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使用火攻之計,將穆柯寨燒得一片狼藉,隨後趁著夜色,馬不停蹄地逃往五臺山。隨著天色漸漸放亮,火勢也逐漸熄滅,整個穆柯寨前後被燒得七零八落,滿目瘡痍。穆桂英見狀,怒火中燒,當即點齊部下軍士,準備殺奔宋營,找孟良等人報仇雪恨。這時,有部將上前勸阻道:“這肯定是孟良見寨主您不肯下山相助,才使出這種下作的手段。如今山寨已毀,家小也被迫拋棄,依我看,您不如就此相助宋君。
一來可以和楊宗保成就美滿姻緣,二來能夠為朝廷建功立業,這也是一件好事,何必與他們自傷和氣呢?” 穆桂英聽後,沉思了許久,覺得部將所言有理,便說道:“你說得很對。”於是,她命人將寨中積攢的糧草,全部用車裝載妥當,然後扯起穆柯寨的金字旗號,親自率領眾人,浩浩蕩蕩地前往宋營。這正是:“只用奇計能成績,引到英雄建大功。” 很快,有騎兵將穆桂英率部前來的訊息,報到了楊六使的寨中。楊六使一聽,心中頓時充滿了憤怒,說道:“我對這個潑婦恨之入骨,她勾引我兒,致使軍情延誤。如今竟然還敢來迷惑我們?”
隨即,他親自統領五千部兵,來到軍前,對著穆桂英大罵道:“你這個賤人,識相的就趕緊退去,這樣還能相安無事;要是不收兵,你的性命頃刻間就沒了。” 穆桂英聽了楊六使的辱罵,心中也是惱怒萬分,說道:“我好心好意來相助,卻遭到如此羞辱。”說罷,她揮舞著大刀,騎著馬直取楊六使。楊六使也舉起長槍,與她交戰起來。兩人你來我往,打了幾個回合,一時之間難分勝負。穆桂英本想生擒楊六使,於是假裝戰敗,打馬便跑。楊六使不知是計,縱馬追擊。就在這時,只聽“嗖”的一聲弦響,穆桂英射出一箭,正中楊六使的左臂,楊六使慘叫一聲,翻身落馬。穆桂英勒轉馬頭,準備將他活捉。 此時,嶽勝、焦贊等人都不在軍中,沒有人能夠前來救應楊六使。
穆桂英下令,將楊六使押解回自已原來的營寨。 就在這時,忽然山坡後旌旗翻動,一彪僧兵攔住了去路,原來是楊五郎和孟良趕到了。穆桂英連忙列開陣勢,孟良拍馬向前,遠遠望見被擒的楊六使,高聲叫道:“本官怎麼會被捉住?”楊六使還沒來得及回答,穆桂英便問道:“這人是誰?”孟良回答道:“正是小本官的父親。”穆桂英聽後,大吃一驚,說道:“差點做出有違倫理的事。”她急忙下馬,讓手下解開楊六使的綁縛,將他扶到上座,然後拜道:“一時沒認出大人,還望您千萬饒恕。”楊六使說道:“你先起來,我們再慢慢說。” 楊五郎等人也都趕了過來,大家會合一處,合兵回到了軍中。楊六使下令放出楊宗保。穆桂英見到楊令婆後,恭敬地拜見。楊令婆滿心歡喜,說道:“這個女子真是我孫兒的好配偶。”隨即命人準備酒菜,為楊五郎等人接風洗塵。
楊五郎見到母親,心中感慨萬千,悲傷之情難以抑制。楊令婆安慰道:“我兒與佛有緣,這是命中註定,不必過於傷心。只要為娘還在,咱們母子終有相聚的時候。”楊五郎這才收起眼淚,向母親道謝。 眾人飲酒正酣時,有人來報,說岳勝、呼延顯等人調取的各處軍馬都已趕到。楊六使大喜,立刻出寨迎接。王貴、金頭馬氏、八娘、九妹等人,也都一同進入帳中,相互見禮。楊六使請王貴坐在上座,拜謝道:“有勞叔父奔波勞累,這都是姪兒的過錯。”王貴說道:“姪兒為了國事呼叫我,我怎麼能以勞累為藉口推辭呢?”楊令婆等人也都過來與眾人敘舊,隨後又重新設宴款待大家,眾人在歡聲笑語中,盡情暢飲,直至散去。
第二天,楊六使進宮向真宗皇帝奏報:“臣如今已經調取了沿邊的各位將領,他們都已聽候調遣,特來請陛下下旨,決定破陣的時機。”真宗皇帝說道:“愛卿既然已經讓諸將準備就緒,也應該審時度勢,謹慎行事,不要讓敵人得逞,以免挫傷我軍的銳氣。”楊六使領命退出,與楊宗保商議進兵之事。 楊宗保說道:“師父昨天說,目前還不是出兵的有利時機,還需要再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我打算先率領諸將,前往敵陣打探一番,然後再慢慢商議破敵之策。”楊六使覺得他說得有理,便同意了。 清晨,三通戰鼓敲響後,楊宗保全身披掛整齊,高舉軍旗,率領軍隊,吶喊著出營。
對面的番將馬韃令公韓延壽,耀武揚威地跑出陣前,看到南陣旗下,眾多將領簇擁著一位少年郎君,正端坐於白驥馬上。韓延壽認出這匹馬是蕭後所乘,頓時大喝一聲:“乳臭未乾的小子,休要逃走!”這一聲大喝,如同空中響起的霹靂,震耳欲聾。 楊宗保聽了,嚇得翻身落馬,眾將連忙將他救起。番帥韓延壽見此情景,也收兵回營。楊六使得知這個訊息後,大吃一驚,立刻引兵前來救援,此時眾將已經將楊宗保扶入帳中坐下。
鍾道士拿出一粒丸藥,讓楊宗保服下,他這才甦醒過來。楊六使詢問他落馬的原因,眾將回答道:“被番人厲聲一吼,也不知道小將軍為何就倒下了。” 楊六使憂心忡忡,無計可施,說道:“還沒與敵人交鋒,就如此畏懼,倘若真的到了戰場上,又怎能指望他建功立業?”鍾道士解釋道:“這並非是宗保不懂得戰陣,而是因為他年齡還未到合適的時候,難以抵禦敵人。必須奏明主上,授予他重任,讓他有更成熟的心智和力量,才能駕馭陣勢,擊敗遼軍。” 楊六使依照鍾道士的建議,向真宗皇帝奏明瞭楊宗保年幼,難以抵禦大敵的情況。 真宗皇帝與群臣商議此事,八王上奏道:“陛下若想建立不世之功,就應當授予有能力的大臣重職。
如今北兵眾多且強大,若不授予楊宗保如同韓信那樣的元帥之職,又怎能讓他征服敵人?懇請陛下重重封賞宗保,這樣才能擊敗遼軍,天下太平指日可待。”真宗皇帝問道:“那應當封他什麼職位呢?”八王回答道:“陛下應當效仿漢高祖築壇拜韓信的故事,讓各位將領知道要遵守命令,這樣在摧堅斬敵時,才會竭盡全力。”真宗皇帝同意了這個奏請,下令軍校在正南的空曠之地,築立三層將臺,分別象徵著天、地、人;在五方豎起五色旗號,分別對應青、黃、赤、白、黑;所有的禮儀和法物,都按照漢代的規格進行。
沒過兩天,軍校就將壇所築造完畢,並回朝奏報。真宗皇帝齋戒沐浴,選擇了一個吉日,率領群臣來到將壇。他宣召楊宗保來到御前,焚香告誓之後,親自為楊宗保掛上大元帥印,封他為嚇天霸王、徵遼破陣上將軍。楊宗保領旨謝恩。 真宗皇帝對眾臣說道:“朕考慮到宗保年幼,特意賜他一歲,算作他滿了成年之數。”八王上奏道:“既然陛下賜他一歲,我們群臣也每人贈他一歲,這樣一共湊成十六歲,過了成年之數,他出兵時就會有萬倍的威風。”真宗皇帝聽後,十分高興,說道:“愛卿的見識更高明。”隨即按照商議的結果下敕令,派遣軍校捧著金牌,送楊宗保回營。楊宗保再次拜謝受命,與軍校先行一步。真宗皇帝則與群臣下壇,返回御營。
第二天,楊宗保坐在中軍帳中,開始發號施令,安排各軍聽候調遣。他請鍾道士進入帳中,商議進兵之事。鍾道士說道:“番兵的陣勢十分雄壯,應當先派一個人前往打探一番,然後再慢慢商議攻擊的策略。”楊宗保於是問軍中:“誰敢前往檢視天門陣?”話還沒說完,焦贊便應聲而出,說道:“小將願意前往。”楊宗保說道:“你是個性急的人,我擔心你會誤事。”
鍾道士說道:“這次還真就需要焦贊這樣的人去。”楊宗保這才同意讓焦贊前往。焦贊回到營中,與牙將江海商量道:“如今我要去檢視北番的陣勢,你有什麼好計策能教教我嗎?”江海回答說:“如果沒有蕭太后的敕旨,根本沒法進入敵陣。你既然想去,那就得帶上假的敕旨。”
焦贊疑惑地問:“敕旨倒是可以偽造,可上哪兒去弄印信呢?”江海自信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父親曾經是蕭太后的內官,我知道印信的樣式。我照著刻一個,保證不會出錯,然後陪你一起去,肯定不會誤事。” 焦贊聽後十分高興,馬上請江海偽造了敕文,蓋上假的印信,隨後便星夜出發,趕到了九龍谷。他首先觀察鐵門金鎖陣,只見番軍元帥馬榮威風凜凜地站在將臺之上,其部下把守得嚴嚴實實,如同鐵桶一般。
馬榮看到焦贊,大聲問道:“你是誰派來的?”焦贊答道:“娘娘有敕旨,派我來打探一番。”馬榮說:“把敕旨拿出來看看。”焦贊立刻取出假敕旨遞了過去。馬榮看了之後,便下令開啟陣勢,放他透過。焦贊大喊一聲,順利穿過了鐵門陣,徑直來到青龍陣。 青龍陣的大將鐵頭太歲厲聲喝道:“這裡是什麼地方,你竟敢來搗亂?”焦贊鎮定地說:“娘娘有敕旨,派我來巡視,怎麼能說是搗亂呢?”鐵頭太歲檢視了敕旨,便開啟青龍陣,讓焦贊進入。焦贊在陣中四處觀察,只見甬道錯綜複雜,陣勢變化無常,四面八方傳來金鼓之聲,他心裡不禁有些害怕。 焦贊繼續往前走,來到白虎陣,恰好遇到守將蘇何慶。蘇何慶大聲喝問:“是誰敢衝撞我的陣勢?”焦贊依舊說道:“我是奉娘娘的敕令來巡視的。”蘇何慶檢視敕旨後,也開啟陣勢讓他透過。焦贊急忙跑到太陰陣,只見一群婦人赤身裸體,臺上陰風陣陣,黑霧瀰漫,他只覺得頭暈目眩,幾乎要昏迷過去。黃瓊女手拿骷髏,攔住了焦讚的去路。
焦贊大喝道:“我奉娘娘敕旨,巡視天陣,你怎麼敢阻攔?”黃瓊女接過敕旨檢視後,才放他離開。 焦贊從旁邊的小路逃出,跑到離北營數里之外,這裡正是蕭太后屯兵的地方。然而,他的行蹤被韓延壽察覺,韓延壽急忙派人前來追捕。焦贊連夜逃回宋營,見到楊宗保後,詳細講述了陣圖的奇異之處,說很難辨別陣中的道路走向;特別是太陰陣,妖氣逼人,攻打起來尤其困難。 楊宗保聽完後,請來鍾道士商議。鍾道士說:“我昨夜觀察星象,發現太陰陣內將會有變故。我們可以先下令攻破這個陣,其餘的陣就可以依次進攻了。”
楊宗保問道:“太陰陣中有婦人赤身裸體,這是什麼意思呢?”鍾道士解釋道:“她們代表月孛星,手持骷髏,一旦交戰,她們哭聲響起,敵將就會昏迷落馬。如今要破這個陣,首先要擒住帶頭的人。”楊宗保又問:“那派誰去合適呢?”鍾道士回答:“金頭馬氏前去,必定能夠成功。” 楊宗保當即命令金頭馬氏:“你率領二萬精兵,從第九座天門攻入,我會安排兵馬接應你。”金頭馬氏領命帶兵而去。楊宗保又叫來八娘,說道:“你率領一萬馬軍,在太陰陣附近把守,一旦有敵軍出來,就趁機進攻。”八娘也領命出發。楊宗保把任務分派完畢後,便和鍾道士登上將臺,觀察陣中的情況。 且說金頭馬氏率領軍隊從第九門吶喊著攻入太陰陣,正好遇到赤身裸體的黃瓊女前來迎戰。
金頭馬氏大罵道:“你身為一國名將,是西夏王的親生女兒,帶領部眾遠道而來幫助逆賊,不做正事,卻擔任如此下賤的職位;還袒露身體,不知羞恥,竟然還敢出來揚威挑戰。就算你們成功了,你還有什麼臉面回去見你的君主?”黃瓊女被罵得啞口無言,自覺羞愧難當,掉轉馬頭就跑。金頭馬氏看到臺上槍刀密密麻麻,便沒有追趕,而是與八娘合兵一處,返回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