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徐福東渡,不僅找到了那三座山,還從居住在山上的所謂仙人那裡得到了幾樣寶貝。之所以他沒有回到中原,是因為這些寶貝太特殊,一旦流入中原,將會帶來無窮的後患!

根據徐福留下來的手記,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居住在蓬萊島上的,是從另外一個星球上來到這裡的智慧生物。他們同人類基本長得一樣,連膚色也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不同的是,他們有著高超的能力,記憶力超強,會魔法,能讀懂人內心的想法,同徐福他們交流非常順利。

這些人自稱來自伽瑪星球,因為乘坐的光梭機出現故障,這才留在了地球上。為了避免受打擾,也因為怕引起地球人的反感,他們才避居海上。

當時徐福的船隊就停在島邊,跟著徐福上島的只有八個人,也是他最親近的幾個心腹。伽瑪人為了表示誠意,送給徐福九個水晶球。每個水晶球都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可以獲得力量,有的能夠控制生靈的思想,有的能將人的靈魂送往一個未知的世界,還有的能賜予人神秘的能力。

離開島上以後,徐福將所有的水晶球分開,自己和八個心腹每人一個。大家指天發誓,絕不對任何人提起此事,即使是妻子兒女也不例外。同時,徐福還做出一個重要決定,派自己的心腹秘密奔赴各地,將這九個水晶球送往全國各地,找到最隱秘的地方收藏。他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徹底放棄這些水晶球,避免對人類造成巨大的危害。

等他們完成使命,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已經是十年以後了。誰都沒有想到,伽馬人並不是出於好意,他們送出的水晶球都是用伽馬星球上一種特有的能量晶石製成的,能夠連線空間和星辰,從而產生一種非常特殊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透過伽馬人自己建立的接收裝置接收,一旦能量達到飽和,伽馬人就能利用能量重回星球,但對地球的毀壞卻是致命的!

伽馬人日夜期盼的時刻並沒有到來,一場海嘯將蓬萊島徹底毀去,伽馬人也隨著海嘯而消失,能量晶球從此失去控制,慢慢地擁有了自己的意識,開始頻繁地禍害人類。

那些埋藏水晶能量晶球的地方,也慢慢變得詭異起來,無論人畜,凡是接近它的只有死路一條。因此,“殺人坡”的名聲不脛而走,甚至傳到了避居海外的徐福後人耳中。

得知此事後,徐福的後人才想起徐福留下的手記,連忙找出來仔細閱讀。

也許是徐福早有預感,他在手記中專門留下了剋制水晶球變異的方法,並指定了學習控制方法的家族,司徒世家便是其中之一。

就這樣,負責守護和控制能量晶球的家族世代相傳,無論發生什麼重大變故,從來沒有放鬆。也因為如此,能量晶球始終被控制在埋藏的地方,變異也成為不可能! 手指有長有短,人有好壞之分。當年徐福的八個心腹並不是個個信守諾言,其中有兩個人因為水晶球在手,便起了惡念,想要憑藉水晶球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秘密逃回中原,先是隱姓埋名潛伏了幾十年,等到風聲過後便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先是找到埋藏水晶球的地方,企圖取回水晶球,利用水晶球換取更大利益。後來因為水晶球已經開始異化,輕易沒法控制,他們便打消了取回來的打算,開始利用水晶球的能量來學習邪術。於是,控靈術,驅魂術,傀儡術等開始出現,並且愈演愈烈,以至於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也驚動了在海外隱居的徐福和剩下的六個心腹。

經過緊急商量,他們派出了四個人回到中原,開始調查這些邪術的來歷,結果很快就查到了那兩個消失的人身上。

得知自己被秘密調查,這兩人也害怕自己會被追殺,於是他們處心積慮地想出了一個辦法,組織起了“天殺”和“神仙幫”兩個秘密幫會,把自己深深地隱藏起來。

“天殺”和“神仙幫”的突然出現,引起了前來調查之人的注意。他們經過一年多的秘密訪查,終於弄清了幕後操縱之人。於是便秘密成立了“暗月”和“渡劫門”,和那兩個邪惡組織分庭抗禮,雙方明爭暗鬥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徐福和他的八大心腹的後人都出現了異常。他們雖然相貌和習慣沒有什麼改變,但身體內部包括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就是說,他們的智力水平遠超於正常人,而且全身有一種特殊的氣息,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還隱隱之中帶有一種霸氣。不僅如此,這些人還天生帶有一種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到了三十五歲以後,身體會出現異常,慢慢的各種機能開始衰退,到了四十歲以後,就會變成沒有思想和意識的活死人! 儘管郭忠耀所說的是那樣匪夷所思,但是司徒睿相信大部分是真的,卻也如同給了他個晴天霹靂!

想想自己三十五歲以後開始衰老,慢慢變成一個廢物,然後成為一個行屍走肉,這比殺了他還要令他難以忍受!

他想起了父母親,想起他們許多的異常行為,更對他們的慘死產生了另外一個想法。也許父母親知道這些,所以他們寧願為自己的使命去送死,也不願意真的成為活死人!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選擇,多麼無奈的選擇啊! 看到司徒睿一臉的絕望,郭忠耀和方方的心裡也不好受。他們雖然不是感同身受,但可以想象到那是一種怎樣的痛苦。不過事情還沒有到絕望的時候,畢竟現在還有一線生機。

“司徒,你也別絕望,現在閔教授正在加緊研究。只要‘生命原液五號’能研製成功,你就會完全復原。”郭忠耀勸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