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之內,氣氛壓抑得宛如鉛雲密佈,沉甸甸地籠罩著每一寸空間,彷彿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凝重得似能擰出水來。朝堂之上,群臣噤若寒蟬,一個個低垂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整個大殿寂靜得只剩下眾人微微顫抖的呼吸聲,那場面,恰似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
林羽瑤端坐在那龍椅之上,鳳冠下的面容因憤怒而漲得通紅,猶如天邊燃燒的晚霞,鳳眸中怒火熊熊燃燒,那目光猶如實質化的烈焰,所掃之處,似有灼人之勢,讓人不寒而慄。近日,一樁樁令人髮指、觸目驚心的惡行被接連揭露出來,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皆是那朝堂上的奸臣所為。在這本應“盛世昌隆”的年號之下,他們竟敢如此肆意妄為,上禍亂朝綱,下殘害百姓,將這朗朗乾坤攪得烏煙瘴氣。林羽瑤心中恨意難平,決意要嚴懲這些奸佞之徒,哪怕株連萬人,也要還這天下一個清明,讓正義之光再次普照大地。
這一日,朝會伊始,林羽瑤猛地一拍扶手,那“啪”的一聲巨響,猶如平地驚雷,在寂靜得近乎壓抑的朝堂上炸開,格外刺耳,瞬間打破了那令人窒息的沉默。隨後,她厲聲喝道:“諸位愛卿,朕近日已然知曉那奸臣王太師一家犯下的種種惡行,其劣跡斑斑,簡直是罄竹難書!他們狼狽為奸,結黨營私,把控著朝堂諸多要職,將那些忠良之士視作眼中釘、肉中刺,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已,妄圖獨攬大權;在地方上,更是變本加厲,魚肉百姓,強佔民田,如同那貪婪的惡狼,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此等惡賊,朕豈能容忍,又怎可輕饒?今日,朕便要與諸位愛卿商議,如何才能將他們連根拔起,重重懲處,以正國法,以平民憤!”
禮部尚書聽聞此言,趕忙出列,恭敬地施禮後,神色間滿是憂慮,眉頭緊皺,小心翼翼地稟道:“陛下,那王太師一黨在朝多年,其勢力盤根錯節,黨羽眾多,猶如那蔓延生長的藤蔓,早已深深紮根於朝堂各處。若要徹查懲處,怕是會牽連甚廣呀,一個不慎,便可能引起朝堂動盪,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切莫因一時之怒,而引發不可預估的後果啊。”
林羽瑤冷哼一聲,手緊緊攥著扶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她語氣冰冷且堅決地說道:“禮部尚書,你這話倒是為那等奸臣考慮了?他們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若只因怕牽連就從輕發落,那如何對得起天下蒼生,又如何能維護我朝的綱紀威嚴?朕心意已決,哪怕是株連萬人,哪怕這過程荊棘密佈,朕也要將這顆侵蝕我朝根基的毒瘤徹底清除,絕無半點轉圜餘地!”
刑部尚書見狀,出列拱手道:“陛下,既如此,臣以為當先派人暗中收集那王太師及其黨羽的罪證。那王太師一夥平日裡行事極為謹慎,定有諸多隱匿之法,猶如狡猾的狐狸,善於隱藏自已的蹤跡。所以,需得選派那心思縝密、忠誠可靠之人去辦此事,務必做到滴水不漏。待證據確鑿之後,方可出其不意,一舉將他們拿下,讓他們無從狡辯,只能乖乖伏法。”
林羽瑤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幾分讚許,說道:“刑部尚書所言極是,此事便交由你去全權安排,務必儘快集齊證據,不可有絲毫疏漏。朕聽聞那王太師家中有一密室,裡面藏著諸多見不得人的往來書信、賬目等物,這些皆是他們貪贓枉法的關鍵證據,定要想法子尋出來才好,切不可讓他們有機會銷燬罪證,逃脫制裁。”
吏部尚書也上前一步,神色嚴肅,語氣沉穩地說道:“陛下,這王太師一黨把控官員任免多年,朝堂之中不少官員皆是因攀附他們才得以高升,此等歪風邪氣,絕不能再繼續滋長。此次清查,吏部當全力配合,重新仔細梳理官員任職情況,將那些靠不正當手段上位者一一甄別出來,絕不能再讓他們留在朝堂之上,繼續為非作歹,禍亂朝綱。”
林羽瑤應道:“甚好,吏部此事要辦得嚴謹細緻,莫要放過任何一個與那奸臣有瓜葛之人,朕要讓這朝堂從此清正廉潔,再無此等汙濁之氣,還朝堂一片清明,讓忠良之士能安心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
群臣領命後,便各自懷著或凝重或決然的心情,忙碌而去,紛紛著手準備查辦那奸臣之事,整個朝堂頓時陷入了一種緊張而有序的忙碌氛圍之中。
刑部這邊,尚書回衙後,精心挑選了一眾精幹的捕快,這些捕快皆是有勇有謀、身手不凡之人,平日裡在辦案過程中屢立戰功,頗受讚譽。尚書將他們召集起來,神色凝重地叮囑道:“你們此次任務艱鉅異常,那王太師可不是好對付的主兒,他家周圍定有諸多眼線,猶如佈下了一張嚴密的大網,稍有不慎,咱們的行動便會暴露無遺。所以,你們得喬裝改扮,融入市井之中,行事要如那夜貓子抓耗子一般,悄無聲息,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證據給朕找出來。要是走漏了風聲,讓他們有所察覺,進而銷燬了證據,那咱們可都沒好果子吃,都得擔上失職之罪,聽明白了沒?”眾捕快齊聲高呼:“明白!”旋即紛紛行動起來,各自施展渾身解數,投入到這充滿危險與挑戰的任務之中。
吏部的官員們也沒閒著,衙門內一片忙碌景象,眾人圍坐在堆積如山的官員任免卷宗前,逐一審視查閱。有個小吏看著那幾乎要將自已淹沒的卷宗,愁眉苦臉地嘟囔著:“哎呀,這得翻到什麼時候去呀,這王太師一夥兒可真是害苦我們了,弄出這麼多麻煩事兒,我這眼睛都快看成鬥雞眼了,可別到時候還漏了什麼重要的,那可就鬧大笑話了呀,咱們可都得跟著遭殃。”旁邊的同僚聽了,笑著打趣道:“你就別抱怨了,趕緊幹活吧,這可是陛下親自交辦的大事,關乎朝廷的生死存亡,要是辦不好,咱們的腦袋可都得搬家咯,到時候可沒地兒哭去。”
且說那王太師府中,起初還渾然不知大禍將至,依舊是每日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那些黨羽們聚在一起,還在盤算著如何繼續擴張權勢,盡享榮華富貴呢,一個個臉上洋溢著得意又貪婪的笑容,彷彿這天下已然盡在他們掌控之中。
有個官員諂媚地對王太師說:“太師大人,如今朝堂之上,還不是您說了算,只要咱們繼續抱團,那榮華富貴可就享之不盡、用之不竭了呀,這天下遲早都是咱們的囊中之物呢。”
王太師得意地笑著,捻著鬍鬚,那神態彷彿自已已然是這世間的主宰,慢悠悠地道:“那是自然,不過還是得小心些,最近那女帝似乎對咱們盯得有點緊了,都收斂著點兒,莫要露出馬腳,以免壞了咱們的好事。”
可他們又怎能躲得過刑部那如鷹隼般銳利的追查呀。
那刑部的捕快們,經過多日的明察暗訪、精心探查,終於找到了絕佳的機會。趁著夜色如墨,萬籟俱寂之時,他們如鬼魅般潛入了王太師府中的後院。一番小心翼翼地搜尋後,還真找到了那傳說中的密室。開啟密室之門,好傢伙,裡面的景象讓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只見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在微弱的光線映照下閃爍著刺目的光芒,而那一本本的賬冊、一封封的書信,更是擺滿了案幾,全是他們這些年勾結官員、貪贓枉法的鐵證。捕快們不敢有絲毫耽擱,趕忙將這些證據一一收好,然後按照預定的路線,悄無聲息地撤離了太師府,整個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卻又滴水不漏。
而吏部那邊,也在緊鑼密鼓地梳理排查,最終整理出了一大批與王太師一黨有牽連的官員名單,那名單密密麻麻,足有數百人,看著就讓人觸目驚心,可見這奸臣一黨的勢力之龐大,影響之惡劣。
證據確鑿之後,林羽瑤當即下令,命官兵將王太師及其主要黨羽全部捉拿歸案,同時,對那些與之有關聯的官員,也一併進行嚴格審查,絕不姑息遷就。
一時間,京城內外,頓時一片雞飛狗跳的景象。王太師府被官兵圍了個水洩不通,那明晃晃的刀劍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透著一股肅殺之氣。那王太師見狀,還妄圖負隅頑抗,可當看到那一排排如狼似虎的官兵,以及那明晃晃指向自已的刀劍,也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嘴裡卻還在聲嘶力竭地喊著:“陛下饒命啊,陛下饒命啊,微臣是被冤枉的呀。”那副狼狽不堪、妄圖狡辯的嘴臉,真是讓人鄙夷至極,盡顯其虛偽與怯懦。
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官員們,此刻也都嚇得面如土色,癱倒在地,有的甚至嚇得尿了褲子,往日的威風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副狼狽至極的模樣,在官兵的押送下,哆哆嗦嗦地接受著命運的審判。
朝堂之上,開始了嚴肅的審訊。刑部尚書將那如山的證據一一羅列出來,每一本賬冊、每一封書信,都彷彿是一記重錘,狠狠敲打著這些奸臣的虛偽面具。刑部尚書大聲喝道:“王太師,你看看這些證據,還敢說自已冤枉?你們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殘害百姓,樁樁件件,皆證據確鑿,鐵證如山,今日便是你們的死期,任你們如何狡辯,也休想逃脫國法的制裁!”
王太師起初還心存僥倖,妄圖狡辯,可在那確鑿無疑的證據面前,也只能認罪伏法,將自已的罪行一一道來,那一件件令人髮指的惡行,聽得眾人是又驚又怒,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斥責之聲,眾人皆對這等奸臣的惡行義憤填膺。
林羽瑤坐在龍椅上,鳳目含威,目光如炬,厲聲說道:“你這等奸臣,朕待你不薄,委你以重任,本期望你能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你卻如此回報朕,肆意禍害我朝,罪不可恕!朕今日便要依照律法,嚴懲你等,哪怕株連萬人,也要讓天下人知道,犯我朝綱者,絕無好下場,任何人都休想觸碰國法的底線,挑戰朝廷的威嚴!”
最終,王太師及其主要黨羽被判處斬首示眾,那行刑之日,京城百姓紛紛湧上街頭,看著這些昔日作威作福的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無不拍手稱快。而那些與之有牽連的官員,根據情節輕重,有的被革職查辦,從此仕途盡毀,只能在悔恨中度過餘生;有的被流放邊疆,遠離故土,在那荒蠻之地承受著身心的雙重摺磨;還有的被打入大牢,在那陰暗潮溼的牢房裡,為自已的罪行付出沉重的代價。不僅如此,他們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或被抄家,財產盡失,或被髮落,流離失所,那真是萬人受株連,整個京城乃至各地都為之震動,人人皆感受到了女帝肅清朝綱的決心與魄力。
此事傳開後,民間百姓卻是拍手稱快,紛紛稱讚女帝英明。
街頭巷尾,人們聚在一起,興高采烈地議論著:“咱女帝可真是厲害呀,那王太師一夥兒平日裡把咱們欺負慘了,現在可好,全都被收拾了,這‘盛世昌隆’的天下,終於能有太平日子過了,咱們老百姓的苦日子可算是到頭了呀。”
“是啊,這等奸臣,就該千刀萬剮,株連他們也是活該,誰讓他們做了那麼多壞事呢,女帝這是為咱們老百姓除了大害呀,咱們以後可得好好過日子,擁護朝廷呢。”
而各地的學堂裡,先生們也把女帝震怒辦奸臣株連萬人的故事講給學生們聽,神情嚴肅,語重心長地教導他們日後若為官,定要清正廉潔,切不可結黨營私,做那禍國殃民的壞事,要時刻謹記女帝的威嚴,以國法為準繩,以百姓為根本,為這江山社稷的繁榮貢獻力量,切莫重蹈那些奸臣的覆轍。
然宮廷之中,總有那心懷嫉妒之人,或是心存婦人之仁,對女帝此舉頗有微詞。有個大臣在朝堂上,壓低聲音嘀咕著:“陛下這株連萬人,是不是太過了呀,雖說那王太師有罪,可那些被牽連的人裡,也未必都是壞人呀,這麼做,怕是會失了民心呢。”
林羽瑤一聽,鳳目含威,狠狠瞪了那大臣一眼,那目光猶如實質化的利刃,直刺得那大臣心頭一顫。林羽瑤正色道:“哼,愛卿此言差矣!那王太師一黨作惡多年,那些與之牽連之人,或助紂為虐,或知情不報,皆是這等惡行得以延續的幫兇,哪能輕易脫了干係?朕這麼做,就是要以儆效尤,讓天下人都知道,國法森嚴,絕不能觸碰朝綱底線,若再敢妄言,休怪朕不客氣了,到時候可別怪朕不念君臣之情!”
那大臣聽了,頓時面紅耳赤,嚇得趕忙跪地請罪,額頭上冷汗直冒,不敢再多言語,整個朝堂瞬間又恢復了一片肅穆,眾人皆不敢再有絲毫異議。
整個國家在女帝此舉的影響下,朝堂風氣煥然一新,官員們個個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不敢再有絲毫貪念,都一心撲在政務上,想著如何為百姓謀福祉,如何讓朝廷更加繁榮昌盛。民間百姓對朝廷的信任也越發深厚,彷彿一股清正的春風,吹遍了這“盛世昌隆”的每一個角落,讓這江山社稷在女帝的鐵腕治理下,愈發穩固,愈發繁榮昌盛,繼續書寫著屬於這個時代的輝煌篇章,見證著歲月裡這一方水土的祥和與繁榮。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羽瑤依舊每日坐在那龍椅上,勤勉地處理著朝堂之事,她深知自已這一舉措雖嚴厲,卻也是為了這天下的長治久安,是為了守護這來之不易的清明盛世。她願用自已的威嚴與智慧,為百姓撐起一片安穩的天空,讓百姓能永遠在這“盛世昌隆”的年號下,安居樂業,盡享太平,讓這盛世的榮光永遠照耀著這片土地,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