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戰前動員,鐵骨錚錚於少保
大明:朕景泰帝,請皇兄赴死 愚蠢的恐龍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京城。
因為抄沒了王振及其餘黨的家產後,國庫也充實了起來。
一切都在於謙的排程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京師招募新軍,本以為能招募到兩萬青壯就很不錯了。
但令于謙沒想到的是,竟來了四萬多人,這些熱血青年,一個個充滿了鬥志和熱情。
詢問過後,才得知,他們是在聽了當今天子的名聲之後,再加上如今靖難勳貴開始凋零。
這是平民崛起的一個絕佳機會。
所以,一些有志之士之人,也出山了。
不說其他,河北,山東的一眾綠林山匪出身的人都來投靠來了。
在這些人裡,于謙還真發現了不少的勇武人才。
當然,他們還需要經過戰爭的磨礪,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
除此之外,距離較近的河北運糧軍三萬士兵,終於到達了順天府。
這些將士雖然神色疲憊,卻依舊充滿了鬥志。
“哈哈,於尚書,這些小崽子們聽說咱們陛下的事後,行軍來時,都鉚足了勁,就是想一睹天顏,見識一下咱們陛下的風采。”
運糧軍的大將範廣,長相奇異,他紅面長鬚,直至腹下,同樣擅長使大刀。
而且,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千里之外,人稱再世關公。
他的麾下,本是戰力十分弱的運糧軍,但在他手裡僅僅兩年的時間,卻成為了一支鐵血精銳部隊。
在前往東北運糧時,曾與東北夷狄,數次交鋒,每次都是以少勝多,大獲全勝。
可惜其為人太過剛直,被勳貴將領、大太監王振所不容。
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依舊還是運糧軍的統帥。
于謙看到他,卻是滿眼放光,像似發現了珍寶一樣。
在這一天,不僅僅只有數萬精銳的運糧軍成功抵達了京師,就連來自南京各路的十五萬大軍,以及山東備倭軍和河南宿衛軍等十二萬人,都陸陸續續地趕到了京師。
數十萬名士兵的到來,使得整個京城充滿了喜慶。
而這三十萬大軍,再加上京城原本就有的十二團營的十二萬軍隊,一下子就讓京師周圍聚集了將近四十萬的龐大軍隊。
這段時間以來,京城的皇室成員、權貴們以及文武百官們一直在擔憂瓦剌大軍會突然來襲。
然而現在,當他們看到這數十萬名大軍提前三天到達京城時,那顆一直高懸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朱祁鈺內心同樣感到非常興奮和激動。他知道,有了這支強大的軍隊作為後盾,京城的安全得到了極大的保障。
他立即令戶部,兵部,以及五軍都督府等衙門,犒勞這數十萬大軍的將士。
當然,戰前動員,鼓舞那是少不了的。
如今,國庫充盈,各地的糧草更是源源不斷的運來。
一切都已準備好,只等與瓦剌大軍決一死戰。
只是大軍集結完畢,卻缺少統領大軍的良將。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如果從勳貴子弟選撥的話,就要考慮勳貴子弟的能力了。
而且若是從中選拔的話,那麼絕對會重蹈土木堡的覆轍。
而眾文武推薦的話,則是良莠不齊,而且,極容易形成新的派系,山頭。
因為被推選上來的人,感謝的不是他朱祁鈺,而是推舉他們的人。
所以,對於選哪些將領,他心中卻沒任何人選,正在他彷徨之際,聽到小太監王誠,稟報于謙到了。
想到這,他心中立即有了計劃。
自己怎麼忘了鐵骨錚錚的於少保了?
我可以先讓他推薦幾個人。
以他的秉性,絕對不會摻雜私情,更不會在私下裡與這些武將來往。
于謙行禮之後,便道:“陛下,多虧您劃撥的財物,這才讓數十萬大軍,能得以安心。此時他們士氣高昂,隨時能戰。”
“唯一令臣頭疼的就是缺少統領的大將。”
朱祁鈺聽到這句話,不由大笑道:“於卿,你所擔心的,也正是朕剛才所憂慮的,看來我們是想想一起了。”
“你今日不是慰問了這數十萬大軍了嗎?可發現了什麼好的人選。”
于謙一聽,露出了一絲的笑容,他今天來正是想推舉幾個人選的。
“陛下,臣此次來,確實是發現了幾個可堪用的人才。”
“範廣,運糧軍的主將,臣與此人雖才見過兩次面,但臣卻知道,此人是被埋沒的將帥之才。”
“陳魁,河南宿衛軍將領,此人雖看似瘦弱,無猛將勇武的氣概,但卻有統帥之大才。”
“還有一人,就是東甌王湯河的後裔湯傑,此人頗有先祖乃風,稍加培養,就是一員帥才。
于謙陸陸續續推薦了竟有十多人之多。
若是其他皇帝,必定會十分忌憚于謙推薦的這些人選。
要知道整個京師防衛力量,以及數十萬大軍的兵權,如今都掌握在於謙手裡,到時他若有異心,那麼後果可想而知。
要是一個精明世故的人,絕對不敢一下子推舉這麼多人。
但朱祁鈺卻知道于謙之所以侃侃而談,推舉這麼多人,就是因為他胸懷坦蕩,毫無私心。
這就是耿直的于謙,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為大明百姓思量,從未考慮過是否引起皇帝的忌憚。
“好,於卿辛苦了。”
朱祁鈺大喜過望,走下臺階。
“想不到我大明竟埋沒了如此多的將帥之才,朕很是欣慰。但還不夠,朕還要,至少五十名。”
于謙微微一愣,而後又道。
“陛下所言極是,其實在勳貴之中,還是有一些能力十分出眾的,這些人也可擔重任。”
文官們一向對勳臣十分厭惡,于謙能說出的客觀的話,可見其真的是為大明考量。
“哦?”
朱祁鈺沒想到于謙竟提到了勳貴:“哪些人可以一用?”
“英國公張輔為國陣亡,但他的庶長子張懋武藝超絕,勇猛至極,在五軍都督府任職時,與普通士兵同吃,同寢,深得士兵的敬重。”
于謙知無不言道。
“都說英國公家教嚴厲,沒想到果真如此,實乃我大明忠貞之臣啊。”朱祁鈺感嘆道。
“除此之外,還有忠義侯宋彬,他看起來如一個博學鴻儒,但胸有謀略萬千,所操練過的將士,俱都對他敬仰有加。”
“去年因王振的陷害,如今正賦閒在家。”
于謙又推舉了一個勳貴。
“好,好。朕這就下令,把這些人通通請來,朕要逐個考核。”
朱祁鈺已經迫不及待要召集這些將領了。
“陛下英明。”于謙微微動容。
他沒想到陛下竟對他如此的信任,凡是他所推舉的人,竟無一個反駁。
要知道他所推舉的人裡,既有職位低下的普通將領,也有待罪賦閒在家之臣。
而陛下,卻全不在意。
選賢任能,並不看其出身。
陛下如此的胸襟和氣度,果真有一代聖君之風了。
想到這裡,這位鐵骨錚錚的於少保,竟湧起一股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