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之外,市井煙火繚繞,而宮牆之內的林羽瑤,雖每日處理著諸多朝堂政務,卻深知那一道道奏疏所呈現的不過是民間永珍的冰山一角。在這“木靈”年號之下,她越發覺得自已該親身去看看民間的真實模樣,去了解百姓們究竟過著怎樣的日子,去真切感受那人間的疾苦。

這一日,朝會過後,林羽瑤將身邊的親信侍從、護衛統領以及禮部的幾位官員召集至御書房。屋內靜謐,眾人行禮後,皆垂首靜候女帝吩咐。

林羽瑤身著一襲素錦長袍,儀態端莊,鳳眸環視眾人,朱唇輕啟,聲雖溫和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言道:“諸位愛卿,朕久居宮中,雖心繫百姓,然對民間真實情狀知曉有限。朕決意出外巡遊一番,去看看那人間疾苦,也好為日後治理天下尋得更貼合實際的良策。此次巡遊,需諸位妥善安排,萬不可走漏風聲,且要確保行程周全,你們且說說,該如何籌劃呀?”

護衛統領率先出列,抱拳行禮後,神色嚴肅地稟道:“陛下,巡遊在外,安全至關重要。臣會挑選最精銳的護衛,喬裝成尋常百姓模樣,暗中護駕,沿途勘察地形,提前排查隱患,定不讓陛下有絲毫閃失。只是這護衛人數不可過多,以免引人注意呀。”

林羽瑤微微點頭,又看向禮部官員,問道:“禮部這邊,巡遊所經之地,該如何與當地官府溝通協調,又如何不擾百姓,你們可有什麼想法?”

禮部一位侍郎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可先遣心腹之人,悄悄告知各地官府,讓他們做好準備,卻不可大張旗鼓,只在必要之處安排些人手,以備陛下不時之需。且要吩咐下去,切不可因迎駕之事,勞師動眾,增添百姓負擔。至於陛下的起居等事,也當從簡,儘量融入民間,方可見真實之態呀。”

親信侍從也在旁說道:“陛下,此次出行,衣物、盤纏等物也需準備妥當,奴婢會挑選些輕便實用的物件,讓陛下出行無虞,只是陛下身份尊貴,在外諸多不便,還望陛下萬事小心才是。”

林羽瑤淺笑道:“諸位考慮得甚是周全,朕此次出去,便是要做那尋常百姓,去真切體會民間生活,些許不便又算得了什麼。不過,一切安排都需低調,莫要讓朕這巡遊失了本意呀。”

眾人應下,便各自忙碌而去,籌備起巡遊之事來。

那護衛統領回去後,就開始挑選護衛,對著一眾將士喊道:“都給我聽好了,此次隨陛下巡遊,那可是重中之重的任務,得把你們的眼睛都瞪大了,耳朵都豎起來,要是出了岔子,咱腦袋可都得搬家,可別到時候像那打瞌睡的老貓,讓老鼠都從眼皮子底下溜了,知道不?”眾將士齊聲應和,各個精神抖擻,加緊準備起來。

禮部的官員們則忙著給各地官府傳信,那寫書信的小吏,一邊寫一邊嘟囔著:“這信可得寫清楚了,別讓地方官們領會錯了意思,要是他們大擺排場迎駕,惹得陛下不悅,那可就糟了,我這腦袋呀,可得清醒著點兒,可別寫成那糊塗賬了呀。”旁邊的同僚打趣道:“你就放心吧,寫完了咱再多檢查幾遍,總不會出問題的,你可別自已嚇自已,跟那驚弓之鳥似的呀。”

親信侍從這邊呢,在庫房裡翻找合適的衣物,挑了幾件樸素的衣裳,還準備了些碎銀子,邊整理邊唸叨:“陛下平日裡穿的都是綾羅綢緞,這下可得委屈一下了,不過為了看看民間疾苦,這也是值得的,只盼這一路順順當當的呀。”

沒幾日,一切準備妥當,林羽瑤便換了一身尋常百姓的裝扮,帶著幾名侍從和護衛,悄悄從宮城的側門出了宮,開啟了這巡遊之旅。

出了京城,沿著那官道前行,一路上行人來來往往,有挑著擔子趕路的小販,有騎著毛驢哼著小曲兒的老者,還有那成群結隊去趕集的婦人孩童,好一番熱鬧景象。

林羽瑤好奇地張望著四周,看著這與宮中截然不同的世界,心中滿是新奇。走了一段路,眾人覺得有些口渴,便來到路邊的一處茶攤歇腳。

茶攤的老闆是個憨厚的中年人,見有客人,熱情地招呼道:“幾位客官,趕路累了吧,快坐下歇歇,嚐嚐咱這自家炒制的粗茶,解解渴呀。”

林羽瑤笑著道謝,坐在那簡陋的木凳上,喝了一口茶,只覺這茶雖比不上宮中的香茗那般細膩醇厚,卻別有一番質樸的味道。她便與老闆閒聊起來:“老闆,您這生意可好呀?”

老闆笑著回道:“哎,湊合著唄,掙的都是些辛苦錢,夠養家餬口就成了。就是這連年呀,賦稅不輕,日子過得也有些緊巴呢。”

林羽瑤聽了,心中微微一沉,又問道:“那除了賦稅,還有啥難處不?”

老闆嘆了口氣,說道:“客官您不知道呀,這附近的田地,有時候遇上旱澇災害,收成不好,糧食一少,這日子就更難咯,咱老百姓呀,就盼著能風調雨順,朝廷能少收點稅,那就算是燒高香了呀。”

林羽瑤聽著,暗暗記下,與老闆又聊了幾句,便付了茶錢,繼續趕路。

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小鎮,正趕上集市,鎮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可仔細看去,卻也能發現不少百姓衣衫襤褸,面有菜色。

林羽瑤在集市裡逛著,看到一個賣菜的老婦人,攤子上的菜沒剩多少,卻還在那眼巴巴地等著客人。她走上前去,問道:“大娘,您這菜怎麼賣呀?”

老婦人抬頭看了看她,說道:“姑娘呀,這菜便宜賣了,就盼著能換幾個錢,買點米麵回去呢,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呀。”

林羽瑤心中一陣酸楚,掏出些銀子,買下了老婦人所有的菜,老婦人又驚又喜,連聲道謝,直說遇到了好心人。

這時,卻見一個小插曲,有個調皮的孩童,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拿了旁邊攤位上的一個糖人兒,攤主發現了,立馬追了過來,嘴裡喊著:“你這小娃娃,怎麼偷東西呀,快給我放下!”那孩童嚇得撒腿就跑,結果沒跑幾步,就被自已的鞋帶絆倒了,摔了個狗啃泥,手裡的糖人兒也掉在了地上,周圍的人見狀,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林羽瑤趕忙上前,扶起那孩童,對攤主說:“這位大哥,小孩子不懂事,您別生氣了,這糖人兒多少錢,我賠給您便是。”攤主見林羽瑤這般和善,也不好再發作,擺了擺手說:“罷了罷了,一個糖人兒而已,只是這孩子可得好好管教呀。”

林羽瑤笑著應下,又叮囑了那孩童幾句,讓他以後莫要再做這等錯事。

繼續前行,路過一處村莊,只見許多房屋破舊不堪,有的屋頂還破了洞,用茅草勉強遮著。林羽瑤走進村子,看到幾個村民正圍坐在一起唉聲嘆氣。

她上前詢問,一個村民愁眉苦臉地說:“咱這村子呀,遭了災,莊稼收成太差,朝廷的救濟糧也不夠,這冬天都不知道咋過了,愁死人咯。”

林羽瑤聽著,心中越發沉重,又問了些關於村子裡的情況,比如有沒有人出去做工,孩子們能不能上學之類的,村民們一一作答,她聽在耳中,記在心裡,暗自發誓定要想辦法改善這等狀況。

如此這般,林羽瑤一路巡遊,走過了許多城鎮鄉村,看到了百姓們各種各樣的生活困境,有因賦稅過重而生活拮据的,有因災荒而食不果腹的,也有因地方官吏不作為而飽受欺壓的。

每到一處,她都仔細詢問,用心記錄,雖心中滿是感慨與痛心,卻也更加堅定了要為百姓謀福祉的決心。

這一日,林羽瑤結束了巡遊,悄悄回到宮中。她換回了那身華麗的宮裝,可心中卻始終放不下巡遊時看到的那些人間疾苦。

朝堂之上,大臣們如常奏事,林羽瑤聽著那些奏報,腦海中卻不斷浮現出百姓們困苦的面容。

待大臣們奏事完畢,林羽瑤神色凝重地開口道:“諸位愛卿,朕此次出外巡遊,看到了諸多民間疾苦,百姓生活不易,朕心痛不已。那賦稅之事,需再斟酌,看看哪些可適當減免,以減輕百姓負擔;還有那受災之地,救濟不能只是一時之舉,要從長遠考慮,興修水利、儲備糧食,以防災患;地方官吏更要嚴加監管,若有那魚肉百姓者,絕不姑息!”

大臣們聽了,皆是一愣,沒想到女帝此次巡遊竟看到了這麼多問題,不過也不敢多問,紛紛領命而去,著手去落實這些事。

然宮廷之中,總有那心懷嫉妒之人。有個大臣在朝堂上嘀咕著:“陛下不過出去轉了一圈,能看到多少真實情況呀,說不定都是些片面之詞,就急著要改這改那,也太草率了吧。”

林羽瑤一聽,鳳目含威,瞥了那大臣一眼,正色道:“哼,愛卿此言差矣!朕雖只走了些許地方,可那百姓的困苦是實實在在的,那一張張愁苦的面容,豈是能作假的?朕身為一國之君,既已知曉民間疾苦,自當盡力去改變,你身為朝廷大臣,卻如此漠視百姓,莫要再胡言亂語了,若再敢妄言,休怪朕不客氣了!”

那大臣聽了,面紅耳赤,趕忙跪地請罪,不敢再多言語。

而民間,此事漸漸傳開後,百姓們對這位女帝越發感恩戴德,都稱讚她是心繫百姓的好皇帝。街頭巷尾,人們傳頌著女帝巡遊的故事,說她沒有一點架子,和百姓親切交談,還為百姓排憂解難呢。

學堂裡,先生們也把女帝的故事講給學生們聽,教導他們要以女帝為榜樣,心懷天下,長大後若有機會為官,定要為百姓做實事,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整個國家在女帝這次巡遊的影響下,風氣也悄然改變,朝廷上下更加重視百姓的生活,各地官府紛紛行動起來,努力改善民生,彷彿一股溫暖的春風,吹過了這“木靈”朝的每一個角落,讓百姓們看到了希望,也讓這江山社稷在女帝的用心治理下,愈發穩固,愈發繁榮昌盛。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羽瑤依舊坐在那龍椅上,處理著朝堂之事,可那次巡遊看到的人間疾苦,始終刻在她的心頭,成為她治理國家的重要考量,激勵著她不斷為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讓“木靈”年號下的天下,處處充滿生機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