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站在湖邊,正為過不去湖發愁,恰好瞧見有個船家。嶽雷幾人趕忙上前,想租船過河。船家卻皺著眉,一臉為難地說:“這天色已晚,湖面情況複雜,實在不便行船。前面半里路有個湖山廟,幾位不如去那兒歇息一晚,等明日天亮,湖面安穩些再過湖吧。”

嶽雷等人謝過船家,順著指引來到湖山廟。果不其然,古廟旁有幾間草屋。諸葛錦走到廟前,抬手敲了三下門。門開了,一個老道走出來,他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嶽雷身上,開口就問:“這位官人,可是嶽二公子?”嶽雷心裡一驚,忙擺手否認。老道卻笑了笑,接著說:“二公子莫慌,我不是外人,是元帥的家將王明。今天我去鎮上買香紙,聽說呂巡檢抓住了二公子,明天要押解去臨安。我趕忙召集了些人,駕著漁船,就等他們路過時動手解救。二公子和大公子長得太像了,我一眼就認出來了。不知二公子怎麼會到這兒?”

嶽雷聽了,眼眶一紅,淚水奪眶而出,把前前後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王明聽後,安慰道:“二公子別太傷心!如今秦檜又派馮孝去抄沒嶽府家產,裝了好幾船,今晚正好停在這兒過夜。咱們得想個法子,不能讓那奸臣輕易享用咱們的東西。”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好。

好不容易熬到二更時分,眾人悄悄來到湖邊,把引火之物搬上小船,然後搖著船來到大船邊。他們輕手輕腳地砍斷船纜,慢慢把大船拖到湖心,接著點燃引火之物,扔上大船。火勢藉著湖風,迅速蔓延,大船很快就被大火吞沒。

眾人回到廟中時,已經快五更了。墳也上過了,馮忠、馮孝也死了,嶽雷一心想去雲南尋找母親和家人。諸葛錦卻攔住他說:“雲南路途遙遠,各地又都張貼著抓捕你的榜文,你怎麼去得了?我之前趕路時,聽人說牛皋叔叔在太行山上聚集了數千人馬,官兵都不敢去圍剿。我們不如先去太行山,向牛叔叔借些人馬,再去雲南探望伯母,這樣才穩妥。”嶽雷、牛通等人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於是第二天便一同前往太行山。

沒幾天,他們來到太行山下。牛皋聽說岳雷來了,喜出望外,立刻和施全、張顯、王貴、趙雲、梁興、吉青、周青等人一起下山迎接。嶽雷和眾人見過面後,一同上山,來到分金亭上。接著,嶽雷把岳家一門被抓到臨安,幸虧梁夫人解救,才被髮配到雲南,以及上墳時遭遇的種種艱難困苦,詳細地說了一遍。

牛皋聽完,忍不住大哭起來。牛通卻滿臉怒容,對著父親數落道:“牛皋!你不想著替嶽伯父報仇,反倒在這兒當山大王,逍遙快活,讓嶽二哥吃了這麼多苦!現在還假惺惺地哭什麼?”牛皋被兒子這麼一頓指責,心裡雖有些惱火,但也自知理虧,一時無言以對。

嶽雷對牛皋說想去雲南探望母親,只是路途艱險,想向他借幾千兵士。牛皋拍著胸脯說:“我們也正有這個打算。賢侄先在這兒住幾天,等我打造好白盔白甲,咱們就起兵出發。”

另一邊,嶽夫人被押解著前往雲南。這天,他們到了南寧州柴王的封地。自從柴桂在東京教場被岳飛挑死後,他的兒子柴排福就繼承了梁王封號,鎮守南寧。柴排福收到秦檜的書信,提前得知岳氏一門去雲南必定經過此地,心裡就盤算著要趁機報殺父之仇。

柴排福聽說岳氏一門到了南寧州,立刻翻身上馬,提著刀,帶著人馬來到營前叫陣。家將匆匆忙忙進來通報,嶽夫人嚇得臉色蒼白,驚慌失措。張英趕忙挺身而出,出了營門。他報上名號後,把手中的渾鐵棍一揮,大聲問道:“這位將軍,到此有何貴幹?”柴排福氣勢洶洶地說:“我是柴排福,和岳飛有殺父之仇,今日狹路相逢,我要報當年武場之仇!”兩人隨即戰作一團,一時難分高下,只好約定明日再決勝負。

柴王騎馬飛奔進關,回到王府,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母親。沒想到柴娘娘聽後,卻嚴肅地說:“我兒,可不能聽信奸臣的話,恩將仇報啊!”柴王滿臉疑惑,反駁道:“母親這話可就錯了!岳家與我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您怎麼能說恩將仇報呢?”柴娘娘便把一段往事說了出來。原來當年柴桂是誤聽了金刀王善的話,打著奪狀元的幌子,實則想搶奪宋室江山。在校場,柴桂仗勢逼迫岳飛,岳飛是萬般無奈才與他交手,還立下了生死狀。所以並非岳飛故意殺害柴桂,實在是形勢所迫。柴王聽了,恍然大悟:“要不是母親說,我差點誤害了忠良!”當下,母子倆就商量好,第二天一起去見嶽夫人。

第二天,兩位夫人見了面,之前的誤會煙消雲散,彼此以禮相待,還結拜為姊妹。過了幾天,嶽夫人準備動身前往雲南,柴娘娘決定親自護送。嶽夫人過意不去,不想麻煩她,柴娘娘卻認真地說:“賢妹有所不知,此去要經過三關,有我護送,才能保你平安。不然,你白白死在奸臣手裡,實在太冤枉!”柴王見母親主意已定,便點齊兵將,一同出發。

那三關總兵雖然接到秦檜的書信,要謀害岳氏一門,但柴王母子親自護送,他們哪敢動手。就這樣,嶽夫人一行平安抵達雲南。

解官把文書和秦檜的諭帖交給土官朱致,朱致備好迴文,回覆了秦檜的稟帖,還準備了盤纏和禮物,打發解官和解差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