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肉段的製作方法與材料

溜肉段是一道經典的東北菜,以其外酥裡嫩、鹹香可口的特點受到人們的喜愛。以下是溜肉段的製作方法和所需材料:

材料:

1.豬瘦肉:400克

2.青椒:1個

3.胡蘿蔔:1個

4.土豆澱粉:100克

5.蔥花:適量

6.薑絲:適量

7.蒜末:適量

8.生抽:2勺

9.白糖:1勺

10.鹽:適量

11.料酒:1勺

12.蠔油:1勺

13.黑胡椒粉:適量

製作步驟:

1.豬肉切成2-3厘米的小塊,加入鹽、胡椒粉、料酒醃製10分鐘。

2.土豆澱粉加水攪拌均勻,沉澱後倒掉上層清水,將澱粉漿倒入肉中,加入一勺食用油抓勻。

3.青椒和胡蘿蔔切成小塊備用。

4.調汁:在碗中加入生抽、白糖、鹽、蠔油、黑胡椒粉和適量清水攪拌均勻。

5.鍋中倒入油,油溫六成熱時,將肉一塊塊放入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

6.待油溫升高後,再次將肉段放入油鍋中復炸,至肉段表面更加酥脆撈出。

7.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花、薑絲、蒜末爆香,加入青椒和胡蘿蔔翻炒。

8.倒入調好的料汁,待湯汁變濃稠時,加入炸好的肉段,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小竅門:

1.炸肉時,油溫不宜過高,以免肉炸焦。

2.復炸可以使肉段更加酥脆。

3.調汁時,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醋,增加酸甜口感。

以上就是溜肉段的製作方法和材料,希望您能成功製作出這道美味的東北菜。

《書源與溜肉段的美食之旅》

在東北的一個小縣城裡,生活著一個名叫書源的年輕人。書源自幼就對美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的味蕾彷彿是為了探尋世間各種美味而生。這個小縣城雖然不大,卻有著濃郁的東北風情,各種傳統美食在這裡代代相傳,溜肉段就是其中備受喜愛的一道菜餚。

書源的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工人。儘管家庭並不富裕,但每到逢年過節,家裡的餐桌上總會出現幾道拿手好菜,溜肉段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書源記得,小時候每次看到母親在廚房忙碌著準備溜肉段的食材時,他就會興奮地在一旁跑來跑去,眼睛緊緊盯著母親的一舉一動,充滿了期待。

母親會先精心挑選一塊新鮮的豬瘦肉,那豬肉在市場的肉攤上看起來鮮嫩多汁。她把豬肉帶回家後,仔細地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書源就站在旁邊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切成這麼大的塊呀?”母親笑著回答:“兒子,這樣做出來的肉段才外酥裡嫩,吃起來口感好。”

然後母親會拿出土豆澱粉,用水攪拌均勻。書源總是忍不住伸手去觸控那滑溜溜的澱粉漿,母親就會輕輕拍開他的手,說:“小饞貓,這還沒做好呢。”澱粉沉澱後,倒掉上層的清水,把沉澱的澱粉漿倒入醃製好的肉塊中,再加入一勺食用油抓勻。書源看著那些肉塊被澱粉漿包裹著,彷彿穿上了一層白色的鎧甲,他覺得這真是神奇的過程。

接著,母親會準備配菜。青椒和胡蘿蔔是溜肉段常見的配菜。母親把青椒洗淨,去掉籽,切成小塊,那翠綠的顏色在案板上顯得格外鮮豔。胡蘿蔔也被切成小塊,橙紅色的胡蘿蔔塊就像一個個小寶石。

書源最期待的就是看母親炸肉段的過程。母親會在鍋裡倒入足夠的油,當油溫達到六成熱的時候,她就小心翼翼地把裹好澱粉的肉段一塊一塊地放入鍋中。肉段剛入鍋時,會發出“滋滋”的聲響,就像在演奏一場美食的交響曲。書源會在一旁歡呼:“媽媽,好厲害!”他的眼睛緊緊盯著鍋裡的肉段,看著它們逐漸變成金黃色。母親會用漏勺不停地翻動肉段,確保它們受熱均勻。炸至金黃色後,母親會把肉段撈出,放在一旁的盤子裡。

這時,書源總會忍不住偷偷伸手去拿一塊炸好的肉段,燙得他不停地換手,然後迅速塞進嘴裡。那酥脆的外皮和鮮嫩的肉在嘴裡碰撞出美妙的口感,他的眼睛頓時眯成了一條縫,嘴裡嘟囔著:“太好吃了,媽媽。”母親則會笑著說:“小饞貓,還沒做完呢。”

母親會再次升高油溫,把剛才撈出的肉段重新放入鍋中復炸。這一步讓書源很疑惑,他問母親:“媽媽,為什麼要炸兩次呀?”母親解釋說:“復炸可以讓肉段的外皮更加酥脆,裡面的肉也會更嫩。”經過復炸後的肉段,表面變得更加金黃酥脆,看起來就十分誘人。

接下來,母親會在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花、薑絲和蒜末爆香。那濃郁的香味瞬間瀰漫在整個廚房,書源的鼻子不停地嗅著,他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味道。然後母親把切好的青椒和胡蘿蔔塊倒入鍋中翻炒。青椒和胡蘿蔔在鍋中歡快地跳躍著,顏色變得更加鮮豔。

母親會提前調好一碗料汁,裡面有生抽、白糖、鹽、蠔油和適量的清水。她把料汁倒入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料汁開始變得濃稠起來。最後,母親把復炸好的肉段倒入鍋中,與青椒、胡蘿蔔和濃稠的料汁一起翻炒均勻。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溜肉段就這樣出鍋了。

書源每次看到這盤溜肉段端上餐桌,都會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肉段放入口中。那酥脆的外皮、鮮嫩的肉,再加上青椒和胡蘿蔔的清甜,混合著濃郁的料汁味道,讓他的味蕾沉浸在無盡的幸福之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書源對溜肉段的喜愛並沒有減少,反而與日俱增。他開始想要自已嘗試製作這道美味的菜餚。在他十五歲那年,他決定在母親的指導下親自做一次溜肉段。

他按照母親教的步驟,認真地挑選豬肉、切肉、準備澱粉漿。可是,在炸肉段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些問題。由於他沒有掌握好油溫,肉段放入鍋中時,油濺了出來,他嚇了一跳。母親在一旁安慰他:“兒子,別害怕,慢慢來。油溫高的時候放肉進去就會濺油,下次要注意。”

書源穩定了一下情緒,繼續炸肉段。但是他發現自已炸出的肉段有的外皮沒有炸透,有的則有點焦了。他有些沮喪,母親鼓勵他說:“第一次做已經很不錯了,多做幾次就會掌握技巧的。”

在炒配菜和調汁的過程中,書源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他不小心把鹽放多了一點,導致料汁有點鹹。不過,當他把最後成品的溜肉段端上桌時,他還是充滿了成就感。儘管這盤溜肉段與母親做的相比還有些差距,但他知道這是自已努力的結果。

高中畢業後,書源離開小縣城去外地讀大學。在大學裡,他時常想念家鄉的溜肉段。學校的食堂裡有各種各樣的菜餚,但卻沒有那熟悉的溜肉段的味道。有一次,他和幾個來自東北的同學聊天時,說起了溜肉段,大家都對這道菜充滿了懷念。

於是,書源決定在宿舍自已做溜肉段。他從學校附近的超市買來了食材,在宿舍的小電煮鍋上開始了他的創作。宿舍的條件有限,沒有爐灶和足夠的油來炸肉段。書源靈機一動,他把肉段用平底鍋煎制,雖然沒有炸出來的那麼酥脆,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他的同學們聞到了香味,紛紛圍了過來。當他們品嚐到書源做的溜肉段時,都讚不絕口。其中一個同學說:“書源,你這手藝都可以去開個東北菜館了。”書源聽了,心裡美滋滋的。

大學畢業後,書源開始了自已的職業生涯。他在一個大城市裡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很忙碌,但他對溜肉段的熱愛依然沒有改變。他經常在下班後去菜市場挑選食材,回到家後精心製作溜肉段,把這當作是一天忙碌工作後的放鬆方式。

有一次,書源參加了公司的廚藝比賽。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製作溜肉段。他想透過這個機會,讓更多的人瞭解這道東北美食。

比賽當天,書源充滿自信地走進廚房。他熟練地準備食材,切肉、調澱粉漿、切配菜。在炸肉段的時候,他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油溫,肉段炸得金黃酥脆。他精心地製作料汁,確保味道恰到好處。

當他把自已製作的溜肉段端到評委面前時,那誘人的色澤和香味立刻吸引了評委們的注意。評委們品嚐後,紛紛點頭稱讚。其中一位評委說:“這道溜肉段不僅味道正宗,而且從你的製作過程中能看出你對這道菜的熱愛。”

書源最終在廚藝比賽中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他的溜肉段也在公司裡出了名。同事們經常會向他請教溜肉段的製作方法,書源也很樂意分享。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源在這個城市裡紮下了根。他有了自已的家庭,他也把溜肉段的製作方法傳給了自已的孩子。他希望這道承載著他童年回憶和家鄉情感的菜餚能夠在家族中代代相傳。

有一年,書源帶著家人回到了東北的小縣城老家。他走進熟悉的廚房,和母親一起再次製作溜肉段。他看著母親已經有些花白的頭髮,心中感慨萬千。他想,這麼多年過去了,溜肉段的味道依然沒有改變,就像他對家鄉的感情一樣,始終深厚而純粹。

他和母親一起在廚房忙碌著,彷彿回到了他小時候的時光。當那盤溜肉段再次出現在老家的餐桌上時,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嚐著這道充滿回憶和愛的菜餚。書源的孩子也像他小時候一樣,興奮地夾起肉段放入口中,然後露出滿足的笑容。

在書源的心中,溜肉段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是家鄉的象徵,是家庭溫暖的體現,是他一生的美食之旅中最璀璨的明珠。這道菜餚伴隨著他的成長、求學、工作和家庭生活,見證了他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階段,也將繼續在他的家族中傳承下去,永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