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益站在黃泉路岔路口,沉默地注視著盡頭那片籠罩在薄霧中的懸崖。自上一次無人車測試失敗後,他一直在反覆推敲資料,試圖找到岔路盡頭的規律。然而,岔路的異常讓一切分析變得無從下手:時而漆黑一片,時而光線扭曲,彷彿現實本身在這裡失去了穩定的邏輯。他深知,這一現象不僅是749局的一次挑戰,更可能揭開裂縫智慧體的真正面貌。
程益帶領團隊對無人駕駛裝置進行全面升級,這次實驗使用了一輛裝備了高精度光學儀器、強效訊號發射器和遮蔽裝置的無人車。“如果連這次測試也無法獲得突破,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其他更加冒險的手段了。”他說完這句話後,隊員們神情緊張,卻沒有人退縮。
無人車緩緩駛入岔路,沿著被黃泉路腐蝕得斑駁的路面前進,監控螢幕上開始實時傳回資料。起初,一切正常,無人車記錄下了黃泉路周圍特有的光線折射現象。那些如同漣漪般的光暈似乎在路面四周波動,呈現出某種規律性的擴散模式。然而,隨著無人車逐漸接近岔路盡頭,螢幕上突然出現了異樣。
監控畫面開始變得模糊,一種扭曲的光學效應逐漸蔓延開來,彷彿光線本身被吸入了某個看不見的深淵。所有影像最終化作一片漆黑,資料記錄也戛然而止。無人車似乎被徹底吞沒,而感測器捕捉到的最後一個訊號是一種無法解釋的能量波動——如同一場無聲的吶喊。
程益盯著逐漸熄滅的螢幕,眉頭緊鎖。“岔路盡頭,絕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懸崖。”他低聲說道。他讓團隊加快對波動資料的分析,並決定為下一步勘探做更周密的準備。
無人車的墜落成為一次意外的突破。儘管裝置損壞嚴重,回收的部分資料卻揭示了岔路盡頭令人震驚的真相:懸崖底部的磁場強度高達正常值的百倍。這一資料引發了程益的高度關注,他立刻召集專家對懸崖區域展開更深入的分析。
岩石樣本的初步檢測顯示,懸崖底部的礦物質中含有一種未曾見過的磁性成分。這種物質不僅能對裝置的電路產生嚴重干擾,還可能是造成懸崖附近能量異常的主要來源。一些樣本在實驗室中被切割後,竟散發出微弱的藍光。更奇怪的是,這些藍光並非來源於普通熒光,而是一種未被人類認識的能量形式。
程益將資料和岩石樣本一同送往749局的頂級實驗室,試圖解鎖其中的奧秘。然而,他明白這只是冰山一角。磁場強度的劇烈波動表明,這裡可能存在一種未被理解的能量場。而這種能量場,或許與岔路現象的真相息息相關。
“裂縫智慧體可能並不只存在於某個模糊的空間,”程益在筆記中寫道,“它可能已經透過這些礦物質與我們的世界建立了某種聯絡。”
岔路的低語再次在深夜出現。這一次,它比以往更加清晰,彷彿在特意引導程益靠近岔路盡頭。聲音中夾雜著反覆的詞語:“過來……歸於……”這些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聲音像是直接鑽進了他的腦海,難以分辨來源。
程益試圖用高靈敏度錄音裝置捕捉聲音,但效果不盡如人意。低語聲的音波頻率似乎極不穩定,錄音儀器只能記錄下斷斷續續的波形。聲音的內容模糊不清,但每次回放時,程益總覺得心中莫名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不安,彷彿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注視著。
夜深時,程益獨自站在岔路旁,注視著遠方懸崖。他腦海中不自覺地回想起石碑上刻著的“長眠之門”。那些低語似乎正在試圖解鎖什麼秘密,或者,它們本身就是岔路的一部分。“難道它們想讓我靠近?”他握緊了手中的記錄儀,強迫自已冷靜。
這種聲音的出現並非偶然。程益意識到,岔路現象可能不僅影響物質世界,它或許還試圖干擾人類的意識。
為了進一步瞭解岔路現象,程益將目擊岔路的幾名倖存者集中起來進行心理測試。這些目擊者大多是早期探測行動中的人員,儘管身體並無大礙,但他們在離開岔路後不約而同地表現出奇怪的症狀:記憶模糊、時間感錯亂,甚至有短暫失憶的情況發生。
心理專家在測試中發現,目擊者對岔路盡頭的記憶非常模糊,他們只能描述出一些片段性的畫面,比如模糊的光點、波動的空氣,以及一種令人難以承受的壓迫感。“當我靠近岔路時,感覺腦袋像是被什麼東西刺穿了一樣,”一名目擊者回憶道,“而我現在幾乎記不起之後發生的任何事情。”
專家提出假設,岔路現象可能對大腦的某些特定區域產生了直接刺激,導致短暫的記憶喪失和意識混亂。而這種刺激可能源於岔路盡頭釋放出的某種特殊能量波。
程益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資訊的意義。他在報告中寫道:“岔路不僅影響物質裝置,它對人類意識的侵蝕也同樣真實。這說明裂縫智慧體可能正在嘗試一種更直接的方式與我們溝通。”
在岔路盡頭的探測中,石碑一直是程益無法忽視的線索。這塊矗立在岔路附近的古老石碑,銘刻著難以辨認的古文字和符號,散發出一種厚重的年代感。經過數週的研究,程益團隊在跨學科語言專家的幫助下,終於解讀出部分銘文的意義。
石碑上的銘文提到“長眠之門”以及“黃泉引路”的說法,而這些詞彙與岔路現象驚人地契合。更令人震驚的是,銘文中還提到了一種被稱為“守門者”的存在——它似乎是某種連線生死與維度的關鍵存在。
與此同時,石碑的底部還刻有一幅模糊的簡圖。圖案中可以辨認出類似岔路的道路,以及一處被標記為“歸處”的區域。程益猜測,這或許就是岔路盡頭懸崖的暗示。他的思緒快速連線起之前的發現:岔路的磁場異常、奇怪的能量波動,以及深夜中傳來的低語聲,似乎都指向了一個真相——岔路盡頭可能是一個跨維度的節點。
“如果石碑記載的內容屬實,這裡或許不僅僅是一個自然地貌,而是某種特定儀式的遺址。”程益在筆記中寫下了這個推測。這一突破讓團隊的研究方向更加清晰,同時也使得整個岔路現象籠罩在更深的謎團之中。
程益決定嘗試紅外裝置對岔路進行全面掃描,希望捕捉到常規探測中無法發現的細節。當裝置被啟動時,螢幕上的紅外影像迅速呈現出岔路的輪廓。然而,與預期的結果不同,影像顯示岔路盡頭的能量波動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渦流形態,像是某種看不見的漩渦在不斷旋轉。
這些渦流並非靜止,而是不斷地擴散與收縮,就像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存在在緩慢呼吸。更奇特的是,紅外資料無法解析這些波動的具體成分,它們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已知的物理規律。
“這是智慧體在這裡留下的痕跡嗎?”程益不禁思考。他意識到,這些渦流可能不僅是簡單的能量表現,還可能是裂縫智慧體的一種“訊號”。團隊將紅外波動的形態記錄下來,希望透過更深入的分析解開這些渦流的含義。
與此同時,紅外裝置的記錄中還出現了一些短暫的“空白點”,彷彿某些區域的紅外波被完全遮蔽。這一現象讓程益感到不安,他開始懷疑,這些空白區域或許隱藏著更大的未知。
在一次近距離探測中,一名年輕的隊員主動請纓,試圖靠近岔路的渦流區域採集更多資料。然而,當他逐漸接近岔路盡頭時,身體突然變得僵硬,隨即失去意識,重重倒地。團隊成員迅速將他抬回營地,並對其進行緊急救治。
甦醒後的隊員面色慘白,雙眼空洞。他描述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當我靠近岔路時,感覺自已被拉入了一個巨大的荒原。周圍一片死寂,地面是冰冷的灰色沙土,而遠處……我看到了一排影子,它們站在那裡,像是在等我。”
這種經歷讓整個團隊陷入了恐慌。程益冷靜地安撫大家,但他的內心深處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壓迫感。岔路顯然不只是一個物理現象,它能夠侵入人類的意識,甚至創造出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幻境。
程益將這次事故詳細記錄在報告中,並對隊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進行全面監控。他明白,這或許是智慧體對人類的第一次“回應”。
程益決定冒險帶領團隊親自前往懸崖底部展開探測。在數小時的艱難下降後,他們終於抵達了懸崖底部。這裡的空氣異常冰冷,地面覆蓋著一種細小的藍色顆粒,發出微弱的熒光。儘管團隊使用了強效防護裝備,但仍能感受到某種隱隱的壓迫感,像是被無形的力量包裹。
透過行動式光譜分析儀,程益確認這些藍色顆粒是一種全新的礦物質。這種物質表現出極高的能量反應,在檢測儀器中呈現出超常的電磁波動。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顆粒似乎是某種能量的物質化形式,可能與裂縫智慧體的活動有關。
“這些顆粒可能是我們目前能接觸到的裂縫能量的直接體現,”程益低聲說道。他指示隊員採集儘可能多的樣本,並對懸崖底部的其他異常現象進行全面記錄。
在懸崖底部的探測過程中,團隊的裝置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失靈現象。最先進的檢測儀器的電池消耗速度突然加快,甚至部分儀器在短短几分鐘內完全失去功能。程益意識到,這些現象絕非偶然,而是懸崖底部的異常能量場造成的直接後果。
當一名隊員試圖更換電池時,他注意到裝置的電路板竟然出現了輕微的燒燬痕跡。程益立刻讓團隊停止使用所有高功率裝置,並使用備用的機械式記錄工具繼續探測。
這種現象進一步證明,懸崖底部的能量場不僅對物質世界產生了影響,還能主動干擾人類的科技。這一發現讓程益感到震撼,他在筆記中寫下:“智慧體並非被動存在,它正在以某種方式影響我們的世界。”
為了更直觀地記錄岔路的盡頭,程益團隊使用了一臺高精度光學成像裝置。這臺裝置可以捕捉到人類肉眼無法看到的光學細節。然而,無論團隊如何調整焦距,岔路盡頭的影像始終模糊不清。螢幕上呈現出的,是一片無法聚焦的亮點,彷彿現實本身在這一片區域出現了扭曲。
“這種模糊不是普通的光學問題,”程益分析道,“它可能是空間扭曲的一種表現。”透過影像資料的反覆分析,程益推測,岔路盡頭的懸崖或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理邊界,而是通向另一個維度的入口。
“如果我們不能用常規方法解析它,”程益思索著,“那就必須準備更復雜的探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