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湯的製作方法與用料以及故事
食韻天下之天下美食的制饌傳奇 鑫淼森金木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飛龍湯是一道傳統的中國菜餚,以飛龍(榛雞)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食材製成。以下是飛龍湯的製作方法與用料:
用料
1.飛龍(榛雞):2只(重約400克)
2.口蘑:50克(發好的)
3.料酒:40克
4.精鹽:5克
5.味精:3克
6.胡椒粉:1克
7.蔥、姜:各20克
8.雞湯:3000克
做法
1.將飛龍收拾乾淨,去盡腹內血塊雜質。口蘑洗淨,蔥、姜洗淨,適當切片待用。
2.將飛龍入開水中氽過,撈出洗淨,放入一不鏽鋼鍋中,添上等雞湯3000克,將口蘑、蔥、薑片、料酒一同放入,燒開,移至小火慢烤,視飛龍煮爛粥時,將飛龍和口蘑撈出放在碗中,揀淨蔥、姜,湯中適量放入精鹽、味精、胡椒粉,燒開,澆在碗中即可。
工藝關鍵
烤燒飛龍時,火不可太大,湯要微開;若火大,湯急開,湯片刻變少,而飛龍未爛。
特點介紹
此菜以飛龍(榛雞)為主要原料,配以口蘑,湯呈乳白色,味極鮮美。三味同食,極富營養,是滋補之美味湯菜。
其他版本的飛龍湯
清燉人參飛龍湯
1.原料:飛龍2只(重約400克),人參50克,料酒40克,精鹽5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蔥、姜各20克,雞湯3000克。
2.做法:
1.將飛龍收拾乾淨,去盡腹內血塊雜質。人參洗淨,蔥、姜洗淨,適當切片待用。
2.將飛龍入開水中氽過,撈出洗淨,放入一不鏽鋼鍋中,添上等雞湯3000克,將人參、蔥、薑片、料酒一同放入,燒開,移至小火慢烤,視飛龍煮爛粥時,將飛龍和口蘑撈出放在碗中,揀淨蔥、姜,湯中適量放入精鹽、味精、胡椒粉,燒開,澆在碗中即可。
3.操作關鍵:烤燒飛龍,火不可太大,湯要微開;若火大,湯急開,湯片刻變少,而飛龍未爛。
飛龍湯
1.原料:飛龍2只,香菇50克,蛋清1只,味精2克,鮮筍片25克,油菜心30克,火腿片25克,熟豬肉5克,鹽6克,雞湯750克,紹酒15克。
2.做法:
1.飛龍宰殺後,去毛、去內臟洗淨,去骨,淨肉切成小片。加精鹽、酒、蛋清、澱粉拌和,入沸水氽後撈出,瀝乾水。香菇切成片。
2.將飛龍骨架放入雞湯中,上鍋蒸20分鐘取出。香菇、筍、菜經開水略焯後取出。
3.鍋中加雞湯500克和清水250克,燒沸後,將飛龍肉片和筍、香菇、菜一起下鍋,加鹽、酒,再燒開,撇去浮沫,倒入湯碗內,淋少許豬油即成。
3.工藝關鍵:
1.飛龍肉開水逐片下鍋見肉色變白撈出。
2.湯不要大開,否則湯混。
4.特點介紹:
1.“飛龍湯”是東北的“食中珍品”。在東北民間,曾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所謂龍肉,指飛龍肉而言。相傳,飛龍是曾受過封的一種專給皇帝進貢的山珍,世上罕見,其肉細嫩,味鮮美,早在14世紀就聞名於世。
2.此菜湯清見底,湯中紅、白、綠、黑四色相間,其味鮮鹹異美。
注意事項
飛龍(榛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食用野生飛龍。如果使用飛龍製作湯品,應確保其來源合法,如來自合法的養殖場。
《書源與飛龍湯的傳奇故事》
在古老的東方大地,有一個名叫書源的年輕人,他對美食有著超乎常人的熱愛與執著。書源出生在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家庭,從小就聽聞各種美食的傳說,但在他心中,飛龍湯的故事始終像一團神秘的迷霧,吸引著他去探尋。
書源生活的小鎮,四周環山,森林茂密。這裡流傳著許多古老的故事,其中關於飛龍湯的傳說最為神秘。傳說中,飛龍湯是一道只有在宮廷盛宴或者極為特殊的場合才會出現的佳餚。飛龍,一種極為珍稀的飛禽,被視為天賜的美味食材。然而,飛龍並非輕易可得,它們生活在深山老林的隱秘之處,身手敏捷,難以捕捉。
書源的祖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獵人,他曾經給書源講述過自已年輕時聽聞的飛龍湯的故事。祖父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廚藝高超的御廚,名叫蘇興。蘇興擅長將各種珍稀食材烹飪成絕世佳餚,而飛龍湯便是他的拿手菜之一。蘇興每次製作飛龍湯時,都會精心挑選最鮮活的飛龍,這些飛龍是由專門的獵人們從遙遠的山林中捕獲,經過長途跋涉運送到皇宮的御膳房。
蘇興的飛龍湯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僅是因為飛龍的珍稀,更是因為他獨特的烹飪技藝。他會先將飛龍用清澈的山泉水洗淨,去除雜毛和雜質,然後用特殊調配的香料進行醃製。這種香料是由多種珍稀的草藥和香料混合而成,其中包括深山裡才有的香葉、桂皮的特殊品種,以及只有在特定季節才會盛開的花朵的花蕊。
在醃製的過程中,蘇興會小心翼翼地按摩飛龍的每一寸肌膚,確保香料能夠完全滲透進去。這一步驟就像是一場神聖的儀式,蘇興的眼神中總是充滿了敬畏和專注。之後,他會將飛龍放入一口特製的銅鍋中,鍋中事先已經準備好了用老母雞、火腿、乾貝等食材熬製了數小時的高湯。
當飛龍放入鍋中的瞬間,高湯會泛起一陣輕微的漣漪,彷彿在迎接這位特殊的食材。蘇興會用小火慢慢燉煮,讓飛龍的精華一點一點地融入到高湯之中。在燉煮的過程中,他還會加入一些新鮮的蘑菇,這些蘑菇是從皇宮御花園中專門培育的蘑菇床上採摘而來,每一朵都鮮嫩欲滴。蘑菇的加入不僅為飛龍湯增添了豐富的口感,還使得湯的顏色更加濃郁。
隨著時間的推移,飛龍湯的香氣會逐漸瀰漫整個御膳房。那是一種混合了飛龍的鮮美、香料的神秘、高湯的醇厚以及蘑菇的清新的獨特香氣。當飛龍湯終於燉煮完成時,蘇興會將湯小心地盛入精美的瓷碗中,然後在湯麵上撒上一些細細切碎的蔥花和香菜,這些蔥花和香菜都是當天清晨從御膳房的小菜園裡採摘的,保證了絕對的新鮮。
書源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他心中對飛龍湯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然而,他也知道,飛龍是極為珍稀的動物,在現代社會,食用野生飛龍是被嚴格禁止的。但他對飛龍湯的好奇並沒有因此而消減,他決定從美食文化的角度去深入研究這道神秘的菜餚。
書源開始了他的探尋之旅。他先是在小鎮的圖書館裡翻閱各種古籍。在一本已經泛黃的舊書中,他發現了一些關於飛龍的記載。書中描述飛龍身形小巧,羽毛絢麗,飛翔速度極快,它們喜歡棲息在高大樹木的枝頭,以森林中的堅果、昆蟲和小型動物為食。這讓書源對飛龍的生態習性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為他理解飛龍湯的獨特之處提供了更多的背景知識。
為了獲取更多關於飛龍湯烹飪的資訊,書源踏上了尋訪民間大廚的旅程。他聽聞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廚師,據說這位老廚師曾經掌握著一些古老菜餚的烹飪秘訣,其中可能就包括飛龍湯。
當書源歷經艱辛來到這個山村時,他發現老廚師居住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裡。老廚師名叫李伯,雖然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他的眼神依然透著對美食的熱愛。書源向李伯表明了來意,李伯沉默了許久,然後緩緩地開始講述他所知道的飛龍湯。
李伯說,他的祖輩曾經也是宮廷御廚的助手,雖然他們沒有親自制作過飛龍湯,但他們見證過整個烹飪過程,並將一些關鍵的細節傳承了下來。李伯告訴書源,飛龍湯的關鍵在於食材的搭配和火候的掌握。除了飛龍本身,用來搭配的食材必須是最頂級的。比如,那高湯中的老母雞必須是生長了數年的土雞,火腿要選用經過多年醃製、色澤紅潤的上等火腿,乾貝則要挑選顆粒飽滿、散發著大海鮮味的深海乾貝。
在火候方面,李伯強調,小火慢燉是製作飛龍湯的精髓。這需要廚師有足夠的耐心,就像守護著一個珍貴的寶藏一樣。在燉煮的過程中,要不斷地觀察湯的變化,根據湯的顏色、香氣和濃稠度來調整火候。如果火候過大,湯會變得渾濁,飛龍的鮮味就會被破壞;如果火候過小,飛龍的精華又不能完全融入湯中。
書源認真地記錄著李伯所說的每一個字,他感覺自已離飛龍湯的真相又近了一步。但他心中也充滿了遺憾,因為他知道,無論這道菜有多麼誘人,他都不能使用野生飛龍來製作。
離開山村後,書源繼續他的研究。他開始研究如何用合法的食材來模擬飛龍湯的口感。他嘗試用普通的雞肉、鵪鶉等食材來代替飛龍,同時不斷調整配料和烹飪方法。
他在自已的小廚房裡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有一次,他用新鮮的童子雞代替飛龍,用精心熬製的蘑菇高湯代替傳統的老母雞、火腿和乾貝熬製的高湯。他按照之前學到的方法,將童子雞醃製後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燉煮。在燉煮的過程中,他加入了一些自已在山林中採集的野生菌菇,這些菌菇雖然沒有御膳房蘑菇那麼珍稀,但也有著獨特的風味。
當湯燉煮完成時,書源小心翼翼地品嚐了一口。雖然這湯與傳說中的飛龍湯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他能感受到自已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他不斷地改進自已的配方,調整食材的比例和烹飪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書源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有時候,他精心準備的食材在烹飪過程中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雞肉煮得太老,湯的味道過於平淡等等。但他從不氣餒,他總是把每一次失敗都看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源的模擬飛龍湯逐漸有了自已的特色。他的朋友們在品嚐他製作的湯後,都對他的廚藝讚不絕口。雖然這不是真正的飛龍湯,但它卻有著獨特的魅力。
書源並沒有滿足於此,他繼續深入研究飛龍湯背後的文化內涵。他發現,飛龍湯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在古代,飛龍湯代表著皇家的尊貴和奢華,它是權力和地位的體現。而在民間傳說中,飛龍湯則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它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珍稀事物的敬畏。
為了更好地傳播飛龍湯的文化,書源開始撰寫關於飛龍湯的書籍。他在書中詳細地介紹了飛龍湯的歷史傳說、食材搭配、烹飪方法以及他自已模擬製作的過程和心得。他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的人瞭解飛龍湯這一獨特的美食文化,同時也讓人們意識到保護珍稀動物的重要性。
書源的書籍出版後,在美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被他對美食的執著和對文化的尊重所感動。一些廚師受到他的啟發,開始嘗試在自已的烹飪中融入飛龍湯的元素,當然,都是用合法的食材。
書源的名字也因此與飛龍湯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他成為了美食文化研究領域的一位知名人物,經常被邀請去參加各種美食文化交流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總是會講述飛龍湯的故事,以及他自已與飛龍湯的傳奇經歷。
在一次國際美食文化交流大會上,書源站在舞臺上,面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和專業人士,講述著飛龍湯的故事。他說:“飛龍湯雖然是一道古老的菜餚,但它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美味,更在於它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我們不能因為對美食的追求而破壞自然的平衡,我們可以用創新的方式來傳承和弘揚這些美食文化。”
他的演講贏得了臺下觀眾的熱烈掌聲。書源知道,他的使命還沒有完成。他將繼續在美食文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讓更多的人瞭解像飛龍湯這樣的美食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
隨著時間的流逝,書源的年齡逐漸增長,但他對飛龍湯的研究和熱愛從未減退。他把自已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美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而飛龍湯的故事也將在他的努力下,永遠地流傳下去,成為美食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