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總隊要開食品廠了,以後還要開糕點鋪、點心鋪、蛋糕店呢,現在正招糕點師呢……”

“真的假的?做點心?這個活好哎,做服裝踩縫紉機咱不行,蒸饅頭炸油糕咱可沒怕過誰……”

“我得去報名,我從小就喜歡鼓搗吃的,我媽都說我手巧……”

“我也去,在服裝廠踩縫紉機太枯燥了,做點心多有意思……”

“二丫、快,去崑崙山路報名吧,你不是老說自己蒸的饅頭比國營食堂的還好吃嗎?機會來了!”

女隊員們奔走相告,互相鼓勵。

一些原本在建築大隊輔助崗位的女青年,也動了心思。

她們找到相熟的姐妹,拉著一起去報名。

更有一些待業在家的女知青,聽到訊息後欣喜若狂,三五成群的去報名。

勞動突擊總隊一直秉持寧缺毋濫的態度招聘人手,它並非是不間斷的招人,也不是隨便來個人就能進。

有時候一些女知青回城恰好趕上了總隊不招人,她們就只能依靠居委會來安排工作。

而現在進入勞動突擊總隊已經成為回城知青和待業青年們首選的目標。

青年們都知道,錢進是個能耐人,跟著他幹那日子準差不了。

報名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食品工藝大隊的大隊長是個叫蘇杏花的女隊員。

她曾經是海濱市勞動突擊隊中唯三的女隊長之一,恰好家裡有食品廠家屬,以前跟著母親在食品廠打過零工,所以就被選出來負責食品工藝班的學員選拔工作。

蘇杏花帶著幾位女中隊長負責登記和初步篩選。

她們不僅看報名表,還現場讓報名者展示一下“手藝”——揉個麵糰,捏個簡單的面花,或者說說自己最拿手的家常點心。

錄取工作持續了半個月,最後選出來二百八十名女學員。

金秋十月,食品工藝班正式開班。

錢進挺遺憾的。

今年建築大隊的工作太繁忙,食品工藝班開班太晚,避開了中秋節。

否則光是中秋節這一波月餅,她們就能幹出一大筆利潤來。

當然好飯不怕晚。

食品廠還沒有合適的廠區,另外糕點麵包的生產工藝在國內缺師傅。

食品工藝班只能是自學自研,這樣短時間內出不來成績,只能期待慢工出細活。

那麼即使趕在中秋節之前就成立起食品加工隊伍,也沒法出產月餅。

錢進的規劃是,臘月之前食品廠能正式開工產出就行。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走親戚要送糕點,能賺到這筆錢即可。

國慶節之後,二百八十名女學員便好奇的進入了培訓學校。

教室裡,長條桌拼成的操作檯擦得鋥亮。

但最吸引學員們目光的,是操作檯上擺放的那些“新奇玩意兒”:

雪白細膩的富強粉、顆粒晶瑩的白砂糖、散發著奶香的黃色塊狀物、潔白的奶粉、還有各種瓶瓶罐罐寫著“泡打粉”、“小蘇打”、“香草精”的東西……

另外一張桌子上還有她們從未見過的工具:

帶搖把的打蛋器、各種形狀的金屬模具、長長的布袋子,以及幾臺閃閃發光的、帶著玻璃窗和溫度旋鈕的方形鐵盒子……

再就是講臺上還放了一摞一摞的新書——看起來那些不一般,竟然是彩印紙張。

這一切可太新奇了。

錢進親自站在講臺上,看著臺下那一張張充滿期待和好奇的年輕面孔。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

“同志們,歡迎你們來到食品工藝班。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咱們勞動突擊總隊食品產業的一期學員,是未來的點心大師傅、車間主任、技術骨幹!”

“你們想必都知道了,咱們的學習跟建工班不一樣,沒那麼多師傅、缺少老師,不過咱們不缺少課本!”

他招呼班長帶學員將書發下去,女學員們拿到後大吃一驚。

她們剛才的猜測是真的,這竟然是《大眾電影》雜誌那樣的彩印圖。

但所用紙張絕對更加高檔,開啟後油墨味沁人心脾,上面圖片真實的讓人垂涎欲滴。

錢進將一本課本高高舉起:“大家看,這些漂亮的點心,這些誘人的蛋糕、餅乾,它們不是畫出來的,是用相機拍攝後列印出來的。”

“這些課本就是你們以後的秘籍,是你們的教科書,大家要愛護它們,因為這都是我費盡千辛萬苦從國外才買回來的甜點。”

女學員們紛紛點頭。

有的女學員帶了報紙,立馬開啟報紙開始給做封皮。

錢進笑道:“不著急,這書沒那麼容易壞。”

“你們看它外皮是有一層塑膠紙的,不過很薄,因為咱們以後做甜點,難免總是跟油鹽糖麵粉這些東西打交道,所以人家給封皮做了保護。”

“好了,我繼續說,書上的圖是照相機拍出來的,可是實際上的糕點呢,卻是人做出來的,就是用我們手邊的這些麵粉、糖、黃油,用這些工具,按照科學的方法做出來的!”

“這些東西,在國外在我們的港澳臺,老百姓都能吃到,但目前在咱們海濱市,在咱們國家很多地方,老百姓想吃卻沒地方買!”

“或者買到的,樣子不好看,味道也不好吃,這就很不好了,這體現不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他環視全場,目光炯炯:“所以我們的任務是什麼?”

“就是要把這些上的好東西,變成咱們海濱市老百姓餐桌上、走親訪友時能拿得出手的美味點心,讓咱們的父老鄉親,也能享受到這份甜蜜。”

女隊員們積極鼓掌,看他的目光充滿崇拜。

班長趙武裝還揮拳喊起了口號:“為人民做點心!讓人民享受甜蜜!”

學員們便跟著喊:“為人民做點心!”

“讓人民享受甜蜜!”

錢進本來還想做給她們打點雞血,不過女隊員們看他的眼神讓他心裡有些敲鑼打鼓,於是他免掉了後面的動員,直接走到操作檯前準備演示。

他拿起一個裱花袋和一個金屬花嘴給女隊員們看:“做點心,不是蒸饅頭。”

“它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麵粉多一點少一點,糖多一勺少一勺,烤爐溫度高一度低一度,烤的時間長一秒短一秒,出來的東西可能天差地別。”

“咱們要開廠子,要賣錢,要對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更要打響咱們‘勞動甜蜜坊’這塊金字招牌!”

動員結束,他的工作就結束了。

各教室開始準備正式開課。

錢進又把一個婦女介紹出來。

食品工藝班缺少師傅,倒不是沒有師傅,他還是託關係從海濱的食品廠請來了幾位有資歷的甜點師。

負責一班的師傅叫劉桂蘭,今年剛退休,曾經是食品廠的三八紅旗手。

錢進介紹了劉桂蘭後,劉老師珍惜的開啟書籍、愛不釋手的看:“各位學員同志,我們上的第一節課跟你們的書有關。”

“我跟錢總聊過了,這些書、書上這些配方和工藝,是他費了很大力氣,從外國弄來的先進經驗,是來自國外的先進生產技術。”

這裡沒人比她更清楚這些資料書的價值。

上面內容圖文並茂,詳細介紹了各種西式點心的配方、工藝流程和裝置要求,在這個資訊閉塞的年代,別說這麼一本書,就是任意一張紙都堪稱無價之寶。

錢進說它們是秘籍還真是沒有誇大其詞。

放下,劉桂蘭繼續說:“以後,這些書也是咱們學習的寶典!但是……”

她話鋒一轉,語氣嚴肅,“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是你們的老師,可也是一名學員,因為上太多東西是我第一次見到了。”

“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是沒有真正的老師手把手教我們每一步,我們要靠自己,靠互相學習,靠反覆試驗,靠我們每個人去鑽研書上的每一個字,去琢磨每一種原料的特性,去掌握每一個工具的使用技巧,然後自學成才。”

“錢總的話,你們應該明白,你們將是食品廠的未來。在這裡你們學到的每一種點心麵包,以後都將是海濱市人民群眾感受甜蜜的美好食品。”

“所以,我們必須要努力,明白嗎?”

“明白!”女學員們齊聲回答,聲音清脆響亮,充滿了被點燃的鬥志和使命感。

這年頭的青年們,太容易產生使命感了。

錢進和老師接二連三對她們進行動員,動的姑娘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

一定要學會做點心!

一定要做出好點心!

學習開始了。

過程遠比想象中艱難。

做甜點做麵包跟做饅頭面餅可不一樣,第一步是認識原料。

劉桂蘭拿著麵粉袋給學員們做介紹:“這是富強粉,筋度高,適合做麵包、麵條……”

“這是標準粉,筋度適中,做餅乾、桃酥合適……”

“糖,分白砂糖和綿白糖,顆粒粗細不同,溶解速度不一樣,影響口感……”

就這些內容一講解,好多人就懵了。

女隊員們在家裡都會做一些甜食麵點,但用料習慣了憑感覺放鹽放鹼。

所以當劉桂蘭說很多東西需要用精密的秤來稱重後調配的時候,她們感覺自己是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有姑娘下意識就說:“這麼多講究嗎?做甜點啥的跟做饅頭和麵不一樣嗎?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周邊頓時一片鬨笑。

那姑娘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大羞之下霞飛雙頰趕緊低下了頭。

很快她們就認識到了。

其實諸如各類點心所用原料區分的學習還是簡單的,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上都有介紹。

等到下午開始學習工具的使用,包括劉桂蘭在內都兩眼轉圈圈:

手搖打蛋器怎麼才能把蛋白打到硬性發泡?

裱花袋怎麼擠才能擠出漂亮的花紋?

烤箱的溫度和時間怎麼控制?

即使是劉桂蘭也沒有經驗,一切全靠摸索。

好不容易把基礎知識給掌握了,正式實操了,也是開始做實驗了。

點心的基礎是餅乾,她們嘗試做的第一款產品就是黃油餅乾。

按照書上說的,黃油要室溫軟化,加糖打發至羽毛狀。

結果,幾個隊員不是黃油沒軟化好打不動,就是打過頭油水分離了。

好不容易有個成功的,擠花的時候又手抖,擠出來的“花”歪歪扭扭。

放進烤箱,火候沒掌握好,有的焦了,有的還沒熟透。出爐一看,形狀各異,顏色深淺不一,像一堆烤糊了的土疙瘩。

品嚐環節更是尷尬。

有的太甜齁嗓子,有的沒味道,有的硬得硌牙,有的軟塌塌不成型。

劉桂蘭很不滿意,她板著臉但沒有責備任何人:

“都耷拉著腦袋幹啥?誰天生就懂一切知識?錢總說了,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好好學習、總結經驗,我們總能成功的。”

“來,咱們一起找原因,我這邊記了幾個觀察到的失敗原因。”

她翻開剛才觀戰時候做的筆記,開始挨個小組進行點評:

“二組的黃油是不是剛從冰箱拿出來就用了?書上怎麼說的?明明白白的說了要室溫軟化!”

“三組,你們糖放多了吧?配方上寫的是50克,你放了有70克吧?”

“還有班長你們組,烤箱預熱夠時間了嗎……”

錢進過來的時候,就聽到各班的指導員在帶著隊伍總結經驗。

他偶爾湊上去看看,但不說技術細節,只強調標準和態度:

“咱們以後是要開廠子的,產品要標準化。今天做出來是這個味,明天做出來還是這個味。不能靠感覺,要靠資料和流程,所以一切資料都要標準,一切流程都要規範……”

他不怕學員們學不會做點心。

糕點麵餅又不是原子彈更不是光刻機,這東西跟開槍一樣。

有子彈有人才,那就能喂出神槍手。

有指點有材料練手,那就能鍛煉出優秀的甜點師。

原料配比精準化。

工藝流程規範化。

溫度控制精細化。

外觀追求美觀化。

學員總結出來四化經驗,這四化做到了,她們就開始能迅速生產出合格甜點來了。

錢進幾次來聽課,就發現了各班級生產點心的變化:

裱花技術從歪歪扭扭到流暢均勻;餅乾模具壓出的圖案越來越清晰;蛋糕脫模後不再坑坑窪窪,而是光滑平整。

不同班級針對生產的點心麵餅不一樣,並非是所有學員都要研究相同的東西。

有的班級做酥脆香甜的桃酥,有的班級做奶香濃郁的黃油餅乾,還有的做鬆軟可口的雞蛋糕或者充滿嚼勁的甜麵包。

錢進這邊回家便時不時的開始帶一些甜點。

可把一群小的們給吃迷糊了。

隔三差五就有好吃的點心,這讓他們在街頭成了孩子王。

這些點心被他們帶去街頭分給小夥伴,很成功的收買了小夥伴們的心思。

隨著培訓的深入和技術的成熟,食品廠的籌建也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染布廠被徹底清理、修繕,完全對地面進行了硬化。

這點還真是佔了建築大隊的光。

全廠硬化對水泥數量要求很高,全靠市裡相關單位供應才能用上這麼多的水泥。

私下裡開始有倒爺出現。

倒爺們想從他們手裡獲取建築資料,然後這是想都別想的事。

建築大隊自己還不夠用呢!

建築大隊從相關單位處獲取的建材,只會用於建築工地,絕不會進行私人謀利。

當然,這種情況下給自家要用的廠房多上點料、修繕改造的規格更高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修補了屋頂,粉刷了牆壁,還要對水電線路進行大改。

不用說,原有的水電線路早已廢棄不堪。

水電班組重新進行了規劃佈局。

供水是以深水井為核心,安裝錢進從商城買回來的高階深井泵,鋪設全新的pvc管組成供水管網,接入廠房各處,同時也預留了自來水介面作為備用。

他見過21世紀的現代化工廠什麼樣,所以現在能做到的一些細節處,他都是按照現代化工廠來規劃的。

比如說食品廠的衛生安全很重要,於是他就在廠房內設定了多個清洗池和消毒池,水管為了便於檢修還採用明裝,但做了防凍保溫。

建築大隊在以前的公共場所和公共廚房改造工作裡學到的最重要一個經驗就是,排水很重要。

這樣整個廠區的給排水系統重新鋪設了大口徑pvc-u排水管,還設定明溝和地漏,錢進帶人做了實驗,形成廢水後能迅速排走。

供電工作是重點。

錢進在這一塊工作上最上心。

食品廠的裝置幾乎都是從商城採購出來的,一水的電老虎。

這個時候廠區的位置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他們從附近的變電站引入專線,供電所還過來給安裝了獨立配電櫃,這廠區內電網規格跟第一機械廠差不多了。

錢進早早給工廠做了功能區規劃,其中有烘焙區,這是重點區域,他要求供電所預留了大功率線路。

水電解決了,就剩下個熱。

供熱一樣是利用了地利優勢,食品廠靠近熱電廠,於是借了熱電站的光,銜接後鋪設了蒸汽管道。

這東西可不光是為了冬季給員工取暖,說起來取暖還是個小事,重要的是可以為生產車間提供穩定的生產熱源。

水電熱的施工小組忙活之餘,錢進指揮陳井底帶隊把大廠房做了功能分割槽與特定裝修。

根據食品廠的生產流程,他將染布廠的主廠房做了合理分割:

要求乾燥通風、防鼠防蟲的原料庫。

貼了瓷磚、便於清潔的預處理間。

還有安裝不鏽鋼操作檯、和麵機、烤爐、烤箱的烘焙車間——

這個可是核心區域,處理的尤其謹慎,牆面做隔熱處理,還給安裝上一套強力排風系統,有大功率排氣扇也新建了寬大的煙道。

剩下的就是冷卻間、包裝間和成品庫房,這些倒是簡單。

錢進幾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上班日到了傍晚下班後,他得先過來看一眼才能回家。

沒辦法,他想要的食品廠跟現在海濱市的食品廠不是一回事。

現在海濱市的食品廠廠區是建國後改造而成,後面二十多年沒怎麼改造,就是湊活著用。

這種情況下,建築大隊要改造這座老廠房,全靠錢進帶著工程師們摳細節:

“張總,這個烘焙車間的排風,光靠排氣扇夠不夠?油煙和熱氣會不會在屋頂聚集?”

張振華看看高大的廠房屋頂本想說沒關係,但錢進那邊雖然是找他詢問其實早就已經定下改造方案了,這樣他只能反問:

“那需要怎麼處理?”

錢進拿過圖紙在上面用鉛筆做了幾個標註:“我建議在屋頂最高處加開幾個帶防雨帽的通風氣樓,利用熱壓自然通風輔助排風,把油煙給排出去……”

陳井底找他去檢查已經改造好的專案。

錢進仔細檢視,還是有整改意見:

“陳大隊長,原料庫的防鼠板高度一定要夠,縫隙要小,老鼠這東西無孔不入,它們偷吃東西又帶著太多細菌,是食品廠的天敵!”

陳井底用力點頭,“嗬嗬”地比劃著,表示已經要求用光滑的不鏽鋼板阻擋,與地面、牆面縫隙都用水泥抹死了。

錢進搖搖頭:“不鏽鋼板太矮了,老鼠會爬牆的,牆壁上這一圈全給我貼上瓷磚——別怕浪費料,該省的地方要節省,不該省的地方要使勁上料……”

從九月進入到十二月,工地上一直忙活的熱火朝天。

瓦工們揮汗如雨地砌築隔牆、貼瓷磚。

木工們叮叮噹噹地製作門窗、安裝吊頂龍骨。

水電工們一絲不苟地鋪設管線、安裝裝置。

壯工們則負責搬運材料、清理現場。

就這樣1981年伴隨著一場飄雪走進了它的最後一個月。

食品工藝班已經結業了,其管理架構也初步形成。

大隊長蘇杏花擔任廠長,全面負責食品廠的運作。

劉桂蘭被任命為技術廠長,全面負責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

幾位在培訓中表現突出、組織能力強的女隊員被任命為車間主任和班組長。

在錢進的規劃中,食品廠將採取“前店後廠”的模式。

除了向全市的供銷社、百貨商店供貨外,還要在市區主要街道和居民區開設自己的品牌糕點鋪——“勞動甜蜜坊”。

這樣既能直接面對消費者,瞭解市場需求,也能打造品牌形象。

當然工人們現在還不懂什麼是市場需求什麼是品牌形象,錢進也沒指望她們懂。

勞動突擊總隊這艘巨輪,如今還是指望他來掌舵。

1981年的年底發生了很多大事,蘇繡方面舉行了西方-81演習,以北約為假想敵,打造出了人類軍事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埃及總統薩達特在慶祝“武裝部隊節”的閱兵式上被刺殺,而安地卡及巴布達兩國宣佈獨立。

國內沒有多少人關注這些新聞訊息,屬於1981年最後一個月的明星是中國女排。

在第三屆女排世界盃賽上,中國隊出現一個叫郎平的女孩,她幫助國家隊在三大球中的排球比賽上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據統計,7場比賽,中國隊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百分之五十,“鐵榔頭”的別號就此流傳。

為此,首都的大學生率先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

這個口號隨後被錢進使用,塗在了即將開業的食品廠外牆上。

同時他也給其他飯店和工廠都塗裝了這個口號。

在他看來,這句話是時代的最強音,它擁有時光都洗不掉的光芒,能穩壓住其輝光的是領袖同志高瞻遠矚的那句呼籲: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奮戰,這座曾經破敗不堪的染布廠舊址,終於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殘破的圍牆被修繕一新,刷上了白色的塗料。

高大的廠房外牆清洗乾淨,破損的窗戶換上了明亮的玻璃。

廠區內雜草垃圾一掃而空,鋪上了平整的水泥路面。

走進廠房內部,更是煥然一新:

雪白的牆壁,光潔的地面,分割槽清晰的功能佈局,嶄新的水電管線整齊排列,預留的裝置基座穩固牢靠。

深水井旁建起了水泵房,蒸汽管道包裹著銀色的保溫層。

空氣中瀰漫的不再是黴味和爛草爛泥腐敗味,而是水泥砂漿乾燥後特有的清爽氣息。

隨著二百八十名女工人進入工廠,這座煥然一新的巨大建築終於又開始擁有活力。

女工人們進入自己的工作場地後驚呆了。

她們當中不少人是知道琅琊山路上的老染布廠,好些姑娘孩童時期來這裡玩過。

這裡荒草叢生,是個抓螞蚱、逮蛐蛐的好地方。

所以起初知道她們要來這個地方上班的時候,姑娘們心情惴惴,都為自己的未來感到不安。

事實證明錢進很靠譜。

給她們一個很靠譜的未來。

12月中旬,錢進找了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海濱市勞動突擊總隊食品廠正式掛牌投產。

開業當天,攝像機噼裡啪啦的響。

勞動突擊總隊已經有了自己的影像大隊,錢進希望能夠多留下一些時代的影音資料,這在未來很重要。

照相機對準的主席臺上,穿著風衣的錢進英俊瀟灑:

“同志們,你們現在已經是技術骨幹了,我要告訴你們,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小作坊,而是要辦成正規的、有口碑的食品廠……”

“我們的目標,最終是與國外那些有名氣的食品品牌進行廝殺,去鎮壓它們,向世界展示我們中國人的點心……”

“要完成我們的既定目標,至少要做到三點!”

“第一,質量是生命線!原料必須新鮮合格,生產必須嚴格按工藝,衛生必須一絲不苟!每一塊點心出去,都要對得起‘勞動光榮’這塊牌子……”

“第二,品種要豐富,口味要創新,要研究咱們海濱老百姓的口味,開發新產品!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能脫離人民脫離消費者,人民愛吃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創新過程要動腦啊,要與實際相結合,比如,咱們海邊海產多,能不能試試加點海苔粉做鹹味餅乾?咱們本地水果下來的時候,能不能做果醬夾心餅乾?”

“第三,外觀要精美!點心點心,不管是口味還是外觀,咱們都要上點心啊”

“咱們的包裝現在簡陋,但點心本身要做得漂亮!裱花要精緻,造型要可愛!以後條件好了,咱們還要設計漂亮的包裝盒!讓老百姓買回去,不僅自己吃得開心,送人也覺得有面子……”

女隊員們聽著錢進的講話,眼神堅定。

錢進帶出來的隊伍,思想上總是不會出問題,畢竟錢進很會畫大餅。

另外這也跟食品廠女工人們的底氣有關。

她們不再是當初那些只會簡單家務的待業女青年了,兩個多月的專業培訓和實踐,讓她們掌握了實實在在的技能。

能力和本事,往往跟自信和自尊掛鉤。

再一個就是食品廠的環境很好,她們的工裝、待遇也很好,這給一群女青年帶來了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

食品廠生產需要講衛生,所以錢進沒有安排放鞭炮,而是安排了一群喜歡熱鬧的男工人來舞獅舞龍、敲鑼打鼓。

上午食品廠開業。

下午,位於琅琊山路、泰山路、黃山路和廬山路上的四家“勞動甜蜜坊”糕點鋪也在一片喜慶的鞭炮聲中開門迎客。

糕點鋪裡沒有時下常見的水泥櫃檯,全是木頭和玻璃結合而成的透明櫃檯。

裡面整齊擺放著金黃油亮的桃酥、造型可愛的動物餅乾、鬆軟噴香的雞蛋糕、還有裹著白糖粉的沙琪瑪和印著花紋的黃油餅乾。

中午糕點出爐,隨即便派送到了四個糕點鋪。

當天下午,這四條街道上全是誘人的香氣,等到下班時節,這些香氣將腳踏車大軍全給吸引了起來:

“嚯,這什麼時候還開點心鋪了?真香啊,這用了什麼?”

“這麼多花樣,真好看,黃油餅乾是一塊錢一斤,不便宜……”

“不貴了,百貨大樓的夾心餅乾一斤要一塊三,奶油餅乾一斤要一塊七呢,人家這是黃油餅乾,就是奶油餅乾……”

“對,我昨天去給我領導送禮,剛買的兒童樂奶油餅乾,你們猜什麼價?媽的,二兩要四毛一、一斤就得兩塊多,還他媽只收全國糧票,咱工人階級幹一個月,竟然只能換它二十五斤的餅乾……”

“給我稱點桃酥,真香,看著比百貨大樓的還酥!”

“這雞蛋糕多少錢一斤啊?”

還有一些青年簇擁在一起好奇的看向糕點鋪裡的營業員。

統一的白色工作服,這個常見。

但還戴著白帽子和白色棉口罩,手上也戴了真絲手套——這就太罕見了。

一些有機會走南闖北的採購員或者見過世面的幹部看到後對周圍說:“人家這是講衛生呢。”

“對,滬都大新大樓底樓那個第一食品商店,人家的售貨員也是這樣的打扮,看著就高階,現在咱海濱市不甘人後,也高階了……”

女營業員們穿著高階但笑容滿面,哪怕口罩擋住了半邊臉,她們還是提供微笑服務、熱情招待。

不管是詢問什麼不管是問多少次、買不買,沒關係,她們一樣熱情的招待。

要是有人買商品,更是動作麻利地為顧客稱重、包裝,帶了孩子的還會用油紙包一點其他點心給孩子們嚐嚐。

她們的專業形象和熱情服務,與國營商店售貨員常見的冷淡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然更讓市民驚喜的是點心的味道和價格。

錢進學供銷社兩邊掛‘發展經濟,保障供應’,也在糕點鋪兩邊掛上了‘薄利多銷、惠及人民’的標語,當然這標語用在了實處,勞動甜蜜坊的點心價格普遍比國營食品廠同類產品略低。

但是用料更實在,味道更純正,外觀也更吸引人。

並且,利潤空間還更大……

食品廠的裝置幾乎全是錢進從商城採購的,工作效率極高,唯一一套大型裝置是現實中採購所得,卻也是如今相對高效的隧道烤爐。

再就是食品廠管理非常嚴格,這樣成本控制得當,能維持的住利潤空間。

就這樣,食品廠和勞動甜蜜坊的口碑迅速傳開。

開業沒兩天,四家店鋪門前經常排起長隊。

自享首選、送禮佳選,這兩句標語是《海濱日報》給的評價。

食品廠的生產車間裡,開始了一片繁忙景象。

所有的機器滿功率執行。

兩個月的集體培訓顯示出成效來。

女工們分工協作,和麵、成型、烘烤、冷卻、包裝,流水線作業有條不紊。

質檢小組不停穿梭在各個工序之間,嚴格檢查著每一個環節。

隧道烤爐散發著滾滾熱浪,正好天冷了,這樣女工們工作起來更是幹勁十足。

舒服!

另一個自家食品廠這麼快就打響了名聲,她們也是實打實的感到驕傲。

現在是很講究集體榮譽感的時代。

錢進很熱愛這個時代。

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八十年代的第二年結束了。

它的第三年,火熱的1982在寒風呼嘯中悄然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