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危機的前奏
帶著一萬塊到1980年創業 武宣的慶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陳宇站在商業大樓的頂層,俯瞰著縣城的街景,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他的身旁,蘇瑤靜靜地陪伴著,眼神中透著對他的信任與支援。此時的商業大樓,在他們的悉心經營下,已然成為縣城裡最熱鬧的商業中心,人來人往,生意興隆。然而,陳宇並不滿足於此,他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個更為宏偉的藍圖——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商業廣場。
這個商業廣場不僅要匯聚各類時髦商品、特色餐飲和新興娛樂設施,還將配備現代化的寫字樓和招待所,形成一個多功能、全方位的商業中心。陳宇深知,一旦這個商業廣場建成,不僅能極大地提升自已的商業版圖,還將徹底改變縣城的商業格局,為縣城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陳宇興奮地向蘇瑤描繪著他的計劃:“蘇瑤,你想想看,這個商業廣場一旦建成,咱們縣城就會成為周邊地區的商業核心,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裡消費、工作和生活。這對我們的事業,對整個縣城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飛躍。”蘇瑤微笑著點頭,眼中閃爍著光芒:“陳宇,我相信你,這是個了不起的計劃,我一定會全力支援你。”
說幹就幹,陳宇和蘇瑤立刻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擴張計劃。他們首先對周邊的土地進行詳細考察,尋找合適的地塊。然而,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在這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土地資源十分緊張,合適的地塊要麼早已被他人搶先預定,要麼價格高得令人咋舌。經過一番艱難的尋覓,他們終於發現了一塊位置絕佳的土地。這塊土地緊鄰現有的商業大樓,交通便利,周邊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完善,簡直就是為商業廣場量身定製。
陳宇看到這塊土地時,激動得幾乎跳起來:“蘇瑤,就是它了,只要拿下這塊地,我們的商業廣場就成功了一半!”然而,他們很快就得知,已經有其他財大氣粗的開發商在洽談購買事宜。陳宇和蘇瑤並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訊息嚇倒,他們決定主動出擊。透過多方打聽,他們找到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老人住在縣城的老城區,那是一座充滿歲月痕跡的小院,院子裡種滿了各種花草,瀰漫著寧靜祥和的氣息。初次拜訪時,老人對他們的到來顯得有些疑惑和警惕。陳宇和蘇瑤禮貌地向老人問好,說明了來意。老人聽後,沉默了許久,緩緩說道:“這片土地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塊地,它承載著我太多童年的回憶,我本不想輕易出售,但又擔心它一直閒置下去。”
陳宇和蘇瑤意識到,要打動老人,光靠商業利益的闡述是遠遠不夠的。從那以後,他們多次登門拜訪,每次都帶著精心準備的小禮物和真誠的笑容。他們陪老人聊天,聽老人講述過去的故事,從老人年輕時在這片土地上的勞作,到孩子們在田野間嬉笑玩耍的場景,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漸漸地,老人對他們的態度有了轉變,開始主動和他們分享更多的回憶。
在一次促膝長談中,陳宇抓住時機,向老人詳細闡述了自已的商業規劃。他強調商業廣場建成後,不僅會為縣城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繁榮,還會妥善保留土地周邊的一些老建築和具有歷史意義的角落,讓老人的回憶得以延續。老人靜靜地聽著,眼中流露出一絲動容。最終,老人被陳宇的誠意和長遠眼光打動,他拍了拍陳宇的肩膀說:“小夥子,我相信你,這片土地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說到做到。”
就這樣,陳宇和蘇瑤成功拿下了這塊關鍵的土地。然而,拿到土地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的資金籌備成了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一座大山。建造如此大規模的商業廣場需要鉅額資金,儘管陳宇的商業大樓經營狀況良好,但距離所需資金仍有很大缺口。在這個金融體系尚不完善的1980年,貸款手續繁瑣,融資渠道也極為有限。
經過深思熟慮,陳宇決定向銀行申請貸款。他帶著精心準備的商業計劃書和相關資料,來到了銀行。銀行行長是一位經驗豐富、做事謹慎的人,他認真翻閱著陳宇的資料,不時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陳宇啊,你這個專案規模太大了,風險也不小。你能保證投入這麼多資金後,能有足夠的收益來償還貸款嗎?”行長皺著眉頭問道。陳宇挺直了腰板,自信地回答:“行長,我對這個專案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縣城的經濟肯定會快速發展,商業廣場建成後,一定能吸引大量的消費者和商家,收益絕對有保障。”行長微微點頭,但還是表示需要時間考慮,並要求陳宇提供更多詳細的財務資料和專案評估報告。
陳宇深知,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他沒有退縮,他和蘇瑤開始四處奔波,尋找專業的評估機構對專案進行全面評估。在尋找評估機構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不少挫折。一些知名的評估機構位於大城市,路途遙遠且費用高昂;而本地的評估機構又缺乏大型商業專案的評估經驗,陳宇擔心評估結果不夠專業,無法得到銀行的認可。
經過多方打聽和比較,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家在省城有一定口碑的評估機構。這家機構的負責人是一位中年女士,她對陳宇的專案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也提出了一些疑問:“你們這個專案在縣城來說確實很有前瞻性,但縣城的市場容量畢竟有限,你們有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呢?”陳宇早有準備,他詳細地向負責人闡述了自已對縣城市場潛力的分析,以及商業廣場建成後吸引周邊地區消費者的策略。負責人聽後,對陳宇的思路表示讚賞,但也表示評估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費用也不低。
陳宇和蘇瑤咬咬牙,決定聘請這家評估機構。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每天都在整理和準備各種資料,配合評估機構的工作。每一份財務報表都需要精確到每一筆收支,每一個資料都要反覆核對,不能有絲毫差錯。部分檔案需要多個部門的蓋章審批,而不同部門的辦公流程和要求各不相同,這讓他們頭疼不已。
陳宇親自跑各個部門,有時候為了一個蓋章,他要在政府大樓裡樓上樓下跑好幾趟,還經常遇到工作人員外出辦事、資料不全等問題。有一次,為了拿到一份關鍵的審批檔案,陳宇在相關部門的走廊裡等了整整一天。從早上上班,他就早早地來到相關科室門口排隊,可工作人員卻告知他需要補充一些額外的材料。陳宇又急忙趕回公司準備材料,再次返回時,前面已經排起了長隊。他就這樣站在走廊裡,看著人來人往,心中焦急萬分,一直等到下班,才終於找到相關負責人完成蓋章。那一刻,他的雙腿已經麻木,喉嚨也因為不斷地詢問和解釋而變得沙啞。
與此同時,陳宇還積極尋找合作伙伴,希望能共同分擔資金壓力和風險。他頻繁參加各種商業洽談會,每次都帶著精心準備的專案資料和自信的笑容。在洽談會上,他向其他企業介紹自已的專案優勢和發展前景,從縣城的經濟增長趨勢,到商業廣場的獨特定位和創新模式,他都闡述得頭頭是道。然而,大部分企業對在縣城投資如此大規模的專案持觀望態度,他們擔心縣城的市場潛力有限,投資回報率難以保證。
陳宇沒有氣餒,他深知要打動這些企業,必須用更詳實的資料和更精準的市場分析來說服他們。他和蘇瑤一起,對縣城的市場進行了更深入的調研,走訪了大量的居民和商戶,收集了豐富的資料和反饋意見。他們還邀請了專業的市場調研機構,對周邊地區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和商業競爭態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陳宇充分發揮自已穿越者的優勢,運用現代的市場調研方法和資料分析工具,為專案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評估報告終於完成了。陳宇拿著這份沉甸甸的報告,再次來到銀行。行長仔細地翻閱著報告,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緩和。“陳宇,這份報告做得很詳細,看得出你們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貸款的事情,我們行裡還需要再開個會討論一下。你先回去等訊息吧。”行長說道。陳宇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禮貌地感謝了行長,離開了銀行。
等待的日子裡,陳宇和蘇瑤的心情忐忑不安。他們一方面擔心銀行拒絕貸款,另一方面又要繼續尋找其他的融資渠道。這段時間,陳宇明顯瘦了一圈,壓力讓他的臉上多了幾分憔悴。蘇瑤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默默地陪伴在陳宇身邊,給他鼓勵和支援。
終於,銀行的通知來了。行長告訴陳宇,銀行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給予他一部分貸款,但額度比陳宇預期的要低。雖然這不是一個完美的結果,但陳宇還是鬆了一口氣,畢竟有了這筆貸款,專案就有了啟動的資金。
然而,陳宇沒有意識到,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在尋找其他融資渠道的過程中,陳宇遇到了一個自稱有海外投資渠道的人。這個人叫劉宏,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舉止優雅,說起話來口若懸河。他向陳宇介紹了一個看似非常誘人的投資專案,聲稱只要陳宇投入一部分資金,就能獲得高額的回報,而且回報週期很短。陳宇一開始還有些警惕,但劉宏提供了一些看似真實的檔案和資料,再加上陳宇此時正急於籌集資金,心中不免有些動搖。
蘇瑤察覺到了陳宇的異樣,她提醒陳宇要謹慎對待,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但陳宇被專案的高額回報和快速回本的承諾衝昏了頭腦,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抓住了,就能解決商業廣場的資金問題。於是,他瞞著蘇瑤,將一部分商業大樓的流動資金投入到了這個所謂的海外投資專案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宇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他按照劉宏提供的聯絡方式,卻怎麼也聯絡不上對方。他開始四處打聽劉宏的訊息,卻發現這個人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毫無蹤跡。陳宇意識到自已可能被騙了,但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投入的資金已經血本無歸。
這個訊息對陳宇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絕望之中。商業廣場的資金缺口依然巨大,而現在又損失了一筆重要的資金。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蘇瑤,也不知道該如何繼續推進商業廣場的專案。而此時,商業廣場的建設還未開始,各種前期費用已經支出了不少,如果專案就此停滯,他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信譽危機。陳宇站在商業大樓的辦公室裡,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滿了迷茫和無助,他不知道自已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