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隔壁的煩人老光棍
胎穿明末:逃荒人考科舉 錢小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何氏還在那裡口乾舌燥地說著,張德財忍不住悄悄地往自已三兒子身邊靠了靠,小聲問他一句。
“老三,獵物主要是你打下來的,要是讓你二嫂的孃家去安排售賣,你同意不?”
“爹!”張立冬想都沒想,直接回復了一句,“福寶看著安排就行,我沒意見?”
“啥?福寶安排?他個小孩子..懂啥.......”
張德財忍不住吹鬍子瞪眼的,看著張立冬的樣子,發起了火。
張立冬也緩過來了精神,知道自已剛才是說禿嚕了嘴。
話說,小福寶和小丹丹可一再交代過,有事兒的話,讓他多頂雷!
千萬別把福寶給頂前面,否則的話.......
想到這裡,張立冬趕緊改了口,順著張德財剛才的話題,大聲說了下去,“爹,這獵物雖然是我打的不假,可我也是咱老張家的一份子啊...再說了,前些年,我上學讀書,不太懂事,花了家裡多少銀錢,讓全家人都跟著我,吃糠咽菜的...現在,別說就這點獵物了,即便是再多的收穫,也不能彌補我對家裡的感激之情........”
不得不說,張立冬這傢伙的幾年學堂,沒有白上!
他只要是換了思路,接受了小丹丹和小福寶的思想,那忽悠人的能力,也不是蓋的!
是吹的!
這鏗鏘有力的一段話,一旦說出口,可不僅僅是張德財,直接將正在休息的老張家所有人,都說愣了!
幾個成年人都在心裡泛起了思索。
這是...他孃的浪子回頭金不換啊!
只有小福寶撇了撇嘴。
德行!
也不知道昨天小丹丹罵他這些話的時候,他那副擰著頭死犟不承認的樣子!
要是小丹丹在這裡,沒準忍不住,就會笑出聲來。
張立冬的這席話,效果還是非常很好的!
尤其是聽在何氏的心裡。
那種滋味,別提了!
也很受觸動!
她竟然忍不住眼圈都紅了,衝著張立冬說到:“三弟啊,有你這句話,我這個當嫂子的,心裡就知足了!沒說的,只要是你信得過,今天的獵物,我回頭讓我爹他親自往咱家來一趟,給咱們收最低的代賣費用........”
得!
張立冬和何氏的這番互動,將張德財聽得差一點流下淚來!
這還是自已曾經那個又懶又饞又刁鑽的二兒媳婦,和只知道啃老的三兒嗎?
才過了多長時間啊,這兩個老張家最難纏的人,怎麼變得如此的和睦?
天爺啊!
難道,你又開始垂青我們老張家了麼?
不管怎麼說,這兄友弟恭得一幕,總是好事啊!
只要是兩個主要的當事人都同意,那別人還有啥說的?
於是,張德財二話不說,直接安排何氏帶著一小塊野豬肉,急匆匆地回了孃家。
讓她孃家爹何一刀,不論時間有多緊,都請他趕快來一趟楚臺子村,和老張家當面商量此事。
何氏得到準信,樂得屁顛屁顛地走了。
臨走的時候,張德財安排的那塊野豬肉,她直接包起來,揣到了懷裡。
這邊,等到了天完全黑透,張德財才帶著全家人,悄無聲息地進了村子,回了家。
饒是他做得如此的隱秘,小心小心再小心,可捱不住老張家住的院子,在楚臺子村的正中間。
要偷偷摸摸地進家門,實在不容易。
到了最後,還是被他們左邊的隔牆鄰居,叫做陳剛成的老漢,給發現了。
這裡住著一個老光棍頭,早年死了媳婦,也沒有親生兒子,以前只是跟著他的養子陳平,在村子裡生活。
陳平是陳剛成在媳婦死後,從親戚家裡抱養的一個孩子。
小時候,老光棍對人家特別不好,非打即罵,各種折磨。
可即便這樣,難得的是,這個孩子竟然沒有長歪,反倒是很正直。
也很知道感恩。
對陳剛成這老傢伙,也還算不錯。
但是,等陳平到了該結婚的年紀,窮得叮噹響的老光棍壓根就沒有考慮過這回事。
眼看著這孩子的年紀,一天天的大了起來。
還是當年熱心的老劉氏牽了紅線,她將自已孃家村裡一個王木匠家的閨女,介紹給了陳平。
王木匠有手藝傍身,膝下卻只有這麼一個女兒。
於是,陳平就先以學木匠活的名義,在王木匠的手底下,幹了半年。
雙方都相互都認可以後,陳平自然而然的就從陳剛成的養子,又變成了王木匠家的上門女婿。
不過,雖然是上門女婿,可陳平兩口子比較實誠,該過來孝敬陳剛成的時候,照樣孝敬。
這本是一樁兩全其美的好姻緣。
可唯一對此耿耿於懷的,就是老光棍陳剛成了。
他一直覺得,是老劉氏把他的養子給折騰沒了。
從那以後,經常明裡暗裡,給老張家下絆子,找不痛快,噁心一下!
如此這般,兩家人的關係慢慢的變得也越來越淡。
但是,不論怎麼說,陳平兩口子,還是很感激老劉氏的這份紅娘之情,跟她走得很近。
逢年過節,他們不論誰來孝敬陳剛成的時候,還都不忘了給老劉氏帶一份節禮。
他們越這樣,陳剛成這個老光棍的心裡,也就越生氣,想著法子的找麻煩,讓老張家不勝其煩。
可以說,張德財在後山腳跟下,休整了一個多時辰,等天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煩人的傢伙。
可怕啥來啥,這不,由於他們全家人回來,有老有少,難免有些動靜太大。
到底還是把陳剛成給驚動了。
好在所有人沒有在院子裡逗留,全都以最快的速度,進了家裡的上房,也就是張德財和老劉氏的房間。
那個屋子,最大。
這保密工作完成的還算是比較到位,老光棍陳剛成,只知道老張家神神秘秘的有事,可具體什麼事,一直就沒有看透。
上房裡,家裡留守的老劉氏,狠了狠心,到底還是將昨天剩下的那隻野山雞給殺了,她倒是沒有捨得烤,也沒有油去燒,而是加了些水,清燉了一大鍋雞湯。
在她看來,這鍋雞湯鮮啊,應該能將三兒子和全家人的嘴,都給堵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