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慶自從被王禪老祖帶到終南山,在這裡接受法術和行兵策略的教導,他學習極為用心,對所學內容無不精通詳熟。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在這終南山度過了三年時光。呼延慶心想:“我已經學藝有成,是時候去拜別師父,看看他有什麼吩咐。”於是,他來到洞府拜見王禪,恭敬地說道:“師父,徒弟在這兒已經三年了,承蒙您悉心教授,讓我學會了這麼多厲害的法術。”王禪聽後,說道:“那你且把學到的武藝演練一番給我看看。”呼延慶便將師父所教的武藝,一一施展出來。王禪仔細觀看後,點頭道:“你的武藝學得還不錯。”隨後,師徒二人又深入探討了一番法術方面的知識。王禪滿意地說:“我看你現在武藝和法術都已經頗為精通,可以下山了。我給你一個錦囊,日後若是遇到什麼難處,才能開啟這個錦囊,裡面自有應對之法。但你一定要把這錦囊時刻帶在身邊,切不可讓外人知曉。”呼延慶小心地把錦囊藏在身上,又說道:“師父,徒弟想騎著您的石虎下山,這樣會方便些。”王禪笑罵道:“你這孩子,怎麼如此沒見識,施展一個縮地法,不比騎石虎快多了?”
呼延慶恍然大悟,說道:“師父說得對。”於是,他召喚出六甲六丁神將和拔山倒海功曹。拜別王禪後,呼延慶在腳上畫好靈符,剎那間,便回到了王貴莊。他不禁感嘆道:“這法術果然神奇好用。”此時的情景,正如詩句所云:“雲中歲月無多日,翹首離家已數年。故園風色依然在,蒼松知故竹生孫。”呼延慶望著熟悉的景色,心中感慨萬千。他在外面看了一會兒,便轉身走進屋內。此時,員外和夫人正在廳上談論著金蓮整日思念兒子呼延慶的事情。呼延慶走上廳去,拜見了員外和夫人。
夫人激動地問道:“我兒,這幾年你到底在哪裡?”呼延慶回答道:“孩兒當年跟隨師父,在終南山修道學習,一晃就是三年,今日才得以回來。”夫人連忙對翠桃說:“翠桃,你快去告訴小姐,讓她別再哭了,小官人已經回來了!”翠桃正要去通報,金蓮恰好走了出來。聽到小官人在廳上與員外、夫人交談,金蓮心中歡喜不已,急忙走來。見到呼延慶,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說道:“兒啊,你離開這三年,孃的心一直懸著,今日見你回來,孃的心才稍微放下些。只是不知道何時才能與你爹爹相見啊!”呼延慶安慰道:“母親放心,日後孩兒定會去尋訪爹爹,我們一家終有團聚的日子。”員外在一旁說道:“夜深了,女兒,你和延慶孩兒先回房休息吧。”金蓮向員外道別後,便和呼延慶回到了內室。母子倆徹夜長談,不知不覺中,紅日已經升起,呼延慶便像往常一樣去讀書了。這正是:“離家三載似行雲,稚子胸藏玄妙文。坐臥石床且養性,他年骨肉樂天鈞。”
再說王環,自從被員外收為繼子,時光匆匆流逝,如今他已經十六歲了。平日裡,他常常拿著一條金槍,愛不釋手地玩耍,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他的槍法已經頗為熟練,周圍的人都對他稱讚有加。一天,呼延慶聽說王環在莊前練槍,便跑去觀看,看得興起時,他連連叫好,可王環卻似乎沒有聽見。呼延慶以為王環不理他,心中有些不悅,便衝上前去,按住槍桿往後一推。王環毫無防備,一下子被推倒在地,周圍的人見狀,紛紛拍手大笑,說道:“這個大人,竟然被小孩子拉倒了。”王環狼狽地爬起來,看到呼延慶正在擺弄他的金槍,心中頓時有些生氣,擺出坐馬的姿勢,衝過去搶奪金槍。然而,此時呼延慶正耍得高興,他把槍桿一甩,王環再次被絆倒在地。王環迅速爬起來,一把抓住呼延慶的右手,說道:“兄弟,槍法確實是你厲害,但要是比拳腳,我可不會輸給你。”說著,王環用力一捺,呼延慶借勢奮力一拼,王環又一次摔倒在地。呼延慶趕忙將他扶起,說道:“哥哥,別生氣,是兄弟得罪了。”王環道:“比武哪有什麼得罪之說?既然如此,我們再來比拳腳。”王環擺出金雞獨立的姿勢,呼延慶趁機踏前一步,抓住了王環的右手。王環迅速轉身,將呼延慶的左手拉住,做出太公下鉤的架勢。呼延慶也迅速回身,用兩手從王環背後一把將他託了起來,說道:“哥哥,你可知道,這叫小鬼朝天勢。”王環等呼延慶鬆手後,跳開幾步,罵道:“你這小子,竟敢欺負我?看我不把你這野小子趕走!”呼延慶被王環罵了一頓,興致全無,回到屋內,見到金蓮後,委屈地說道:“娘啊,孩兒聽說王環哥哥在練槍,就去觀看,還和他接過槍耍了一會。誰知道他又要和我比拳腳,最後還罵我‘王八蛋’、‘野狗子’,這是為什麼呀?”金蓮嘆了口氣,說道:“兒啊,娘告訴你,你是呼家的子孫,呼守勇是你的父親。當年龐妃派兵來捉拿他,娘和翠桃幫助他去借兵復仇。生下你後,為了你的安全,就改了姓王,要是讓人知道你姓呼,恐怕會有災禍。那王環並不是你的親哥哥,他是你外公的嗣子,他罵你幾句,你就忍忍吧。”呼延慶追問道:“那如今孩兒的爹爹在哪裡借兵,求娘告訴孩兒。”金蓮說道:“你的爹爹去了新唐國借兵,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一直沒有訊息。”呼延慶堅定地說:“既然爹爹去新唐借兵,許久沒有音信,不如讓孩兒前往新唐,這樣就能知道爹爹的下落了。”金蓮擔憂地說:“你年紀還小,娘怎麼能放心讓你去呢?”呼延慶反駁道:“孃親說得不對,古話說:男兒志在四方。孩兒連終南山都去過,去新唐又有何難?”金蓮看著呼延慶,雖然年紀小,但卻充滿了勇氣和決心,知道恐怕阻止不了他。可若是真的放他去,自已又怎能放心呢?這時,翠桃在一旁說道:“娘娘,看小官人這架勢,怕是攔不住他了,不如我和娘娘陪著小官人一起去吧。”
金蓮想了想,說道:“這倒也是個辦法。既然如此,你快去收拾東西。”翠桃趕忙收拾好包裹,三人一起來到廳前,將呼延慶要去尋親的事情,詳細地告知了員外和夫人。員外和夫人見實在難以阻攔,便說道:“路途遙遠,風餐露宿,你們怎麼受得了啊?”金蓮無奈地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爹爹、母親,請受女兒一拜,我們暫且告別了。”員外和夫人含淚叮囑道:“女兒,你既然要和延慶一起去,路上一定要小心,早去早回,別讓我們一家人擔心。”金蓮點點頭,說道:“我們會的。”於是,三人踏上了尋親之路。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潼關。金蓮有些擔憂地對呼延慶說:“做孃的聽說這關口檢查得很嚴格,要是被盤問起來,我們該怎麼辦?”呼延慶靈機一動,說道:“我們可以扮成唱蓮花落、打花鼓的藝人。”到了關前,呼延慶便開始大聲唱了起來,翠桃也配合著打起了花鼓,兩人一路表演著,捱到了關口。把關計程車兵喝道:“喂!你們這幾個叫花子,到這裡來幹什麼?”呼延慶趕忙說道:“大爺,我們想過關去討口飯吃。”那些士兵看到金蓮和翠桃,不懷好意地說:“你們想過去,明白我們的意思吧?”翠桃連忙說道:“求大爺放我們一家三口過去,等我們回來,一定好好感謝您。”士兵們說:“放你們過去可以,不過得先唱個曲兒給我們聽聽!”呼延慶和翠桃唱完曲兒後,士兵們紛紛稱讚道:“唱得好!”接著問呼延慶:“孩子,你姓什麼?”呼延慶回答:“姓王。”士兵又問:“那兩個女的呢?”呼延慶說:“那個是我娘,這是我姐姐。”士兵們滿意地說:“好孩子,不錯,拿上腰牌走吧。”呼延慶接過腰牌,順利地出了潼關。
出關後,金蓮看著周圍的景象,對翠桃說:“我們出關才兩三天,怎麼就已經到了這麼荒涼的沙漠地帶?也不知道離新唐國還有多遠。”呼延慶安慰道:“母親,您別煩惱。既然已經來了,就安心往前走。我們只管趕路,總會到達新唐國的,到時候再做打算。”就這樣,他們又走了半個月,遠遠地望見了一座大山。金蓮問道:“這裡是什麼地方了?”呼延慶說:“母親和翠桃先慢慢走,孩兒去前面打聽一下訊息。”金蓮說:“也好,我們就在這兒等你,一起趕路。”呼延慶拍馬飛奔到山前,向路人打聽訊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