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海上藏有無數金銀財寶;說皇帝有意開放海禁。

為了增強可信度,王翦也加入了造謠隊伍中,因此有不少人開始相信這些傳言。

這些豪門巨賈們嗅覺十分敏銳,只要有丁點線索,便會蜂擁而至。

更何況這次連王翦都參與其中。

王翦是誰?

他是秦國最尊貴的大徹侯。

王翦的話極具權威性。

儘管多數人仍持觀望態度,等待嬴政釋出具體命令,但已經有人急不可耐地開始建造船隻。

秦國的航海技術其實頗為成熟,尤其是在造船領域,其成就不容小覷。

這要感謝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努力,使得七國時期的海上探索得到了發展。

在秦始皇決定探尋不死藥的過程中,招來了各地能工巧匠,打造了一支航海艦隊。

因此奠定了當時制船技術的基礎。

雖然建造一艘普通的海船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大型海船更需一年以上,但如果能在第一時間買下現成的船隻,那就能搶得先機。

誰能最早抓住這一波機遇,關鍵在於誰的資訊靈敏、眼光獨到。

有些人在等待,而有些人已經開始行動,回鄉收購房船並籌建新船。

次日,就是嬴政的生日。

咸陽城為此準備近半個月,處處懸掛黑色水龍旗,重甲戰士林立。

這是全秦的喜慶日子,按照傳統,嬴政需要巡遊一週,並宴請群臣。

黎明時分,車隊從皇宮出發,由兩米多高的勇士駕馭車輛,四周有精銳的秦兵護衛。

每一步的腳步聲彷彿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沿途百姓自發起身跪拜。

整個咸陽城迴響著對皇帝和大秦千秋 ** 的歡呼。

趙鄴第一次親身體驗到了民眾的忠誠與愛戴。

不提另外六國的情況,光是從關中的老秦人心中就能看出,他們對嬴政的無比崇敬。

這是一個曾被認為貧窮的邊塞小國逐漸成長為強大的虎狼之國的故事。

經過前後近五百萬人的犧牲,這個國家終於統一了天下。

再也沒有人敢輕視秦國!

歷經六代人的努力,承載著幾千萬老秦人的夢想,這些願景終於在政哥這一代變成了現實。

趙鄴不禁嘆了一口氣,感嘆道:“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啊!”

巡遊持續了幾乎三個時辰,直至下午方才結束。

這時,也正是政哥宴請群臣的時刻。

文武百官紛紛來到皇家獵場赴宴。

政哥身邊的兩個最近的位置,分別坐著李斯和王翦。

接下來是三公九卿,趙鄴就像鶴立雞群一般站在這些大臣之間。

說實話,這群人中,他確實是最年輕的。

接下來是君王賜酒環節,眾臣感恩不已,在政哥乾杯後,眾臣也紛紛舉杯共飲。

之後是眾臣依次獻禮。

趙鄴大開眼界:有人獻上碧玉,有人送來奇石,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

但作為 ** 的政哥顯然早已司空見慣。

對他而言,再貴重的東西,也提不起太大的興趣。

他見過用過的寶物多得難以計數,甚至連稀世珍寶“和氏璧”

,現在都已經做成了傳國玉璽在他手中。

政哥的目光投向了趙鄴:“這傢伙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禮物。”

他心想。

畢竟上次趙鄴下船時,對待珍珠珊瑚不屑一顧。

送完禮的是普通文武官員,接下來該輪到三公九卿。

趙鄴心裡嘀咕,“終於輪到我了。”

看到這一幕,政哥好奇地眨了眨眼,示意趙鄴加快腳步。

“臣趙鄴,獻禮地球儀,願大秦武運昌盛,陛下千秋 ** ,大秦永垂不朽!”

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詢問起什麼是“地球儀”

大家以為這又是一件沒見過的珍奇寶物,而政哥也一臉的好奇。

雖說知道地球上有個秦國就是自已腳下的這塊土地,但這所謂“地球儀”

到底是何物,他還不知道。

原本略顯無聊的氛圍此刻突然變得活躍起來。

隨著趙鄴的話語,十餘個工匠推來一輛蒙著紅布的木車,外面看起來是個圓形物體。

趙鄴行禮問道:“請陛下親手揭幕如何?”

政哥笑了笑,站起身來。

身後的侍從欲要跟隨,卻被政哥示意止步。

政哥緩緩走近地球儀,打量片刻後扯下了紅色幕布。

只見一個高達三米的巨大地球儀呈現在眾人面前,山脈河流躍然其上。

黑水龍旗插遍了整個地球儀。

趙鄴繼續解說:“陛下,這就是世界!”

政哥的目光一下子明亮了起來:這!便是世界!自已此刻正站在世界之前。

他扶住地球儀,緩緩轉動。

他的目光掃過秦地、匈奴、南越、月氏等更多未知之地。

這一幕令他興奮且震撼,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壯闊。

這巨大的球體,彷彿在瞬間為他的視野鋪展開一片全新的天地。

他見到大秦僅僅佔據了一片狹小的土地,而更廣闊的天地正等待探索。

這種認知使得他內心的壯志也逐漸膨脹開來。

“總有一天,朕定會親手將黑水龍旗插遍天下的每一個角落!”

他莊嚴宣告。

相比於各種奇珍異寶,趙鄴帶來的地球儀無疑更讓政哥心花怒放。

儘管它沒有華美的外表或是超凡的價值,卻成功觸動了這位君主內心最深處的嚮往。

當看到政哥難以抑制的笑容時,趙鄴明白這次確實討得了陛下的歡心。

對於像政哥這樣具有遠見卓識和抱負的人而言,尋常的奇珍異寶根本無法吸引他的注意——就連傳說中的和氏璧也不能例外。

這些大臣們所獻之物縱然寶貴又怎及得上象徵著無上野心的事物?這不僅彰顯了他對寰宇的渴求,更貼合了他的雄圖大志。

這邊廂,君主滿心歡喜地笑著,眾臣則紛紛議論起來。\"這是什麼玩意兒?”

“我方才瞧見我們大秦在這個上面被畫成個小點,難道是說咱們住的地方是個圓形的球嗎?”

“那得是一個多大的圓球啊……”

有人低聲嘀咕著海上的船如何能一直向東行駛,環繞一週後返回起點。

不要小看了這個時代人們的想象力與知識水平。

春秋戰國本就是一個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這裡湧現無數先賢哲人:從探討現實與幻想交織的莊周夢境,再到向未知發問的屈大夫之辭。

可以說,那是兩千多年來華夏土地上文化最為輝煌燦爛之時——即使沒有現代科學體系的支援。

鄒衍提出的‘大九州說’得以流傳至今,並不代表只有這一學說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