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騙子結夥,一起騙到了三百兩銀子,但他們並不急著馬上分贓,而是打算繼續合作設下更大的騙局,以謀取更多錢財。 他們先派其中一人前往省城附近的一座府城,這座府城距離省城有兩天的路程。此人到了那裡,花七十兩銀子買了一處房子,房子裡面帶有一個土庫。他又在城外的店鋪區開了一家客店。

接著,他用五十兩銀子娶了一房妻子,買了一名婢女和一個家奴。手頭還剩下幾十兩銀子,用來安排家裡的日常開銷。 人們看到這家客店老闆有妻室、奴婢,生活富足,吃穿用度都很講究,便有很多人前去投宿。

這座府城離省城較近,往年學政主持科舉考試時,由於省城考場所能容納的考生有限,常常會調鄰近府城的生員和童生到這裡集中考試,這樣考生往返也比較方便。每次考試時,那些家境富裕的生員和童生挑選客店,往往都會選擇這家店。

壬子年六月,科舉考試的日期日益臨近,又一次調外地兩個府城的生員到此地參加選拔考試。這家客店裡住著建郡的三個秀才,個個家境極為富裕。 有一天,來了一位儒士模樣的客人,氣質不凡,衣著光鮮整齊。他在城外泊船後,走進這家客店,悄悄問店主:“你認不認識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裡,哪些是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

店主回答:“我店裡住的這三位秀才都是富家子弟,你問這個做什麼?”客儒說:“有件好事要跟他們講。”店主好奇道:“什麼好事呀,為什麼不跟我說呢?”客儒說:“你不懂這事兒,只能跟秀才們講。” 店主出去後,對三位秀才說:“這位客先生打聽參加科舉的秀才裡誰最有錢,說有好事要跟他講。我問他是什麼事,他又不肯說。

你們幾位不妨去問問他到底要說什麼事。”於是,三位秀才一起走進客房,與客儒見禮後問道:“老先生打聽富家子弟,我們幾個家裡都有萬貫家財,您有什麼好事要講呢?”客儒反問:“你們幾位願意為科舉之事花些心思嗎?”三位秀才回答:“要是能有辦法,我們都願意花心思,您有什麼門路嗎?”

客儒說:“我自已也沒什麼能力,也不認識什麼門路。但如果你們真願意花心思,那就每人準備一千兩銀子,拿到這客店對面封存好,再交還給你們自已保管,到時候自然會有人給你們指示門路。”三人商量後,約定四天後從家裡取銀子來交付,客儒隨後便告辭離開了。 三位秀才不放心,悄悄派人跟蹤這位客儒。

只見客儒上了船,船上只有他一家人。跟蹤的人回來如此彙報,三位秀才高興地說:“這肯定是大主考那邊的人,可信!”這時店主出來詢問:“剛才你們說了什麼事呀?”三位秀才說:“這事兒還不一定能成,要是真能成,肯定不會虧待你。”

四天後,三位秀才家裡的人都把銀子取來了。那位客儒按照約定的時間前來詢問,三人都回答:“銀子都準備好了。”客儒說:“今晚就把銀子當面點清封存。”

三位秀才卻表示:“銀子數額這麼大,晚上行事不太方便,明天還是到店主的內院去封存吧。”客儒回應道:“店主那裡恐怕不太能保證事情機密,我覺得還是在外面客房裡封存更為妥當。”三位秀才堅持說:“明天到時候再商量吧。”客儒無奈,只好又告辭離開了。

晚飯後,店主過來對三位秀才說:“幾位和那位客人商議封存銀子的事,這客人可不好防備啊。咱們這客店的牆壁很薄,要是晚上有人結夥來搶劫,可得小心提防著。依我看,你們可以把銀子藏到我在城門內的住處,你們在外面留意看守,這樣就能確保安全了。”

三位秀才聽了,覺得有道理,說道:“你說得對。”於是,他們一起把六個裝滿銀子的皮箱,都寄放到了店主家中。 沒想到,店主瞞著妻子和婢女,把所有銀子都從後門偷偷運了出去,趁著夜色和那幾個騙子同夥一起逃走了。臨走前,他只叮囑妻子說:“明天三位秀才要是問起我,你就說我早上出門去尋人了,一會兒就回來。”

第二天,那位客儒滿臉喜色地前來要和秀才們封存銀子。秀才們說:“銀子交給店主收藏了,他今天早上出門去了,稍等一會兒就回來。”客儒便開始等待,一直等到中午,店主都還沒回來。

客儒無奈,只好告辭回船上去了。 午後,客儒又派家人前來詢問,秀才們依舊回覆說店主還沒回來。到了第三天中午,秀才們實在等不及了,便向店主的妻子索要裝銀子的皮箱。店主妻子卻回答說:“我壓根就沒見過什麼箱子。”秀才們這下慌了神,趕忙跑到溪邊去找客儒的船,卻發現船也不見了蹤影。他們又回來找店主妻子索要銀子,店主妻子卻堅稱沒見過。秀才們實在沒辦法,即便進店四處搜尋,也毫無結果。

秀才們著急地問:“店主到底去哪兒了?”店主妻子說:“前一天夜裡他就出門了,還囑咐我要這麼回答你們。”三位秀才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慌亂之中。

恰好這三個騙子帶著騙來的銀子,已經逃出了本地。傍晚時分,他們投宿到一家客店。客店老闆見他們來得很晚,提了提他們的六個箱子,感覺都很沉重,懷疑他們是竊賊,打算第二天召集眾人把他們抓住。三個騙子察覺到了動靜,第二天凌晨天還沒亮,就只挑著四個箱子離開了,把另外兩個箱子寄存在店裡。

店主見狀越發懷疑他們是盜賊,便向官府告發了此事。知府接到報案後,派人把箱子裡的銀子逐一封條開啟,發現裡面封著一份合同文書,上面寫著某人花錢買舉人的事。知府立刻傳那位相關的生員到案,生員一開始不敢承認。知府便用好言哄騙,生員最終招認了,隨即被關進監牢。

後來生員又託人找關係疏通,結果又被騙子騙走了四百兩銀子,才免得知府向上級道臺申報此事。知府還沒收了店主的房子,將店主的妻子和婢女賣了,連同箱子裡的一千兩銀子都充入了官庫。 而那被騙子挑走的四個箱子裡的銀子,所幸沒有再遭遇其他騙局。實際上,這位知府就如同一個騙子。這件事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千萬不可輕易輕信店家。

評析:一般來說,客店店主有妻室家眷,本應是最值得信賴的。他主動提出幫忙代藏銀子,又有誰會不相信呢?可誰能想到,他的妻妾都是騙子花錢買來,用來佈置騙局的幌子。

他們一旦騙到豐厚的錢財,就會捨棄這一切遠走高飛,到別處另娶妻妾,享受榮華富貴。像這種看似有妻室家眷,給人安穩可靠印象的客店都不可信,可見這世間道路的險惡,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人們為什麼不腳踏實地,卻輕信騙子,去做這種冒險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