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願和姜瀾芳聽了都精神一震,母女倆對視一眼,對啊,怎麼忘了打食桃這麼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俗小吃。

姜瀾芳說:“做做做,今年一定要做打食桃,我還要拍短影片發抖音,等掃墓回去我就買糯米粉和秈米粉。”

二舅媽趙慧心說:“行,大姐什麼時候做,我來幫忙。”

小舅媽林榕音說:“我要看店,沒辦法幫忙,不過做好了一定要給我送一點,好幾年沒吃過了。”

姜願討喜賣乖:“小舅媽,到時候我親自給您送過去。”

程渝白和程青衍掃墓回來,就看見姜願的外婆在家裡翻箱倒櫃地找東西:“我記得明明就是塞這個櫃子裡的,怎麼沒有呢,願願,你去樓上找一找,我肯定不會把磨具丟掉,一定是放在哪個犄角旮旯,被我忘了。”

姜瀾芳也在廚房裡找,把廚房裡的每一個櫃子都翻了一遍,姜願噔噔噔上樓,程渝白跟上去,問:“找什麼,我幫你找。”

姜願比劃著老古董:“打食桃的磨具,用桃木做的,上面雕刻著各種圖案,比如麒麟送子、壽星福星,等我上網搜給你看,我外婆和媽媽想打食桃,結果食桃模具找不到了。”

姜願在網上搜類似的食桃磨具給程渝白看:“就是這種,幫我找找。”

程渝白說:“好。”

他一遍幫忙翻找,一遍好奇地問:“食桃是什麼?”

姜願說:“我們這邊的一種年俗小吃,做法也不復雜,就是把糯米粉和秈米粉攪和在一起,按比例加入熱水攪拌揉成米團,然後把米團摁在磨具裡面,用手壓平,再敲打出來,最後蒸熟就做好了,一般我們還會在蒸熟的食桃上面點紅點,寓意來年大吉大利。無論是早上放在稀飯裡一起煮著吃,還是中午切成薄片,和炒年糕一樣炒著吃,都很好吃。”

程渝白想了想:“我好像大概知道是什麼東西了,小時候好像看奶奶做過,你們要今天做嗎?讓我拿一點帶回去,給我爺爺嚐嚐老家的味道。”

姜願說:“行啊,我二舅媽去買糯米粉和秈米粉了,等我們找到模具就可以打食桃了。我記得小時候過了冬至,村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製作食桃,一般隔壁鄰居三兩家聚集在一起做,人多做起來特別快,用各種好看的模具,壓成各種食桃圖案,用來期盼新年的到來,現在做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這是咱村裡的老傳統,我覺得不應該把老傳統弄丟了,還應該製作成短影片讓更多的人瞭解徽州的年俗小吃。”

程渝白說:“傳統的東西確實不應該就這麼失傳了,我好像找到,是不是這個?”

程渝白翻到一個用紅色塑膠袋包裹的東西,摸著像是模具,姜願湊過來看,等程渝白開啟紅色塑膠袋,姜願大喜過望:“就是這個,找到了。”

兩人下樓,把食桃模具遞給外婆方桂霞。

“外婆,找到了。”

方桂霞一拍大腿:“就是這個,我就說不可能弄丟。”

方桂霞拿著食桃磨具,放在塑膠盆裡,用熱水燙洗消毒。

姜願則拿著手機開始拍影片素材。

二舅媽騎著電瓶車趕回來,買回了糯米粉和秈米粉。

一家人坐在農家小院裡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就連隔壁徐婆婆聽說她們家要打食桃,都把自己的食桃模具找了出來,洗洗拿過來幫忙,說模具多,做出來的食桃花樣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