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地理優勢自然吸引了大人物的注意,太和縣成為了天然的儲兵地域,備受矚目。

在這片土地上,大小山脈錯落有致,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黑龍山。

遠遠望去,它宛如一條蜿蜒盤旋的黑龍,加之山中蘊藏著豐富的黑石礦,因此得名“黑龍山”。

蘇哲的家族與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淵源。

自蘇哲的曾祖父起,家族便跟隨賈太公打天下,封地便定在了這裡。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經營,已有百年之久。

如今,蘇家族地位於黑龍山之間,這處地方經過風水先生的精挑細選,被視為風水寶地。

在這裡,蘇哲的曾祖、祖父、父親的陵墓依次排列,如今,他的父親也將長眠於此。

在眾人的注視下,蘇白的棺槨被緩緩放入墓穴。

蘇哲作為孝子,趴在墳邊痛哭了大半天,表達著對父親的深深哀思。

賓朋全部散去,折騰了四五天的蘇哲終於算是鬆了一口氣。

然而,蘇哲尚未來得及稍作喘息,剛剛梳洗完畢並換上新衣的他,便被貼身丫鬟香菱匆匆叫住。

“少爺,夫人請您速去前廳。”香菱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

蘇哲點了點頭,迅速應允,隨即便趕往前廳。

進入前廳,只見數道身影端坐在那裡,他們的表情凝重,正低聲討論著某事。

其中,有蘇哲的外公賈永全,他是賈家三房庶出的支脈。

還有他的大舅賈景奎、二舅賈景宇、三舅賈景章。

再加上莽金剛王琦、蘇秀才和蘇母。

這幾位都是蘇家最親近的核心成員,彼此間的關係緊密。

蘇母如此急切地召集這些親人,顯然是想借助孃家的勢力。

儘管這個世界與《紅樓夢》有些似是而非,但賈家的地位依舊顯赫,屬於四王八公之一。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蘇哲心中默唸著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但作為穿越者他自然清楚的很,這不過是表面的繁華。

賈家如今只剩下一個空架子,若是真遇到什麼權貴,自己若想倚仗賈家,恐怕是難上加難。

虎死不倒威,水深難見底。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一般人等,很少願意得罪這些開國勳貴,畢竟誰也不清楚與他們結親的人中隱藏著怎樣的真正勢力。

儘管明眼人都已看出,如今的賈府已然是外強中乾,僅剩下一個空架子。

蘇哲的到來,使得原本凝重的氣氛為之一鬆。

他聽見一陣爽朗的笑聲:“哈哈,哲兒,快過來讓外公瞧瞧!我們家的哲兒終於長大了!”

蘇哲連忙上前,恭敬地行禮道:“見過外公、舅舅們、孃親。”

他對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古代的社會里,家族出身的人或許可以懷疑自己的親兄弟,但絕對會信任自己的孃親、外公和舅舅們。

孃親舅大,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他們是與自己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即便是在皇位爭奪的殘酷鬥爭中,皇子們也完全依賴於母親孃家的勢力,因為父親的勢力往往靠不住。

因此,蘇哲自幼便與這三個舅舅格外親近。

雖然蘇哲並不熱衷於習武,但小時候的他和其他男孩子一樣,調皮搗蛋,喜歡逗弄小動物。

舅舅們沒少送給他小貓、小狗、小鳥之類的玩伴,還經常陪著他玩耍。

這段經歷讓蘇哲與他們之間的感情異常深厚。

蘇哲隨後又對著莽金剛和王秀才鞠躬:“二叔,三叔!”

待行禮過後,外公賈永全擺了擺手示意蘇哲坐下,臉上含笑地說道:“哲兒,聽你娘講,你一直想去泰安書院求學,正好你三舅要去那邊打理生意,可以順道帶你一同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

外公賈永全深知自己這個外甥天生聰慧,遇事果決,遇到大事自然需要與他商量。

蘇哲忍不住看向了蘇母,蘇母注意到蘇哲的目光,雖然眼中帶著幾分不捨,但她依然衝著蘇哲點點頭說道:“這次孃親同意你過去求學。”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從遼東前往地處中原地帶的泰安書院,這一路上千裡迢迢,恐怕要花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以往蘇白夫婦是無論如何都不允許自家的獨苗苗去那麼遠的地方。

可是現在情況不允許。

不久之前,蘇秀才並沒有從千戶所那邊帶回百戶的任職文書,蘇哲就知道自己想要繼承百戶之位的事情並不簡單。

現在就連外公賈永全也建議自己遠離這處漩渦,看來背後的黑手絕非一般勢力。

外公雖然匆匆趕來,但從親近的人那裡還是得到了一些訊息。

這次下手的貴人,似乎是從京都那邊過來的,勢力龐大。

外公賈永全並非那些混吃等死的族人,他有自己的訊息渠道,也明白賈家現在已非昔日之榮,如果真的捲入這場紛爭,恐怕難以自保。

因此,他自然希望蘇哲能夠遠離這個漩渦。

蘇哲如果能成功進入泰安書院,再考取秀才,那麼他的安全自然無憂。

些許的財富,捨棄了也就罷了。

韓家,以及和蘇哲比武的韓厲,不過是那些大人物推出來的一枚棋子,這才有了這場如同笑話一般的比武。

他蘇家,世襲的百戶居然要透過比武來繼承,這簡直是踐踏太祖立下的規矩。

然而,這種荒唐的事情就這樣在這個邊地上演了。

天高皇帝遠,有些人真的可以一手遮天。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對方似乎並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吃相併沒有那麼難看。

他們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這才有了這場荒唐的比武。

現在外公突然提起這件事情,讓蘇哲遠赴中原求學,顯然是希望他能放棄和韓厲的競爭,避免捲入更深層次的爭鬥。

蘇哲看向一旁的莽金剛和王秀才,他們的反應各異。

莽金剛神色中雖有不甘,但更多的是對蘇哲的關切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