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秦國模、秦國楨兄弟二人,都在翰林院任職。秦國模為人剛正不阿,單從他不肯搶佔弟弟的狀元科名,就可以看出他是個品德高尚、志向遠大的人。他眼見楊貴妃恃寵而驕,楊家權勢日益龐大,安祿山行為放縱,宮廷之中風氣不端,由此激發出一片嫉惡如仇、忠心護主的赤誠之心。於是,他與弟弟商議後,聯名向朝廷呈上一份奏疏。奏疏中指出,朝廷封爵賞賜過於隨意,對女寵的縱容太過嚴重;還提到安祿山本不過是塞外的一介武夫,卻不當授予重要軍權,應當讓他在邊疆效力,而不能任由他在宮廷中隨意出入,以免引發眾人非議。奏疏言辭懇切直率。

這份奏疏呈到唐玄宗面前,玄宗看後很不高興。一些小人趁機紛紛進獻讒言,說他們的言論涉嫌誹謗朝廷,應當嚴厲懲處。唐玄宗聽後,便降旨讓朝中大臣商議如何處置。幸好賀知章、吳筠也上疏極力營救,玄宗這才下旨道:“秦國模、秦國楨逾越職權,妄加進言,本應從重處罰。但念及他們是功勳大臣的後代,姑且不再深究。他們剛入仕途,不知深淺,著令即刻退休。今後再有敢妄言的人,必定從重處置。”這道旨意一下,朝中大臣們都驚恐地不敢多言,只是相互側目。

當時,奸相李林甫企圖趁機矇蔽皇帝,獨攬大權。他對眾多諫官說:“當今皇上聖明無比,臣子們只應該順應旨意,怎麼能隨意多嘴呢?諸位難道沒見過儀仗隊裡的馬匹嗎?每天享受三品的糧草待遇,可要是它嘶鳴一聲,就會被立刻趕走!”從這以後,諫官們都嚇得緊閉嘴巴,不敢再進諫。唐玄宗以為天下太平無事,還曾親自檢視國庫,見裡面財物充足,越發志得意滿,把金銀財寶看得如同糞土一般,賞賜起來毫無節制,所有的朝政事務都交給李林甫處理。

李林甫為人極其奸猾狡詐,他心裡十分忌憚楊國忠,表面上卻與他交好;又畏懼太子的英明,常常想著與楊國忠暗中謀劃,陷害太子。而且,他還能揣摩出安祿山的心思,用一些隱晦的話語點出安祿山的隱秘之事,讓安祿山又驚又怕,心生畏懼;但隨後又用好話安撫他,讓安祿山對他既感激又難忘。就這樣,他們三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極力迎合唐玄宗的心意,以鞏固自已的恩寵。

唐玄宗深居宮中,每日沉迷於聲色享樂,以為天下太平無事,卻不知道楊貴妃竟然與安祿山暗中私通。這可真是:大腹便便的粗野漢子,與千嬌百媚的宮中美人,不知為何彼此相互貪戀,彷彿前世就是歡喜冤家。

從那以後,安祿山行事越發肆無忌憚。唐玄宗又讓安祿山與楊國忠兄妹結為親屬,他們時常往來,唐玄宗賞賜極為豐厚,安祿山一時間顯貴無比。同時,唐玄宗還額外賞賜給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給十萬錢,作為她們購買花粉的費用。在這三位夫人當中,虢國夫人尤其嬌豔動人,她不施脂粉,卻天生麗質。當時杜甫曾寫詩描繪她:“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有一天,正值安祿山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都有賞賜。楊家兄弟姊妹們各自設宴慶賀,熱鬧了兩天。之後,安祿山進宮謝恩。唐玄宗當時在宜春院,安祿山朝拜完畢,便請求去拜見母妃楊貴妃。唐玄宗說:“妃子剛剛還在這裡陪宴,現在已經回宮了,你可以自已去見她。”安祿山領命,便來到楊貴妃宮中。楊貴妃此時剛剛陪宴回來,正處於半醉微醺的狀態。看到安祿山前來謝恩,一聲聲自稱孩兒,楊貴妃便開玩笑說:“人家生了孩子,按照習俗,孩子出生三天要洗兒。今天正好是你生日後的第三天,我就依照洗兒的習俗來。”於是,楊貴妃藉著酒興,命令太監和宮女們把安祿山的衣服脫掉,用錦緞將他全身包裹起來,就像襁褓中的嬰兒一樣。隨後,立刻紮成一個彩車,讓安祿山坐在裡面,宮女們簇擁著,繞著宮殿遊行。宮女們一起鬨笑起來。

這時,唐玄宗還在宜春院悠閒地坐著看書,遠遠聽到喧鬧嬉笑的聲音,便問身邊的人:“後宮為什麼這麼喧鬧?”左右侍從回奏說:“是貴妃娘娘在玩洗兒的遊戲。”唐玄宗聽後大笑,便乘坐小車來到楊貴妃宮中觀看,大家一起歡笑取樂。唐玄宗還賜給楊貴妃金錢、銀錢各十千,作為洗兒錢。這真是:就像玩樗蒲遊戲時用籌碼計數,洗兒的時候賞賜金錢,這樣的做法如同家法一般,代代相傳。

話分兩頭。楊貴妃受到的恩寵日益深厚,而這邊的梅妃江採蘋卻獨自居住在上陽宮,倍感寂寞。有一天,她偶然聽說有海南的驛使到了京城,便問是不是來進獻梅花的。宮女回答說:“是給貴妃娘娘送荔枝的。”原來,梅妃喜愛梅花,在她得寵的時候,各地都爭著進獻各種梅花;如今失寵了,就再也沒有人送梅花來了。楊貴妃是蜀地人,特別愛吃荔枝。海南的荔枝比蜀地的更好,為了能讓楊貴妃吃到新鮮荔枝,朝廷專門設定了驛站傳遞,不惜從千里之外快馬加鞭送來。這正是杜牧詩中所寫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當時,梅妃聽說再也沒有梅花進獻,卻有荔枝從遠方送來,心中悲憤交加。於是,她把高力士召來,問道:“你整天侍奉皇上,可知道皇上心裡還記得‘江採蘋’這三個字嗎?”高力士說:“皇上並非不念及娘娘,只是礙於貴妃娘娘罷了!”梅妃說:“我就知道那個胖女人兇悍善妒,皇上對我肯定還是有情的。我聽說漢朝的陳皇后被貶後,用千金賄賂司馬相如,讓他作了《長門賦》獻給漢武帝,陳皇后因此又重新得到寵幸。難道如今就沒有像司馬相如那樣有才華的人,能為我作賦,挽回皇上的心意嗎?我也不吝惜千金相贈,你試著幫我想想辦法。”高力士因為畏懼楊貴妃的權勢,不敢答應,只是推脫說一時找不到擅長作賦的人。梅妃嘆息道:“為什麼古今之人相差這麼大呢!”高力士說:“娘娘才華出眾,遠勝過漢朝的陳皇后,為什麼不自已作一篇賦獻給皇上呢?”梅妃聽後,微笑著點了點頭。高力士告辭出去後,宮女呈上紙墨筆硯,梅妃便當即自已創作了一篇《東樓賦》,內容如下:

“玉製的鏡子已蒙上灰塵,鳳形的妝奩香氣消散,懶得精心梳理蟬鬢,也不再穿上輕薄的絲綢縷衣。在芬芳的宮殿中忍受著寂寞,只能將思念寄託在皇上居住的蘭殿;相信梅花都已凋零,我卻被阻隔在長門宮,見不到皇上。更何況花蕊含恨飄揚,柳葉如眉,似在含愁弄姿。暖風輕輕吹拂,春鳥啾啾啼鳴。黃昏時分登上高樓,聽到鳳吹之聲不禁回首;日暮時分,望著碧雲,對著潔白的月亮凝視沉思。溫泉不再有我的身影,只能回憶起曾經在翠湖邊拾取翠羽的舊事;閒靜的庭院深深緊閉,嘆息著青鳥不再傳遞訊息。遙想那太液池清波盪漾,水光浮動,曾經在那裡聆聽笙歌,參加宴會,陪同皇上出遊。演奏著如鸞鳥起舞般美妙的樂曲,乘坐著繪有鷁鳥的仙舟。皇上情意纏綿,與我深情敘談,發誓如山海般永恆,似日月般長久。誰能想到,那些嫉妒之人平庸無能,嫉妒之心卻無比強烈,奪走了我的寵愛,將我貶斥到這幽深的宮殿。思念往日的歡情卻無法得到,只能在朦朧的夢中幻想。度過一個個花朝月夕,慵懶地獨自面對春風。想要像陳皇后那樣請司馬相如作賦,無奈當今世上的才子卻沒有那樣的才華。愁緒滿懷,吟賦還未完成,稀疏的鐘聲卻已敲響。只能空自長嘆,掩袖而泣,在樓東徘徊躊躇。”

梅妃將賦寫成後呈給唐玄宗。唐玄宗看了,沉默不語,感慨嘆息,想起往日與梅妃的情誼,不禁黯然神傷。楊貴妃聽說此事後,大發雷霆,氣沖沖地前來奏報說:“那個梅精江採蘋不過是個低賤的婢女,竟敢公然表達怨恨,應該立刻賜死。”唐玄宗沉默著沒有回應。楊貴妃不停地奏請。唐玄宗說:“她只是無聊時作賦,並沒有任何悖逆不敬的言辭,怎麼能誅殺她呢?我就當作沒看見,不理會罷了。”楊貴妃說:“陛下既然忘不了這個婢女,為什麼不再來一次翠華西閣的幽會呢?”唐玄宗聽她又提起以前的事,又羞愧又惱怒,只是因為平日裡太過寵愛楊貴妃,只能暫且忍耐。楊貴妃見唐玄宗不肯按照她的意思處死梅妃,心裡很不高興,在侍奉唐玄宗的時候,臉上全是不高興的神色,還經常使性子,不說話。

有一天,唐玄宗在內殿宴請各位王爺。王爺們請求見見楊貴妃,玄宗答應了,傳命把楊貴妃召來。使者去了兩次,楊貴妃才姍姍來遲,與王爺們相見。行完禮後,她坐在另外的席位上。酒喝到半醉的時候,寧王吹起紫玉笛,為念奴伴奏。宴會結束後,王爺們都謝恩退下。玄宗暫時起身去更衣,楊貴妃獨自坐著,看到寧王剛才吹的紫玉笛放在御榻上,便伸手拿過來,把玩了一會兒,然後按照曲調吹奏起來。這正如詩人張祜所說:“深宮靜院無人見,閒把寧王玉笛吹。 ”

楊貴妃正吹著,玄宗恰好出來看見了,笑著說:“你自已也有玉笛,為什麼不拿自已的來吹?這笛子是寧王的,他剛吹過,口水還留在上面,你怎麼能就拿去吹呢?”楊貴妃聽了,滿不在乎,不高興地把笛子放下,說:“寧王吹過很久了,我就算吹了,想來也沒什麼妨礙。還有人被別人勾踹雙腳,把鞋幫都弄脫綻了,陛下都不聞不問,為什麼唯獨對我這麼苛刻?”玄宗因為她極度嫉妒梅妃,又看到她這幾天態度傲慢,心裡著實有些不高興;今天酒後和她開玩笑,她不但不認錯,反而出言不遜,還牽扯到梅妃的舊事,不禁勃然大怒,臉色一變,厲聲說道:“阿環,你怎麼敢如此無禮!”說完,一面起身走進內室,一面親口宣旨,讓高力士立刻用輕便馬車把楊貴妃送回楊家,不許她再入宮侍奉。這真是:嫉妒的心思在心裡紮根,傲慢的神色表現在臉上。言語冒犯了皇上,最終引發了變故。

楊貴妃平時仗著受寵慣了,沒想到今天皇上突然大發雷霆。此時她想當面謝罪哀求,又怕皇上在盛怒之下做出更可怕的事;而且皇上已下旨不許她入宮侍奉,她根本沒有機會進見皇上,只得含淚登上馬車,私下託付高力士照管宮中她的所有物件。到了楊國忠的府邸後,楊貴妃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楊家兄弟姊妹突然聽到這個訊息,吃驚不小,相對哭泣,不知所措。安祿山在一旁,想進言相救,又怕惹上嫌疑,不敢輕易上奏;也不敢進宮,更不敢親自到楊家去,只能偷偷派人探聽訊息。這正是:一個女人忤逆聖旨,一群小人就失去了權勢。禍福本就無常,恩寵也難以長久依靠。

再說唐玄宗一時發怒把楊貴妃趕走後,馬上就覺得宮廷裡冷冷清清,放眼望去,沒有一個能讓他順心的人。他想再把梅妃召來侍奉,卻沒想到梅妃因為楊貴妃想誣陷殺害她,心裡又惱又傷感,就生了病,這幾天正躺在床上起不來。唐玄宗寂寞難耐,焦躁異常,宮女和太監們沒少遭他打罵。高力士暗中猜到了他的心思,就私下對楊國忠說:“要是想讓楊貴妃重新回宮,最好有外臣上奏請求。”當時有法曹官吉溫與殿中侍御史羅希奭二人,執法嚴酷,人人都害怕他們,稱他們為“羅鉗、吉網”。兩人都是酷吏,而吉溫尤其貪婪殘忍,詭計多端,宰相李林甫特別喜歡他,因此他也受到唐玄宗的信任。楊國忠就求他幫忙,答應給他豐厚的賄賂。吉溫在便殿奏事的時候,趁機進言說:“貴妃楊氏,一介婦人不懂事,冒犯了聖意;但她以前既然承蒙皇上恩寵,現在就算她罪該萬死,也只應該死在宮中,陛下何必吝嗇宮中的一席之地,忍心讓她在宮外受辱呢?”唐玄宗聽了,悲傷地點點頭。退朝回宮後,左右侍從呈上膳食,唐玄宗就命令撤下御前的美食和幾件珍貴的玩物,派內侍霍韜光送到楊家,賞賜給楊貴妃。楊貴妃對使者謝恩後,哭著說:“我罪該萬死。承蒙聖上大恩,沒有殺我,只是把我遣送回來。可我以前承蒙皇上恩寵,現在突然被拋棄,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我現在就去死,以報答聖上的恩情。我身上除了衣服是聖上賞賜的,只有頭髮和肌膚是父母給的,請把這一縷頭髮獻上,略表我對聖上的感激。”於是她拿刀剪下一縷頭髮,交給霍韜光說:“替我獻給皇上。我馬上就要死了,希望不要再讓聖上為我操心。”霍韜光答應了,隨即回宮覆命,把楊貴妃的話詳細說了一遍,呈上頭髮。唐玄宗深感惋惜,馬上命令高力士連夜用香車把楊貴妃接回宮。楊貴妃素顏進宮拜見,伏地謝罪,一句話也不說,只是不停地哭泣。唐玄宗十分心疼,親手把她扶起來,馬上叫侍女為她更衣梳妝,好言安慰,還讓侍從擺上宴席。楊貴妃端著酒杯跪著獻給唐玄宗,說:“沒想到今晚還能再次見到皇上。”唐玄宗扶她起身讓她坐下,當晚楊貴妃侍寢,兩人更加恩愛。第二天,楊國忠兄弟姊妹和安祿山進宮叩拜慶賀,太華公主和各位王爺也入宮來慶祝。唐玄宗設宴招待,大家盡興而散。

各位看官,楊貴妃既然得罪被遣送回家,如果唐玄宗從此割捨這份寵愛,禁止她再入宮,那麼那些奸佞小人就會慢慢消失,宮廷也會變得清淨,怎麼會引發災禍、導致叛亂呢?無奈唐玄宗被迷惑得太深,一時無法割捨,於是讓太監們有機會窺探他的心思,與外臣勾結,迎合他的心意進言勸說。他心裡就像藕斷絲連一樣,把楊貴妃遣送了又召回,最終留下了大禍患。這雖然是他們兩個前世的孽緣還沒了斷,但也和國家的氣數有關。正是:手剪青絲酬聖德,頓教心志重迷惑。回頭再顧更媚主,從此傾城復傾國。

楊貴妃重新入宮後,唐玄宗對她的寵幸比以前更甚十倍。楊家兄弟姊妹作威作福、玩弄權勢,也比以前更加囂張,這就不用多說了。不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