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有十幾股勢力在儒家的影響下紛紛 。”“若任其發展下去,恐將危及大局……”

聽到這裡,嬴長夜唇角微揚,浮現出一絲冷笑。他搖搖頭,意味深長地說道:“呵呵……我怎麼會放過這樣的跳樑小醜呢?”

“只是目前看來,他們還有些用處,所以暫時沒有動手。”見溫寧不解,他又繼續道:“儒門此刻不是正忙著揭露那些心存反意的力量嗎?等他們全都浮出水面……” 嬴長夜頓了頓,“到時候就是他們的末日!”

說著,嬴長夜轉頭望向窗外麒麟殿方向,冷聲道:“到那時,完成父親的意志將由我來實現。”

“焚書坑儒一事,還是交由夷陵去做,才能有更大的威懾力!”

回到寢室,溫寧心中恍然大悟:公子為了保全大秦,真的是機關算盡啊……

而在另一處道路上。

震天響聲伴隨漫天黃沙,只見一支軍隊從道路盡頭浩蕩而來,步騎兵混雜,多達數十萬之眾。

一員鬚髮斑白的老將策馬領先,雖年紀老邁卻依舊勇猛非常。老將身後,是一萬名精銳黃金火騎兵身披金甲整齊前進,每一步踏在大地上都伴隨著雷鳴般的震動,讓兩旁的山壁不斷掉落碎石。

這便是聞名六國、從未敗北的大秦王牌騎兵:黃金火騎兵。

黃金火騎兵之後,是十幾萬名手執戈矛的步兵,而步兵後方則是十萬餘名裝備弩箭的弩兵待命射擊。

大軍兩側,則有幾百輛沉重的戰車緩緩行駛著——這是曾在六國內戰中壓倒一切存在的強大力量。

它們採用木質結構、單車架,四馬驅動,車身搭載三名身穿鐵甲計程車卒(中間為駕車人)。

駕御戰馬的將士因為需要集中精力操控車馬,無法還擊敵人進攻,所以配備防護措施十分嚴格,鐵甲保護著手臂直至手腕,頸部和腿部都有相應防護。

王翦騎在馬前,眉頭緊鎖,思索著皇帝那句話。“聖上反覆提及的話,至今我還是難以參透……”

就在此時,

遠處飛奔而來的一匹馬傳來了訊息:

“將軍,前方數十里有一支迎面而來的大軍。”

王翦聽著斥候報告的情報,得知對面的敵軍足有百萬之眾,打著秦王的旗幟。他輕輕眯起眼睛,果斷地下達命令:“就地紮營,以逸待勞,靜待敵人!”

“是!”傳令兵領命而去。

王翦凝視著遠方官道盡頭,手中緊握著配刀,這次面對的是特殊的人物——大秦的十八世子胡亥。想到皇帝的旨意要拿下他的首級,王翦不禁深吸一口氣。他不能再辜負陛下的信任了,這一戰必須全力以赴。

兩軍在官道上狹路相逢:一邊是王翦指揮的五十萬帝國精銳;另一邊則是由胡亥帶領的百萬農民軍,兩支軍隊隔數百米對峙。王翦神情複雜地注視著對面的胡亥,心中感慨萬分,昔日風華正茂的公子如今淪為叛亂頭目,實在可悲。

然而,胡亥的目光中卻帶著輕蔑,彷彿對對面的數量差距不屑一顧。“王翦老頭,趕快下馬投降吧!否則休怪我不客氣!” 胡亥傲慢地質問道,“我的百萬大軍將你們碾成粉末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番話語中透出一種凌駕於上的優越感和自信滿滿。但王翦聽後只是搖了搖頭,眼裡流露出憐憫之情。曾經身為大秦十八世子的胡亥,竟然墮落至此,被人當槍使,連秦軍的強大實力都一無所知。

王翦冷冽的眼神凝視著胡亥說:“你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嗎?”他聲音沉穩堅定,在戰場上回響開來。

胡亥聞聲狂笑不已。

他彷彿聽到了什麼世上最好笑的事情一般。

“後悔?這根本是個笑話!”

\"等到百萬軍隊攻破你的人馬,

再到咸陽見到嬴政跪在我面前的時候,

你會以為我會為此感到愧疚?\"

王翦定睛盯著眼前癲狂發笑的胡亥,深知此子已無可救藥。他的眼中漸漸蒙上一層冰冷之色,心想無論如何都要讓胡亥見識到真正的王牌,親手粉碎他對帝國不切實際的幻想。

王翦突然抬手,號角齊鳴,鼓點驟起,戰場氛圍瞬變。

黃金火騎兵的先鋒隊伍接收到指令後,徐步前行,有條不紊地進行衝鋒前的標準準備工作。這是為了讓馬匹適應,同時也讓騎兵逐漸提速,避免突然加速造成的不穩定。隨著隆隆的聲音在王翦的大軍中方才響起,這些黃金甲騎兵團開始緩慢踏步向前。

他們行動雖然悄無聲息,並未引起巨大的響動或聲勢。但那沉穩的步伐,彷彿無形中攜帶者巨大的壓迫感,向對面百萬農軍湧去。有計程車兵因受驚嚇而被戰馬拋落地面,引發了一些混亂。

站在最前沿的是胡亥,他感受著這份壓迫力,表情瞬間凝重。但是想到身後的百萬大軍遠超對面的人數優勢,他心中重拾自信,隨即高呼:“列陣!” 雖然他一向被認為不夠機靈,但他至少明白此時需要穩固防線以應對敵人的衝擊——步兵用堅固陣型和長長的矛槍來抵抗騎士衝鋒,乃是常見的防守方法。眼見農家軍隊迅速重組,形成了一個個方陣。

王翦輕蔑一笑,一揮手。

咚咚的鼓聲與呼嘯的號角隨之響起,黃金火騎兵終於展開了正式的衝鋒。身穿金甲、手執長槍的騎兵如風般急速前進,鐵蹄揚起漫天沙塵,如兇暴巨獸衝向敵營。

回到自已軍隊 位置觀察情況的胡亥依舊滿臉得色,以為勝利在望。但共工堂與神龍堂兩位堂主相視對望後交換了心念:雖然胡亥並不瞭解這黃金火騎兵的真正力量,然而作為秦軍的核心戰鬥力,二人早已研究甚詳——如此精銳的力量,農家士兵組織的防禦根本無法抵擋,恐怕將潰散於轉瞬之間。

兩人達成默契:一旦形勢不利,立刻率部撤退,儲存農家的實力,等待決戰。對於他們而言,胡亥的作用僅僅在於吸引嬴政的目光而已,項少羽和劉季才是未來戰場上的關鍵所在。這一切,胡亥顯然渾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