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捅破天的嬴鋒
大秦:開局罵爹,被逮當場 葫蘆滕上數星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章臺宮。
夜色深沉,李斯匆匆入宮,步履急促,彷彿帶著某種緊迫的訊息。
嬴政端坐於案前,眉宇間透著一絲詫異。他抬眼望向李斯,聲音低沉而沉穩:“李卿,何事如此匆忙?”
李斯躬身一禮,語氣中帶著幾分恭敬與感慨:“陛下,公子鋒已然應下陛下之條件。”
嬴政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露出一抹複雜的笑意。
他輕輕敲擊案几,沉吟片刻,緩緩道:“朕倒是小瞧了他。
此次他竟如此爽快應下,倒是出乎朕的意料。
他深知帝國絕不會放過如此良機,順勢撈取了足夠的利益後,便全身而退。
此子,果然不簡單。”
李斯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欽佩:“公子此舉,實乃精明至極。
銀行於大秦之作用,何其重要,堪稱影響國運之關鍵所在。
無論是陛下,還是朝廷,皆不會允許公子鋒聚天下之財而獨用。而他亦心知肚明,故而好處一到手,便即刻收斂。”
嬴政微微頷首,目光深邃如淵。
他沉吟片刻,忽然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李卿,朕以為,當大力發展工匠。
長安現今如此富庶,足見工匠之重要。
無論是當前市面已有之物,還是未有之物,皆可令工匠深入探究。
朝廷不可一直侷限於長安。
當下雖無大礙,但總得未雨綢繆,以防萬一。”
李斯聞言,神色一凜,鄭重其事地點頭:“陛下聖明。
工匠之力,猶如深不可測的海洋,若能善加利用,必能助大秦更上一層樓。”
然而,嬴政的臉色卻並未因此舒展,反而愈發陰沉。
他眉頭緊鎖,目光中透出一絲憂慮。
李斯見狀,心中亦是一緊,試探性地問道:“陛下,可是在憂心公子扶蘇?”
嬴政輕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扶蘇……他雖心懷仁義,卻屢出昏招。
洛陽之事,朕已有所耳聞。
他竟為那所謂的仁義道德,將縣衙錢財揮霍一空。
雖說如今有所轉變,但誰又能保證不會再有下一次?
一個洛陽,對大秦而言無足輕重,但若整個大秦皆如此,朕實在不敢想象……”
李斯默然,心中亦是沉重。
他深知嬴政的憂慮——扶蘇雖仁,卻過於迂腐;
嬴鋒雖智,卻行事激進。
這二人,皆非完美的繼承者。
嬴政揉了揉額頭,似乎想要驅散心中的煩悶。
他抬眼望向李斯,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廷尉,李由可曾與你詳述長安之事?”
李斯聞言,臉色驟變,連忙答道:“陛下,犬子回去見了九公子後,便匆匆趕回咸陽,未曾多言。
莫非……長安那邊又生變故?”
嬴政輕抿一口茶水,神色怪異地道:“何止是變故,這小子簡直是想逆天而行。”
李斯心中一震,嘴角忍不住抽搐了幾下。
連始皇帝都如此評價,可見嬴鋒此次所行之事,定然非同小可。
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不安,沉聲道:“陛下,長安不過是彈丸之地,擁有自主權罷了,影響理應不會太大。”
嬴政冷笑一聲,目光如炬:“影響不大?李卿,你可知道,他此舉無異於自絕後路。
滿朝文武豈會容忍一個損害他們利益的君主登上大位?
結局無非有二,不是重新洗牌,便是他一敗塗地。
朕絕不能讓朝局陷入動盪,影響到大秦的統治。”
李斯聞言,心中愈發沉重。
他深知嬴政所言非虛,嬴鋒的所作所為,已然觸及了朝中權貴的底線。
若繼續如此,大秦必將陷入內亂。
嬴政見李斯沉默,語氣稍緩,緩緩道:“李卿,你所言極是,是時候該重視將作坊的工匠了。工匠所爆發出來的潛力,猶如深不可測的海洋。
無論是關乎民生,還是涉及軍事,都需要重點培育。”
李斯躬身應道:“陛下聖明。”
嬴政微微點頭,目光中透出一絲疲憊。他揮了揮手,淡淡道:“朕會命人將六國女眷妥善安頓,
三日之後,便讓李由前來咸陽宮領人吧。”
李斯聞言,心中一鬆,連忙應道:“諾,微臣告退。”
看著李斯匆匆離去的背影,嬴政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他低聲喃喃道:“嬴鋒啊嬴鋒,你究竟想走到何種地步?
既然你以朕為盾,那朕便如你所願,且看你能否承受這滔天巨浪。”
他忽然抬頭,對著空氣朗聲道:“嬴甲,速速傳訊頓弱,著令黑冰臺將長安之新政傳遍咸陽。”
話音未落,一道沙啞而堅定的聲音驟然響起:“諾。”
時光飛逝,七日轉瞬即逝。
麒麟殿中,一月一度的大朝會如期舉行。
長安新政,早已如燎原之火,燃遍整個咸陽。
滿朝文武皆如鯁在喉,心中憋著一口悶氣。無數彈劾嬴鋒的奏章如雪花般飄入咸陽宮,然而,始皇帝卻始終未予回應。
今日,大朝會無疑是他們宣洩不滿的良機。
李斯與王翦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的眼眸中看到了深深的無奈。
王翦低聲問道:“廷尉,觀今日之局勢,你覺得此事還能有善終之可能嗎?”
李斯瞥了一眼王翦,神色平靜地說道:“百官的意見無足輕重,關鍵在於陛下的意志,
那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所在。”
王翦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他深知,此次嬴鋒的動作如此之大,恐怕連中立派都會被牽扯其中。
若局勢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李斯亦是沉默不語,心中憂慮重重。
當日始皇帝雖未提及嬴鋒的隻言片語,但從他的神情中,李斯已然明白,此次嬴鋒的所作所為,已然捅破了天。
想到此處,李斯低聲嘆道:“武成侯,很多事情,我們的猜測不過是徒勞無益。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陛下手中。”
王翦默然,目光中透出一絲沉重。
他知道,這場風波,才剛剛開始。
剛想要開口,就傳來趙高那公鴨嗓的聲音:“陛下駕到,百官覲見。”
聞言,滿朝文武立即閉口不言,異口同聲道:“參見陛下,大秦萬年,陛下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