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一行人抵達馬嵬驛後,眾將誅殺了楊國忠以及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玄宗無奈之下,只得賜死楊貴妃,陳元禮這才整飭約束眾軍,請求玄宗下令起程。眾人因為楊國忠的部下將吏大多在蜀中,所以不肯西行。有人提議前往河隴地區,有人建議前往太原,還有人請求返回京師,大家議論紛紛,各執一詞。玄宗心裡想去蜀地,卻又擔心違背眾人的意願,只能低頭沉思,沒有立刻表明去向。
韋鍔上奏說:“太原和河隴都不是陛下停留的合適之地,如果返回京師,必須做好抵禦賊寇的準備,如今我們兵馬稀少,難以謀劃。依臣愚見,不如暫且前往扶風,再慢慢謀劃下一步行動。”玄宗聽後點頭同意,便將這個意思傳達給眾人,大家都表示聽從。當天就從馬嵬驛起駕出發。
臨行時,許多百姓攔在路上挽留,場面十分混亂。百姓們都說:“宮闕是陛下的家,陵寢是陛下祖先的陵墓,如今捨棄這些,您要去哪裡呢?”玄宗好言安撫,一邊勸說,一邊前行,但百姓卻越聚越多。
玄宗於是命令太子在車駕後面勸阻眾人。百姓們立刻圍住太子的馬,說道:“皇上既然不肯留下,我們願意率領子弟,跟隨太子向東去破賊,保衛長安。”太子說:“皇上冒險前行,我作為兒子,怎麼忍心暫時離開他的身邊呢?”百姓們說:“如果皇太子和皇上都去蜀中了,中原百姓,誰來做他們的君主呢?”太子說:“你們這些百姓既然想留下我,可我還沒有當面辭別皇上,必須回去見過皇上,當面稟報後再做決定。”說完,太子策馬想要前行,卻被百姓們簇擁著,無法行動。
當時,太子的兒子廣平王李俶、建寧王李炎都騎馬跟在後面,這兩位王爺都極具智謀和勇氣。建寧王見此情景,便上前拉住太子的馬鞍,勸諫道:“逆賊進犯潼關,天下分崩離析,如果不順從民心,怎麼能匡復天下呢?如果跟隨皇上進入蜀中,倘若賊兵燒燬棧道,那麼中原土地就會拱手讓給賊寇,人心一旦離散,還怎麼能重新聚合呢?他日即使想再回到這裡,也不可能了!如今之計,不如收集西北守邊的軍隊,召回在河北的郭子儀、李光弼,與他們合力向東討伐逆賊,收復長安和洛陽,平定四海,掃除宮禁的賊寇,迎接皇上歸來,使國家轉危為安,宗廟得以恢復,這難道不是大孝嗎?何必只在意那些日常侍奉父母的小節,做兒女般的依戀呢?”廣平王也在一旁稱讚道:“人心不可失去,李炎的話很有道理,希望殿下慎重考慮。”東宮侍衛李輔國來到皇太子馬前,磕頭請求太子留下,百姓們又喧鬧呼喊不止。太子於是派廣平王李俶騎馬前往玄宗車駕前啟奏,請求玄宗定奪。
此時玄宗正握著韁繩停車,等待太子,許久不見太子到來,正派人去打探。恰好廣平王來拜見,詳細陳述了百姓挽留太子的情況。玄宗說:“人心如此,這就是天意。我不讓燒燬便橋,和百姓一同奔逃,正是因為人心不可失去。如今人心都歸向太子,這是我的幸運啊。”於是命令將後軍二千人以及飛龍廄的馬匹分給太子,傳諭將士說:“太子仁愛孝順,可以供奉宗廟,你們要好好輔佐他。”又傳話說給太子:“西北各部落,我對他們恩遇優厚,如今肯定能得到他們的支援,你要努力去做,我馬上就會把皇位傳給你。”太子聽到詔書,面向西方痛哭流涕。廣平王立即向百姓宣諭說:“太子已經奉詔留下,安撫你們。”於是百姓們都高呼萬歲,高興地散去了。
太子留下後,卻不知道該去哪裡。李輔國說:“天色已晚,這裡不能久留,現在大家想前往哪裡呢?”眾人都無法回答。建寧王說:“殿下曾經擔任朔方節度使,那裡的將吏每年都會送來書信,我大致記得他們的姓名。如今河隴的軍隊大多戰敗投降了賊寇,他們的父兄子弟很多在賊寇軍中,恐怕會有二心。朔方離這裡近,兵馬眾多強盛,河西行軍司馬裴冕在那裡,他出身名門望族,肯定不會有二心,可以前往投奔他,再慢慢謀劃大舉反攻。賊寇剛進入長安,還沒來得及巡視各地,趁現在趕緊行動,才是上策。”眾人都認為有理,於是向朔方方向行進。
到了渭水岸邊,遇到從潼關來的敗殘人馬,誤以為是賊兵,就和他們廝殺起來,死傷眾多。等收聚殘兵,想要渡過渭水時,卻苦於沒有船隻,只能選擇水淺的地方策馬涉水過河,沒有馬的步兵都哭著返回了。太子到達新平,連夜疾馳三百多里,士卒和器械損失過半,剩下的軍隊不過幾百人。這正是:從來太子堪監國,若使行軍號撫軍。此日流離國難守,無軍可撫愧儲君。
話分兩頭。再說玄宗留下太子後,車駕繼續向西行進。來到岐山時,傳言賊兵前鋒即將到達,玄宗催促眾軍連夜疾馳,到扶風郡住宿休息。眾士卒因為連日飢疲,都暗自懷有離去的想法,流言不斷,言語多有不敬。陳元禮無法約束,玄宗十分擔憂。秦國楨上奏說:“眾軍洶洶不安的時候,不能用威勢逼迫,應當用情意去感動他們。”玄宗認為他說得對。
恰好成都守臣按慣例進貢了十萬多匹春彩到扶風,玄宗命令將這些春彩陳列在庭院中,召集眾將士來到庭下,親自到殿前平臺上宣諭說:“我近年來年老昏庸,用人不當,導致逆賊作亂,氣勢猖獗,我不得不暫時躲避鋒芒。你們倉促跟隨我出行,來不及和父母妻子告別,跋涉到這裡,實在太辛苦了,這都是因為我政治失德造成的,我心裡十分愧疚。如今要進入蜀地,路途遙遠,人馬疲憊,遠行不易,你們可以各自回家,我會和子孫以及中宮內人等努力前往。今天和你們分別,大家可以共同分了這些春彩,作為回家的盤纏。回去見到父母妻子以及長安父老,替我向他們致意,希望他們好好保重自已,不用為我掛念。”說完,淚水沾溼了衣襟。
眾人聽了十分傷感,也都哭著上奏說:“我們無論生死都願意跟隨陛下,絕無二心。”玄宗也不停地流淚。過了很久,玄宗起身進入內室,還回頭看著眾人說:“去留聽憑你們,我不忍心勉強。”秦國模在後面高聲說:“天子如此仁愛,眾人的內心怎能不被感動?”於是眾人痛哭著出去了。玄宗命令陳元禮將春彩全部賞給軍士,流言從此立刻平息。這正是:三軍一時忽欲變,誰說威尊命必賤。不用勢迫與刑驅,仁心入人心可轉。
軍心安定後,玄宗第二天就起駕,向蜀中進發。走到河池地區時,蜀郡長史崔圓前來迎接聖駕,詳細陳述蜀地物產豐富,軍備充足。玄宗十分高興,就讓他在前面引路。進入蜀地後,路過一座大橋,玄宗問這是什麼橋。崔圓說:“這座橋叫萬里橋。”玄宗聽後,恍然大悟,點頭說:“一行僧的話應驗了,我可以無憂了!”
你知道一行僧說了什麼話嗎?原來本朝有一位神僧,法名一行,精通天文曆法,他製造的渾天儀、復矩圖非常精妙,他的術數和袁天罡、李淳風不相上下。玄宗曾經到東都洛陽,和他一同登上天宮寺西樓,四處眺望,感慨嘆息道:“我擁有這些山川,一定要長久享受太平才好。”於是問一行:“我能始終沒有禍患嗎?”一行說:“陛下將遠行萬里,聖壽無疆。”玄宗當時聽了這話,只以為是祝福的話。誰知道今天遠行到西川,路過的這座橋恰好叫萬里橋,因此想起一行的話,到現在才應驗;又想到他說聖壽無疆,可知自已平安無事,所以心裡很高興,說:“我可以無憂了。”這正是:萬里橋名應遠遊,神僧妙語好推求。幸然聖壽還無量,珍重前途可免憂。
當下玄宗催促軍士前行,沒過多久就來到成都駐留。這裡的殿宇宮室和一切供奉御用的物品雖然都是草草建造,不太整齊,但好在山川險峻,城郭堅固,賊寇的威脅已經遠去,可以暫且安心居住。只是眼前少了最寵愛的楊貴妃,想起之前馬嵬驛的事情,玄宗時常悲嘆。高力士再三勸慰。韋見素、韋鍔、秦國模、秦國楨等人都上表請求儘快制定討賊的計策。玄宗降詔,讓皇太子分別總領節制,但都沒有立刻讓他出鎮,只是敕令永王李璘擔任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都使,任命少府西監竇紹為他的師傅,長沙太守李峴為副都大使,當天就一同前往江陵坐鎮。又下詔任命太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朔方、河北、平盧節度都使,收復長安、洛陽。
誰能想到,在這份詔書還沒下達之前,太子就已經登基成為天子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太子當日渡過渭河,抵達彭城,彭城太守李遵出城迎接,並獻上衣物和糧食;到了平涼,清點監牧所養的馬匹,得到了幾萬匹;又招募到三千多名勇士,軍隊的勢力漸漸有所振作。
當時,朔方留後杜鴻漸、六城水陸運使魏少遊、節度判官崔漪、度支判官盧簡金、監池判官李涵等五人,一起商議道:“太子如今在平涼,然而平涼地勢分散,並非屯兵的理想之地。靈武地區,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如果把太子迎請到這裡,向北收編各城的兵馬,向西徵調河隴地區的精銳騎兵,然後向南進軍平定中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商議好之後,李涵向太子呈上表章,並且登記了朔方計程車兵、馬匹、兵器、糧食、布帛以及軍需物資的數量一併獻上。杜鴻漸、崔漪親自前往平涼,當面啟奏太子說:“朔方是天下兵力強盛的地方,如今吐蕃請求和好,回紇歸附,四方郡縣都堅守陣地,抵禦賊寇,等待國家復興。殿下如果在靈武整軍備戰,釋出檄文通告四方,招攬忠義之士,穩步前進,那逆賊根本不足為懼。我們已經讓魏少遊、盧簡金在那裡修繕宮室,籌備物資和糧草,專門等候殿下大駕光臨。”廣平王、建寧王都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於是太子率領眾人前往靈武駐紮。
過了幾天,河西司馬裴冕奉詔入朝擔任御史中丞,便到靈武拜見太子。他與杜鴻漸商議決定,向太子呈上箋書,請求太子遵循玄宗在馬嵬驛出發時就想傳位的命令,早日登基稱帝,以安定人心。太子不答應,說:“皇上還在途中奔波,我怎麼能擅自繼承帝位呢?”裴冕等人上奏說:“將士們都是關中人,怎麼會不日夜思念家鄉呢?他們之所以不怕路途崎嶇,遠涉沙漠邊塞,也是希望能依附明主,建立一點功勞。如果殿下只守常規而不懂變通,一旦人心離散,就再也難以聚集了!希望殿下能順應眾人的心意,為國家著想。”太子還是沒有答應,他們一共上了五次箋書,太子才批准了他們的奏請。
天寶十五載秋七月,太子在靈武即位,這就是肅宗皇帝,隨即改這一年為至德元年,遙尊玄宗為上皇天帝,裴冕、杜鴻漸等人都加官晉爵。肅宗正要上表奏報玄宗,恰好玄宗任命太子為元帥的詔書到了。肅宗這時才知道玄宗的車駕已經駐紮在蜀中,隨即派遣使者帶著表章前往蜀中,奏報自已即位的事情。玄宗看了表章,高興地說:“我兒順應天命和人心,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於是下詔:“從今以後,所有的章奏都改稱我為太上皇,國家軍政大事,先請示皇帝旨意,仍然要奏報給我。等收復長安和洛陽之後,我就不再參與政事了。”又命令文部侍郎同平章事房琯與韋見素、秦國模、秦國楨拿著玉冊和玉璽,前往靈武傳位,並且告訴各位大臣,不必再回來覆命,就留在新皇帝身邊,聽候任用。肅宗流著淚跪拜接受冊寶,供奉在別殿,不敢立即接受。這正是:寶位已先即,寶冊然後傳。授受原非誤,只差在後先。
後來宋儒大多認為肅宗沒有奉父親的命令,就擅自稱帝,說是乘危篡位,以子叛父。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在危急存亡的時刻,想要維繫人心,也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況且玄宗多次想要內禪,傳位的說法也曾經親口說過,如今肅宗在靈武即位這件事,只說是恪守之前的命令,從道理上還是可以原諒的,說他篡位叛逆,似乎有些過分了。要說他做得不對的地方,在於即位之後寵愛張良娣,在軍務繁忙的時候,還和她一起玩博戲取樂,這可真是讓人覺得可笑。這正是:若能不以位為樂,便是真心幹蠱人。
然而即便如此,即位也就罷了,當年就改元,這實在是不把父親放在眼裡。如果當時鄴侯李泌就在肅宗身邊,肯定不會讓他這麼做。後人寫詩感嘆道:靈武遽稱尊,猶曰遭多故。本歲即改元,此舉真大錯。當時定策者,無能正其誤。念彼李鄴侯,咄哉來何暮?
閒話少敘。再說當時玄宗向西逃亡,太子向北而行,為什麼沒有賊兵來追擊呢?原來安祿山沒想到玄宗的車駕會立即出城,就告誡潼關的軍士不要輕易前進。賊將崔乾佑屯兵觀望。等玄宗的車駕已經出發了好幾天,安祿山才得到訊息,這才派遣他的部將孫孝哲督兵進入京城。賊兵進入京城後,看到左藏庫財物充盈,就爭相搶奪財寶,日夜縱酒作樂,一面派人前往洛陽報捷,專門等候安祿山到來,因此沒有時間派兵追擊,所以玄宗的車駕能夠平安進入蜀中。太子前往朔方,也沒有遭遇阻礙,這大概是天意吧。這正是:左藏不毀留餌賊,遂教今日免追兵。
安祿山到達長安,聽說馬嵬驛發生兵變,楊國忠被殺;又聽說楊貴妃被賜死,韓國夫人、虢國夫人也被殺,大哭道:“楊國忠是該殺,可為什麼要害我阿環姊妹呢?我這次來就是想和她們歡聚,如今已經絕望,這仇恨怎麼能消除!”又想起自已的兒子安慶宗夫婦被朝廷賜死,更加憤怒,於是命令孫孝哲大肆搜捕在京的宗室皇親,不管是皇子皇孫、郡主縣主,還是駙馬郡馬等國戚,全部處死。又命令將被殺的宗室男女,都挖出心臟,用來祭奠安慶宗,安祿山親自到場設祭。
那天,在崇仁坊高掛錦帳,擺下安慶宗的靈位,行刑的劊子手聚集了眾多屍體。正要挖心的時候,說來也奇怪,剎那間天昏地暗,雷電交加,狂風大作,劊子手中的刀都被狂風颳走,城垛上霹靂一聲,把安慶宗的靈位打得粉碎,錦帳也都被雷火焚燒。安祿山大為恐懼,連忙向天叩頭請罪,於是不敢再設祭,命令將屍體一一埋葬。這正是:治亂雖由天意,兇殘大拂天心。不意雷霆警戒,這番慘痛難禁。
看官聽說,之前玄宗出逃的時候,原本是要和眾宗室皇親一起走的,因為楊國忠勸諫阻止才作罷。如今眾人都慘遭屠戮,都是楊國忠害的,這個賊子真是死有餘辜。這正是:一言遺大害,萬剮不蔽辜。
當天,眾人雖然免去了被挖心的慘禍,但凡是安祿山平日裡怨恨厭惡的人,都被殺戮,他還說:“李太白當年喝醉了罵我,今天要是他在這裡,我一定殺了他!”此外,凡是楊國忠、高力士所親信的人,也都被殺害;朝官跟隨玄宗車駕出城的,他們留在京城的家眷也都被殺,只有秦國模、秦國楨的家眷都提前遠遠地躲避起來,沒有遭到殺害。內侍邊令誠投降,把六宮的鎖鑰獻給安祿山,安祿山派人到處搜查各宮,搜到梅妃江採蘋的宮旁,發現一具已經腐敗的女子屍體,就錯認梅妃已死,沒有再繼續追查。幸好梅妃沒有被賊人搜到,玄宗回宮後,他們得以團圓相伴到老。可笑楊貴妃在倉皇避難的時候還心懷嫉妒,勸諫玄宗,不讓梅妃同行,卻沒想到馬嵬驛兵變,自已的性命反倒先丟了。後人有詩寫道:自家姊妹要同行,天子嬪妃反教棄。馬嵬聚族而殲滅,笑殺當初空妒忌。
安祿山下令,凡是在京的官員,有不立即來投降的,全部處死。於是京兆尹崔光遠、前宰相陳希烈,以及刑部尚書張均、太常卿張垍等人都投降了賊寇。這張均、張垍是燕國公張說的兒子。張垍還娶了皇帝的女兒寧親公主,身為國戚,世代蒙受國家的恩澤,作為名臣的後裔,沒想到卻敗壞了家族的名聲,到了這種地步。真是:父爵燕國公,子事偽燕帝。辱沒燕世家,可稱難兄弟。
安祿山任命陳希烈、張垍做宰相,還讓崔光遠繼續擔任京兆尹,其他朝廷官員也都被授予偽職,一時間,叛軍勢力極為囂張。然而,這些賊將個個粗野兇狠、貪婪殘暴,完全沒有長遠的謀略。他們攻克長安之後,便志得意滿,每日縱酒作樂、大肆斂財,再也沒有向西進軍的打算。安祿山自已也一心眷戀著范陽和東京洛陽,不喜歡待在西京長安。這真是:盡顯了賊人的貪婪殘暴與戀土本性,還妄自尊大地竊取了“燕皇聖武”這樣的名號。
至於後續還會發生什麼,就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