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此時的局勢空前緊張,曹丕雖然竭力鎮壓內亂,但在一系列失利後,手中的可用將領已然寥寥無幾。諸多名將折損,使魏國的防線漏洞百出,僅剩曹仁、曹真、陳群等寥寥幾人依舊奮力支撐局勢。

洛陽宮中,曹丕召集魏國最後一批精銳將領與謀臣,面對長安失守、蜀軍步步緊逼的局勢,眾人各抒已見。

曹仁身披戰甲,直言道:“陛下,蜀軍勢頭正盛,若貿然迎戰,只怕會陷入被動。末將建議以洛陽為核心,集中兵力死守,堅壁清野,耗盡蜀軍銳氣。”

曹真拱手說道:“陛下,曹仁將軍所言有理,但蜀軍中諸葛亮與張昱善於奇謀,若一味防守,恐被其牽制。末將以為應調動東吳之力,共抗蜀軍。”

曹丕皺眉:“東吳近來雖與我方修好,但吳國君主孫權一向狡詐,未必肯輕易出兵。孤已派使臣遊說,但結果尚不明朗。”

陳群則從文臣角度分析道:“陛下,北方的農事與糧倉尚未恢復,若蜀軍攻洛陽,恐怕糧道將成我方最大隱患。微臣建議,儘快調兵護糧,同時號召百姓助軍。”

曹丕聽罷眾人意見,沉吟片刻,冷聲道:“張昱與諸葛亮的北伐雖猛,但也有其弱點。傳孤令,曹仁為洛陽總督,負責指揮主防;曹真率輕騎遊擊,破壞蜀軍糧道;陳群督軍後勤,穩住朝中局勢。”

眾臣齊聲領命,曹丕隨即敲定了魏國的防禦方針:

1.洛陽為核心據點:集中兵力與物資,全力死守,絕不輕易出城迎敵。

2.擾敵補給線:由曹真率領一支輕騎兵部隊,從蜀軍後方不斷襲擾,切斷蜀軍糧道與補給。

3.東吳聯合:加緊與東吳的交涉,試圖促成孫權出兵,與蜀漢形成掎角之勢。

蜀漢方面,在長安獲勝後,大軍迅速北上,直逼洛陽。張昱率主力步兵與關羽、張飛匯合,諸葛亮則親自統籌全域性,利用蜀軍的勝利餘威繼續向魏國核心施壓。

洛陽城下,張昱策馬立於陣前,注視著堅固的城防與城頭的魏軍。他冷聲說道:“洛陽的防守雖強,但曹丕能用的將領已寥寥無幾。曹仁固然老謀深算,但他沒有援兵,必不敢輕易出戰。”

關羽沉聲道:“洛陽乃魏國命脈,攻城雖難,但若久攻不下,反而會失去士氣。以我之見,不如以火攻破其城門。”

張飛笑道:“二哥的計策雖好,但洛陽四周地形複雜,火攻怕是難成。我看不如直接從東南角強攻,魏軍主力集中在北門,未必顧得上。”

張昱略一沉思,搖頭說道:“曹仁是老將,必會預料我們的常規攻勢。洛陽四門必定嚴防死守。攻城不能急於一時,必須先逼其動搖。”

諸葛亮在一旁點頭贊同:“張將軍所言極是。洛陽糧草有限,只要我們穩住陣腳,魏軍自然會被逼出城決戰。屆時,便是我們取勝之機。”

曹仁率領魏軍主力據守洛陽,憑藉城牆堅固與雄厚的物資,成功抵禦了蜀軍數次試探性的攻城戰。然而,蜀軍的持續圍困使洛陽的糧草逐漸告急。

曹仁站在城頭,望著蜀軍大營,面色凝重。他對副將說道:“諸葛亮此人,向來深諳持久之道。若再拖下去,城內軍民都將難以支撐。”

副將問道:“將軍,是否應主動出擊,打破蜀軍的包圍?”

曹仁冷笑一聲:“張昱此人擅長反間計,我若出擊,必有埋伏!傳令下去,全軍死守,同時派探馬與曹真聯絡,讓他加緊破壞蜀軍的補給線!”

蜀軍的主力在圍困洛陽的同時,張昱親率一支輕騎部隊,繞道洛陽南側,試圖偷襲魏軍糧倉。然而,曹真早已預料到蜀軍的行動,親率精銳迎擊,雙方在洛陽外圍爆發激烈交鋒。

戰場之上,張昱策馬迎戰曹真,兩人刀劍交鋒,互不相讓。戰至酣處,張昱怒喝道:“曹真,你不過是孤軍作戰,還敢阻我?”

曹真冷笑:“張昱,孤軍作戰的不是我,而是你!蜀軍糧道已斷,你能堅持幾日?”

張昱心中一震,暗道:“不好,曹真已派人襲擊我們的補給!”他立即傳令撤軍,同時派探子聯絡諸葛亮,請求主力增援。

洛陽之戰進入膠著階段,蜀漢雖佔據主動,但長時間的圍城戰使軍中士氣開始下滑,而魏國則依託洛陽的堅固防禦與曹真的遊擊騷擾,逐漸穩住了局勢。

諸葛亮在大營中對張昱說道:“魏軍雖勢弱,但洛陽未破,便無法動搖曹丕的統治。下一步,我們必須策反魏國內部,裡應外合,才能一舉奪城。”

張昱點頭:“丞相所言極是,我願率人潛入洛陽城,與城內百姓聯合,趁曹仁不備,開啟城門!”

魏蜀兩軍在洛陽的對峙成為三國局勢的分水嶺,曹丕能否頂住蜀軍的攻勢,將決定魏國的存亡;而蜀漢若能攻克洛陽,則將徹底改寫三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