稷奉獻的時候了。

隨著朱瞻基的決定開始實行,大明天下,各地百姓都開始有些沸騰。

原本以為賦稅低下去後能夠過上好日子,哪怕是之前漲了一點,但依舊還能讓人勉強看到一些希望。

可如今大明各地開始徵徭役,徵青壯組建新軍,大肆增加賦稅,以往的那些苛捐雜稅,再次出現,並且在地方的操作之下,明顯比朝廷所需要的徵收得更多,讓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家家戶戶的青壯,盡皆被朝廷的官兵、衙役帶走,有的人稍微抗拒,被直接打死打傷者,不計其數。

一時間,民間對朝廷的怨言,不斷開始遞增。

然而那些官紳地主家中的子嗣,卻是沒有絲毫影響,這些人反而趁著這個機會開始大量低價購買田地。

有的家中獨子,只為了不被朝廷徵去,無償將大部分田地全部給出,以換平安。

這一刻,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去想第二年該怎麼過,只想著將眼前的難關應付過去。

家中的那些田地,若是沒有青壯在家,只憑借老幼婦孺,也根本無法全部耕種與收成,同樣也交不上來年的賦稅啊。

原本被徵徭役亦或者徵入新軍的人是有補償的,可到落實下來之後,這個補貼,有的不過給三五個銅板,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可更多的,是什麼都不給,直接強徵。

民間怨聲載道,可官府卻是置若罔聞。

有不忍心的官員,卻是有心無力。

人微言輕,他們的意見,只能上報上面,然後卻是沒有了下文。

有的想要反映到朝廷那裡,可最終卻是自己被人栽贓陷害而入獄,想要反映的人卻是依舊過得滋潤無比。

原本大明就在大興各項基建,徵了不少徭役,如今再次大幅強徵,民間活躍的青壯男子,瞬間變得稀少。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躲避,選擇進入深山老林之中。

朝廷本來是準備了大量補貼,調集了一筆極為龐大的錢財用於落實這件事,但最終卻是隻有零星少許進入到百姓手中。

即便是已經強徵的徭役與新軍青壯,運送過程之中,有人逃跑被殺,有人因為染疾、餓死、被打死等等各種原因,損失部分,這些官兵又從沿途之地再度強徵。

這些種種,朱瞻基絲毫不知,此刻太后張氏張妍再度來到朱瞻基身前。

張氏還想要勸一勸朱瞻基,但朱瞻基卻是絲毫不聽,絲毫不見張氏。

朱瞻基將自己關在祖廟之中,一個人坐在地上,整個人都顯得有些呆滯。

他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會讓大明前面的休養生息前功盡棄,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瞬間化為了泡影。

可他自認為自己必須要這樣做,他想要解決大漢,而不是被朱高煦的大漢解決。

然而就在大明內部越發糟糕之際,西蒙古都司傳來情報,也先趁著大明與大漢大戰之際,率領三萬軍侵入西蒙古都司。

西蒙古都司有人串聯也先,多地已經被也先所得,當地一些衛所直接倒戈,朝廷駐留的兵馬,也是遭到襲擊,急需朝廷增援。

看著這個訊息,朱瞻基整個人都愣了愣。

也先這個陰魂不散的,又開始侵犯大明瞭?

朱瞻基這段時間本就情緒不好,整個人的情緒頓時被點燃。

可他除了大罵之外,他還能做什麼?

大軍都在用於與大漢的大戰,他將東、西兩個蒙古都司的駐軍抽調南下,現在哪裡還有多餘的大軍用來增援?

即便事態發展到如今,朱瞻基依舊沒有覺得自己停下東、西蒙古都司的建設有錯,依舊沒有覺得自己抽調兩個蒙古都司的兵力南下有錯。

朱瞻基只認為如今被也先趁機撿便宜,若不是大漢牽制了大明的大軍,哪裡會容得也先放肆?

朱瞻基也不在停留在祖廟,當即召集楊士奇等人開始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