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洪以為狄虎是奉了元帥之命來迎接自已,連忙迎上前,說道:“小將軍,老夫是前來投降的無能之將,怎敢勞你遠迎。”狄虎見他走近,抬手橫刀便刺,刀尖刺中了段洪的咽喉,段洪當場一命嗚呼,從馬上跌落下來。王蘭英見狀,嚇得面如土色,急忙喊道:“公子,你說只是擒拿他,為何傷了他性命?”狄虎說:“公主,我本想用大刀把他挑下馬,沒想到誤刺中了咽喉,我也後悔莫及。”王蘭英聽了,心亂如麻,只擔心段紅玉知道父親被殺,怎會善罷甘休?自已又該如何向她交代?想了一會兒,她對狄虎說:“你如今誤殺了段洪,都怪我出了這個餿主意。一不做二不休,現在不如和你一起拿下這座關,派人回營報告狄元帥,請他前來入關。要是段紅玉回來,我再慢慢幫你調解,勸她息怒。她要是不答應,就立刻把她抓起來,逼她投降,這樣才妥當。”
王蘭英這個人,前後簡直判若兩人。起初,她對待段紅玉情真意切,為她出謀劃策,考慮周全,智謀過人;可如今,為了和狄虎結親,段洪被誤傷,她卻毫無憐惜之情。雖說段洪與她並無血緣關係,但念及和段紅玉的深厚情誼,也不該如此。可她卻只想著“只要我能結成良緣,哪管他人含冤受屈” !
當下狄虎聽了,便說道:“公主,承蒙你好意相助,我怎會忘記!等事情辦妥,我定與你永結百年之好。”於是二人進關。此時,段龍、段虎見宋師勢大,父親已死,便立刻和母親逃往蘆臺關去了。狄虎收斂了段洪的屍體,派人回營報告。
狄元帥得知後大驚失色,說:“這畜生膽子太大了!不奉軍令,擅自前去殺了段洪,騙佔他的關城,這可如何是好?”王懷女元帥說:“我覺得,段洪既然來投降,我們卻奪了他的關,還傷了他性命,這樣的不仁之名就落到我們頭上了。狄虎公子雖然立了功,但也難逃違抗軍令的罪責。事已至此,後悔也來不及了,暫且先去安撫百姓吧。”於是,狄元帥留下高明、楊唐、孟定國三員戰將,讓副元帥楊文廣一同留守營盤;其餘戰將隨他前往蒙雲關,還帶了五萬兵馬。一行人來到蒙雲關,蘭英公主已經投降,只得和狄虎出城迎接。二位元帥走進帥府大堂,一起坐下。狄元帥命令探子四處追趕盤查段氏家眷逃往何處,打聽清楚後立刻回來報告;又命人將段洪的棺柩運入關內,出榜安民;然後吩咐蘭英公主進見。
公主走進大堂,只見眾將威嚴莊重,和自已本國大不相同,心中十分驚恐,含羞說道:“蘆臺關王蘭英叩見。”狄元帥起身,拱手說道:“公主請起。”王懷女早已離座,扶起公主說:“公主,你是南蠻女子,我是中原臣子,彼此並無統屬關係,何必行此大禮。”公主聽了,心中稍安,說:“我早就敬仰千歲和夫人的威望德行,軍民都十分感佩,所以我這蠻女獻關歸降,希望能被收留。”說完,又要行禮,王元帥扶住她,請她在旁邊坐下。王元帥問道:“公主,段小姐不知到哪去找尋五將了?”公主說:“因為元帥不準投降,段小姐便前往竹枝山找尋五人,至今未回,所以只有我一人前來獻關。”王元帥說:“狄虎派人說攻打關城,這可不能算公主獻城歸順。而且狄虎不該殺了段洪,此事反反覆覆,真相不明,希望公主詳細說說,免得本帥心生疑惑。”
王蘭英低頭不語,心想:“這事我該怎麼回答?要是把實情說出來,狄虎可就危險了;要是說謊,又怕騙不過他們,反而更糟。倒不如含糊其辭算了。”於是說道:“元帥有所不知。那天段紅玉前往竹枝山後,我獨自回關和段洪商量。這時有軍士說,宋營有將領叫關,段洪以為是元帥好意派人來關裡打探虛實,便出城迎接,狄公子卻以為他是出城迎敵,二話不說,舉刀就砍,實在是誤傷。段氏一門得知此事,都逃走了。我獻了城池,公子卻以為是他奪下了關城。”王元帥心裡明白,覺得這女子言語閃爍,肯定有難以啟齒的隱情,只是先不戳破,等以後再問清楚便了。於是說道:“原來如此,難得公主識時務歸降,真是審時度勢、通情達理。”狄元帥說:“這裡面肯定有隱情,只要問問那逆子便知。傳令狄虎進來! ”
不一會兒,狄虎來到帳前,說:“父王,孩兒攻破了這座城,特來請功。”狄元帥大喝一聲:“逆子一派胡言!不遵將令,私自外出,妄傷降將,擾亂軍規,還不知罪,居然還敢冒功。你老實說來,免得受刑!”狄虎聽了,心裡驚慌,只得跪下,說道:“父王和元帥聽我稟明:孩兒只是單刀獨馬到河邊飲馬,剛到河邊,沒提防草叢中突然跳出一隻老虎,撲面而來,把我的馬驚到了城下,正好遇見段洪帶著幾個小軍出城,孩兒一時失手誤傷了他。當時,關內軍民大亂,段氏家眷逃得無影無蹤,蘆臺關王蘭英只得投降。所以,孩兒前來請功。”狄元帥又大喝一聲:“好你個逆子,滿口謊言!這裡離山很遠,怎麼會有猛虎?就算馬受驚了,也不過跑一小段路,怎麼會一口氣跑到十幾裡外的城下?況且是自已的戰馬,怎麼會駕馭不住?你既然是去河邊飲馬,為什麼還帶著刀?分明是在說謊哄騙,擾亂軍規!”於是吩咐刀斧手將他推出斬首,兩邊刀斧手答應一聲,上前將二公子左捆右綁。王蘭英見了十分著急,心慌意亂,自已又不敢開口勸解,眼見狄虎無人解救,只能暗自落淚。這時,有探子來報:“段氏家眷都逃往蘆臺關去了,特來複命。”並詳細稟明情況。
再說王懷女,當初出兵時,狄家公主曾叮囑她照管好兩個兒子。如今二公子犯了軍令,性命不保,她怎會袖手旁觀、不出來勸解呢?只是狄青為人剛正無私,軍令森嚴,不徇私情。要是在剛開始細問二公子的時候就勸阻,不但狄青不會答應,只怕狄公子會死得更快。所以,她心裡雖然著急,卻不敢開口,只想著找個時機,等狄青怒氣稍減,再去勸解。此時,探子回報段洪一家逃往何處,王懷女又仔細盤問了一番,探子交回令箭,她重重賞賜了探子。此時狄青的怒氣已經消了些,正是勸解的好時機,於是王懷女說道:“元帥,我有一言相勸,不知你意下如何?”狄元帥說:“王元帥有何見教?”王元帥說:“二公子實在年輕,從小生長在侯門,不懂軍法,一時誤犯軍規。要是殺了他,一來傷了父子天性,二來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如讓公子戴罪立功,派他去招降段氏兄弟回關,將功折罪。要是招降不成,再正法也不遲。”狄青說:“元帥說情,我本應答應,只是有兩件事我不能從命:其一,狄虎是我親生兒子,今日犯罪,要是輕易饒恕,豈不讓人議論,眾將要是紛紛效仿,這數十萬人馬我還怎麼管理……”王元帥說:“讓他戴罪立功也是常理,誰敢不服。”狄青又說:“其二,段洪是南蠻老將,一心歸順,還沒得到我們中原一點好處,卻被逆子傷了性命,要是不將逆子斬首,萬一段紅玉找尋五將回來,得知此事問起緣由,你讓我如何回答?”王懷女說:“元帥放心,段洪已死不能復生,現在給他建造廟宇,請旨封賜,春秋祭祀,要是段小姐回來,我自有辦法,保證不會有事,就看在我的薄面上饒了狄虎吧。”狄青說:“罷了,就看在元帥的面子上放了這逆子。”吩咐左右:“鬆綁!”狄虎上前叩謝父王和王元帥不斬之恩。狄青喝道:“逆子,今日看在王元帥的情面,暫且饒你,現在你領兵五百,戴罪招安段龍兄弟,限你五天之內招降回來,將功抵罪。要是做不到,罪責難逃。”說完,拔下一支令箭扔在地上。狄虎連忙拾起,說:“得令。”領兵而去。
王蘭英見狄虎走了,心裡十分掛念,覺得不如和狄虎一起去招安,還能指點他,這樣才妥當。剛想開口,又一想,和公子同去,只怕元帥不答應;就算答應了,又怕名聲不好,被眾人議論。想了一會兒,她對王元帥說:“二位元帥,我雖然歸順了天朝,卻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心中十分慚愧。蘆臺關是我父親鎮守,手下有雄兵三十萬,糧草堆積如山,我想回關說服父母前來歸降,不知二位元帥意下如何?”元帥聽了大喜,說道:“難得公主有這番美意,要是能說服老將軍投降,這可是大功一件,哪有不答應的道理?本帥在此靜候佳音。”當時王蘭英拜辭二位元帥,立刻上馬出營而去。
再說段紅玉,自從和王蘭英分別後,一路前往竹枝山,獨自翻山越嶺,尋找五位宋將。
先說焦廷貴、嶽綱二人,失去了狄公子和張忠、李義三人,因為腹中飢餓,正無精打采地尋路回營。忽然遠遠看見段紅玉迎面走來,焦廷貴說:“嶽將軍,你看對面來的不就是段紅玉那丫頭嗎?”嶽綱一看,說道:“沒錯,昨天讓她跑了,今天怎麼又在這兒?”焦廷貴早已拍馬向前,提起鐵鞭大喝:“賤婢休走,焦廷貴在此,快快下馬受縛。”段小姐急忙舉兵器抵擋。不知她能否打聽到五將的訊息?事情又會如何發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