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東西之交
穿越大唐我成為地主家的兒子 逸夢番茄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威廉在趙家工坊住了下來。這位西洋機械師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更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每天清晨,他都會在工坊的院子裡寫寫畫畫,記錄下自已的觀察和思考。
\"看,這是蒸汽機的原理圖,\"一天早上,威廉透過翻譯向趙空詳細解釋,\"它能產生比人力更強大的動力。在歐洲,這種機器已經開始改變工業生產的方式。\"
趙空仔細研究著圖紙,眼前一亮:\"如果用在紡織機上,豈不是能大大提高效率?我們現在的紡織還是靠人力,工人們常常要工作到深夜。\"
\"不僅如此,\"威廉說,\"它還能用在抽水、碾磨等各種場合。不過...\"他停頓了一下,\"這種機器造價不菲,普通百姓怕是用不起。而且操作複雜,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維護。\"
趙空若有所思:\"那就要想辦法改良,讓它更簡單實用。就像我們之前改良農具一樣。技術的價值不在於它有多複雜,而在於能幫助多少人。\"
這時,明理蹦蹦跳跳地跑來:\"威廉叔叔,我按照懷錶的原理,設計了一個裝置!您看看行不行?\"
威廉接過明理的圖紙,仔細端詳。這個五歲的孩子不僅理解了計時裝置的基本原理,還把它簡化成了更容易製造的形式。圖紙雖然畫得稚嫩,但核心機構的設計卻很巧妙。
\"了不起!\"威廉讚歎道,\"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出色的發明家。他不僅有創造力,更難得的是懂得簡化複雜的東西。\"
小翠在一旁聽著,心中既驕傲又擔憂。她知道,隨著與西方的交流加深,工坊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大。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有理念上的衝突。
\"你們西方的工廠,\"她透過翻譯問威廉,\"是怎麼看待工人的?\"
威廉嘆了口氣:\"說實話,很多工廠只把工人當作機器的附屬品。他們工作十幾個小時,住在擁擠的棚屋裡,連孩子都要去工作。\"
\"這太可怕了,\"小翠說,\"技術發展不應該以犧牲人的尊嚴為代價。\"
\"所以我很欣賞你們的做法,\"威廉說,\"你們不僅教工人技術,還關心他們的生活。這讓我想起了我的老師,他一直主張工業革新要以人為本。\"
晚上,小翠對趙空說:\"空哥,我們是不是該擴大學堂的規模?現在的年輕人需要學習更多新知識。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技術始終是為人服務的。\"
趙空點頭:\"我也正這麼想。不過要注意平衡,既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也要保持我們'以人為本'的理念。這就像是一棵樹,要在吸收新養分的同時,保持自已的根系。\"
第二天,趙空召集了工坊的管理層開會。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派遣年輕工匠分批去歐洲學習,同時邀請像威廉這樣的西方技師來工坊交流。
\"少爺,\"張福擔心地說,\"這樣會不會太冒險了?萬一他們學了技術不回來怎麼辦?\"
\"如果我們把他們當家人看待,給他們發展的機會,他們自然會願意回來。\"趙空說,\"變革總有風險,但如果我們不主動改變,遲早會被時代淘汰。\"
小翠補充道:\"關鍵是要讓大家明白,學習新技術不是為了拋棄傳統,而是為了讓傳統更好地服務於現實。就像我們改良農具一樣,保留了老祖宗的智慧,又加入了新的改進。\"
這時,威廉帶著一個好訊息來了:歐洲的幾個工業城市願意接收趙家工坊的學徒,提供為期兩年的技術培訓。他們對東方的手工技藝很感興趣,希望能實現雙向交流。
\"太好了!\"明理興奮地說,\"爹爹,我什麼時候能去?我想看看那邊的大機器!\"
趙空摸摸兒子的頭:\"等你再長大些。現在,你可以跟威廉叔叔多學學畫圖。記住,做任何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
晚上,一家人又聚在後院。明理拿著新畫的圖紙,向父母展示他的新想法。月光下,小傢伙的眼睛閃閃發亮,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你看,\"他指著圖紙說,\"如果把蒸汽機縮小,改用更簡單的結構,是不是可以做成更多人用得起的小機器?就像我們的水車一樣,讓普通人也能用上。\"
小翠驚訝地看著兒子的設計:\"這個想法很好,不過要考慮安全問題。蒸汽機的壓力很大,如果處理不當會很危險。\"
\"我知道,\"明理認真地說,\"所以我想先做個木頭模型試試。威廉叔叔說,任何發明都要經過反覆試驗才行。\"
趙空看著兒子專注的樣子,又看看身邊的妻子,心中充滿感激。這些年,工坊不僅在技術上進步,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下一代的創新精神。他們不是簡單地模仿西方,而是在學習中思考,在創新中傳承。
\"空哥,\"小翠輕聲說,\"你說我們這樣做,會不會改變太多東西?有時候我覺得,變化來得太快了。\"
趙空握住妻子的手:\"改變是必然的,關鍵是不忘初心。無論學什麼新技術,都要記住我們的目標:讓普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明理突然抬頭:\"爹爹,我想到了!我們可以辦個'東西技術交流會',讓大家互相學習!就像威廉叔叔說的,技術是沒有國界的!\"
趙空和小翠相視一笑。這個提議,正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唯有互學互鑑,才能實現真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