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應對政策新變化
帶著一萬塊到1980年創業 武宣的慶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1985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持續強勁地吹拂著浦東這片土地,到處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起重機高聳入雲,轟鳴聲此起彼伏,一幢幢嶄新的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與錯落有致的老弄堂相互交織,共同勾勒出一幅傳統與現代激烈碰撞、充滿無限生機的獨特畫面。
陳宇和蘇瑤共同經營的商業樓,已然成為浦東商業領域的一顆璀璨明星。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那頗具現代感的玻璃幕牆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彷彿在向世人宣告著它的與眾不同。商業樓內,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有身著時髦喇叭褲、花襯衫的年輕人,充滿好奇地打量著貨架上琳琅滿目的新奇商品;也有操著本地口音的阿姨們,一邊挑選著生活用品,一邊與商家討價還價,熱鬧非凡。空氣中瀰漫著各種美食的香氣,還夾雜著商家們熱情的吆喝聲、顧客們的歡聲笑語,共同奏響了一曲充滿活力的商業樂章。
然而,在這個看似平常的早晨,命運卻悄然掀起了波瀾。陳宇像往常一樣,精神抖擻地走進辦公室,準備開啟忙碌而充實的一天。他的目光習慣性地落在辦公桌上,一封蓋著政府鮮紅印章的檔案格外醒目,封面上“重要政策通知”幾個大字彷彿帶著無形的壓力,讓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了幾分。他緩緩坐下,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後小心翼翼地開啟檔案。隨著目光在一行行文字間快速移動,他的臉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眉頭緊緊地擰成了一個“川”字,額頭上也不自覺地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就在這時,蘇瑤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辦公室,手中還拿著一杯剛泡好的熱茶,準備與陳宇分享今日的工作計劃。然而,當她看到陳宇的異樣神情時,笑容瞬間凝固在了臉上,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她快步走到桌前,輕聲問道:“陳宇,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陳宇抬起頭,眼中滿是憂慮,他將檔案遞給蘇瑤,沉聲道:“政策有重大變動,環保標準大幅提高,稅收政策也有了新調整,這對我們商業樓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蘇瑤接過檔案,認真地逐字逐句閱讀起來。看完後,她沉默了片刻,大腦在飛速運轉,思考著應對之策。隨後,她堅定地抬起頭,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說道:“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但挑戰往往也伴隨著機遇。我們一起想辦法,一定能度過這個難關。”
兩人迅速行動起來,首先要解決的便是環保標準升級這一迫在眉睫的難題。當天上午,他們緊急召集了商業樓各部門負責人,召開了一場氣氛異常凝重的會議。會議室裡,所有人都神情嚴肅,彷彿能感受到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陳宇站起身,雙手撐在會議桌上,神色凝重地說:“大家都清楚,新的環保政策對我們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通風系統必須全面升級為高效節能型,照明裝置要全部更換為節能燈具,垃圾處理也得實現嚴格的分類和無害化。我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些改造,否則面臨的處罰將讓我們難以承受。”
後勤主管老張聽後,眉頭擰得更緊了,他忍不住嘆了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陳總,升級這些設施,所需的資金投入簡直是個天文數字。而且施工期間,肯定會對商業樓的正常運營產生嚴重影響,這可如何是好啊?”
蘇瑤接過話茬,語氣沉穩且充滿信心:“資金方面,我們先全面梳理公司的現金流,看看能調動多少。我會聯絡各大銀行,想盡辦法爭取申請到低息貸款。至於施工影響,我們要制定詳細周全的施工計劃,儘量安排在非營業時間施工,把對商業運營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暢所欲言。”
會議結束後,陳宇和蘇瑤便一頭扎進了緊張的籌備工作中。陳宇負責尋找合適的環保裝置供應商,他深知這是一場艱難的戰鬥。他開始馬不停蹄地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從繁華熱鬧的市區到略顯偏遠的工業區,挨家挨戶地拜訪供應商。每到一處,他都像對待藝術品般仔細檢視裝置的效能引數,與銷售人員展開深入的交流,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力求全面瞭解裝置的優缺點和價格。
在拜訪一家位於郊區的供應商時,陳宇遭遇了重重困難。那天,天空突然烏雲密佈,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道路瞬間變得泥濘不堪。他乘坐的公交車在途中不幸拋錨,無奈之下,他只能下車步行。雨水無情地打溼了他的衣服和頭髮,冰冷的感覺迅速傳遍全身,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念頭:一定要找到最適合商業樓的裝置。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水中艱難前行,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等他終於到達供應商的工廠時,全身早已溼透,活像一隻落湯雞。供應商負責人看到他這副狼狽的模樣,既驚訝又感動。在參觀工廠和了解裝置的過程中,陳宇發現這家供應商的一款通風裝置雖然效能堪稱一流,但價格卻遠遠超出了預算。他深知這是一個關鍵的談判點,於是與供應商負責人展開了一場艱難的拉鋸戰。他從裝置的市場競爭力、長期合作的廣闊前景等多個角度入手,據理力爭,經過長達幾個小時的激烈討價還價,終於說服對方做出了讓步,降低了價格。
蘇瑤則全身心地投入到與銀行的溝通中。她精心準備了一份內容詳實、資料精準的商業樓運營報告,涵蓋了歷年的財務資料、市場前景的深入分析以及此次環保升級改造的詳細計劃和預期收益。她帶著這份凝聚著心血的報告,奔波於各大銀行之間,每一次走進銀行的會議室,她都深知自已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在與一家銀行的信貸經理溝通時,對方對商業樓的還款能力表示出了深深的擔憂。蘇瑤不慌不忙,條理清晰地詳細介紹了商業樓穩定的客源、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以及極具潛力的未來發展規劃,充分展示了商業樓強大的抗風險能力。經過多次漫長而艱難的溝通和協商,銀行終於被她的專業和誠意所打動,同意為他們提供低息貸款。
解決了資金問題後,施工團隊正式進場。陳宇每天都早早來到施工現場,戴上安全帽,化身成為一個嚴謹的監工。他仔細檢查施工進度和質量,對每一個施工環節都嚴格把關,哪怕是一顆螺絲釘的安裝,他都要親自檢視是否符合標準。有一天,施工過程中遭遇了一個棘手的難題:原本設計好的照明線路安裝方案,與商業樓的原有結構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如果按照原方案施工,不僅會嚴重影響照明效果,還可能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施工負責人焦急萬分地找到陳宇,陳宇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迅速召集了設計師、工程師和施工團隊,齊聚在施工現場,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大家圍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已見,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案。陳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仔細觀察現場的結構,反覆研究施工圖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現場的氣氛愈發緊張。突然,他靈機一動,腦海中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調整照明線路的走向,同時採用一種新型的線槽進行安裝,這樣既能巧妙地解決衝突問題,又能確保照明效果和安全性。這個方案一經提出,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和稱讚。
在應對環保標準升級的同時,陳宇和蘇瑤也絲毫沒有忽視稅收政策的變化。他們聘請了業內經驗豐富的專業稅務顧問,在一間堆滿了各種稅務法規和檔案的辦公室裡,開啟了一場與政策條文的深度較量。陳宇和蘇瑤與稅務顧問一起,逐字逐句地分析政策條款,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節稅點。他們常常為了一個稅務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聲音甚至傳到了辦公室外。但每一次激烈的爭論過後,他們都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政策,離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又近了一步。
經過幾天幾夜的不懈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稅務籌劃方案。透過合理調整商業樓的經營結構、最佳化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巧妙的操作,成功降低了企業的稅負。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陳宇和蘇瑤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常常忙到深夜,辦公室的燈光總是亮到最晚,忘記了吃飯和休息,整個人都瘦了一圈。有時候,兩人會因為工作上的分歧而發生激烈的爭吵。有一次,為了施工進度和質量的平衡問題,兩人在辦公室裡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陳宇認為應該加快施工進度,以減少對商業運營的影響,儘早恢復正常營業;而蘇瑤則堅決強調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絕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忽視質量,否則後患無窮。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聲越來越大。爭吵過後,兩人都陷入了沉默,辦公室裡瀰漫著壓抑的氣氛。過了一會兒,陳宇慢慢冷靜下來,他走到蘇瑤身邊,輕聲說:“蘇瑤,對不起,我剛才太沖動了。我們都是為了公司好,我們再好好商量一下。”蘇瑤抬起頭,看著陳宇疲憊而又真誠的面容,心中的怒火頓時消散得無影無蹤,她點了點頭,說:“嗯,我們一起想辦法,一定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商業樓的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工作終於順利完成,新的稅收籌劃方案也開始有條不紊地實施。當看到商業樓裡嶄新的通風系統高效穩定地運轉,節能燈具散發出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企業的稅負也明顯降低時,陳宇和蘇瑤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們知道,這次政策變化帶來的挑戰雖然異常艱難,但他們憑藉著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彼此的支援,成功地應對了。未來,他們還將面臨更多未知的挑戰,但只要他們攜手共進,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浦東土地上,他們的商業傳奇還將繼續書寫下去,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