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制度創新
穿越大唐我成為地主家的兒子 逸夢番茄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深秋時節,明理在軍器監推行了一項重大改革——將趙家工坊的管理體系引入朝廷機構。這是一次將商業管理經驗應用於官方機構的大膽嘗試。
\"這套管理制度是我們工坊多年的積累,\"明理向兵部尚書展示著厚厚的制度文冊,\"它涵蓋了從技術創新到人才培養,從質量管理到成本控制的完整體系。\"
他翻開第一章詳細解釋:\"首先是技術創新體系。我們把工坊的四大工藝——玻璃、陶瓷、造紙、機械,加上後來發展的冶煉、建材等技術,都建立了完整的創新機制。每項技術都有專門的研發團隊,定期進行改進和創新。\"
趙空補充道:\"人才培養同樣重要。我們建立了'師徒結對'和'技藝等級'雙軌制。新人從學徒做起,透過考核晉升為助手、匠師。每個等級都有明確的技能要求和考核標準。\"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個質量管理制度,\"兵部侍郎說,\"三級檢驗制度確實很有效。特別是在軍器製造這樣的要害部門,質量至關重要。\"
張福正在演示成本核算系統:\"這是我們在商業經營中總結出來的賬目制度。從原料採購到成品出庫,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可以精確計算每件產品的成本,找出效率提升的空間。\"
正說著,一位監事帶來了實施報告:\"大人,新制度推行一個月,效果顯著。產量提高三成,廢品率降低一半。最重要的是,工匠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明理欣慰地說:\"這正是制度的價值所在。好的制度能激發人的潛力,讓每個人都找到適合的位置。\"
午後,在軍器監大院舉行了制度培訓會。明理特別強調了幾個關鍵點:
\"第一,技術創新要有序推進。就像我們在工坊發展四大工藝那樣,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改革。\"
\"第二,人才培養要建立長效機制。不同工種要有不同的培養方案。比如玻璃工藝注重溫度控制,陶瓷工藝重視釉料調配,每個領域都有其特點。\"
\"第三,質量管理要嚴格執行。軍器製造容不得半點馬虎。要把工坊的質量標準提得更高。\"
\"第四,成本控制要科學合理。要學習商業經營的精細化管理,做到物盡其用。\"
一位老監事感慨道:\"沒想到民間工坊的管理如此科學。這些經驗對我們很有啟發。\"
晚上,團隊在值房總結經驗。明理展開一份改進方案:
\"制度改革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理順管理體系,建立基本秩序;第二步完善激勵機制,調動人員積極性;第三步促進技術創新,提升整體水平。\"
趙空提醒道:\"別忘了我們在商業經營中的教訓。制度不是死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張福補充說:\"運輸和倉儲管理的經驗也要用上。軍器製造同樣需要高效的物流體系。\"
深夜,軍器監依然燈火通明。各個作坊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轉:玻璃部在試製新型瞄準鏡,陶瓷部在改良器具,機械部在除錯新裝置。新的管理制度讓整個機構煥發出勃勃生機。
明理站在院中,看著這片繁忙的景象,心中充滿希望。工坊的管理經驗正在幫助朝廷機構提升效能,這是民間智慧對國家治理的重要貢獻。
\"治理之道,在於用人,\"他對管理人員說,\"好的制度要靠每個人的執行。關鍵是要讓制度真正落地生根,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這就是工坊的新貢獻:以科學的管理,提升機構效能;以民間的智慧,服務國家發展。因為他們深知,真正的制度創新,不僅是規則的制定,更是對人性的尊重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