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唐王李孝業,是李承業的弟弟。他在陝州接到朝廷旨意後,立刻召集了二十萬大軍準備出征。他有兩名勇猛的先鋒,分別叫仰必興和仰必大,還有四員偏將,韋雲、毛進、喬路、唐英,這幾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李孝業精心挑選了三千騎兵,將他們分成一百隊,又安排了五千步兵在後面接應。他把每三十匹馬用鐵環鎖連在一起,人和馬都披上了堅固的鐵甲,組成了一種名為連環柺子馬的陣法,威力十分驚人。一切準備就緒後,李孝業便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九焰山進發。一天,他們在距離九焰山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第二天,李孝業就迫不及待地領兵到山下挑戰。

九焰山上,徐美祖對眾將領說道:“李孝業是個征戰多年、經驗豐富的老將,我們必須先和他正面交鋒,挫一挫他的銳氣,然後再用智謀將他擒獲。我打算派十隊人馬下山與他交戰。”於是,他點了南建、北齊、吳奇、馬贊、烏黑龍、烏黑虎、烏黑彪、烏黑豹、紀鸞英、披霞公主這十員將領,讓他們分成十隊組成戰陣,薛剛則在後面壓陣。眾將領領命後,一起率兵衝下山去,迅速排開陣勢。

戰鬥打響,第一隊的南建一馬當先,與仰必興戰在一起,兩人實力相當,一時難分勝負。仰必大見狀,拍馬向前,準備上前助戰,紀鸞英立刻出陣,攔住了仰必大。四人你來我往,鬥了十幾個回合後,紀鸞英虛晃一刀,裝作不敵,撥轉馬頭就跑。仰必大以為她真的敗了,急忙縱馬追趕。紀鸞英看準時機,按下手中的刀,取出紅絨套索,等仰必大的馬靠近,她猛地將套索向空中一拋,不偏不倚,正好套住了仰必大,將他拉下馬來。軍士們一擁而上,將仰必大擒獲。

李孝業看到這一幕,勃然大怒,拍馬衝上前去,薛剛趕緊迎上去與之交鋒。兩邊的眾將領也都紛紛衝出,各自尋找對手展開激戰。這場戰鬥從辰時一直打到未時,雙方仍然不分勝負。李孝業見久攻不下,急忙放出了連環柺子馬。只見連環柺子馬如同一堵移動的鐵牆,氣勢洶洶地衝過來,兩邊還有強弓硬箭不斷射來,中間的長槍也如林般刺出。薛剛見狀,大吃一驚,他們根本抵擋不住。前面的五隊人馬頓時亂了陣腳,四下逃竄,後面的五隊也被衝得七零八落,無法阻擋,紛紛各自逃命,九焰山的兵馬頓時大敗。幸虧屈浮魯、鄭寶、馬登、敬暉等人及時搶下山來,才救回了不少將領。那連環柺子馬一直衝到了三關,由於山路崎嶇難行,才退了回去。李孝業大獲全勝,還活捉了烏黑彪,隨後收兵回營,暫且不表。

薛剛回到山上後,立刻清點眾將領和士兵。發現烏黑彪被敵軍俘虜,吳奇、南建、烏黑龍、烏黑虎都受了傷,受傷的軍士更是不計其數,還折損了八千人馬。廬陵王得知這個訊息後,非常憂慮。徐美祖安慰道:“千歲不必過於擔心,臣定會想出破敵良策,破解這連環柺子馬陣。”屈浮魯說道:“要破這連環柺子馬,必須將羅家槍改為鉤鐮槍才行。”徐美祖問道:“你說的莫非是山後羅章的槍法?”屈浮魯點頭道:“正是。我聽說羅章已經去世了,他生有兩個兒子,羅英和羅昌,但不知道他們如今在哪裡。”敬暉說道:“太保羅英,因為武后容不下他,派人去代替他鎮守郃陽,羅英一怒之下,殺了朝廷的天使,反叛出郃陽,現在屯兵在定山。他手下有一員猛將,名叫李廣,此人面色如醬,擅長使用鋼鞭。”徐美祖說道:“定山在潮州一帶,我這就下山去請他來幫忙。”說完,他立刻辭別廬陵王,前往定山。

徐美祖一路奔波,終於來到了定山。突然,聽到一聲鑼響,從路旁衝出十幾個嘍囉,為首的一人,面色如同紫茄一般,手中拿著銅鞭,大聲喝道:“來者何人!留下買路錢,放你過去!”徐美祖問道:“你是李廣嗎?”那人聽到詢問,笑道:“正是在下。”徐美祖說道:“麻煩你上山通報一聲,就說我徐美祖求見太保羅英。”

李廣上山將此事告知了羅英,羅英熱情地邀請徐美祖上山入寨。兩人見面後,相互行禮,然後坐下交談。羅英說道:“小弟最近聽說仁兄和薛剛佔據了九焰山,輔佐廬陵王復興大唐,小弟心裡十分歡喜。只是不知仁兄怎麼會有時間到我這裡來?”徐美祖說道:“小弟此次前來,是因為李孝業攻打九焰山,他擺下了連環甲馬陣,我們被他打敗了。屈浮魯說仁兄家祖傳的槍法,若改成鉤鐮槍,就可以輕鬆破解此陣。廬陵王特地派我來請仁兄出山,幫助我們消滅武氏,復興大唐。”羅英說道:“仁兄都親自來了,小弟怎敢推辭!”徐美祖說道:“救兵如救火,我們必須立刻動身才好。”羅英說道:“那我收拾一下人馬,馬上和你一起走。”徐美祖說道:“人馬一個都不用帶,只要仁兄你一人,和我前往九焰山,破了那連環馬陣後,仁兄仍可回到這裡。我這裡有一個錦囊交給你,說不定還能成就一段姻緣,同時立下戰功,豈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羅英聽後,非常高興,他吩咐李廣看守好山寨,然後就和徐美祖下山,日夜兼程,趕到了九焰山。

徐美祖帶著羅英拜見了廬陵王。第二天,羅英從山上挑選了五千名精壯的軍士,開始教他們學習鉤鐮槍。還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訓練出了五千名熟練掌握鉤鐮槍的花槍手。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