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售賣
覺醒時代,從駱駝祥子開始 言歌特斯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直接花錢搞。
在縣城搞了個鋪子。
請了一些個木匠師傅。
現在在空間裡頭做了些出來。
自己倒是可以一直做,不過也需要時間。
請人是最好的。
把縣城的一些個木匠都請了過來。
木匠都有著自己的手藝。
手藝人的話艱難一點多少也能混點飯吃。
當訊息傳出去的時候,果然有著不少的人過來應聘。
祥子招人比較的簡單。
畢竟這個腳踏打穀機也不是什麼太複雜的工藝。
一般的木匠,只要有著圖紙原理啥的,基本上大概的都能弄懂。
在縣城請了十多個木匠,當即就把訊息給放了出去。
空間中也生產了十多臺打穀機,看看有沒有誰需要的。
一臺打穀機的售價賣到了三個大洋。
三個大洋,一般的地多一點的,咬咬牙還是可以拿出來的。
祥子給木匠師傅們介紹著打穀機操作方式,還有原理。
把已經做好的打穀機給他們做這講解:“機架、設定在機架上的集谷鬥、以及安裝在集谷鬥上的脫粒攪攏組成,脫粒攪攏包括脫粒攪攏軸,集谷鬥兩側的側壁上具有相互對應的軸孔,軸孔內裝有軸承,脫粒攪攏軸的兩端分別安裝在位於兩側的軸承上。”
講的還有些專業,估計他們聽的不太懂。
都有著木匠的基礎,做這些事情也不至於太難。
“首先將軸承壓裝在集谷鬥兩側側壁的軸孔內,然後將脫粒攪攏呈傾斜狀態放在集谷鬥內,使脫粒攪攏軸的一端插接在其中一側的軸承內,再將脫粒攪攏軸的另一端插接在另外一側的軸承內,由於脫粒攪攏的重量較大,因此安裝的時候極為不便。
由於集谷斗的側壁較薄,軸承壓裝在集谷鬥側壁的軸孔內,在安裝和拆卸軸承的時候,容易破壞集谷鬥側壁的軸孔。”
聽到祥子的話,木匠們都搖頭表示不能理解。
祥子知道自己說的可能太專業了。
乾脆給他們演示一下。
木匠活也簡單,主要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就剛開始難一點。
其實很多的行業都是剛開始難點,入門難,當入門了,再透過不斷的練習,都會有著自己的一套東西出來,只是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
再講的淺顯一點:“把成熟了的稻穀與稻草分離。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腳踏滾動上面裝滿了鐵齒的軸輪使其高速運轉,使穀粒從稻穗上脫落。
打穀機可以看到正面的磙子,上面均勻的佈滿了鐵絲彎制而成的倒鉤,就是用來脫粒的裝置,使用人力踩動下面的踏板帶動滾軸高速轉動,緊握熟了的稻子放到磙子上就能完成脫粒過程。”
這下子他們基本上都能聽懂了。
做一個出來估計要兩個人配合著。
還需要原材料,至少需要鋼鐵和木材。
木材好處理,鋼鐵的話稍微難辦一點。
不過只要有錢的話,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讓他們開始自己處理著,祥子在一旁指點,有什麼不對的就上去說一說。
木匠工作也不難,難的是一個精細。
不過這種打穀機不用怎麼精細,只要實用耐用就足夠了。
看過張家打穀機的人有著好幾個。
知道的人也有著不少。
有一些人比較多的人家,地比較多的人家,就想過要買上一臺。
“爹,我瞧過了,張家的那個打穀機真好,脫粒的速度很快,咱家要是用上了,雙搶的時候可就方便了,甚至可以不用再請短工,這是一個很划算的事情。”
“不知道價格多少,咱家可沒錢。”
“多家一起攤錢,到時候打穀機一起用就行了。”
對於普通農戶來講,即便是三塊錢也是個大的開銷。
多家攤是最划算的。
現在一頭牛得十幾個大洋,一般也是好幾家一起買的牛。
很多的大件都是一起買的。
或者是一家買,然後別家也能用,再收點錢,這樣也能回本一些。
開始商量著。
對於這個打穀機,看了張家打穀機的人都要求要買。
但不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
“還是得多看看。”
“要不等會兒就去看,就在城東的一個鋪子。人家還會演示,可以好好的看看。”
這個年輕人有點眼光,知道無論如何都要買下來。
這是個極為便利的東西。
雙搶的時間特別的重要。
一定要趕時間,不能錯過時節,這樣才會有好收成的。
“那就去看看。”
有著兩夥人到了鋪子來看。
都有著購買打穀機的意向。
目前最大的就是農業,打穀機非常的有前景。
就是打穀機的構造不是太難。
只要買上一臺,認真的分析,找幾個木匠拆卸著看看,很快就能仿造出來。
仿造簡單,祥子還是決定搞那種品牌。
做成品牌效應,最重要的就是質量。
仿造出來的東西,一般很難比得上最開始的。
畢竟祥子有著的是所有的知識資料。
打穀機的用料,多一點少一點都會影響使用的感受,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需要不斷的實驗。
並且這個利潤也不是太大。
那麼多的木料還有鋼鐵還有人工,賺的就不是太多了。
關鍵是還有運送費。
運送是不太可能了。
現在運送過於的麻煩。
最好的方式就是連鎖。
在一些大一點的城市都開上一些個店鋪出來。
這樣買賣啥的才方便。
有著一些人到了店鋪裡頭來看。
打穀機還是比較大一個器具。
大概需要兩個成年人才能搬動。
一個壯勞力也能進行搬運,不過那個太吃力點。
兩個人一起搬才會顯得輕鬆很多。
腳踩的打穀機,幾個袋子,用腳踩上打穀機,全靠人的手工,速度還是很慢,不過已經比純粹的人力要好太多了。
一個家族的都是互相幫忙收割的。
大多都是叔叔伯伯幾大家子人一起幫襯著打穀子。比如,今天你家幫著我家打稻穀一天,明天我就給你家裡打稻穀一天,後天我就給他家裡打稻穀一天。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方式。
要是有馬達、喝汽油的自動打穀機那就會更加的快速。
少部分人因為體力不支,受不了太陽當頭照的艱苦,將稻子連著秸稈割回了家,坐著小板凳躲在樹蔭下將稻穀從稻杆上打下來。而那少部分人,多是些體弱的老頭老婦。
正經的莊稼人都是將打穀機拖到水田裡,在這種情況下,一家人無論男女,個個衝鋒上前,幹得熱火朝天。
過來看的人有著好幾個。
“這個多少錢?”
“三塊。”
三塊的價格不貴,也不便宜。
過來的兩家人都在思量著。
人力打穀機,其實不過是一個巨大的木製長方形容器,頂上開著口。打稻穀時,往裡面斜放一塊特製的竹製器件,用雙手抓著一把秸稈狠狠地往那塊竹製器件上摔,多摔幾次,穀子都掉進了方形容器裡,這時農民把手中的秸稈扔一旁,換上一把新的繼續打。
一般人們還會用一張兩頭綁著竹竿的草蓆將木製方形容器圍住三面,只留下人站著的那一面。這是為了防止穀子飛濺到田裡去,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偶爾那草蓆還可以遮出幾寸陰涼之地,為辛苦勞作的人們擋住灼熱的陽光。
祥子也把這玩意跟他們也都講解了下。
這個東西願意買的就買。
農具搞出來還是非常有用的。
只要目光長遠一些的,稍微有點錢的想來都會咬牙買下來,等買完之後就會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三塊啊。”
“爹,三塊能買。”
還是年輕人更有眼光。
祥子當即又給他們操作了一遍。
拿來了一把稻穀。
還沒有脫粒的。
在打穀機上操練了一下。
打穀機鼓風的聲音還有些大。
有些稻粒還飛了出來。
不過更多的都在容器裡。
速度非常的快。
打穀這個環節是非常耗費人力的,可能打了幾遍也不見的就能打掉。
但是用這個打穀機,非常快速的來了兩遍,一下子就把穀粒給幹了出來。
非常的方便。
“好東西啊。”
都是莊戶人,知道這個機器的了不得。
這個要是買了,對莊稼活大有益處。
一個個都開始思量著,想著得買一個。
都湊近一點的看。
在容器摸了一把,“真的是稻子,活這麼大還從沒見過這樣的玩意。”
知道這個東西的效用之後,都想著要搞一個。
過來的兩家人都是那種有些地的。
一家都能有十好幾畝。
這麼多的地,純粹的靠人工可太累了。
雖然有著十好幾畝,但是糧食產量可能只有後世的三分之一。
後世能畝產八九百斤,一千多斤。
現在這時候可能畝產三百斤就算是好的了。
十幾畝地只有後世的幾畝產量。
但是要乾的活可不少。
少了一部分而已。
穀粒是少了,但是秸稈的數量是一樣的。
只是稻穗上的顆粒少,真正的農活少不了太多。
十幾畝的地,那可是要收拾好久。
這個東西可就大大的節省了時間。
“買,得買一個。”
“鍾老闆,我買一個。”
不過就三個大洋,願意的買的人還是有不少的。
甚至再貴一點都願意買。
雖然這時候的人力便宜,可還是怕耽誤了時辰。
三個大洋也不是太貴,其實一臺機器賺不了太多,祥子想著的就是走量。
用這玩意的人多。
把定價弄的便宜一點,就算是有仿造的,還是有著更多的人願意在他這兒買。
本來有著一家還在猶豫,看到祥子親自演示了一下脫粒的過程,當即也定了一臺。
一天的時間就賣出去了兩臺。
木匠們也都在一旁看著。
甚至想著給老家也弄一臺回去。
自己是木匠,家裡還是有人的。
甚至還有宗族。
只是到縣城裡頭來當木匠。
家裡有地的話,等到地裡頭農忙的時候也還是會回去幫忙。
木匠在一起聊著。
他們雖然被請了過來,也還是第一次見這玩意。
這效果好的很。
當即準備著跟老家的人也說了一下。
跟村裡人說一下。
三個大洋而已,一家買肯定不太捨得,要是多家合力買一個還是沒有問題的。
就跟買牛一樣,多家花錢買,多家一起輪流用。
人力還是太小了,就說耕地,一頭牛能頂得上三五個人甚至更多。
這個打穀機也是一樣,能頂得上好幾個人,不止好幾個人。
人力也是資源。
到了城裡頭來,要是工種好的,有點兒技術的,一個月賺三個大洋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祥子給他們開的工錢就是五個大洋。
其中有著一個木匠,就是想著自己等這個月工錢發了下來,直接就買一個,自家用。
帶回村裡去。
自己的地少。
但是村裡頭有人有地。
把這打穀機租用出去,換些零錢,就算沒有錢,也可以換些糧食來。
這個念頭,他們這幾個木匠都有。
都想著要搞一個。
演示完了之後,兩家人都痛快的交了錢。
“這東西不會用一會兒就壞了吧。”
祥子:“不會,用壞了包修包賠。”
自己空間裡頭做出來的,質量自己知道,就是雙搶期間一個月二十四小時不斷的用,也不會壞。
都是用的好材料。
木料哪有這麼容易壞。
除非人為造成的,用斧子把打穀機給劈了。
聽到祥子的話,兩家人更是放心下來。
嘴裡不斷念叨著這真是個好東西。
開始兩個人扛著就出去。
兩個人抬,稍顯的有點兒吃力,畢竟也是一百多斤的玩意。
街道上的人看到這個大玩意都很疑惑。
“這是什麼東西?”
“不認識。”
國人的好奇心還是很大的。
對於沒見過的東西就想看看。
不少人圍觀著。
還不斷的詢問著:“這是什麼東西?”
“打穀機。”
“打穀機是個什麼?”
“我看張老爺家用過,用來幹莊稼活的,是個不錯的玩意兒。”
一下子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來了。
“張老爺家都在用啊。”
名人效應。
覺著張家的都在用的玩意兒一定會是個好物件。
“這能有效果嗎?”
兩家買了的人很得意給他們做著介紹。
好顯擺顯擺。