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果飯的製作方法和用料
食韻天下之天下美食的制饌傳奇 鑫淼森金木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人參果飯是一道具有藏族特色的美食,以下是其製作方法、配料以及來歷:
製作方法
1.準備食材:人參果、大米、白糖、酥油。
2.處理食材:將人參果洗淨,大米淘洗乾淨。
3.煮人參果和米飯:把人參果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同時,將大米加水煮成米飯。
4.組合食材:將煮熟的人參果放在米飯上面,撒上適量的白糖,再淋上一勺滾燙的酥油汁即可。
配料
1.主要食材:人參果、大米。
2.輔助食材:白糖、酥油。
來歷
人參果飯在藏語中被稱為“卓瑪折絲”,是藏族人民在婚禮、節日等重要場合食用的吉祥食物,也是招待客人的尊貴之選。它象徵著吉祥如意,在藏曆新年時,還會被供奉在佛龕前。人參果在藏語中叫“青梅日布”,意為長生不老之果,生長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富含糖、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具有生津潤肺、提神滋補的功效。
《人參果飯的故事》
在遙遠的青藏高原邊緣,有一個寧靜祥和的小村落,名叫扎西村。村裡有一位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小夥子,名叫書源。書源自幼便對村裡的傳統美食充滿了熱愛,而在所有的美食中,人參果飯尤其令他著迷。
書源生活的扎西村,四周被雄偉的雪山環繞,山下是廣袤的草原,草原上星星點點地散落著犛牛群。村子裡的人們過著簡單而又充實的生活,他們信奉著古老的傳統,尊重自然,感恩大地的饋贈。人參果,這種生長在高原上的神奇果實,在當地被視為大自然對他們的特別恩賜。
書源第一次接觸人參果飯,是在他很小的時候。那是一次盛大的藏曆新年慶祝活動,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他跟著父母來到村裡最年長的阿爺家中拜年,阿爺熱情地招待他們,端出了一盤散發著誘人香氣的人參果飯。書源好奇地看著那盤食物,潔白的米飯上,熟透的人參果宛如一顆顆晶瑩的紅寶石,點綴其中的白糖如同山間的積雪,而那淋在上面的酥油,散發著濃郁的奶香。他小心翼翼地嚐了一口,人參果的清甜、米飯的軟糯、白糖的甜蜜以及酥油的醇厚在口中融合,那美妙的味道瞬間在他的味蕾上綻放,從那一刻起,人參果飯就成為了他心中最喜愛的食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書源對人參果飯的喜愛不再僅僅停留在品嚐上,他開始渴望瞭解人參果飯背後的故事,以及如何親手製作這道美食。他常常跑到村裡的老人們身邊,聽他們講述人參果飯的來歷。老人們告訴他,人參果在藏語中叫“青梅日布”,被認為是長生不老之果,生長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那裡氣候惡劣,氧氣稀薄,但人參果卻能頑強地生長,汲取天地間的精華。而人參果飯,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象徵,它象徵著吉祥如意,在藏曆新年時,還會被供奉在佛龕前,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為了學習製作人參果飯,書源開始了自已的探索之旅。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人參果的採集。每年的特定時節,他會跟著村裡經驗豐富的採藥人,踏上尋找人參果的征程。他們要爬上陡峭的山坡,穿越茂密的灌木叢。高原的氣候多變,剛剛還是晴空萬里,瞬間就可能烏雲密佈,狂風夾雜著雪花呼嘯而來。但書源毫不退縮,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找到人參果,學會製作那道讓他魂牽夢繞的人參果飯。
終於,在一片隱蔽的山坡草地上,他們發現了人參果。人參果的植株矮小,果實隱藏在綠葉之下,宛如一個個羞澀的小精靈。書源小心翼翼地採摘著,生怕傷到這些珍貴的果實。他把採摘來的人參果帶回村子,開始準備製作人參果飯的其他食材。
書源深知,大米是人參果飯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從自家的糧倉中挑選出最飽滿的大米,仔細地淘洗乾淨。每一粒大米在他的手中都像是一顆珍珠,他知道,只有最好的大米才能配得上珍貴的人參果。接著,他將人參果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開始煮人參果。他靜靜地守在鍋邊,看著火焰舔舐著鍋底,聽著鍋裡的水發出輕微的咕嚕聲。他不時地攪拌著人參果,確保它們受熱均勻,能夠熟透。
在煮人參果的同時,他開始煮米飯。他按照阿孃教給他的方法,精確地控制著火候和水量。他知道,米飯的火候是製作人參果飯的關鍵之一,如果米飯煮得太硬或者太軟,都會影響整道美食的口感。當米飯煮好後,他開啟鍋蓋,一股米飯的香氣撲鼻而來。此時,人參果也煮得恰到好處,熟透的人參果變得更加軟糯,散發著淡淡的香甜。
書源把煮熟的人參果放在米飯上面,這一步他做得格外小心,彷彿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他輕輕地撒上白糖,白糖如同雪花般紛紛揚揚地落在人參果和米飯上,給它們增添了一抹甜蜜的色彩。最後,他拿起酥油,將其加熱成滾燙的酥油汁,然後緩緩地淋在人參果飯上。隨著酥油汁的落下,一陣濃郁的奶香瀰漫開來,整道人參果飯終於大功告成。
書源第一次親手製作的人參果飯,被他端到了家人面前。家人看著這盤充滿誠意的人參果飯,眼中滿是驚喜和欣慰。他們品嚐著書源做的人參果飯,紛紛稱讚他的手藝。書源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已不僅僅是學會了製作一道美食,更是傳承了村裡的一種文化。
然而,書源並不滿足於此。他想要讓更多的人瞭解人參果飯,瞭解扎西村的文化。他開始參加村裡組織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帶著自已製作的人參果飯,向來自各地的遊客介紹這道美食。他講述著人參果飯的來歷、製作方法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有一次,一個來自大城市的旅遊團來到了扎西村。他們被扎西村的美景所吸引,也對當地的美食充滿了好奇。書源被邀請為他們展示扎西村的特色美食,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參果飯。他在遊客們好奇的目光下,熟練地製作著人參果飯。從人參果的採集講到製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遊客們聽得津津有味。當他最後將做好的人參果飯端到遊客們面前時,遊客們紛紛圍了上來,迫不及待地品嚐起來。他們被人參果飯的美味所折服,也被書源講述的故事所打動。
其中有一位名叫曉萱的女孩,她是一位美食文化的研究者。她對書源製作的人參果飯特別感興趣,她覺得這道美食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深入挖掘。她與書源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詢問了許多關於人參果飯的問題,書源都一一耐心解答。曉萱表示,她希望能夠將人參果飯的文化推廣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的人瞭解這種獨特的美食。
書源受到了曉萱的啟發,他開始思考如何將人參果飯推廣得更遠。他意識到,僅僅依靠遊客的口口相傳是不夠的,他需要藉助現代的媒體和技術。於是,他開始學習攝影和網路知識。他用相機記錄下人參果的採集過程、人參果飯的製作過程,然後將這些照片和文字介紹釋出在網路上。他還拍攝了製作人參果飯的影片,上傳到各大影片平臺上。
很快,書源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的照片和影片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人對人參果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些美食雜誌和網站也聯絡他,希望能夠對他進行採訪,進一步報道人參果飯的故事。書源的名字和扎西村的人參果飯開始在美食界小有名氣。
隨著人參果飯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扎西村也迎來了更多的遊客。這些遊客不僅是為了欣賞扎西村的美景,更是為了品嚐正宗的人參果飯。村裡的人們看到了人參果飯帶來的商機,紛紛開始參與到人參果飯的製作和推廣中來。
但是,隨著遊客的增多,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些不良商家看到了人參果飯的商業價值,開始使用劣質的食材來製作人參果飯,以次充好,這嚴重影響了扎西村人參果飯的聲譽。書源看到這種情況,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不僅會毀掉人參果飯的聲譽,也會破壞扎西村的形象。
於是,書源決定採取行動。他聯合村裡的一些有識之士,成立了一個人參果飯保護協會。協會的主要任務就是規範人參果飯的製作標準,保護人參果飯的傳統制作工藝,打擊不良商家的欺詐行為。書源親自制定了人參果飯的製作標準,從人參果的採集、大米的選擇、製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到最後的成品質量,都有詳細的規定。
為了讓更多的商家和遊客瞭解這些標準,書源和協會成員們開始在村裡和周邊地區進行宣傳活動。他們張貼海報、發放宣傳手冊,還舉辦了人參果飯製作大賽,鼓勵大家按照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人參果飯。透過這些活動,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人參果飯的真正內涵,不良商家的行為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在這個過程中,書源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願意遵守協會制定的標準,對書源和協會成員進行抵制和威脅。但是,書源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他堅信,只要堅持傳統,保護好人參果飯的文化內涵,就一定能夠讓人參果飯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扎西村的人參果飯在書源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成為了藏族美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扎西村,品嚐正宗的人參果飯,感受扎西村的獨特魅力。而書源,也成為了扎西村的驕傲,他的名字永遠與人參果飯聯絡在一起,成為了傳承和弘揚藏族美食文化的典範。
在書源的晚年,他把自已一生與人參果飯的故事整理成一本書。這本書詳細地記錄了他對人參果飯的熱愛、探索、推廣以及保護的過程。他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人參果飯的文化意義,讓這道古老的美食能夠永遠傳承下去,就像扎西村的雪山一樣,永遠屹立不倒,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