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請隨我前往
大秦:從扶桑歸來開始 自宏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些人關係極為重大,直到土豆和紅薯生長期間,不得離開藍田軍營。”王翦聞言點頭,“我明白了。只是這東西真能達到千石一畝的收成嗎?”他撿起一塊外形粗糙的紅薯,好奇地把玩。
\"可以食用嗎?\" 王翦疑惑地問。\"還需要一些時間,趙鄴說過約三個月左右,紅薯和土豆就可以收穫了。” 王翦聽後再度點頭表示理解,最後幾句話家常後,嬴政起身離去。
與此同時,趙鄴的隊伍也被帶進營地。四周,秦軍士兵持戟守衛,確保了他們不能私自出營。不過因為事先溝通良好,大家並未因此過分擔憂。畢竟船員們來自不同國度,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回到故土,但腳踏實地的滿足感讓他們都非常開心。
經歷了漫長的海上生活,目睹太多同伴葬身魚腹之後,他們對土地的嚮往更加深厚。稍頃,人群中的談話聲此起彼伏,一位身著鎧甲、滿臉銀髮的老者——正是名將王翦——步入眾人中間。
身經百戰的威嚴與年邁的蒼老在王翦身上交織,卻毫不違和,展現出一種令人敬仰的魅力。
如今的王翦年近古稀,但身體依然健壯魁梧,英姿煥發,唯有花白的頭髮顯示出他的年齡。如果將頭髮染黑,站在人群中,他看上去就是一個強壯的中年人。
“你們是剛剛出海歸來的船員吧?”王翦把劍橫放在地上,掃視了一圈問道。
“是的!”船員們整齊地回答。
王翦轉身掏出了一個粗糙的紅薯,語氣不悅地說:“這玩意,真的能畝產千石?”
他的銳利目光緊盯著趙鄴的臉,似乎在尋找任何說謊的跡象。
“既然百姓已經來到了藍田大營準備耕種,老將軍何必還要詢問這些細節?”趙鄴輕笑了一下。顯然,王翦此舉是為了打壓一下他們計程車氣,試圖打消他們心中可能滋生的想法。畢竟這些人離家十年,歸來後卻被困在這裡,難免會有人心生怨憤。
看著面前鎮定自若的趙鄴,王翦心中不禁微微一驚。聽說陛下提到過,當年徐福就是被這位少年解決的。想到這一點,王翦不由得覺得有些幸災樂禍。事實上,許多大臣都希望徐福早點死去。徐福三次出海,耗費甚巨,結果卻一事無成,沒有得到所謂的長生不死藥。這樣公然矇騙君主、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實在令人生厭。
“你怎麼認出我的?”王翦嘴角一撇笑道。
趙鄴也笑了笑答道:“像王老將軍這樣的赫赫有名的人物,誰人不知曉呢?”
雖然趙鄴起初並不知道王翦在這裡,但由於此人在藍田大營的地位與威嚴與眾不同,再結合這裡的特殊情況和任務的重要性,趙鄴不難猜出此人正是王翦。要知道,藍田大營一直都是秦國最重要的訓練營地之一。而在這個地方擔任要職的,也只有王翦、蒙恬等人中有合適的資歷和能力。蒙恬正在抵禦匈奴,趙佗則鎮守南越,只有閒賦在家的王翦可以承擔這個任務。
“不錯,果然是聰明的年輕人。”王翦臉上泛起一絲戲謔,重重地拍了拍趙鄴的肩膀。一瞬間,那股沉重的力量讓趙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你需要多少土地?什麼型別的土地?怎麼種植?列出個清單來。今日休整,明日開始耕地。”王翦看了看趙鄴勉強維持的表情笑著說:“還真有點老秦人的剛強啊!”
說完,他帶著微笑離開了。趙鄴愣在那裡半晌,終於擠出三個字:
“老匹夫!”
雖然他並沒有超凡入聖的力量能夠橫掃四方,但能在十三歲的時候手刃徐福,確實令他自信心倍增。
王翦年紀多大呢?已經快到古稀之年了,可是這麼一把年紀的人竟然一巴掌下來幾乎讓自已痛出聲。
“果然,名聲大的人物,不會沒有實際能力!”趙鄴摸了摸肩膀,不多時,疼痛已消退。
作為現代來的過客,嬴燁並未攜帶什麼特別的裝備或是技能書。
唯一不同於凡人的地方就是他那超出尋常的身體恢復力,不過這同時也帶來了超乎尋常的食慾。
若是隻吃白米飯,一頓飯量估計得有個小桶大小。
在趙鄴看來,這可能是穿越來的原因,或許他的身體的確有特別之處。
比如身上的小傷口通常在二十四小時內就能大致癒合。
不過他並不傻,絕不會蠢到拿自已的生命去進行任何試驗,畢竟在缺少醫療條件的時代,一個小小的傷口也可能致命。
回想起來,自已遭受過最為嚴重的一次創傷,便是在手刃徐福那一刻,腹部被徐福狠命一劍刺中。
儘管傷勢如此兇險,但也不過用了五天時間便完全康復,除了那一道明顯的疤痕外,並未留下其他任何影響。
“那位老人家恐怕是要警告這些人一番。”趙鄴凝望著王翦漸漸遠去的背影,似乎有些領悟。
無論如何,高產農作物的意義重大。
王翦此次來訪,多少帶著警示的意味。
即使如此,平白遭受一掌之屈,且不得不在這個偏遠的地方等待紅薯與馬鈴薯成熟的時節,趙鄴心中也頗為不甘。
但現在還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報復,只能安分守已地寫下如何栽種馬鈴薯和紅薯的方法。
“這兩種作物好像很皮實,一般的土就行吧?”
“算了,還是挑最好的地塊吧!”
“不如說,把上等地、中等地、荒地各自拿出一畝地來做個對比。”
“紅薯怎麼種植來著?應該可以使用藤蔓或者塊根來繁殖吧?”
“馬鈴薯是分割成塊狀種植嗎?”
“恩……每天除一次草,反正有的是時間。”
依稀記得馬鈴薯與紅薯並非嬌貴的植物,在那些物資緊缺的年代裡,這兩種植物曾是無數普通百姓賴以為生的朋友。
生命力頑強,並且能夠高產!
看著手中自已歪歪斜斜寫出的文字,趙鄴微微一笑,略顯無奈。
“對了,還要種植番茄、辣椒和芥末。”
稍加思考後他又自言自語道:“明天就要開始種地,或許可以在外野炊一頓,準備一個小火鍋該多好。”
要知道,他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品嚐過這種美食了。
在戰國時期,即使是美食天堂的大秦國,人們也沒有充分意識到自身的飲食潛能,當時的飲食結構大多以烹調和蒸製為主。
而烹飪技巧如炒菜、火鍋乃至滿漢全席這些則根本聞所未聞。
更關鍵的是,此時的中華大地還未出現辣椒、芥末、胡椒這樣的調料,飲食風味因此而變得相當單一。
還在船上的時候,為了將未來的日子考慮周全,趙鄴就常常幻想能有一頓辣椒和胡椒相伴的美好時光。
但他從未真正嘗試過食用它們,因為他知道這些東西是拿來當種子用的,如果隨意品嚐消耗掉了,以後再想吃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而現在,既然決定在這裡定居,並將在第二天播種這些珍貴作物,趙鄴終於也能稍稍放寬一些限制,享受一點辣椒、胡椒和芥末帶來的美味 ** 。
“就是定下了,明天晚上,火鍋宴!“
光是想著這一點,就已經讓趙鄴滿口生津。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生活實在是太過艱苦了。
農業技術低下,普通人往往一個月都未必有機會品嚐肉類的滋味。
坦率地說,對肉類產生垂涎之情再正常不過了。
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完全不可避免。
至於趙鄴,算一下,他已經有十餘年未曾嘗過火鍋等菜品的滋味了。
因為在大秦,是沒有辣椒這種食材的。事實上,趙鄴都已經記不清楚火鍋的具體味道了。
但是那美味的印象還在,讓他難以忘懷!
“可惜現在的年代,牛被當作保護物件,不能享用牛肉!”
趙鄴不由輕嘆了一口氣!
少了牛肉,火鍋的風味似乎也打了折扣。
牛,在那個年代是農耕作業中的重要牲畜,每個村子通常只有幾頭公牛供大家使用。
從這點可以看出,耕牛在整個秦朝的分量有多重要。
平民百姓們悉心照料它們,期望它們可以多勞動幾年。
甚至法律明確規定,不能 ** 耕牛,違者不僅要賠償金錢,還將面臨牢獄之災!
秦國法律至上,即使是曾經觸犯法律並因此被削鼻刑的公子虔也受到了應有的處罰;而至始皇時代,這一傳統仍舊堅決執行。
因此,在大秦,即使貴如王翦,想要嘗一口牛肉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年到頭怕也吃不了幾次。
趙鄴親身經歷了在大秦的生活,深知秦國法令的苛嚴。
經過反覆思量,趙鄴意識到要想吃到牛肉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他選擇按照原計劃派人將紅薯與土豆的栽培要領告知王翦,只盼明天能夠順利進行種植。
第二天天色微亮,當鼓聲響起時,大多數隨趙鄴一行人都是在睡夢中被吵醒的。
但是這在藍田兵營卻是家常便飯。
作為選拔最精銳士兵的培訓場所,這裡的日常作息安排極為嚴苛,清晨便需起床進行各種軍事演練。
待趙鄴及他的夥伴踉踉蹌蹌地走出住處,他們發現王翦已在門口等候多時。
“優良農田、普通農田以及荒地,各有畝產,請隨我前往。”
王翦快速瞥了眼趙鄴,心中感到些許驚訝。
昨天的那一掌力度可不小,連自已的親生兒子王賁也要痛上幾天才能緩過來,沒想到眼前這傢伙竟絲毫不見痛苦跡象?
儘管心存疑惑,王翦並沒有過多表現出異樣,而是率領士兵陪同趙鄴前往昨夜挑選好的農田。
看到這片田地後,趙鄴咂嘴說道:
“這裡還需要一些改良啊。”他說著笑了。
隨後,王翦果斷指揮部下開始開墾土地;
而趙鄴則指導同伴如何切片製作紅薯和土豆種苗。
偶爾的空餘時間裡,趙鄴得以觀察正在辛勤勞作計程車兵。
他們採取了一種常見的耕種方式——使用兩頭牛拉一條木槓,一名士兵牽著牛,另外兩名扶住犁進行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代使用的犁是由直線形狀構成的(注:直犁),相比後來彎曲的設計更為沉重,不易操作轉彎,並且耕作深度有限。
同時,直犁需要配備長杆以配合兩牛拉犁的工作模式,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勞動力被浪費。
“曲轅犁是如何製作的來著?”趙鄴在地上畫了起來。
鑑於同行的人眾多,閒來無事,他就地給眾人展示了一下製作方法。
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
簡單地說,曲轅犁就是將犁上的直轅改為彎曲形狀。由於前世的記憶中,趙鄴家中從事農業工作,見過廢棄的曲轅犁,所以透過記憶中的模樣,他大致地畫出了曲轅犁的草圖。
“你正在做什麼?”
趙鄴正專心地在地上比劃,這時耳邊傳來了王翦的聲音。
趙鄴笑了笑說:“我發現現有的耕作方式過於浪費人力資源和牛力——要兩頭牛牽引和三人扶犁。因此我試圖改進一下。”
雖然身為徹侯的王翦地位顯赫,但他仍然深知農業對國家的重要性,並蹲下身子檢視趙鄴畫的內容。“就這個嗎?”王翦指著地上奇怪的設計圖,這確實是一個犁的輪廓,只不過把直轅改為了曲轅,上面還加了一個類似漏斗的部件。
“不要小看這個設計,至少能節省一半的人力呢。”趙鄴笑答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曲轅犁不斷進步與改良:最開始只是改變了轅的形狀,人們發現它可以更深翻耕土地而不必做得過大;隨後成為單人操作的農具;接著又為了更便捷的轉彎新增了轉向輪;最後為提高播種效率,加入播種器。
至此,曲轅犁變得非常完善。一個人操控,輕鬆轉彎,只需一頭牛就可以同時耕種和播種。這種犁在工業化之前一直廣泛使用。
眼前的曲轅犁草圖便是基於上述所有改進完成的版本,其效能遠勝於當前的任何犁具。
王翦略帶懷疑地看著趙鄴:“這東西真的能讓農活變得容易得多?”
趙鄴解釋道:“您看,根據物理規律和設計原理···”他又列舉了一堆專業術語來證明他的設計合理,這讓王翦聽了一頭霧水。“明白了嗎?” 趙鄴笑著詢問。
面對滿嘴的專業詞彙,王翦只能搖搖頭苦笑。“不懂……但我相信你的信心。去讓一個技藝熟練的鐵匠打造看看吧,如果你說的都是真的,我必定替你向陛下請功。”
不管多麼不可信,在關乎農田的事上從不容許半點馬虎。而找一位匠人進行製作驗證並不難做,王翦家底殷實,完全可以勝任。
“好的!”趙鄴也笑了起來,並轉過頭看著王翦。
誠實地講,直轅犁的工作效率著實不怎麼樣。
僅僅一畝地就要用上十幾個人、七八頭牛花費大半天才能完成。
此外,相較於改良後的犁頭,直轅犁翻土不夠深,不得不反覆耕地來確保平整度。
在耕地休息之際,早先安排尋找的匠人們已陸續趕到。
“參見徹侯!”
十餘位工匠整整齊齊地施禮之後再次看向趙鄴準備繼續施禮行禮。
“別攔著,千萬不可!”趙鄴阻住了他們。
“我沒有官職,也不具爵位,受不起你們的禮數。”趙鄴擺手表示。
王翦輕笑著轉向十餘位工匠:“他們全都是手藝高超的農具製造匠師。”
趙鄴點頭道:“今日將大家請來,是希望各位幫我製作一部犁。”
聽完趙鄴的話後,十餘位工匠面露驚訝相互對視。
王翦沒有撒謊,召集的確是在周邊數里之內公認的技術高超的工匠們。原本他們以為會被一位上將軍王翦召見是為了某項重要或精細的工作,卻不料竟然是要求製作犁。
“能否請教閣下,需要製造多少部犁?”其中一位工匠問道,心裡推測所需的數量龐大,才會如此興師動眾地召集這麼多人。
趙鄴輕笑回道:“只一個,但是速度要儘量快些!”
說罷,他帶著十多位工匠走到了先前在地面上繪製出曲轅犁的輪廓處。
“老朽制農具有十幾載之年,從沒見過這樣的犁設計,請問這究竟是什麼犁?”一位工匠好奇地發問。
“這犁我將其稱作曲轅犁。”趙鄴微笑著說,並繼續講到:“就做這麼大。”
他用手勢比劃出了大小,大約只是傳統直轅犁的一半長。
“這可不太可能吧?”又有一名工匠發言。
“太迷你了,這犁連土地都翻不動,翻過的地皮只有表面薄薄一層,怎麼種植莊稼?”工匠補充說。這些工匠都有不少打製各種農具的經驗。
因為直轅犁為了達到更深的翻土效果必須要做到體積較大且較沉。它的設計是直柄直掛,在土地中不易深入,稍一不慎便會使犁浮起於土地表面,導致翻土深度不足。因此通常操作需要三人配合:一人駕車引畜,另二人則需要穩住這個大傢伙以保證它的行進軌跡不脫離土壤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