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闕巍峨,殿宇森嚴,在那金碧輝煌的宮廷深處,林羽瑤身坐龍椅,統御天下,每日裡朝堂之上,群臣奏事,或關乎民生之疾苦,或涉於邊疆之安危,諸事繁雜,皆需她定奪裁斷。然林羽瑤之心,除了這江山社稷的諸多政務,尚有一處別樣的牽掛,那便是醫術藥理之道。她常思忖,世間百姓多受病厄之苦,若能精通醫術,令天下少些病痛,亦是一樁莫大的功德呀。

這一日,朝會既畢,林羽瑤遂將太醫院諸位醫官召集至朝堂之上。她儀態端莊,鳳眸環視眾人,朱唇輕啟,聲如鶯啼卻透著威嚴,言道:“諸位愛卿,朕觀天下百姓,常為疾病所困,或染痾沉痼,或遭時疫之殃,實乃痛心之事。爾等身為太醫院之能士,精通岐黃之術,今日且與朕細說說,這醫術之研習,可有何精進之法,又怎生能廣濟天下眾人乎?”

太醫院院使聞聽,趕忙出列,恭敬施禮後,神色凝重地稟道:“陛下,誠如您所言,如今百姓罹病者眾,實乃亟待解決之患。臣等思忖,欲求醫術之精進,首當充實醫書典籍呀。現太醫院所藏之醫書,雖卷帙浩繁,然歲月更迭,不乏殘損遺漏者,且諸多民間驗方、奇術未錄其中,若能廣搜天下醫書,整理成冊,或可發掘出救治疑難雜症之妙法哩。”

林羽瑤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關切,又問道:“此乃善舉,只是這蒐羅天下醫書,怕是不易,所費亦不菲,不知愛卿可有何謀劃?”

此時,太醫院一位主簿上前,愁眉不展地拱手道:“陛下,此事確有難處呀。一則需差遣諸多精幹之人,分赴各地尋訪,那路途花銷、人力耗費皆是不小;二則各地所藏醫書,或為私人珍藏,未必肯輕易獻出,需以重金購之,或曉之以大義,方能得之。再者,尋得醫書後,還需請飽學之士細細校勘、整理,這又需時日與銀錢吶,還望陛下斟酌。”

林羽瑤蛾眉輕蹙,旋即莞爾一笑,打趣道:“喲,主簿大人,莫要只盯著這花銷呀,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能因這些醫書而解萬民之病痛,那花費皆是值得之舉,此乃積善成德之事,愛卿莫要太過拘於眼前呀。”

一旁的戶部尚書亦進言道:“陛下,此事關乎民生,戶部自當盡力支援,只是這用度需量入為出,還望太醫院諸位大人擬個詳明之計劃,戶部也好依此籌備銀錢。此外,臣以為,若要廣濟百姓,光有醫書還不夠,當培養眾多良醫,可令各地學府增設醫科,廣納學子研習醫術,如此方能讓醫術澤被四方吶。”

林羽瑤點頭稱是,道:“戶部尚書所言極是,培養良醫確乃緊要之事。太醫院可與禮部商議,擬定那學府增設醫科之章程,還有,各地官員亦需配合舉薦有學醫天賦之青年才俊,莫讓明珠蒙塵呀。”

太醫院其他醫官也紛紛進言,這個說當採集天下百草,建一處百草園,以供辨認、研習藥草之性,只是尋覓珍稀藥草,需派人深入山林險地,頗為艱險;那個講得打造一間藥房,按古方炮製各類丹藥、藥劑,用以驗證藥效,可這藥材用量、炮製之法皆需嚴謹把控,不可有絲毫差池。

林羽瑤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只覺那言語如潮,幾欲將耳淹沒,然她深知這些事宜皆關乎醫術之發展、百姓之康健,哪一件都輕忽不得。遂玉手輕擺,朗聲道:“眾愛卿且靜一靜,朕已明晰諸般事宜,需循序漸進,一一落實。太醫院先細細籌劃那蒐羅醫書、建百草園、造藥房以及與禮部共商培養良醫諸事,將所需銀錢、人力、步驟等俱各寫明,既要周全行事,又不可使朝廷用度捉襟見肘,需用心權衡。戶部且依計劃籌備銀錢,禮部則與太醫院緊鑼密鼓地敲定那學府醫科之設定,各地官員亦要各司其職,助力此事,若有懈怠,朕定不輕饒。”

群臣領命,各自忙碌而去。林羽瑤亦未閒坐,她令侍從往宮中藏書閣,搜出往昔所藏之醫藥典籍,於御書房中悉心翻閱,時而凝眉沉思,時而揮毫批註,那專注之態,仿若置身於醫道之境,欲將那書中奧秘盡皆洞察。

太醫院這邊,諸醫官圍坐一處,為那計劃之事費心籌算。院使手持算盤,珠子撥弄得噼裡啪啦作響,口中唸唸有詞:“這尋訪之人的盤纏得多備些,那購書之資亦不可少算,哎呀,分毫皆關乎大局,萬不可出了差池,不然陛下怪罪下來,吾等可擔待不起呀。”費了好些時日,總算擬出幾個方案,趕忙呈與林羽瑤御覽。

林羽瑤接過那厚厚的奏疏,鳳眸專注地審視,時而詢問身旁侍從:“你瞧這計劃妥否?銀錢可還支應得上?”侍從哪懂這些,唯唯諾諾,只能賠著笑搖頭。

禮部那邊,官員們忙著與太醫院商討學府醫科設定之事,那負責擬章程的官員,搜腸刮肚,斟酌字句,嘟囔著:“這醫科之課程、考核皆需嚴謹,既要合於醫道傳承,又要便於學子修習,著實費神吶。”

各地官員回了屬地,亦開始留意舉薦學醫之才。有的在郡縣學府張貼告示,那學府先生便對諸生講道:“爾等若有志於醫道,或知曉身邊有精通醫術之賢才,速去報備舉薦,若能入得朝廷培養之列,日後懸壺濟世,亦是光宗耀祖之途呀。”

林羽瑤又吩咐內務府,差人去民間尋訪那精於採藥、炮製藥材的藥工巧匠,以備百草園與藥房之用,還命人在各地探尋珍稀藥草的蹤跡,若有線索,即刻回報,以便派人前去採擷。

且說那工部,接了打造藥房之命,便差能工巧匠前去選址繪圖,力求那藥房之地通風乾燥,佈局合理,便於藥材的存放與藥劑的炮製。

如此忙活了月餘,林羽瑤心憂諸事進展,遂換了一身素雅常服,僅帶幾名侍從,悄然出宮,先是往太醫院而去。

一入太醫院,便見諸多醫官圍在一處,對著些新收集來的零散醫書殘卷,正商討如何修補、整理。院使見林羽瑤駕臨,趕忙行禮,稟道:“陛下,臣等正按計劃蒐羅醫書,只是這民間散落者甚多,收集起來頗費周折,且如這般殘缺者亦不少,需費些時日細細整理哩。”

林羽瑤微微皺眉,溫聲道:“愛卿辛苦了,此乃功在千秋之事,雖難卻不可懈怠,若遇難處,可奏明朕知曉。”

繼而,她又去往禮部,檢視那學府醫科設定告示張貼及宣傳之情狀。只見街頭巷尾,不少學子與百姓圍聚在告示前,或研讀,或議論。

一老者捻鬚嘆道:“朝廷此舉善莫大焉,若能多些良醫,咱百姓往後生病也不愁沒處醫治了。”

一青年學子卻好奇問道:“這醫科難學否?不知要學些什麼哩。”

旁邊有人笑著答:“管它難易,只要用心,能習得救人本事,總是好的呀。”

林羽瑤在旁聽著,心中暗忖,看來這宣傳還需再加把勁,讓百姓更知曉學醫之益處才好,便叮囑禮部官員,可多派些人去講解,答疑解惑。

隨後,她又至工部檢視藥房選址繪圖之事。工部官員呈上圖紙,詳述各處利弊,林羽瑤端詳一番後,指著一處說道:“此處臨近水源,通風亦佳,便選在此處建造藥房吧,爾等定要嚴督工程,確保藥房合乎規制,萬不可有差池呀。”

“陛下放心,臣等定當竭盡心力。”工部官員趕忙應諾。

時光悠悠而逝,各地舉薦的學醫之才陸續匯聚京城,林羽瑤便命太醫院安排考核篩選。考核之日,太醫院中人頭攢動,諸多學子與民間醫士齊聚,或攜祖傳醫書,或呈自制驗方,個個神色緊張又滿懷期待。

太醫院醫官們端坐堂上,依次問詢眾人對醫理的見解、病症的診治之法,又出些實際病案讓其剖析應對,場面嚴肅莊重,仿若一場關乎生死的較量。

林羽瑤亦悄然前來,於側室透過珠簾觀望,心中盼著能選拔出可造之材,日後為天下百姓祛病消災。

待考核畢,太醫院遴選出數十位頗具資質的才俊,將名錄呈予林羽瑤。林羽瑤見那名冊,面上綻出欣慰笑意,言道:“甚好,有此等賢才入太醫院研習,日後醫術傳承有望,定要悉心教導,使其各有所成,不負朕之所望呀。”

隨著時日推移,百草園漸漸成形,園內百草豐茂,藥香四溢。那藥房亦已竣工,屋內藥櫃林立,各類藥具擺放齊整。太醫院諸人帶著新招的學子,開始在這百草園辨認藥草,於藥房中依古方炮製藥劑,研習氛圍甚是濃厚。

一日,林羽瑤親臨百草園,見那學子們正圍著一株珍稀藥草,聽老藥工講解其藥性與用法,個個神情專注,眼中透著求知之渴望。林羽瑤心中歡喜,對眾人言道:“爾等當用心研習,這百草皆有靈,藥理無窮盡,學好醫術,方能救百姓於病痛之中,切莫辜負這大好機緣呀。”

“謹遵陛下教誨!”眾人齊聲應道。

又一回,在藥房中,太醫院主簿興沖沖地對林羽瑤說:“陛下,近日依古方炮製出一批丹藥,用以救治城中幾位久病之人,效果頗為顯著,看來這藥房之功不可小覷呀。”

林羽瑤聞聽,喜上眉梢,卻又叮囑道:“雖有成效,然仍不可大意,需持續驗證,精益求精,方可放心用於更多患者身上呀。”

然世間總有那目光短淺之人。朝堂之上,有大臣私下嘀咕:“陛下,為這醫術之事,耗費諸多人力物力,雖說聽聞有些成效,可這畢竟是長遠之事,眼下朝廷開銷增大,卻未見即刻之好處,到底值不值當呀?”

林羽瑤鳳目含威,瞥了那大臣一眼,正色道:“哼,愛卿此言差矣!醫術關乎萬民性命,豈能以一時之得失論斷?今百姓受苦於病厄,若能因吾等之舉,讓病痛之人得愈,讓天下少些悲苦,那耗費再多亦是值得。汝身為朝廷大臣,理當心懷天下,怎可如此短視,莫要再胡言亂語了。”

那大臣聽了,面紅耳赤,趕忙低頭謝罪,不敢再多言語。

而民間,因朝廷對醫術的重視,風氣亦悄然改變。街巷之中,孩童們競相誦讀淺顯醫理,相互打趣說要做那妙手回春的神醫;各地的藥鋪裡,掌櫃們也更用心經營,時常向百姓講解常見病症的防治之法;一些家境貧寒的學子,因朝廷培養良醫之舉,得以踏入醫道之門,家中父母欣慰不已,皆盼著孩子學成後能造福鄉里。

各地學府裡,醫科備受學子青睞,大家日夜苦讀醫書,相互切磋醫術,還常邀請太醫院的醫官前去講學,那求知若渴的氛圍,讓整個國家彷彿沉浸在一片濟世救人的祥和之中。

林羽瑤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感慨,深知自已這番舉措意義非凡。只要心懷慈悲,用心去鑽研,遇難題不畏難,廣納眾人之智,關注諸事落實,便能讓醫術這一瑰寶,不僅在宮廷太醫院中綻放光彩,更能在民間大地生根發芽,讓天下百姓皆能受其庇佑,於病痛中尋得安康呀。

歲月如流,因重視醫術帶來的福祉如漣漪般層層擴散,太醫院不斷有新的良方問世,百姓們亦在醫術的潤澤下,少受病苦之擾,整個國家都在這追求醫道的征程中,一步步邁向那康健祥和的美好之境,那懸壺濟世的佳話,也似這世間的清風,吹遍了每一個角落,傳頌在悠悠歲月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