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而逝,轉眼就到了五月。

此時京城正是溫暖舒適之時,俞諮皋所率的北洋水師艦隊也已返航歸來了。

萬曆也準備開始遷徙那些被藩王宗室給奴役的平民百姓了。

這天一大早辰時許,他便將一眾文臣武將招至軍機殿中商議起來。

眾人齊集,他便指著地圖鄭重道:“這次我們要遷徙的平民百姓足有上千萬戶,四千餘萬人。

如果按每人十畝地來算,那就是四億多畝。

田地我們是有的,四十億畝地我們都有,關鍵就是我們把這些平民百姓遷徙到哪裡去才有利於海外都司的開發。

這次應該就是我們最後一撥大規模遷徙了,這次遷徙完之後,海外都司人口基本就固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全力開發了。”

眾人聞言,那都不由得緩緩點了點頭。

這次的確是最後一次大規模遷徙了,因為遷徙完之後,大明兩京十三省的人口都不足四千萬了,他們也沒人往外遷了。

至於具體怎麼遷徙,大家都沒開口。

因為他們都知道,萬歲爺應該是有想法的。

他們早已習慣了聽萬歲爺的,萬歲爺一般都比他們想得周到,他們奉旨行事就行了。

果然,萬曆緊接著便指著地圖細細解釋道:“我們遷徙人口不但要考慮開發,還要考慮需求。

你們看,現在的奴兒干都司北面碩大的區域內基本就沒什麼人,而我們還要拿下羅剎國佔據的西伯利亞汗國。

我們拿下西伯利亞汗國這一戰差不多也是我們開疆擴土的最後一戰了,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這最後一戰我們肯定要全力以赴,以免出現任何意外。

到時候調集的水陸大軍估計一百萬都不止,而我們要從水路轉運糧食過去那是兩萬裡都不止。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從選擇從奴兒干都司南面轉運糧食過去,那一千八百艘不帶護甲和火炮的威遠戰艦都不夠上百萬人馬的糧食消耗。

而飛梭船和飛龍船的運力又根本沒法和威遠戰艦比,到時候我們大部分的飛梭船和飛龍船估計都要調集過去轉運糧食,這樣太浪費運力了。

所以,我們得考慮在那邊種植糧食才行。

這個朕已經命人仔細去查探過了,這一片唯一能種植糧食的地方也就是北海周邊地區。

而且,為了轉運糧食方便,我們還只能在北海以北,葉泥河支流通古斯河兩岸開荒種地,這樣我們就可以透過葉泥河來轉運糧食了。

如果考慮到平民百姓本身的口糧,我們最少得遷徙上百萬人口過去開出千餘畝地才勉強夠維持上百萬人馬的口糧。

這一塊用水師艦船拉人過去太麻煩,用火車拉人過去倒是方便得很。

現在我們的火車都已經通到北海南面的碎葉城了,我們可以先把人拉到那邊,開出一條山間通道,直接用馬車拉過去。

一元,這上百萬人口的轉運就交給你來負責。”

董一元聞言,連忙拱手道:“末將遵旨。”

萬曆又指著地圖細細交待道:“你就去拉山西北部不通水路這一片的平民百姓。

現在北海一帶還沒解封,正好山西北部旱災也比較嚴重,平民百姓基本無地可種,你可以先將這一片的平民百姓集結到鐵路沿線的車站準備好。

朕調一百輛火車給你,北海那邊解封了你就把人往過拉,今年一定要把人全拉過去,而且把過冬的房舍修建起來,明年那邊就要開始開荒種地。

明年朕再給你調十萬守備營將士過去,你還要把鐵路也修到那邊去,這樣那邊就水陸皆通了,不但攻打西伯利亞汗國方便了,葉泥河流域我們也能隨之開發起來。”

董一元聞言,連連點頭道:“末將明白。”

萬曆又指著地圖細細解釋道:“還有東洋都司和北美西都司,這會兒這兩個都司的倭奴都佔了絕大多數。

這樣肯定不行,我們得把這兩個都司的倭奴抽調一部分,拉去北美東都司挖煤。

同時還要給東洋都司、北美西都司、北美東都司都遷徙上百萬戶大約四五百萬人過去種地。

還有東南都司,那邊也幾乎全是原來三宣六慰的土民,我們也得遷徙上百萬戶大約四五百萬人過去。

這四個都司倒不是很急,現在關鍵是南洋都司及其南面直到方丈島這一大片島嶼,那些島嶼上的耕地最少有二三十億畝。

現在我們總共也就拉過去了兩個邊鎮不到三百萬人過去,開出來的田地還不足一成。

特別是方丈島,地廣人稀,氣候適宜,礦產資源還豐富得很,我們得趕緊把那邊開發起來才行。朕準備把剩下的六百餘萬戶兩千餘萬人全拉到呂宋以南這一線去搞開發,你們覺得怎麼樣?”

我們能有什麼意見啊。

您說了算,我們聽您的就對了。

眾人皆是緩緩點了點頭,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萬曆見狀,乾脆問道:“克邁,你手底下聚集了多少艦船了?”

俞諮皋連忙細細解釋道:“萬歲爺,原本末將手底下有沒裝護甲和火炮的威遠戰艦一千八百艘,飛龍船一千艘,飛梭船四千艘。

這將近一年,南直隸龍江洲寶船廠和新洲船廠建造的六百艘威遠戰艦和一千二百艘飛龍船也全部調到末將麾下來了。”

萬曆微微點了點頭,隨即估摸道:“這沒裝護甲和火炮的威遠戰艦一艘就能拉男女老幼三千。

飛龍船一艘拉上千來號人速度也能趕上威遠戰艦和飛梭船。

還有裝了護甲和火炮的威遠戰艦也能拉男女老幼上千。

飛梭船運力差點,這麼遠的路程一艘飛梭船最多能拉男女老幼五六十個。

這麼算起來,你手底下的艦船一趟最少能拉兩百多萬人。

我們就算兩百萬吧,剩下的運力拉糧食和淡水。”

俞諮皋連連點頭道:“末將明白。”

萬曆緊接著又指著地圖細細交待道:“你先拉黃河沿岸受災比較嚴重的災民,第一趟拉個一百八十萬左右。

這一趟朕也跟你一起送治兒過去就藩,順帶去方丈島看看,你還得順帶拉十萬神武營將士及其戰馬過去。”

俞諮皋還是連連點頭道:“末將明白。”

萬曆緊接著又交待道:“邦屏,你率手下十萬神武營將士跟朕一起送治兒去就發,我們等克邁那邊人拉得差不多了就出發。”

秦邦屏聞言,連連點頭道:“末將明白。”

萬曆想了想,又指著地圖交待道:“於野,你派手底下主事去這些離黃河兩岸比較遠的州府組織災民往黃河兩岸的碼頭彙集。

記住,從受災嚴重的地方開始,路上一定要保證他們有足夠的口糧。”

李化龍聞言,連連點頭道:“微臣明白。”

萬曆又細細想了想,這才揮手道:“行了,都各自準備去吧。”

眾人連忙拱手躬身告退。

太子朱常洵見一眾文臣武將都退出去了,這才小心問道:“父皇,這次您要去多久?”

萬曆琢磨道:“呂宋以南這一線距離太遠,我們的輪船打個來回都得一個多月乃至兩個月時間。

這次我們遷徙的人口又比較多,克邁的船隊最少要拉十趟才行,這就是十多二十個月左右了。

父皇估計這次怕是要在那邊待上兩年左右。”

啊?這次又是兩年左右!

太子朱常洵聞言,不由苦著臉道:“父皇,您又要留下兒臣監國啊?”

萬曆微微點頭道:“你監國不是挺好的嘛,遇到了這麼大的天災那都沒讓一個災民捱餓。

父皇得幫你把海外的領地給開發起來並整治好,這樣大明才會越來越強盛,你知道嗎?

這幾年你先主內吧,父皇主外,等海外領地都開發起來了再說。”

那得等到什麼時候去啊?太子朱常洵聞言,不由得微微嘆息道:“父皇,兒臣什麼時候才能出去轉轉啊?”

你還想玩啊?萬曆想了想,隨即微微笑道:“那你趕緊生個太孫出來啊,等太孫長大了,可以監國了,你就能跟父皇一起出去轉轉了。”

啊?那豈不是還得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