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郎看了看貨房,又左右看了圈圍觀群眾,問道:“可有人傷亡?”

官差忙回答道:“沒有,小的督導及時,現在火已經滅了。”

陳四郎將目光從官差的臉上略過,轉而看向癱在地上的趙山,說道:“今日這火不小啊。”

趙山毫無所覺,他目光空洞地呆坐在地上,渾渾噩噩,不知在想些什麼。

官差看了一眼趙山,忙伸手指著他道:“這火一定是他故意放的。”

又有夥計從貨房裡出來,那夥計手上捧著一塊錦緞,正在拍打,官差扭頭瞧見,便將那夥計喊了過來。

夥計不明所以,卻是不敢耽擱,小步跑了過來,官差眼尖,一眼便在那錦緞上瞧見了一條長長的黑痕。

“這是什麼?”

聽到官差問,周圍人紛紛圍了上去,待弄明白官差問的是什麼,便又窸窸窣窣地議論起來。

那黑痕既不像燒焦的痕跡,又不像炭火蹭上去的黑灰,細長一條,像是染了墨的黑繩從中擦過一般。

官差將那緞子接過來,湊鼻聞了聞,驟然皺眉,伸手一把鉗住那夥計肩膀,夥計只覺一股大力襲來,肩膀上陡然一沉,疼痛難忍。

“這是火藥!說,怎麼會有火藥?”

夥計冤枉著拜手求饒:“小的不知道啊,小的只是看到這匹料子完好,就把它捧了出來,小的真的不知道哪裡來的火藥啊!”

官差見夥計不認,嘴角抽動:“你在這裡做事,怎麼會不知道的?”

夥計忙不迭地搖頭,一轉頭瞥見趙山,忙將手伸過去,指著他道:“老闆!老闆一定知道的!”

官差鬆開夥計,轉身又一把擒住了趙山,將那料子丟到趙山面前,喝問:“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山顯然還沒從剛才的大火中回神,本著商人的本能,他見到那匹完好的料子,第一想到的不是這料子染了髒汙,而是這料子完好無損,還能賣錢。

陳四郎對身後幾個捕快吩咐道:“去裡面找找,看還有沒有火藥痕跡。”

圍觀人等瞧見這情況,紛紛猜測起來,有說今日這火怪不得燒得這麼邪乎,怎麼撲都撲不滅,原來是藏了火藥,蓄意放火,有說這火燒得太巧,夥計們搬貨時火勢沒起。

驚鵲樓幾位姑娘進去選料子這火便燒了起來,趙山先前還去了趟茅房,等回來後,這火便燒著了,可見這火八成是趙山自己放的。

官差罵道:“早便聽說你這廝慣會耍些陰招,沒想到今天膽子竟然這麼大,頂風作案!陳捕頭,這人陰險卑鄙,蓄意放火燒人,按律法,應該立刻抓入大牢!”

陳四郎聞言看了一眼官差,道:“說到律法,我比你更懂一些,用不著你來提醒。”官差忙低頭下去,不敢再說。

趙山這時候才慌亂起來,他仰起頭,眼巴巴地望向陳四郎,不住求道:“陳捕頭,我冤枉啊!

我沒有,給我天大的膽子我也不敢放火殺人啊!再說這都是我自己的貨,我我,我犯得著嗎?”

人群中立刻有人接話道:“你的貨現在賠得不成樣子,你捨得賣嗎?”立刻有人附和:“是呀是呀,與其血賠,不如一把火燒了痛快,還能拉上幾位姑娘呢!”

眾人吵吵嚷嚷,儼然一副討伐姿態,一字字一句句,簡直要將趙山罵得狗血淋頭。

“放你孃的屁!”趙山氣得大罵,“我行得端坐得直,今日這火我不知道!”

眾人聞聲愣怔片刻,立刻又鬨鬧起來,紛紛罵這趙山不僅奸詐,還為非作歹,蓄意殺人。

“事到臨頭,還在狡辯!在你店裡起的火,你會不知道?還這麼巧趕在舒靈姑娘進去後便燒了起來?你個老混賬,下手真夠黑的!”

的確,此時此刻趙山一句“不知道”並不能洗脫嫌疑,反倒因為他過於直接的言行舉止讓人更加相信他無賴至極,猶在狡辯。

趙山氣得臉上一陣青一陣白,眼見幾個捕快從貨房裡走出,卻不覺欣喜,反倒有種大禍臨頭的不祥預感。

“捕頭,裡面看了,至少埋了三處火藥,分散得很開,相互之間應該還拖了引線,這個是從裡面撿到的。”一個捕快將一小截線頭交到陳四郎手上。

陳四郎低頭嗅了嗅,確認是火藥線無疑,他扭身看向趙山,冷聲問道:“今日這火到底是不是你放的?”

趙山哪裡會認,他忙不迭地磕頭,若非陳四郎讓得快,他險些就要磕到陳四郎腳上。

“捕頭大人,真不是我,我不敢啊!求求您,放過我吧!我真不敢放火的啊!”

陳四郎問捕快們道:“可見到人了?”

捕快們紛紛搖頭,一個捕快回道:“沒有,裡面都看過,沒有人。”

圍觀眾人見狀又是一陣議論紛紛,俱在好奇那幾人如何消失不見,不過好便好在,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眼下沒見到屍體,那幾人便很有可能逃了出去。

正鬧著,從前面匆匆小跑來一個夥計,那夥計身後跟著一位身染黑灰、略顯狼狽的姑娘,夥計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找到了找到了,人在這!”

眾人紛紛讓路,並將那姑娘認了出來,原是劉皓。

劉皓走到陳四郎面前,趙山見到她頓時激動起來,他扯著嘴角笑得怪異:“捕頭捕頭,她們還活著,她們沒死,我沒殺人!”

陳四郎一腳踢開趙山的手,問劉皓道:“你家幾位姑娘呢?”

劉皓回道:“回捕頭,幾位姑娘從後門逃出去了,但都受了些驚嚇,不好過來,便讓奴婢回來說一聲,好叫差爺們安心。”

陳四郎點點頭,又關切地問道:“舒靈姑娘還好吧?”

劉皓點頭:“捕頭放心,姑娘沒事,姑娘說今天這火大概是場意外,好在無人傷亡,差爺們事務繁多,便不要追究了吧。”

陳四郎聞言立刻點頭:“舒靈姑娘肚量寬容,願意息事寧人,我等便遂了舒靈姑娘心意。”

眾人見狀紛紛感嘆,一來是感嘆舒靈雅量,死裡逃生後竟能為這真兇開脫,二來是感嘆舒靈背倚晉王,三兩句話便能免了一人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