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人才之路
穿越大唐我成為地主家的兒子 逸夢番茄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隆冬已至,工坊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技藝考評。這是明理建立的重要制度,也是培養新一代工匠的關鍵時刻。
\"今年的考評有些特別,\"明理對眾人說,\"不僅要考核八大技術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各項技術的融會貫通。\"
考場分為八個區域,每個區域都設定了不同難度的考題:
玻璃區要求製作一件多功能器具,既要展現透明度,又要考慮實用性。一位年輕工匠正在嘗試製作一盞特殊的油燈,玻璃罩上還帶有調節氣流的機關。
陶瓷區的考題是改良日常用具。張福的徒弟正在研製一種新型茶具,運用特殊的釉料使其既美觀又實用,還要保證良好的保溫效能。
造紙區要求開發新型紙張。趙空帶的學徒在試驗一種防水紙,這種紙張不僅要防水,還要保持書寫順暢,適合商用賬冊。
機械區的任務最為複雜。考生需要設計並製作一套簡單的工具,要求機械結構精密,操作便捷。一個小組正在研製可以自動進給的織布機。
冶煉區考驗的是材料創新。明理親自指導的學徒在嘗試製作一種新型合金,要求既要堅韌,又要便於加工。
建材區的重點是實用性。考生們需要開發經濟實惠的建築材料,既要保證質量,又要考慮成本。
運輸區著重考察系統思維。參考者要設計完整的運輸方案,從包裝到裝卸,都要考慮周全。
商業管理區則要求制定經營計劃。考生們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市場和管理等多個方面。
\"最重要的是舉一反三,\"明理對考官們說,\"要看他們是否真正理解了技術的本質,能否靈活運用。\"
正說著,一位年輕工匠遇到了困難。他在製作玻璃器皿時,遇到了材料強度不夠的問題。
明理沒有直接指點,而是引導他思考:\"玻璃的性質你已經很熟悉了。試想想其他材料,有沒有可以借鑑的地方?\"
年輕人靈光一閃:\"陶瓷的釉料技術是不是可以用來改良玻璃表面?\"
\"對!\"明理欣慰地說,\"這就是融會貫通。各種技術之間並非孤立,而是相互聯絡的。\"
考場上,類似的場景不斷出現:
有人將造紙技術用於改良建材,製作出一種輕質隔板。
有人把機械原理應用到陶瓷製作,研發出半自動成型工具。
有人將冶煉經驗用於玻璃熔制,提高了產品質量。
更有人把商業管理的理念貫穿到技術創新中,考慮市場需求。
深夜,考評會議上,明理總結道:
\"今天的表現讓我很欣慰。大家不僅掌握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思考和創新。這正是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
趙空說:\"確實,那些能夠融會貫通的年輕人,往往能開創新的技術方向。\"
張福補充:\"關鍵是要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技術可以教,但創新的能力需要自已悟出來。\"
明理點頭:\"是啊,工匠之道,不僅在於技藝的精進,更在於心性的培養。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大匠。\"
這就是工坊的育人之道:以技藝為基,以創新為魂,培養能夠推動技術發展的新一代工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