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灞上大營門前,劉協在玉輅窗前看著遠方的平坦的田野。農人們挑著裝滿水的木桶,用葫蘆勺澆灌著小麥……

左令正梗著脖子與守門校尉爭吵:“這裡面的是陛下!當今天子!你這一個小小的看門校尉竟敢阻攔大駕,你擔當得起罪責?”

那校尉依然把手執長劍站在門前:“我不管是什麼人,我們只認將軍的令牌!就算是將軍本人,沒有令牌一樣不予放行!”

左令瞪著眼睛和他對視數息;忽然,左令跑回玉輅旁,看著校尉大聲地說道:“陛下,今日灞上一行可能要落空了!”

劉協嘴角一翹,故作好奇道:“哦?莫非天下間,還有人敢阻攔天子的聖駕不成?”左令也配合道:“可偏偏就有人視皇權如無物!”

劉協再度大聲道:“是何人?”左令目光像鷹隼一般盯著校尉,咬咬牙道:“就是灞上西轅門當值校尉張通!”

校尉一臉驚訝,這個沒卵的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名字?但立即,他又從驚訝轉為了驚懼! 只聽劉協又道:“那該怎麼做?”左令一眯起眼,面露殺機道:“應發軍令從其他門進入,告予張高二將;說張通衝撞聖駕,得按軍法處置!”

校尉心裡打起了鼓來,自己只是像效仿一番古人罷了!但他不敢賭當今天子,是否會像孝文皇帝那般大度?

左令彷彿洞悉了校尉的心思,他對著一個金吾衛喝道:“愣著作甚,還不快拿金牌繞道去傳令?”

金吾衛信以為真,當即結果左令的金牌,望南而去!校尉見狀,急忙止住道:“且慢且慢!這位大總管莫要心急,在下這就派人去通知!”

左令一冷哼:“一早如此不就完了嘛,非要在陛下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當真不智!”頓了頓,又道:“錯了,是愚不可及!”那校尉連連拱手:“是是是,大總管說的是!”

不多時,一身灰塵的張遼和高順聯袂從裡面急忙跑來。拍了拍灰塵向劉協半跪行禮: “末將等不知陛下前來,有失遠迎,請陛下恕罪!”劉協掀開車簾沒有回答,而是玩味地看著那校尉的反應。

只見那校尉冷汗直冒,張遼抬頭,順著劉協的視線看去,疑惑道:“陛下,這是……”劉協擺擺手笑道:“無甚,只是感概典故不是如此容易出來的!”

劉協說罷,示意親作車伕的伏德驅車進入軍營中。留下一臉迷茫的張遼高順二人,左令走到校尉身前,伸手擺弄著他胸前的軍牌。

張遼反應了過來,待左令走後,看向校尉道:“你待會到我帳中!”一群烏鴉正好從轅門上飛過,掉下了點灰白的鳥屎!正中校尉的鼻子上,烏鴉得意地呱呱大叫,飛向遠方……

“嗖嗖!”一排排在練習騎射的千牛衛騎兵在陷陣營士兵的指導下,騎著高駿的河西戰馬飛馳而去!

距離草人靶子六十步的標槍處齊齊放箭,然後掉頭往回走,如此反覆練習著。站在高臺上觀看的劉協一指那計分計程車兵,張遼會意派人去把他叫了過來。

沒多久,那士兵上前半跪行禮:“陷陣營校尉高壽,參見陛下!”劉協點頭:“嗯,平身吧,把你冊子讓朕瞧瞧!”

高壽站起來拍乾淨麻紙小冊雙手遞上,劉協接過冊子,上面寫著篆體小字。雖然劉協學習了篆體大半個月,但還是要靠記憶去認清。

‘劉舉,十箭八中,靶頭兩箭,靶心一箭,第一;吳逵一,十箭八中,靶頭一箭,靶心一箭,第二……’

劉協點頭道:“文遠真乃大將之才啊,才十來天就調教得如此了得了!”張遼急忙道:“陛下謬讚,這些士兵原本都是陳倉一帶的守軍!

只是他們的首領得罪了董卓而被殺死了,然後他們也散了夥;現在聽聞朝廷招募騎兵,就報名進來了。”

劉協聽完後又道:“哦,雖然如此,但若五千千牛衛個個都這般了得的話;文遠、公孝,朕必有重賞!”張遼高順躬身拜謝。

另一片是近千名士兵在練戟,來回不停向草人穿刺,再有數百人在近身搏鬥。“嗨!”一個大漢揮拳把另一個高瘦的打翻,高瘦士兵猛站起來一腳把壯漢踢倒! 這樣二人一組進行練習;旁邊還有五六個人用粗麻布竹竿做的簡易擔架,把受傷的抬走,令劉協眼前一亮。

一指那些擔架道:“這擔架是誰想出來的?”張遼一指高順道:“是公孝想出來的,叫扶床。”

高順向劉協介紹道:“末將曾多次上陣,每次大戰後傷兵甚多!而兩人抓住手腳抬又會拉到傷口;遂想出了這種扶床,陛下叫的擔架更貼切!”

劉協指著比他高一倍的高順笑道:“沒想到高二哥也學會了拍馬屁,哈哈!”

高順摸摸腦袋想明白了其中含義,也笑著說:“略懂略懂!”劉協白了他一眼:“你跟左令差得遠了!不過嘛,像左令這貨要是在前朝可是要被處斬的!”

左令湊上前:“陛下,可是因為奴長得好看?”劉協沒好氣的踢了他一腳:“去你的,是秦律‘阿諛者當罪’!”左令縮了縮頭,一眾人轟然大笑……

安邑大營,從北方不斷逃來拖家帶口的百姓和潰兵。諸侯們從一開始的狐疑到督信,再到現在爭相上表請戰。

漢代人尚武之風盛行,年輕人大多背劍行走於江湖‘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痕。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李白這首俠客行,雖然是讚美戰國後期信陵君門客朱亥。但這種行俠仗義的精神,直到三國時期還沒有過期。

“我袁紹決定出兵剿滅匈奴,公等可有志一同?”袁紹說完後掃視曹操等人,曹操面露恨色道 “操誓要用匈奴蠻子的鮮血,來祭奠我幷州百姓!”緊接著,朱雋張邈和陶謙也表態出兵! 而劉表袁術由於距離遠,本不想參與;但見個個都說要教訓匈奴,他們也只好附議。

接著由袁紹起草、眾人簽字,一封請戰書交由快馬傳至風陵渡皇甫嵩處。皇甫嵩得知後大罵匈奴可恨,接著也上書請戰;一隊快馬渡過黃河八百里加急趕赴長安。

渭南,李傕等人因為此前曾在幷州駐軍,留有不少人脈。比盟軍還要早得到於扶羅屠城的事,此時賈詡正在小屋裡與李傕郭汜等人商議起事。

從渭水邊吹來的夜風,把楊林的樹葉颳得沙沙作響。樹林中有一間簡易的小屋,被黑衣黑甲計程車兵守衛在中間。

屋內,賈詡拿著麻信紙道:“諸位將軍,我已聯絡上長安城北橫門守將,那是詡同鄉!早年便內遷在咸陽從軍;這次王允他們下令誅殺西涼軍以及從黨,並沒有查到我那老鄉身上……”

由於當日誅殺城內西涼軍過程中,馬日磾的侄子意外被亂軍所殺。所以在政事堂會議商討的時候;王允提議將所以涼州的軍文官全部罷免,並追查過往罪行。

這提議得到了馬日磾的力挺,司空楊彪勢力沒有前兩者龐大,見二人都同意這事,就沒有反對。由於這條並不是什麼軍國大事,只向劉協通報一聲便就這樣一致透過了。

這條政令到了李傕等人那裡,就變成了朝廷將要殺絕涼州人,變相的幫助了李傕將猶豫的西涼將領說服了。

“待王允等人收到幷州的事後,必定指揮諸侯軍和皇甫嵩北上。那時候,就是我等決定榮辱富貴之時……”

坐在主位上的李傕掃視一眼郭汜樊稠等人,問道:“先生所說的諸位可有異議?”一眾人躬身道:“先生算無遺策,我等並無異議!”

一場在明處的大火被撲滅,但被風吹走的小火星;又能否繼承大火的遺志,和實現自己的野心而焚燎荒原? 於扶羅由於開了頭屠殺百姓,使得匈奴們更加肆無忌憚;甚至汾縣整個縣百姓幾乎被屠殺一空。來自幷州慘無人道的大屠殺迅速向四周傳播,一時天下震動! 連續不斷的內戰使得各地軍民眼裡只有九州之內,而忘記了北方還有人口眾多的異族正對中原沃野虎視眈眈。

這場屠殺無疑是一場當頭棒喝,久違的民族團結精神再次爆發,各地青年踴躍報名從軍,誓要效仿祖先封狼居胥……

未央宮,劉協正在挑燈夜讀無聊的論語: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伏壽端著一碗小米粥進來,見劉協正認真讀著書。她便悄悄放在一邊,轉身想離開殿中。

劉協忽然道:“愛妃,偷偷摸摸可不是古人之道啊!”伏壽被嚇了一跳,連忙道:“妾只是不想打擾陛下!”

劉協招了招手,笑著說道:“愛妃,且來和朕理解理解這一句!”伏壽捏了捏衣角,哪裡是理解詩文,怕是想占人家便宜罷了!

伏壽心中雖然如此想,但還是走了過去。劉協看著窗外如同橙子一般大的月亮,若隱若現的聽見來自龍首原上的狼嚎聲! 劉協看著伏壽紅撲撲的臉蛋,輕聲道:“管仲治國推崇農商,反對空談;開魚鹽之利富國強兵!這都與夫子的治國理念相不合,為何夫子如此推崇管仲?”

伏壽也是自幼攻書的學霸,她一掃尷尬,侃侃道:“夫子並非是贊同管子的治國之術!”

劉協眉頭一挑,伏壽繼續道:“齊桓九合諸侯,北擊逐漸南侵山戎胡虜!先提出尊王攘夷,結連諸侯們一同攻擊異族!這些,都是管子的功勞,也是夫子所認同的!”

劉協點點頭,由此也看著看出孔子也並非迂腐之人。雖然政見不合,但還是民族大義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