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惜放棄尊嚴與顏面
大秦:從扶桑歸來開始 自宏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很快,在趙高的引路下,王翦進入了室內的門。
“您請坐。”
秦始皇微笑著做了個手勢邀請。
理解地領會了命令的趙高立刻拿來了一張軟墊鋪好。
王翦先行了一個深鞠躬的禮儀,“謝陛下恩賜。”
贏政輕笑了聲,“老將軍無需多禮,不知道今天造訪有何重要事宜?”
跪坐在地上的王翦再次施禮,然後開口回答:“稟報陛下,此次來是為了趙鄴而來。”
始皇的動作隨之停止,目光抬起注視向王翦,並將手中的筆放置在案上。
“糧食物資出現問題了嗎?”
王翦搖了搖頭,回答道:“不是的,臣今日前來,乃是因為希望能說服陛下,糧食順利種植完成之後,請許趙鄴從軍。若有任何糧食方面的問題,懇請陛下能夠寬容看待。”
秦始皇露出了一抹驚訝之色,然後大笑了幾聲,“老將軍沒有記錯的話,幾天前你曾試圖遊說趙鄴加入軍隊,但被趙鄴拒絕了吧?”
王翦的臉上閃過一抹窘態,苦笑地說:“情況與那時已完全不同。”
當時,自已之所以想要舉薦他,僅僅是因為享受到了對方做的美味火鍋,便隨性提議幫一把。
當時趙鄴還沒有展現出如此高的軍事實力啊。
“王老將軍,不妨說說,如今為何有所不同?趙鄴有什麼才能,竟能拒絕您老之後,還讓您專程前來朕的朝堂之上?”
嬴政調侃地對王翦笑了笑,問道。
“啟奏陛下,當日勸他參軍,只是一番提攜之意;而今卻非同以往!此子在軍事上的才能天賦非凡,或許他就是大秦未來的另一位武安君呢!”
王翦眼露讚賞,每想到趙鄴的游擊戰術,他就忍不住歎為觀止。
嬴政微微張了張嘴,輕聲笑道:“老將軍這話太誇張了吧!”
要知道,武安君是誰?
經歷大大小小的數百場戰鬥無一敗績,與戰國時期的諸多名將抗衡亦不落下風,白起被尊稱為戰神,各國一聽他的名字就望風披靡。
說趙鄴會是下一個武安君?這種讚譽絕非輕易所下。
而王翦這個老前輩可從未如此褒獎過他人。
即使是對於李信,王翦最多也就誇他是大秦的未來棟樑。
由此看來,王翦的評判標準之高可想而見。
因此,能夠獲得這樣高度評價的人,令嬴政感到十分好奇。
“趙鄴到底做了什麼,讓老將軍給出如此評價?”
王翦搖頭說道:“此人真是天生的軍神啊!”
於是詳細講述了趙鄴關於游擊戰的所有策略。
其實,趙鄴提及的游擊戰遠遠不止十六字箴言那麼簡單。
趙鄴之所以能理解並講述游擊戰,全憑現代的經驗。
現代的漢民族早已將游擊戰術理論推向了巔峰。
即便趙鄴只是引用現代理論,經他之口闡述的戰術思想仍然是完整且嚴密的。
這不同於那些故作高深的空話,現代的游擊戰理論,任何頭腦正常的人都能理解。
但話又說回來,懂得理論與實際應用是兩回事。
趙鄴認為他自已不是幹這個的料,所以直接送給了王離。
然而在外人眼中,卻是趙鄴獨自創制了一整套軍事學說。
更為難得的是,這套理論不僅實用,而且還非常成熟。
“我真驚歎,世間竟有這樣的天才?我在戰場摸爬滾打幾十年,想要在他這體系中找出半點破綻都難以實現,這已經是相當完整和成熟的戰術,可以直接使用!由此可以看出,此人的天賦如何突出。”
王翦感嘆道:“以如此天才未能投身軍旅,簡直是明珠暗投,微臣甚感可惜!”
“還望陛下恩准,等新糧成熟,讓趙鄴隨臣出征!臣保證,不出十年,定讓此子名動天下!大秦將會再添一位不朽的戰神!”
嬴政聽完後,微微一笑。
實際上,對於王翦的情緒,他在聽完趙鄴關於游擊戰的論述後已感同身受。
身為大秦的君主,嬴政博覽群書。
他當然能看到游擊戰中的精髓,以及它作為一種既成熟又合理的戰術的價值。
尤其是游擊戰和殲滅戰結合的新觀念,堪稱點睛之筆。
確實,這讓嬴政心中有所觸動...
就在前幾天的面見時,雖然當時嬴政對趙鄴的言語感到贊同,但他還在權衡...
### 大秦前途,真在少府
**47**
的確,大秦的未來寄希望於少府。如今,大秦的軍隊已極為強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抗衡。雖擁有徵服天下的實力,但大秦卻缺少充足的錢糧。趙鄴帶回糧食、發明曲轅犁,加之他的見解,顯示出他具備獨特的才華。更令人欽佩的是,他對少府的發展充滿信心。
起初,始皇本打算等趙鄴的農業專案有成效後再讓他出任少府。然而,王翦的一番話揭示了另一個驚人的事實:趙鄴不僅在農耕上有著非凡的見解,更在軍事上表現出卓越的天賦。一個幾乎沒有軍事背景的人,竟能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戰術體系,這是非常罕見的。
現今,多少戰場上的將領還在研讀兵書,而趙鄴已經開始創新兵法。這種才能非同一般。然而,王翦的言辭暗示趙鄴無意從軍。若非如此,王翦也不會特地為此求見皇帝。
問題在於,為何趙鄴有此等天賦卻不入伍,偏偏選擇少府?一方面,趙鄴看出了少府對大秦未來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也認為自已在少府更有作為。換句話說,趙鄴覺得自已在少府施展才能的空間更大,勝過軍事領域。
“不如傳詔令他前來,詳談一番?” 嬴政沉思片刻後說道,一時難下定論。乾脆將趙鄴召來,直接聽聽當事人的想法。
“遵從陛下旨意!” 王翦恭敬地行禮道。
……
另一處,趙鄴正在幫助王離補習時突然被叫到皇宮,一臉迷茫。這其實是他第一次踏入皇宮,發現這裡與想象中的繁華奢靡大相徑庭。大秦的宮殿更注重莊嚴肅穆和大氣磅礴,裝修簡約而不失優雅。
回想起來,這並不奇怪。秦國在統一六國前,長期處於關東,那時的條件相當貧瘠。相比於其他六國,秦國雖然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著稱,但也因貧窮而廣為人知。因此,與其他六國奢侈的宮殿相比,秦宮顯得異常簡樸。
直至後來,秦帝國日漸強盛,多次修葺宮殿,但仍保留了那份簡樸的大氣之美。趙鄴在趙高的引領下四處張望,發現眼前的趙高與自已腦海中的形象截然不同。想象中的趙高,無須、瘦弱,面相尖銳,頗具陰險。但實際上,趙高鬚髯整潔,面貌端莊,氣度非凡。他體魄健碩,充滿力量感。
趙鄴想起,趙高是宦官而不是太監。並且,歷史記載他還是秦王室的遠親。之所以在後世的影視劇中趙高常常被刻畫成一個奸詐陰險、聲線纖細的小人,多半是因為他在歷史上曾製造過 ** 。但實際上,趙高能在始皇面前隱藏多年,足見其過人之處。
“已到達目的地!”
趙高溫柔地說道。
趙鄴朝裡張望,只見王翦和嬴政對面而坐。
嬴政見趙鄴進門,露出了微微一笑,並朝他揮手致意。
“進來看看吧。”
“草民趙鄴,叩見陛下,問候徹侯大人!”
嬴政揮動衣袖,溫和道:“不用多禮,來,走近些聽我說。”
趙鄴應了一聲,向前邁去。
“趙鄴,我現在就要明確告訴你,你必須得跟我去參軍!”
王翦哼了哼,率先發言。
趙鄴的神色顯出一絲為難,而嬴政則不動聲色地說:“老將軍不必操之過急,不如先聽一聽趙鄴怎麼說?”
……
面對此情此景,趙鄴並不遲鈍,自然明白王翦的良苦用心。若是前世的他真是個戰士,或許從軍便是命中註定。但上一世的趙鄴不過是個喜歡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沙雕評論的人,軍事見解也僅源於戰忽局局長的一些資料學習。他清楚地認識著自已的實力。
雖然身為現代人,他對歷史的洞察力及其大量的資訊佔有絕對的優勢。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來源,讓人有機會理解國家之間的對抗。曾經,趙鄴追隨過戰忽局局長的腳步,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但是,這一切都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實踐。
王翦覺得趙鄴才華橫溢,不去軍隊施展才華實在太過於浪費。
然而……
實際上,趙鄴並沒有感覺到自已擁有多少天賦。
所謂的游擊戰術不過是教科書上的東西,整齊的行列也不過是遵循簡單的口令而已——這些都是接受過現代訓練的人所能輕鬆達到的水平。
即使真有什麼能算是軍事上的天賦,可能也只有他的超強恢復能力了。
只是這種“天賦”又能做什麼呢?難道要他等著敵人攻擊百次嗎?
又或者是成為敵人的擋箭牌?
對於王翦的好意,趙鄴心知肚明,只是這過分的好評他承受不起。
“臣已多次對陛下說過,大秦國之根本在於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今日之回答亦如此!”
“曲尺不足以構成棟樑之材,但在最寒冷的日子裡,卻能為人們帶來一絲溫暖。人人各有所長,感謝王翦將軍的心意,但懇請不要過分強加於我。”
儘管面對皇帝趙鄴還是採用了禮貌的措辭,但從王翦的眼神中可以讀到那份對他的期望落空後產生的深深失望。
“你知道自已的才能有多獨特嗎?你這樣做是在掩蓋珍珠,是在揮霍上天賦予的才幹!”
這恐怕是趙鄴第一次看見王翦這樣怒氣衝衝的樣子。
“才智出眾的人比比皆是,難道秦軍缺少了一個我就無法壯大了?”
對此,王翦狠狠一拍桌面,“就缺你這一個!”
顯然,王翦打定了主意,在這場爭執中不惜採取一切手段,堅持立場。作為一位備受尊敬的將領,若真將趙鄴硬生生拉入軍隊,旁人也不會有任何異議。因為對於王翦而言,這樣的做法既是對趙鄴能力的認可,也體現了對年輕人的關懷與提攜。能來到 ** 面前陳述自已的觀點,並與王翦平等交談,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尊重。
趙鄴心裡明白王翦的初衷是為了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著想。作為一個領導者,不願意看到優秀的潛力股被浪費,這本是一份崇高的情愫。
但對於個人的命運,趙鄴還是希望可以有自已的選擇,這樣的好事他其實並不想要降臨在他身上。
“王老將軍!”趙鄴嘆了口氣說道。
“您為何就不明白呢?”他搖了搖頭,顯得十分無奈。
“天下百姓成千上萬,為何偏偏要關注我這個無名之輩?若您覺得大秦缺人,不如干脆創辦一所軍事學院。您和其他老將軍平日閒著也是閒著,何不教誨年輕的子弟?這樣大秦軍隊豈不是自然能湧現更多優秀人才?”趙鄴再次嘆息,續道:“更何況,民眾若不願從軍,您非要強求人家,終究只會適得其反,強行做出來的事往往並不美好啊!”
王翦哼了一聲,偏過頭去,“甜不甜是小事,但我就要把它擰下來。”
他意識到自已似乎過於激動,一個老將,在 ** 面前如此任性有些失態。雖然心裡感到不好意思,然而祖龍卻沒有因此而見怪。畢竟,這位老將軍為大秦貢獻了畢生的心血,現在為了個人的推薦竟然可以不惜放棄尊嚴與顏面。
“或許我們這樣安排會好一些。”
贏政揮手打斷爭執,微笑著開口:
“讓他先前往少府任職,如果三個月後他無法勝任或者表現不出色,則按老將軍的意願讓他參軍。老將軍認為這樣的安排如何?”
今日之事實在令人啼笑皆非,趙鄴推辭了一位德高望重老將軍的好意推薦,這可說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不過大秦皇朝的徹侯以及四大著名將領之一居然為此糾纏不休,也確實令人感嘆。
聽到嬴政這樣說,趙鄴心中明白,陛下認可了他的部分論點,同意將自已安排到少府一試。至於約定的三月期限?
身為一個現代社會來的人,他對於軍事領域並不敢輕易自作主張,但是對於工業生產和發展卻充滿信心。
現代的流水生產線瞭解嗎?合理的分工與合作又是否見識過?
舒適的辦公躺椅、現代化企業的管理制度,更不用說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概念……
這段時日,他已經醞釀出許多改革方案。這次去往少府,就是為了讓那裡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臣在陛下面前失態……”
待送走趙鄴之後,皇帝特別留住了王翦,對他表示理解與寬慰。
同時嬴政提起了趙鄴所提出的辦學建議,“朕覺得此言有道理,不知您怎麼看,老將軍?”
話音未落,王翦已經心有所感——看似平常的對話背後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年輕的一代需要培養,這是必然趨勢。江山永遠屬於後來者。而此刻的大秦上下團結一心,共同致力於國家的偉大發展事業。
蒙恬和李信等年輕將領嶄露頭角,離不開像王翦這樣的老將們的謙讓和支援。而今蒙恬等人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王翦則默默卸任軍職,在藍田大營裡繼續發揮餘熱,專心練兵。
然而在秦王嬴政(即政哥)看來,這種安排仍有些許浪費。廉頗雖老,但仍能飯,這說明這些老將賦閒並非因為能力不濟,而是為了讓位給新生力量。
相反,這批退居二線的老將經驗豐富、處事穩健,若是讓他們閒賦在家,實在可惜。嬴政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難道像王翦這樣的名將如今只能練兵嗎?這不是太過屈才了嗎?
可是要讓年輕人有出頭的機會,他們就需要騰出位置。同時,嬴政也必須考慮到軍隊中新鮮血液的補充。但是就這麼讓他們閒置在家,未免太過浪費。於是當他聽到趙鄴提出設立軍校的建議時,頓感靈感一現。
“朕可在咸陽建立一所軍校,如同齊國稷下學宮一般。你以為如何?”嬴政沉思後提議:“我們有許多經驗豐富的退役老將,剛好可以教授年輕人實戰技能與韜略。”
王翦略微愣了愣,隨後答道:“理論上確實可行,但實際操作會有些障礙。很多將領可能不願分享自已的戰術心得。”他繼續解釋:“況且開辦一所軍校前所未有,具體怎麼做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不過既然此議由趙鄴提出,倒應留他多說些細節。”
嬴政輕笑搖了搖頭:“這一點朕明白,軍校的事不急於一時。如果要辦,那必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兩人又聊了些家常話,而後王翦告辭離去。
秦始皇批閱完幾份奏摺後,越來越覺得心中癢癢難耐。“老將支援後輩,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這是多麼美妙的願景。他不禁暗自感嘆。
趙鄴究竟會給秦國帶來多少驚喜?他的腦海裡浮現出少年提出的各項革新:世界地圖、游擊戰、軍校……尤其是紅薯和土豆這些農作物。此外聽說他還發明瞭一種名叫撞球的遊戲,並且還有一種特別的食物叫火鍋。根據王翦形容,那裡面的關鍵調料竟是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