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山王正和隱修長老下棋,剛下完一局,小和尚匆匆走進來稟報:“啟稟師父,狄青在外面,想要向您辭行。因為看見千歲爺在這兒下棋,所以在外面等候,不敢進來。”隱修說:“狄青要走了嗎?讓他再等半天吧。”小和尚答應著出去了。

靜山王聽到狄青的名字,便接著問:“這狄青是什麼人?是你的徒弟,還是外來的人?”隱修回答:“千歲爺,這狄青是城守營林千總手下的一名步卒。”王爺又問:“他在這兒做什麼?”隱修說:“千歲爺,前幾天這個人被孫兵部大人打了二十下藥棍,所以來找貧僧醫治。現在他的棒傷已經痊癒了。”王爺說:“想來這狄青只是個窮當兵的,恐怕沒錢酬謝你吧。”隱修說:“不瞞千歲爺,貧僧本來就不指望他酬謝。不過他倒是有知恩圖報的心,剛才您看到的那隻玉鴛鴦就是他送給我的謝禮,還說這是他家三代傳下來的寶貝。”

靜山王聽了,看著隱修笑著說:“你剛才沒說這東西的來歷。莫非你貪圖財寶,想謀取他的寶貝?”隱修連忙說:“千歲爺可太責備貧僧了。我不是貪財的人,實在是他懇切相贈,我推辭不掉才收下的。”靜山王說:“這寶貝是他世代流傳的東西,竟然一下子送給了你。可你是出家之人,本不該接受他的東西。”隱修說:“貧僧原本是推辭不收的,但他執意要送,沒辦法我只好暫且收下。等他離開的時候,我還是會還給他的。”

王爺微笑著說:“我記得八月初二在校場操兵時,有個叫狄青的步兵,人才出眾,氣宇軒昂,還題詩抒發安邦定國的抱負,想必就是這個人。可恨孫秀狠毒,要斬殺他,多虧汝南王鄭兄全力保全,才救了狄青的性命,不然他早就去鬼門關了。只是這孫秀打他二十大棍,明顯是要陷害他,不知道他們有什麼仇怨?我得問個明白。和尚,快把他叫來見我。”隱修說:“千歲爺,他只是個小小步兵,怎麼能隨便來見您呢?”王爺說:“這有什麼關係,快去把他叫來!”

隱修領命,親自到外廂把小英雄狄青叫了進來。狄青一見到王爺,立刻拜倒在地,不敢抬頭,說道:“千歲王爺在上,小人罪該萬死,懇請饒恕。”王爺說:“狄青,你抬起頭來。”狄青領命抬頭。靜山王生怕他不是校場中那個狄青,所以讓他抬頭,仔細辨認。靜山王仔細一看,果然沒錯,就是校場中題詩的那個步卒。

王爺便問狄青:“你是哪裡人?”狄青稟報道:“啟稟千歲爺,小人家在山西省。”王爺又問:“你遠離山西,到京城來做什麼?”狄青說:“小人原本是來京城尋訪親人,結果沒找到,一直漂泊無依。後來承蒙林貴總爺收留,暫且當了兵,勉強餬口。”王爺問:“你是不是和孫兵部有什麼舊仇?”狄青說:“我和他從來沒有什麼瓜葛,沒有任何緣故。我在牆上題詩,不過是平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可他卻想借這個機會殺害我。要不是眾位王爺解救,我早就身首異處了。”

王爺說:“狄青,我看你前幾日詩中寓意不凡,覺得你是個有大器的英雄。但也有可能是你生性狂妄,一時胡言亂語,你給我如實說來。”狄青說:“不瞞千歲爺,我對六韜三略、兵機戰策都頗為精通,力氣也很大,箭法更是神奇。之前在林爺那裡,我已經當面演練過,並非狂妄自大,信口開河。”

靜山王心想:這小狄青看起來斯斯文文,沒想到有這般英雄技藝,他既然誇下海口,看來不是假話。不過不知道他膽量如何,我得試探試探他,便說:“你說孫兵部和你沒有仇怨,可他一心要加害你,說不定是你祖父輩的宿仇。”狄青說:“小人也這麼想過,還是千歲爺明察秋毫。不過就算是祖父輩的仇,小人也全然不知。”王爺說:“前幾天多虧鄭千歲搭救,你才免去一刀之苦。那孫兵部權勢很大,心狠手辣,還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打了你二十棍。這位大和尚說,這奸臣特製的藥棍,已經害了好幾條軍民的性命,他這次也想用這藥棍取你性命。要不是隱修和尚為你醫治,就算你是蓋世英雄,也難免一死,鐵打的將軍也性命難保。”

狄青說:“小人深知老師父的大恩。”王爺說:“狄青,你雖然兩次死裡逃生,但孫秀恐怕不會輕易放過你,說不定還會想出別的計謀來害你。”隱修在旁邊笑著說:“千歲爺考慮得很對。”王爺對狄青說:“你既然武藝精通,不如明天就去解決孫秀,了卻這終身大患,出了這口怨氣,你意下如何?”狄青說:“千歲爺!我要是能手持三尺龍泉寶劍,不斬了這奸臣,誓不罷休!”靜山王說:“我送你兵器,你敢不敢大膽去殺奸臣?”狄青說:“千歲爺要是賜我兵器,小人立刻就去取奸臣孫秀的首級,不辜負千歲爺的命令。”王爺說:“要是你事情辦不成,反倒惹禍上身,那可怎麼辦?”狄青說:“要是殺不了奸臣,我就算丟了性命,又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好怕的!”

王爺聽了,哈哈大笑,說:“果然是英雄膽量。你就隨我回府吧。”狄青答應了。王爺又問:“這玉鴛鴦是你送給和尚的嗎?”狄青說:“小人承蒙大和尚救命大恩,所以把這東西送給他。”王爺問:“這鴛鴦是雄的,有雌的能湊成一對嗎?”狄青剛要開口,忽然想起之前老人告誡的“逢人且說三分話”,便委婉地說:“稟知千歲爺,鴛鴦原本是一對,只是時間久了,雌的弄丟了,現在只剩下雄的。”王爺說:“這東西既然是你家三代傳家之寶,不該輕易送給別人。”狄青說:“小人受了和尚大恩,沒有什麼可以報答的,所以把它送給他,略表心意。”王爺聽了點頭,對隱修說:“和尚,我做主,你把這東西還給狄青。要是你缺什麼玩物,我送你幾件就是。”隱修說:“貧僧本來就不想收他的,況且是千歲爺的命令,我哪敢不遵!”

於是,隱修取出玉鴛鴦還給狄青。狄青沒辦法,只好收回,裝入香囊。王爺拿出兩小錠黃金,對隱修說:“和尚,這點錢就當作狄青的醫藥費用,你收下吧。”隱修說:“貧僧不敢接受千歲爺的厚賜。”狄青說:“千歲爺如此厚愛,等小人日後有了出息,再報答您的深恩。”王爺說:“既然這樣,這金子就留下當廟裡的香燭錢吧。”隱修只好謝過收下。王爺吩咐狄青到外面等候,他和隱修接著下棋。

一僧一俗,在棋盤上一較高下,一連下了七盤,王爺贏了三局。小和尚不停地進來送香茶,兩人邊下邊喝,還議論著狄青氣概不凡,日後肯定不會久居人下。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落山。靜山王便告別隱修,帶著狄青和家將一路回到府中。

第二天一大早,王爺傳喚家人,取來先王的金瓚定唐刀。家人領命,立刻派兩個人把刀扛了過來。王爺一見,立刻俯伏在地,叩首行禮,然後起身呼喚狄青:“現在我把先王的金刀交給你,命你去斬下孫秀的首級。你敢不敢去?”狄青一聽,接過刀,答應道:“謹遵千歲爺的命令!”他精神抖擻,告別王爺,大步跑出王府。王爺又派家丁劉文、李進遠遠地跟在後面。

這柄金刀是宋太祖遺留下來的,太祖擔心日後國家出現奸佞之臣、不肖子孫,敗壞朝綱紀律,便定下規矩,只要拿出這把刀,不論對方是王親國戚,都能割下其首級,而且持刀殺人者無罪。按照太祖的遺命,這把刀存放在潞花王、汝南王、靜山王、東平王、勇平王五位王爺府中,六天一輪流供奉。要說這金刀的重量,上面刻著“一百斤”。

靜山王十分高興,心想:狄青真是個英雄好漢,要是他這次去能斬了孫秀,那可真是初出茅廬第一功。除掉孫賊,就像除掉狼虎一樣,要是再讓他去滅掉龐洪,那可真是為朝廷清除了大患。

暫且不說王爺滿心歡喜,再說狄青高高舉起大刀,一路奔走。官署裡的人,認得這金刀是先王遺留的,又見這個小英雄拿著刀跑來跑去,認識金刀的人都嚇得驚慌躲避。狄青剛到汴京不久,不知道孫兵部的府邸在哪裡,只好一路逢人便問。他一想到孫秀暗中害他,心裡就充滿憤怒,一心要找到他,了結這段恩怨。

王爺事先已經打發劉文、李進遠遠跟在後面照應。狄青只顧往前走,根本不知道有人跟著,所以一路打聽孫府的位置。好不容易找到了,偏偏孫兵部不在府裡,去龐國丈府中了。狄青問清楚後,只好轉身回去。孫府的家人們看到這一幕,都十分驚駭,聚在一起商量:“這個壯士拿著先帝的金刀,怒氣衝衝地來找老爺,幸好老爺去龐府了,要是在府裡,恐怕性命難保。到底是為什麼要殺我家老爺呢?”

其中有個叫孫龍的家人說:“我認得這個人,他叫狄青,在教場被老爺打了二十棍,肯定是結下仇了。”其他家人說:“既然這樣,得趕緊去通知老爺。不然老爺不知道怎麼回事,回來的路上碰到這個人,可就糟了。”於是,孫龍立刻上馬,加鞭疾馳,匆匆趕去報信。

孫秀和龐洪翁婿二人正在書齋裡喝酒,巳時(上午9點至11點)左右,突然有人來報:“孫龍求見孫老爺。”二人隨即傳令孫龍進來,詢問他有什麼事。孫龍說:“稟太師爺、大老爺,大事不好了!那個狄青,手持先帝的金刀來到府門口,要找大老爺您。門房回覆說您不在衙門,他就到別處尋找去了。小的擔心大老爺不知情就回府,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特地趕來稟報。”

龐洪聽後,大驚失色,說道:“竟有這等事?”孫秀更是嚇得不輕,讓孫龍先在外廂等候,龐洪則吩咐下人賞他酒飯。孫秀急忙對龐洪說:“岳父,我本以為狄青被藥棍打得那麼重,必死無疑,還把這訊息告訴了胡兄,他高興得不得了。沒想到如今有人把他治好了,還讓他鬧出這麼大動靜。要不是孫龍來報信,我差點就遭了他的毒手。”

龐洪說:“賢婿,依我推斷,今天該是呼延顯保管金刀。這老傢伙和你並無冤仇,怎麼會幹出這種事呢?”孫秀說:“岳父,那我現在該怎麼回去啊?”龐洪說:“你就暫時留在我這兒,那小子等得不耐煩,自然就走了。”孫秀氣憤地說:“呼延顯,平日裡我不找他麻煩,他反倒來欺負我!狄青又是什麼人,他竟然把先帝的金刀隨便交給他?”龐洪安慰道:“賢婿,呼延顯這老東西,咱們遲早慢慢收拾他。”

再說狄青,氣勢洶洶地提著刀來到天漢橋。這裡是往來的交通要道,他心想孫秀這個奸賊肯定會經過此橋,不如就在這兒等候,一刀結果了他的性命,總比四處奔波尋找要強。於是,狄青坐在橋欄上,過往的行人見了,都驚恐不已,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膽小的人,生怕躲避不及。只有劉文和李進遠遠地站在一旁,一邊閒聊,一邊盼著狄青能一刀斬殺孫賊,也好讓百姓免受其害,孫秀經常縱容下人強買民間物品,趁機敲詐百姓錢財,幹了不少壞事。

狄青在橋欄杆上坐了半天,時間已到午未時(中午11點至下午3點),他漸漸感到腹中飢餓。只見橋左邊有一家餅麵店,他便提著刀大步走了進去,喊道:“店家,快拿面來吃。”說完,就把大刀放在店裡,找了個座位坐下。店裡正在吃麵的客人,都不明白這個壯士為何能提著這麼大的刀,店主更是感到十分詫異。無奈之下,店主趕緊泡了一盆香氣撲鼻的三仙面,端到桌上。

狄青一進店,那些客人就慌忙結賬,不一會兒就都跑光了。狄青疑惑地問:“你們大家為什麼這麼慌張?別害怕,我這金刀可不是隨便殺人的。”店主說:“壯士如此英勇,能提起百斤重的金刀,想必事出有因。可為什麼要動用先帝的金刀呢?還請您說說緣由。”狄青說:“這刀不殺別人,只斬孫秀這個奸賊。”店主一聽,說道:“他確實是個害民賊,就該殺!他經常縱容家人,像惡狼猛虎一樣強買民間物品,大家都對他恨之入骨。沒想到這奸臣也有今天!”狄青又喊道:“拿酒來。”

他正吃得暢快,忽然聽到橋面上一片喊叫聲,只見許多人飛奔著跑上橋欄,還聽到有人大喊:“要命的趕緊跑啊!”一時間,人群如翻山倒海般湧上橋,又喊著“逃命”紛紛下橋而去。狄青看著這麼多人慌亂奔逃,一頭霧水,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