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市集的崛起
帶著一萬塊到1980年創業 武宣的慶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商業樓的運營逐漸步入正軌,各項業務穩步發展之時,陳宇卻始終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他的目光一直在搜尋著新的商業契機。一日,在整理商業發展相關資料時,一篇關於沿海城市透過特色市集帶動消費的報道吸引了他的注意。儘管1980年的浦東還沒有夜市的成熟模式,但陳宇敏銳地察覺到,浦東獨特的碼頭文化和日益增多的人流,是打造日間市集的絕佳條件。
當天晚上,陳宇迫不及待地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蘇瑤。他興奮地比劃著說:“蘇瑤,咱們先別盯著夜間經濟了,白天浦東碼頭來來往往的人那麼多,要是在這裡辦個市集,把商業樓裡的特色商品和本地的手工藝品、小吃集中起來展示售賣,肯定能火。”蘇瑤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但很快又陷入了沉思:“想法是好,可場地怎麼選?還有怎麼讓商戶們願意參與,後續又該怎麼管理,這都是難題。”陳宇自信地拍了拍胸脯:“場地我來想辦法,商戶溝通和管理咱們一起商量,憑咱們之前的經驗,肯定能行。”
第二天天剛亮,陳宇就開始了尋找場地的奔波。他沿著浦東的主要街道和碼頭區域逐個考察,終於發現一處靠近碼頭的閒置空地。這裡位置優越,人流量大,正是他理想中的市集場地。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這塊場地的權屬複雜,涉及多個部門。陳宇沒有退縮,他一家一家去拜訪相關管理部門,詳細闡述市集的規劃,從攤位佈局、商品種類,到對當地商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事無鉅細。一開始,不少部門的工作人員對這個新興的商業形態持懷疑態度,提出了諸多疑問和擔憂。陳宇便一次次地補充材料,反覆溝通,用詳實的資料和清晰的規劃逐漸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在與土地管理部門溝通時,對方擔心市集的建設會破壞土地的原有規劃,陳宇便拿出精心繪製的場地設計圖,詳細說明如何在不影響土地未來使用的前提下進行市集建設;面對工商部門對經營資質和市場秩序的擔憂,陳宇準備了完善的商戶管理方案和營業執照辦理流程說明。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所有部門的許可。
與此同時,蘇瑤也開始了商戶的溝通工作。她首先來到商業樓內,與熟悉的商戶們交流。然而,很多商戶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們習慣了現有的經營模式,擔心參與市集不僅要投入額外的精力,還可能影響店鋪原本的生意。蘇瑤沒有氣餒,她花費數天時間,整理了一份詳細的市場調研資料,包括預計人流量、潛在消費群體分析、不同商品的銷售預期等,再次與商戶們溝通。她還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減免部分攤位費、提供統一的宣傳推廣、延長商業樓的營業時間以吸引市集客流等。經過多輪洽談,商業樓內的部分商戶終於被說服,願意嘗試參與。
但這還遠遠不夠,蘇瑤深知市集需要更多元化的商品和特色,於是她開始走訪本地的手工藝品製作者和小吃攤主。這些小商家大多對市集感興趣,但又擔心經營成本和市場接受度。蘇瑤耐心地傾聽他們的顧慮,為他們量身定製合作方案。對於資金緊張的攤主,她提供分期支付攤位費的選擇;對於擔心銷售的手工藝品製作者,她承諾會組織專門的營銷活動,提升商品的知名度。在拜訪一位製作傳統木雕的老藝人時,老藝人擔心自已的作品過於小眾,在市集上賣不出去。蘇瑤仔細欣賞了老藝人的作品,提出可以在市集上舉辦木雕製作體驗活動,吸引顧客的同時,也能讓更多人瞭解傳統木雕藝術。老藝人被蘇瑤的誠意和創意打動,欣然答應參與市集。
隨著籌備工作的推進,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場地的基礎設施極為簡陋,要將其改造成適合市集運營的場所,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搭建遮陽棚、設定排水系統、規劃攤位佈局、鋪設電力線路等,每一項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且,市集的運營管理也面臨挑戰,如何確保商品質量、維護市場秩序、處理垃圾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陳宇和蘇瑤陷入了沉思,他們坐在商業樓的辦公室裡,對著堆滿桌子的檔案發愁。陳宇揉了揉太陽穴,說道:“資金的話,咱們先從商業樓的盈利裡拿出一部分,再找一些願意合作的贊助商,應該能解決。管理方面,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安排專人負責。”蘇瑤點了點頭,但又擔心地說:“就怕實施起來會有偏差,到時候出亂子。”陳宇握住蘇瑤的手:“別擔心,我們一步一步來,有問題隨時調整。”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陳宇忙著尋找贊助商。他穿梭於各個企業之間,向他們介紹市集的商業價值和宣傳機會。起初,大多數企業對這個新興的市集持觀望態度,陳宇便不斷最佳化贊助方案,增加更多的宣傳權益,如在市集入口設定大幅廣告位、在宣傳物料上突出贊助商標識、為贊助商提供專屬的攤位展示機會等。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有幾家本地企業願意提供贊助,解決了資金的燃眉之急。在與一家本地食品企業洽談時,對方提出希望在市集上有一個專屬的美食展示區,用於推廣他們的新產品。陳宇立刻抓住這個機會,不僅為對方安排了顯眼的攤位,還策劃了一系列與新產品相關的互動活動,如試吃、烹飪比賽等,成功吸引了這家企業的贊助。
蘇瑤則全身心投入到場地改造和運營管理方案的制定中。她親自監督場地施工,每天早早來到場地,與施工人員溝通,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符合要求。在遮陽棚的搭建上,她反覆比較不同材質和款式,選擇既美觀又實用的方案;在攤位佈局上,她根據商品種類和人流量預測,精心規劃,力求讓每個攤位都能獲得最大的曝光機會。同時,她精心設計運營管理方案,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制定商品質量檢查制度,安排專人每天對攤位商品進行抽檢;建立市場秩序維護小組,負責處理糾紛和維持秩序;規劃垃圾處理流程,確保市集環境整潔。在攤位佈局規劃時,蘇瑤考慮到不同商品的關聯性和互補性,將小吃區與手工藝品區分開,避免油煙影響手工藝品的展示,同時將商業樓特色商品區設定在靠近入口的顯眼位置,吸引顧客的注意力。
籌備期間,兩人壓力巨大,時常因為忙碌而忽略彼此的感受,偶爾還會因為意見不合而爭吵。有一次,在討論攤位租金定價時,陳宇認為為了吸引更多商戶,租金應該定得低一些;而蘇瑤則擔心過低的租金無法覆蓋成本,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一度緊張。冷靜下來後,陳宇主動向蘇瑤道歉,兩人重新坐下來,仔細分析成本和市場情況,最終找到了一個平衡的方案。在共同面對困難的過程中,他們的感情也在不斷升溫。
終於,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日間市集準備就緒。開業當天,陽光明媚,彩旗飄揚,熱鬧非凡。五顏六色的遮陽棚下,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手工藝品區,精美的木雕、刺繡、陶瓷等吸引了眾多顧客駐足欣賞;小吃區,本地特色小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攤主們熱情地招呼著顧客;商業樓特色商品區,時尚的服裝、精緻的飾品展示著商業樓的獨特魅力。現場還設定了表演區域,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贏得陣陣掌聲。
陳宇和蘇瑤站在市集入口,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陳宇輕輕攬住蘇瑤的肩膀:“咱們成功了,這都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蘇瑤靠在陳宇身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是啊,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一起面對。”
市集開業後的前幾周,人流量遠超預期,商戶們的生意十分紅火。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新的問題逐漸浮現。部分商戶為了追求利潤,出現了以次充好的現象,引發了顧客的不滿;市集的衛生狀況也有所下降,垃圾清理不及時,影響了顧客的購物體驗;而且,隨著周邊一些類似的小型集市出現,市集的客流量開始出現波動。
陳宇和蘇瑤意識到,要想讓市集持續繁榮,必須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首先加強了對商戶的管理,加大了商品質量檢查的力度,對違規商戶進行嚴厲處罰,同時建立了顧客投訴處理機制,確保顧客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在衛生方面,增加了保潔人員的數量,最佳化了垃圾清理流程,定時對市集進行全面清潔。
為了應對競爭,陳宇和蘇瑤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市集的獨特性和吸引力。他們組織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如傳統手工藝製作體驗、美食文化節、本地特色商品展銷會等,吸引了更多顧客前來。同時,加強了與本地文化機構和社群的合作,將市集打造成一個融合商業、文化和社群活動的綜合性平臺。在舉辦傳統手工藝製作體驗活動時,邀請了多位本地的手工藝大師現場教學,吸引了大量市民參與,不僅提升了市集的知名度,還傳承了本地的傳統文化。
在這個過程中,陳宇和蘇瑤不斷調整和最佳化市集的運營策略,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市集的口碑逐漸恢復,客流量再次穩步增長,成為了浦東地區一個極具特色的商業地標。而他們的感情,也在這場充滿挑戰的創業旅程中,變得更加堅不可摧。
隨著市集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商戶和顧客。但這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場地空間逐漸顯得侷促,攤位供不應求,停車難等問題也日益突出。陳宇和蘇瑤意識到,市集需要進一步升級和擴張。
他們開始尋找更大的場地,經過一番考察,發現了一處距離現址不遠的廢棄工廠。這裡面積寬敞,交通便利,具備改造成大型市集的潛力。然而,將廢棄工廠改造為市集的工程浩大,需要投入鉅額資金,而且涉及複雜的土地性質變更和規劃審批手續。
陳宇和蘇瑤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改造計劃和資金預算。陳宇再次踏上了尋找投資的道路,他向銀行申請貸款,同時積極與大型企業洽談合作,爭取投資。在與銀行溝通時,他準備了詳盡的市集運營資料和未來發展規劃,展示了市集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最終成功獲得了銀行的貸款支援。蘇瑤則負責與政府部門溝通,辦理土地性質變更和規劃審批手續。她多次前往相關部門,提交申請材料,解答疑問,經過數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所有手續。
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陳宇和蘇瑤每天都在施工現場忙碌,監督工程進度,確保施工質量。他們對工廠進行了全面的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工業風格,同時增加了現代化的設施。劃分了更大的商品展示區、美食區、休閒區和活動區,還建設了停車場和公共衛生間等配套設施。在設計上,融入了更多的本地文化元素,打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市集環境。
在商戶招募方面,他們制定了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了更多優質商戶入駐。同時,加強了對商戶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商戶的服務水平和商品質量。為了提升顧客的體驗,引入了智慧化管理系統,實現了線上預約攤位、電子支付、會員積分等功能。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新的市集終於開業。開業當天,場面十分壯觀,吸引了數萬名市民前來參觀和購物。新的市集不僅規模更大,商品種類更豐富,而且環境更加舒適,服務更加周到。陳宇和蘇瑤站在新市集的中央,看著熱鬧的人群,心中感慨萬千。他們知道,這一路走來充滿了艱辛,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隨著新市集的運營,陳宇和蘇瑤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他們繼續關注市場動態和顧客需求,不斷創新和改進市集的運營模式。組織了更多的文化活動和主題展覽,將市集打造成一個集購物、休閒、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中心。同時,加強了與線上平臺的合作,開展了線上銷售和直播帶貨等業務,進一步擴大了市集的影響力和輻射範圍。
在未來的日子裡,陳宇和蘇瑤將繼續攜手前行,以創新和服務為理念,不斷探索和實踐,為市集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將伴隨著市集的繁榮,成為浦東商業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