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變革之路
穿越大唐我成為地主家的兒子 逸夢番茄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交流會結束後,趙家工坊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威廉和其他西方技師的到訪,不僅帶來了先進技術,更引發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少爺,您看這個!\"一天早上,張福興沖沖地跑來,手裡拿著一份圖紙,\"這是咱們年輕工匠設計的新織機,把西洋的齒輪結構和咱們的傳統紡車原理結合起來了!\"
趙空仔細檢視圖紙,眼前一亮。這臺織機保留了傳統紡車簡單易用的特點,又巧妙運用了齒輪傳動,大大提高了效率。更難得的是,整個結構都用本地容易獲得的材料,成本並不高。
\"好!\"他讚許道,\"這才是我們要的改良方向。讓工匠們先做個樣機試試。\"
小翠這時也湊過來看:\"這設計真巧妙。對了,空哥,我們是不是該把技術圖書館建起來了?明理那孩子天天唸叨這事。\"
趙空點頭:\"是該建了。不光是存放圖紙,更要把各種技術經驗都記錄下來。\"
就這樣,在工坊的一角,一座獨特的建築拔地而起。這裡不僅收藏了各種技術圖紙,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經驗分享室\",讓工匠們可以交流心得。
\"孃親,您看我整理的這些筆記!\"明理驕傲地展示著自已的勞動成果。他把威廉教的知識和本地工匠的經驗都認真記錄下來,雖然字跡稚嫩,但條理清晰。
小翠欣慰地摸摸兒子的頭:\"真不錯。不過別光顧著記別人的,也要寫下自已的想法。\"
這時,一個意外的訪客來到工坊。是戶部的高官,專程來考察新技術的推廣情況。
\"趙大人,\"那官員說,\"朝廷很重視你們的成果。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說引進西洋技術會動搖國本。\"
趙空早料到會有這種聲音。他帶著官員參觀工坊,特別強調了本土化改良的成果:\"您看,這些器具都是在傳統基礎上改良的。我們不是簡單照搬西方,而是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參觀中,那官員被技術圖書館特別吸引:\"這個主意好!把經驗都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學習。朝廷應該在各地都建這樣的圖書館。\"
晚上,一家人又聚在後院。明理抱著一大摞圖紙,手舞足蹈地說著自已的新發現。
\"爹爹,您知道嗎?西洋的機器雖然複雜,但基本原理其實很簡單!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原理用在咱們的傳統器具上...\"
趙空和小翠相視一笑。兒子的話,正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空哥,\"小翠輕聲說,\"我在想,也許我們該辦個專門的學堂,教授東西方的技術理論。\"
趙空點頭:\"我也有這個想法。不過要注意平衡,既要學習新知識,也要傳承老祖宗的智慧。\"
這時,張福帶來了一個好訊息:第一批去歐洲學習的工匠要回來了。他們在信中說,學到了很多新技術,也更加珍惜本土的傳統技藝。
\"少爺,\"張福說,\"他們還說想在家鄉辦個小作坊,專門改良農具。\"
\"好啊,\"趙空說,\"正好可以形成一個技術網路,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夜深了,明理還在院子裡擺弄他的新發明:一個結合了中西方技術的水力裝置。
\"兒子,\"小翠喊道,\"該睡了。\"
\"再等一下,孃親!\"明理興奮地說,\"我快要試驗成功了!\"
看著兒子專注的樣子,趙空感慨道:\"這孩子,倒是繼承了咱們折騰的性子。\"
小翠依偎在丈夫身邊:\"這不是折騰,是追求進步的心。只要這顆心在,我們就能在變革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月光下,工坊的輪廓巍然矗立。它不再只是一個製造器具的地方,而是成了一個融合東西方智慧的平臺。在這裡,傳統與現代交融,技術與人文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